为什么普通高中艺术学习以艺术与生活、艺术与情感、艺术与文化、艺术与科学四个系列为其内容选择的基础与范围?可作如下理解。
(一)艺术课程把日常生活和学生真实的生存环境作为艺术学习的最初起点,强调选择那些与学生切身的生活感受与经验有联系的内容来设计艺术学习模块。这样考虑,一方面是由于艺术课程与人类的生存及生活有十分密切的关系,社会生活是艺术的基础与源泉。艺术课程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通过将日常生活和艺术相连接,汲取和扩展艺术想象和艺术创作的素材和灵感,在不断提高学生艺术能力的情况下,促使学生用艺术的眼光观察生活,用艺术的形式表现生活。另一方面,按照《普通高中课程方案》的要求,高中课程的学习,应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精选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密切相关、能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内容,作为艺术学习模块的基本构成。
在这一前提下,艺术课程必须引导学生通过对生活环境的观察、聆听和反思,感受生活和周围环境(尤其是声音和图像)中体现的节奏、秩序、结构、韵律等与艺术表现相关的要素,培养他们对艺术和生活的感知能力和细微观察能力,促使他们更深入地领略艺术、生活和大自然中的美,增强对艺术和生活的热爱。艺术课程通过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特点,把握艺术与生活之间的互动关系,逐步促使学生能够运用自己喜爱的艺术手段,真实地反映与表现生活,并在不断地探索艺术的内在奥秘、表现与创造新的艺术形式的过程中,生发出对生活的激情、想象、希望、理解和热爱,以达到扩展学生的生活经验,逐步领悟自身生活的意义和价值的目的。同时也促使学生学会表现与创造美,用艺术的方式美化自己的生活,不断提高个人生活的情趣和质量。
(二)艺术课程把人类情感的表现与传达作为艺术学习的重要方面,并从艺术与情感的有机结合中建构艺术模块的学习内容。这样设计,一方面是因为艺术在本质上是一种情感,它是人类情感和精神生活的创造性表现,任何艺术形象都包含着特定的情感内涵和思想信息。在艺术教育中,引导学生通过感受艺术(尤其是古今中外的经典艺术作品),体验人类丰富的情感和思想,对于完善学生的精神世界、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培养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另一方面,艺术活动在本质上也是一种情感的体验活动,它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通过感染情感而改变人的内在心理。从情感体验与情感表现的维度理解艺术,组织艺术学习模块的基本内容,十分符合艺术课程学习的规律。
因而,普通高中艺术课程的学习,应注重培养学生深入感受、体验与理解艺术作品所表现的人类情感内涵的能力,引导和鼓励学生以饱满的热情探讨各个不同历史时期和各种不同文化的经典艺术,并通过欣赏、描述、解释、分析、反思等活动,领会其中所蕴涵的“爱”、“欢乐”、“痛苦”、“悲伤”等典型的人类情感。学生只有通过对艺术作品的外在形式和内在意蕴的整体把握,才能理解艺术作品的完整内容,并反过来促进他们更深刻地认识自己的情感,使其情感体验更丰富和更深邃。
除了培养学生理解艺术所蕴涵的丰富情感,艺术课程还要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多种艺术形式表达自己的情绪、情感。可以发扬我国“琴、棋、书、画”等多种艺术形式相互连接和转换的传统,广泛使用语言、声音、动作、色彩、线条、形态等艺术媒介,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潜能,创造性地表达出自己的态度、情感、愿望和理想,并逐步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
(三)艺术是各种不同文化的符号性载体。艺术形象而真实的记录和再现了人类文化的发生和发展的过程。选择艺术与文化的关联性组织艺术模块的学习内容,阐释艺术中所蕴涵的丰富多样的各种文化信息,有助于学生深入了解艺术的文化意味及人类文明的由来和发展,有助于提高他们的文化知识和修养。(www.xing528.com)
在艺术模块内容的组织中,一方面应增强能体现本民族文化的学习内容,使学生通过对民族艺术的学习,了解本民族及其他民族的风俗习惯、信仰、礼仪、制度、经验、技艺、生产活动等情况,懂得尊重地方民族文化传统,学会感受各民族艺术的风格和丰富文化内涵,进一步增强对民族文化的了解和热爱;另一方面,也应增加能体现世界文化的学习内容,使学生广泛接触和深入了解世界其他地区不同民族的艺术,了解不同地区和不同时代的艺术与不同民族文化背景之间的深刻联系,掌握它们各自的特征和独特的贡献,增强对人类文化多样性的认识和尊重。普通高中高年级艺术课程的设置,还应引导学生学会灵活运用多种艺术手段,去探究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艺术作品所具有的丰富内涵,以完整地把握艺术作品所蕴涵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及文化精神等,并把自身的理解用艺术的形式创造性地予以表现。
(四)艺术与科学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两翼,艺术与科学既相互区别,又相互促进。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长河中,许多重要的科学发现都受益于艺术,从艺术的想象中获取灵感。同样,许多伟大的艺术创造也根源于科学的进步,从科技的发明中得到启发。尤其是进入现代社会后,艺术的思维与表达方式常常成为解决科学问题的最好方法,而科学的变革与创新,也常常为艺术的创造注入了新的灵感与活力,带来了艺术形式的巨大变化。因而,从艺术与科学的关系入手组织艺术学习模块的基本内容,有利于学生学习视野的拓展,使学生较好地掌握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会收集、判断和处理各种文化信息,具备基本的科学与人文素养,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因此,在艺术模块内容的设计与组织时,深入地发掘了艺术与科学在审美意识上的共同性,通过艺术与科学的沟通与连接,一方面使学生更多地了解科学和技术对艺术发展的影响及作用,并能尝试通过对自然物的观魔察及运用现代视听技术,创造出新的更有价值的艺术样式,以丰富和发展艺术表现的形式和内容,不断产生新的观看事物的方式;另一方面,艺术课程还应积极引导学生探究艺术作品中所包含的科学原理与规律,体验艺术想象力对创造性解决问题的益处,鼓励学生通过认识与观察艺术与科学的相互联系与相互转化,深入了解艺术想象与科学思维的互补关系。在探究艺术与科学的联系中,既拓展艺术视野,提高艺术能力;又增强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产生想象的热情和冲动,从而使学生的艺术直觉能力与科学理性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与提升。
总之,按照以上四个系列设定艺术模块基本的学习内容,既符合国家《普通高中课程方案》所要求的课程内容应遵循的时代性、基础性与选择性原则,又强调了艺术教育与世界的多元联系,顺应了信息时代从重视实体存在走向关系存在的大潮流。它不再使艺术教育的目标仅仅局限于让学生抽象地掌握一些艺术的知识技能,而是把艺术放到一个广阔的关系之中,把艺术还原到它赖以生存、发展的环境中,从而使学生能够接触活生生的、完整的艺术,充分感受它的魅力,体会艺术背后的文化及其蕴涵的人文精神,真正实现艺术能力和人文素养整合发展的总目标。
这四个方面从多视点、多层面、多角度考虑和入手,涵盖古今中外艺术能够涉及到的主要方面,有助于学生对艺术教育内容作整体的、全面的把握。“艺术与生活”不仅包容着学生自己的生活和艺术,还包容了世界各地与历史上种种生活方式以及与这些方式密切联系的写实性艺术、再现性艺术等。“艺术与情感”不仅包容了学生自己的情感体验和他人的情感和表达,还包含历史上盛行的抽象表现艺术等。“艺术与文化”包容了学生周围以及世界各地的艺术文化现象,展示历史上盛行的符号性艺术、后现代拼接艺术和各种风格与流派的艺术等。“艺术与科学”能使学生认识到艺术与物理、化学、数学、生物等理工学科之间的关系,并涉及了当今高科技背景下的媒体艺术和新材料艺术。
这四个方面的内容也涵盖了学生艺术能力和心理发展的各个层次。其中既有关涉学生心理感知和审美感知能力层面的,又有关涉学生创造与表现能力层面的,还有关涉学生评价和反思能力层面的。这样设计的目的,是为了促使学生的感性和理性、知识与能力以及科学与人文间的平衡发展。更重要的是,这四个方面的内容不是割裂的,它们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具有融合性。“艺术与生活”强调观察与感知,但任何感知和观察都离不开情感、文化素养和科学方面的知识;“艺术与情感”强调艺术创造和艺术欣赏的情感体验基础,但情感体验又不能脱离生活和文化;“艺术与文化”强调对艺术品含义的把握,但这种把握又离不开情感和生活体验;“艺术与科学”强调对媒介的各种性能的认识、强调艺术与科学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但这些认识和联系又离不开对生活的观察和感知,离不开文化和价值的选择。可见,艺术教育涉及的四个系列,只有贯通一体才能达到应有的效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