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看点
封锁拉韦纳——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一世提出和解——匪夷所思的提议——贝利撒留入主拉韦纳——贝利撒留受诏返回君士坦丁堡——拒绝哥特王位——高风亮节——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一世铸成大错
除了拉韦纳及位于现在意大利北部隶属于伦巴第州的各个地区,整个意大利的主人已经变成了贝利撒留。奥西米姆要塞的围攻刚一结束,贝利撒留便率领全军前去封锁维蒂吉斯的避难地——同时是东哥特王国的都城和军事要塞的拉韦纳。
拉韦纳的陷落只是时间问题。毫无疑问,如果东哥特王国能有一位骁勇、睿智的将军,那么拉韦纳城内的东哥特大军在这位将军的带领下仅凭借自己人数上的绝对优势便很有可能突围出去,杀出一条血路。无奈东哥特大军的指挥官是维蒂吉斯,这几乎扼杀了东哥特人所有的胜算。贝利撒留截获了一批通过波河运往拉韦纳的谷物,同时亚得里亚海上的东罗马舰队负责拦截所有试图通过海路开往拉韦纳的补给船。屋漏偏逢连夜雨,拉韦纳城内的粮仓正在全城即将断粮的节骨眼儿上突然起火。据说起火是因为玛瑟逊莎王后从中搞鬼。维蒂吉斯派侄子乌雷亚斯率领四千名士兵前去攻打东罗马军队。在东哥特人攻占米兰的战役中,乌雷亚斯是头等功臣,但他率领的四千名士兵几乎全部临阵倒戈加入了东罗马军队。乌雷亚斯不得已只得返回利古里亚,留下拉韦纳自生自灭。
如此看来,似乎故事的结局已十分明了。不料,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一世派出的大使突然到来,打乱了贝利撒留原本的计划——大使奉命前来宣称愿意与东哥特方签订和约。和约拟规定维蒂吉斯继续做波河以北地区的国王,并可保留一半皇室财产。东哥特人听闻条约内容后自然是喜出望外,但不禁怀疑所谓和平条约或许只是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一世蓄意安排的一个陷阱。因此东哥特方面提出同意条约的前提是贝利撒留必须亲手留下书面保证愿意遵守和约。然而,贝利撒留早已下定决心一定要亲手俘虏并押送维蒂吉斯至君士坦丁堡,就如同自己曾将汪达尔国王当作阶下囚押送至君士坦丁堡一样。眼看着煮熟的鸭子临到嘴边却飞了,眼看着自己潜心作战多年才等来的荣耀要被生生夺走,贝利撒留感觉受到了奇耻大辱。贝利撒留心中想着如果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一世当真愿意有条件地与东哥特人和解,那么自己即便是十万个不愿意也于事无补,自己可以选择旁观,绝不会参与到东罗马与东哥特双方和解的戏码中。然而,贝利撒留如果坚持拒绝东哥特人提出的和解条件,似乎会是对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一世的不忠,因此贝利撒留决定召集手下军官,并征求他们的意见。军官们异口同声地称战争再持续下去已经没有任何意义,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按照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一世提出的条件与东哥特人和解。贝利撒留要求所有军官亲手签署一份表明立场的文件,留作凭据,以防万一日后发生变故。如果真的发生变故,至少还有这些文件可以证明贝利撒留自己不必为这个在他看来非常愚蠢的和解行为负责。
就在贝利撒留召集军官开会的同时,东哥特人也进行了集会,并且做出了一个非常奇怪的、匪夷所思的决定。东哥特人称如果贝利撒留能够签署和平条约,则东哥特人愿意相信条约的真实性,因为东哥特人不相信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一世会恪守承诺。东哥特人担心一旦投降并交出拉韦纳,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一世便会下令将东哥特人带到君士坦丁堡或小亚细亚半岛。因此东哥特人决定将意大利拱手交给贝利撒留!维蒂吉斯命信使带着自己的亲笔信前去向贝利撒留转达东哥特人的决定。这时的维蒂吉斯早已被自己根本无法胜任的国王身份搞得心力交瘁,在信中甚至极力恳求贝利撒留接受东哥特人的意愿在意大利称王。
贝利撒留拒绝在意大利称王
也许贝利撒留收到信后曾产生过趁机成为“西罗马帝国”统治者的想法,但贝利撒留还是无法背叛自己“誓死效忠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一世”的誓言,况且越位称帝势必险象环生。不过,贝利撒留心想如果自己假装同意东哥特人的诉求,也许可以借此一举收复拉韦纳。贝利撒留随即召集手下军官与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一世派来的大使一道开会,声称自己有一个万无一失的办法能为东罗马帝国收复整个意大利,还能一举擒获维蒂吉斯和东哥特贵族,并将他们和所有东哥特财产送至君士坦丁堡。“假如,”贝利撒留说道,“我的计划能成功,那么你们认为我即便违背了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一世的指令也是情有可原的吗?”所有人都答复称如果真能取得如贝利撒留所说的成就,那简直是不世之功,天大的褒奖都承受得起。贝利撒留随即传话给东哥特人称自己愿意接受东哥特人的提议。东哥特方立刻派出使者前往东罗马大营要求贝利撒留发誓不会伤害拉韦纳城内的东哥特士兵及百姓,并保证登基后会一视同仁地对待东哥特人和意大利原住民。
东哥特人提出的凡是涉及拉韦纳的条件,贝利撒留均毫不迟疑地按照东哥特人的要求给出了自己的承诺。但贝利撒留称,至于自己登基的事宜必须先与维蒂吉斯及其他东哥特贵族面谈商榷。东哥特使者没有反对贝利撒留的要求,因为使者们认为,贝利撒留突然有机会毫不费力便得到梦寐以求的东哥特王国王冠,狂喜都来不及,绝不可能有其他想法。
如此一来,在东哥特使者的陪同下,贝利撒留率领着自己的部队大摇大摆地进入了拉韦纳城。与此同时,满载粮草的东罗马战船停靠于克拉西斯港,船上的士兵将食物分发给饥饿的百姓。拉韦纳城内的百姓极其热情地迎接东罗马人的到来。但当东哥特妇女们看到贝利撒留率领的队伍中体形矮小且面貌凶恶的男人时(很有可能是匈人),便群情激愤地斥责东哥特男人们太不中用,竟然输给了如此的对手。东哥特妇女们甚至还向男同胞的脸上吐口水以发泄自己的情绪。贝利撒留恪守自己的誓言,表示不会侵吞任何东哥特民众的私有财产,只会接管所有储存在拉韦纳王宫内的财物。同时贝利撒留还称需要维蒂吉斯及一些主要的东哥特贵族暂且受点儿委屈,在到达君士坦丁堡之前会失去人身自由,不过绝对是以非常体面的方式,并非真正的囚禁。贝利撒留还承诺家在波河以南的东哥特人也可以回到自己原来的地方。
在一段时间内,贝利撒留的所作所为的确让旁人相信贝利撒留身着紫袍登上东哥特王位指日可待。然而,没过多久,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一世传令贝利撒留即刻启程返回君士坦丁堡。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一世此举可能有两种原因:一种可能是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一世听闻贝利撒留意欲在意大利称王;另一种可能是当时波斯国王公然宣称意欲进攻东罗马帝国。东哥特人听说了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一世召唤贝利撒留返回君士坦丁堡的消息,但东哥特人想当然地认为贝利撒留绝不可能听命返回。然而,东哥特人很快发现贝利撒留竟然真的开始着手准备离开意大利。因此他们开始认为之前贝利撒留承诺的种种不过是欺骗。随后,东哥特人将王位候选人定为仍然在意大利北部带兵的两位将军身上——希尔迪巴德将军和维蒂吉斯的侄子乌雷亚斯将军。东哥特贵族首先派出一支代表团前去帕维亚等待乌雷亚斯,力劝乌雷亚斯继承王位。乌雷亚斯没有答应,声称自己非常敬重叔父维蒂吉斯,因此绝不会在叔父维蒂吉斯的有生之年篡夺王位。此外,乌雷亚斯还说因为可怜的叔父维蒂吉斯在任期间并没有什么建树,而凭借自己与维蒂吉斯的叔侄关系,自己恐怕也很难赢得东哥特军队的信任。乌雷亚斯建议推选希尔迪巴德继承王位。希尔迪巴德当时在维罗那担任军事指挥官,同时希尔迪巴德还是西哥特国王图迪斯的侄子。(www.xing528.com)
东哥特贵族们随即召唤希尔迪巴德来到帕维亚穿上紫袍登基为王。但没过多久,希尔迪巴德心里开始打鼓:东哥特人选自己为王究竟是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对于自己而言,仓促接受王位是不是一个明智的做法呢?希尔迪巴德召集了数量庞大的东哥特人集会,敦促众人再做最后一次努力尽力说服贝利撒留登基为王。
贝利撒留回到君士坦丁堡拜见查士丁尼一世
东哥特人随即派出使者团前往拉韦纳试图说服贝利撒留回心转意。使者团声色俱厉地控诉贝利撒留背信弃义。因为所言均基于事实,使者团并没有一句话是冤枉了贝利撒留:使者团讥讽贝利撒留胸无大志,“明明有机会当国王,却甘愿选择去当奴隶”。但无论使者团说什么,贝利撒留都是油盐不进。贝利撒留回复称自己已经下定决心绝不会在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一世的有生之年登基称王。自此,希尔迪巴德必须成为东哥特王国国王。同时贝利撒留带着俘获的东哥特贵族及从拉韦纳王宫掠夺的财物,踏上了返回君士坦丁堡觐见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一世的征程。贝利撒留抵达君士坦丁堡时正值540年6月——东罗马帝国刚刚在与波斯王国的对决中经历了一次丧权辱国的惨败,痛失安提阿。此时无论是对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一世而言,还是对东罗马帝国所有的百姓而言,都渴望贝利撒留的胜利之师凯旋,但这并未打消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一世对贝利撒留的嫉妒。这种嫉妒使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一世迟迟没有授予凯旋的大功臣应得的荣誉和罗马式的礼遇。不过东罗马百姓的热情弥补了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一世对贝利撒留的忽视。只要贝利撒留出现在公共场合,都会出现万人空巷的情景,百姓们争先恐后想要一睹最爱的大英雄的真容,人群还会爆发出阵阵欢呼声表达对贝利撒留的赞誉。
贝利撒留当时只有三十五岁,却已达到毕生名望的巅峰。贝利撒留的幕僚普罗科匹厄斯正是选择在贝利撒留的人生巅峰时刻记录下了伟大的贝利撒留的容貌与性格。根据普罗科匹厄斯的描述,贝利撒留身材高大、体形匀称,同时还生得一副令其他男人都相形见绌的倾世容颜。不光如此,贝利撒留“非常平易近人,为人谦逊低调,就像是出身非常贫苦的平头老百姓一样”。贝利撒留既能深切体会手下士兵们的难处,又可以非常大方地奖赏士兵们的英勇行为。因此他深受东罗马士兵的爱戴。不过,贝利撒留制定的军纪非常严明,绝不姑息任何欺压百姓及掠夺或者肆意破坏农作物的行为,军队所需的供给品总是以高于市场的价格从百姓手中购买。贝利撒留的私生活更似美玉般纯洁,从未有人看见过贝利撒留喝酒乱性。贝利撒留无论何时都能保持惊人的镇定自若,从来没有什么紧急状况能令贝利撒留自乱阵脚。身处险境时,贝利撒留总是能欣然面对,沉着冷静。论勇猛,贝利撒留是勇士中的勇士,无人能及。同时贝利撒留也从来不会逞匹夫之勇鲁莽行事,凡事都会经过深思熟虑。就如同贝利撒留从不会因为困境而沮丧一般,贝利撒留也从来不会因为顺境而膨胀,更没有片刻放纵过自己脱离一贯固守的极其自律而单一的生活方式。
以上便是与贝利撒留关系密切的普罗科匹厄斯对一代名将贝利撒留的描述。普罗科匹厄斯的描述有意回避了贝利撒留性格中不好的一面,因为贝利撒留的性格中的确存在一些严重的问题。普罗科匹厄斯讲的关于贝利撒留身上的闪光点句句属实,没有半点儿夸张。但遗憾的是,贝利撒留这样一个无比高贵的人虽劳心费力,但终究只换来了摧毁伟大的东哥特王国并使得意大利被东罗马帝国统治这样一个结果。
虽然最终给东哥特人和意大利带来悲惨命运的结局愧对贝利撒留的英名,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贝利撒留一路走来获得的累累战绩也恰恰反映了贝利撒留的确是一位举世罕见的将才。如果当时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一世能派贝利撒留立即返回意大利,不出几个月可能就会彻底终结东罗马帝国与东哥特人在意大利的战事。然而,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一世天真地以为既然贝利撒留已锁定了战局,东哥特大势已去,那么随便派个人去,哪怕没有贝利撒留的能耐,也能圆满收场。事实证明,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一世犯了一个天大的错误。东罗马帝国与东哥特王国的战争又持续了整整十二年之久。虽然最终以东哥特方的战败告终,但东罗马帝国为此也付出了巨大的财产损失和众多将士的生命。如果当初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一世能够及时做出明智的决定,本来一切代价都可以避免。
贝利撒留带到君士坦丁堡的两个东哥特阶下囚都得到了很好的待遇。到达君士坦丁堡后,维蒂吉斯受封为“贵族”,并恬不知耻地在君士坦丁堡享受了两年多荣华富贵后才死去。不过维蒂吉斯年轻的遗孀玛瑟逊莎——确切地说是当时只有二十二岁芳龄的玛瑟逊莎王后——丝毫没有为维蒂吉斯的驾崩而感到哀痛,并且很快改嫁给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一世的侄子吉曼努斯[1]。
【注释】
[1]吉曼努斯(?—550),东罗马帝国将军,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一世麾下的重要军事指挥官之一,同时是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一世的堂兄弟。此处将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一世与吉曼努斯描述为“叔侄”关系,应是作者误将吉曼努斯与玛瑟逊莎结婚后生下的儿子小吉曼努斯当成了吉曼努斯。——译者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