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普通高中艺术教育社会需求性的分析,不能简单地看做是仅仅为未来社会发展输送所需要的相关人才,而应从更为深层、更为根本的意义上认识与定位,这种认识与定位体现于对以下问题的理解。
(一)艺术教育与物质文明的发展
物质文明是人类全部文明的基础,它是人类创造力及其成果的能动体现。人类的物质活动是一个无限发展的过程,这一活动系统的不断扩大与发展,影响了物质文明的不断变化,从而引起文化结构的不断更替和发展,整个物质活动的系统结构中蕴藏着向更高级的人类活动系统——艺术文化系统——转化的内在动因。而现代物质文明形态的实现,紧紧依赖于新的创造主体的生产。因此,当代学校教育除了完成科学知识的传播外,还应充分发挥艺术教育的特殊功能,积极培养青少年的创造力、探索欲望和科学的好奇心,为物质文明的发展提供新的生产主体。从这种理解来看,艺术教育对人的综合能力的整体性培养,正是现代物质文明发展所依赖的基础性条件之一。因为艺术教育具有促进综合能力发展的积极作用。这表现于,艺术教育是一种全面的活动,它内在地包含着对个性诸心理功能与意识的全面开发,并使它们处于相互协调平衡的状态,既涉及心理的感性方面,又涉及其理性方面。诚如席勒所说过的,所有其他训练都能给人一种特殊的技巧,由此也给人设置了一种特殊的界限。只有审美的训练可以导致无限。如审美感受力的培养有助于人的创造力的敏锐性和细致化;审美知觉力的训练有助于主体对信息的选择和加工,培养对图式的整体构型能力;审美注意力的塑造有利于科学创造的定向性品质的培养;审美想象力的培养能激发科学创造的灵感和超越、探索精神;审美理解力的完善,能形成人的创造性思维。这就是所谓“以美启真”的规律与原则。艺术教育本质上是一种“自由直观”的过程,它能形成和发展人的自由创造精神,拥有突破现有思维格局和既定经验的巨大力量,爱因斯坦把它叫做“自由的创造”。
艺术教育的实施过程,无疑为物质文明的发展创造出主体方面的完善的条件,包括绘画、工艺和雕塑等形式在内的艺术实践,都是一个手与脑、技巧与情感表现、工具操作和内心体验相互协调的过程,也是一个克服技术的外在性和强制性,使之与心理需要直接融合的过程。其中所形成的主体对客体和规律性的自由感受及把握,可能是开启对客观规律的科学发现和进行现代物质文明建设的强有力的途径。当代学校教育应更加注重艺术教育在自然学科教育中的全面渗透,这是培养青少年的科学美感、为现代物质文明的创造发挥动力作用的一条有效途径。
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物质文明是一种以工具制造为中介手段的社会化过程,而工具制造孕育了人类的全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从石器、青铜器、铁器、蒸汽机到电子时代和信息时代,人类物质文明的发展,既是工具制造的发展,也是美感心理和美感形式的发展。所以说,物质文明的发展也直接依附于审美创造力的完善;它的发展程度及水平大体上是同美感心理同步的。人类不断提高自身的审美意识水平,是推动物质文明发展的内在动因之一。艺术教育不仅激发了人类创造的巨大潜力,锻炼和发展了人类的科学思维与技能,而且使人类的审美触角与艺术想象伸向了广阔的空间。
(二)艺术教育与精神文明的发展
精神文化或文明,作为人类以意识、语言、想象和思维等观念形式对外部世界自觉反映和把握的结果,直接产生于人类的科学认识、意识形态以及审美活动和艺术生产等过程,其实质正体现了人类在追求真、善、美的过程中所积累起来的精神成果。精神文明建设决不只是实现一般的社会性规范,更重要和困难的是实现对人类发展的价值目标的自觉,是人在真善美方面的自觉成熟。就实现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目的而言,艺术教育可以发挥出独特的功能与作用。(www.xing528.com)
首先,艺术教育具有一种明确的价值定向功能。艺术教育满足人的精神和情感需要,促使人确立美的价值尺度和对审美理想的自觉追求,因而它指向一定的价值目标。这种价值目标从根本上说,是以人的精神审美化为目的的,其作用在于形成人的健康丰富的审美需要、审美趣味和审美能力,帮助主体从价值意义上理解人类和自身,引导主体按照美的规律从不同方面自觉地塑造自己。所以,艺术教育的价值定向功能主要体现在精神价值领域。艺术教育的价值定向功能虽然有其存在的特殊性,但从它所体现的价值取向的内容看,仍然与整个社会文化系统保持着深刻的联系,并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不同程度地吸取了其他文化要素的价值取向,如对科学价值、道德价值和人文价值的合理吸收与利用。尤其重要的是,艺术教育功能的实现方式,不是靠抽象的思想灌输,也不是靠理性的认同和接受,而是靠主体的自觉参与、认同与选择,是在主体的感性体验和情感评价过程中实现的,它应当归源于主体内部深刻的感性追求。所以,只有当艺术教育内在地体现了人的生存所需要的价值意义,并且在许多方面唤起主体的情绪,为主体带来新的享受和体验时,其定向功能的实现才是可能的。
其次,艺术教育对精神文明建设还表现出一种广泛的渗透功能。从本质上说,艺术教育以自觉的、潜移默化的方式,对人的整体生存态度与生活观念进行培养,其最终目的就是为了造就一种健全、完美的人格。艺术教育不仅能提供和创造人类自身发展所需要的知识、信息和价值,而且还能满足人类精神的内在需求和发展。在人类精神文明的发展历程中,人类对美的追求有突出的意义,而艺术教育的价值在于为人的心理成长和精神发展提供一种内在的精神营养和文化价值,以提高人的精神性,加快人的成熟。可以肯定地说,艺术教育也包含着人类精神文明的进步因子,它是一种带有主动意义的重构重建,也是一种发展青少年精神力量的重要的功能性环节。所以,作为学校的艺术教育来说,要善于利用丰富的精神文化成果,对学生实施精神文明的教育,以不断促进人生和人类关系的审美化。
(三)艺术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
艺术教育无论是对物质文明的促进,还是对精神文明的促进,但从根本的意义上讲,都决定于人的全面发展。只有人的全面发展,才能推动整个社会的不断进步。因而,艺术教育对人的全面发展的积极推动作用,无疑是一个国家对艺术教育的最大的社会需求。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艺术教育开始向普及化方面发展,人们对艺术的追求和需要越来越高,艺术教育已成为个体实现全面发展需要的重要途径。而普通高中实施艺术教育,对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来说其意义尤为重要。
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的知识与能力、心理与生理、情感与理智及素养与人格等方面的整体发展。从教育的层面看,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指其在德、智、体、美、心理、情感、人格多方面的全面发展。而艺术教育何以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何以能够成为一种基本的社会性需要,其原因有:第一,艺术教育作为审美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在本质上是一种整体的和谐教育,这种整体的和谐性,不仅使艺术教育具有非功利的性质,使其适应于社会各阶层、各群体的精神生活需要。而且,作为一种和谐教育,艺术教育注重审美关系的建构,能不断地促使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始终处在一种统一与平衡的关系状态之中。在各种教育形态中,相对而言艺术教育侧重于情感的感染和熏陶,侧重于通过理性与感性的协调发展而完善人的内在心理,以促进人的发展的完整性。艺术教育的这种性质、功能以及它在现代科学技术和工业化时代的特殊价值都植根于这一点。艺术教育对人的全面发展的影响,不仅促进了学生的知识与能力的发展,如发现与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发明与制作的实践能力,艺术的感受与理解的能力等,而且,艺术教育对人的全面发展还包括发展与完善人的整体生命和生存状态,它通过激发学生的情感,丰富学生的生命,使之具有自发涌动的创造性欲望和动力、自觉的创造意识、高度灵敏与发达的创造性能力,并为学生创造性实践的发挥提供良好的素质和心理基础。艺术教育的功能之一在于发展学生心灵的独创性,使之不囿于陈规戒律,不满足于已知的世界,不断开拓和想象,以促进他们心灵综合能力的发展。许多伟大的科学家都有浓厚的艺术兴趣和较高的艺术能力就是一个生动的例证,如物理学家玻恩和普朗克善弹钢琴,爱因斯坦是小提琴手,他们还有文学、历史和其他人文学科等方面的知识,他们热爱艺术和审美,这些素质的合理发展,为他们在科学上的建树奠定了一个坚实的基础。
另一方面,针对我国基础教育长期以来存在的某些问题来看,促进艺术教育的发展非常必要。我国的基础教育与学生的发展,同世界其他一些国家相比的确存在一定的优势,但也同样存在着问题,其突出表现是,学生实践能力和生存能力差,教育不够重视学生创造性、情感体验与自尊、自信的培养,过于强调基本知识和技能而忽视学生正确人生观与价值观的形成。尤其是在应试教育的压力下,过重的知识灌输与技能训练,迫使学生放弃了许多丰富的人生追求,放弃了对艺术的学习与实践,其结果是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我们的教育决不能仅仅关注知识和技能,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关注学生在学习中的情感、态度,形成终身学习的愿望与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要达到这种目标,单一的智力培养与知识灌输是难以奏效的,应从根本上加强基础教育阶段课程的价值配置,确保艺术课程的地位。通过艺术教育的实施,促进学生心理与人格的和谐统一,达到全面发展的目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