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看点
哥特人迁往拉韦纳——哥特人包围阿里米努姆——纳尔塞斯奉命前来——哥特人落荒而逃——东罗马帝国将军们内讧——哥特人攻占米兰——恐怖的饥荒
尽管因为饥荒、瘟疫及中箭伤亡等种种原因,东哥特大军的人数急剧下降,但最终在维蒂吉斯指挥下,离开罗马城的东哥特军队仍数量庞大。东哥特人此番从罗马城撤军,让贝利撒留除了感到喜悦,还为他增添了一丝焦虑。通往拉韦纳的路上势必要路过阿里米努姆,而约翰和手下的两千名骑兵仍然驻留在阿里米努姆。贝利撒留深知,约翰的个性就如同一头犟驴,他担心一旦东哥特大军包围了约翰,那么约翰带领的小部队就会全军覆灭。
为了避免惨剧发生,贝利撒留派出两位信得过的军官希尔迪格与马丁率领一千名骑兵向约翰转达自己的命令,要求约翰立即率领骑兵部队撤出阿里米努姆,只需留下之前从安科纳要塞收编的一小股步兵部队负责安保。贝利撒留料想,维蒂吉斯如果发现阿里米努姆城内既没有骑兵,也没有能押作人质的重要军官,便会认为没必要大动干戈包围阿里米努姆城。即便是维蒂吉斯当真包围了阿里米努姆城,约翰及手下的两千骑兵也非无能之辈,定会令东哥特人头痛不已,或许还会迫使东哥特人打消围城的念头。
韦斯巴芗
希尔迪格与马丁没费多大力气便赶超了行军缓慢的东哥特大军,沿途在一处叫隧道岩石——也称佩特拉佩尔图萨的地方占领了一处东哥特据点。此地堪称天险,通行的道路是从万丈陡峭悬崖一侧开辟出的栈道,脚下即是河谷。同时,通道还要穿过一座早在韦斯巴芗在位时从一块坚硬的岩石中挖掘出的长达四十英尺的隧道。为了保护这条重要的通道,当年罗马人在通道两端均砌有围墙,还安装了门。东哥特人无心开战,只是在隧道另一头搭建了临时营房稍事休息整顿。东罗马军队随后爬到悬崖顶部,用尽全力向下推巨大的石块,砸中了东哥特人临时营房的屋顶。受到巨石攻击的东哥特士兵不仅连滚带爬地打开了隧道的门,还提出愿意倒戈加入东罗马帝国的军队。东哥特军队中的绝大多数士兵加入了东罗马骑兵的队伍继续前进,剩余的东哥特士兵则与少许东罗马士兵一起留下来守卫隧道。此后,希尔迪格与马丁一路畅行无阻地抵达安科纳。在安科纳集结了所需数量的步兵,之后又继续行进至阿里米努姆,向约翰转达了贝利撒留的命令。约翰直言不会遵命。希尔迪格与马丁继而返回罗马,留下了步兵,同时带走了阿里米努姆守备部队中的一些士兵。跟随希尔迪格与马丁一道离开的士兵都是不愿听从约翰号令的贝利撒留的侍卫。
没过多久,黑压压的东哥特大军到达了阿里米努姆。此次东哥特人用来攻打阿里米努姆城墙的设施依然是一座安着轮子的木塔,就如同之前围攻罗马城时使用的攻城木塔一样。不过,东哥特人吸取了之前的教训,此次将木塔的设计改造为由木塔内部的人推动,而不再使用牛来拉动木塔。阿里米努姆城内的多数罗马人看到东哥特人的“武器”后瞬间觉得东罗马方胜利无望。不过约翰可真是一员能受命于危难之时、化解困局于无形之中的奇将。在一个死寂的夜晚,约翰调集城内的一些士兵组成小分队,带着铲子在东哥特人的攻城木塔和阿里米努姆城墙之间挖出了一道深深的沟渠。如此一来,东哥特人此次攻击就如同之前维蒂吉斯指挥的所有军事行动一样,最终以失败告终,同时还损失了数百名东哥特士兵。东哥特人决定不再尝试通过武力占领阿里米努姆,而是通过严密的封锁逼迫城内小小的守备部队因饥饿而投降。这样的围困对于东哥特人好像并非什么难事,除非贝利撒留派出一支强大的军队前来支援。不过派援军对于当时的东罗马方是不太可能的事。
就在东哥特人在阿里米努姆城外扎营的同时,一千余名东罗马帝国士兵在当地居民的邀请下进入了伟大的米兰城。听闻米兰人如此背信弃义的行径,维蒂吉斯怒火冲天,派出自己的侄子乌雷亚斯——也叫瓦里亚——率领一支庞大的东哥特军队前去围攻米兰城,并命令乌雷亚斯见机行事,只要形势需要,只管毫不留情地狠狠教训背叛了东哥特人的米兰民众。随乌雷亚斯共同出征的还有由法兰克国王提奥德贝尔特一世派出的一万名前来援助东哥特人的勃艮第人。东哥特人与勃艮第人组成的联军将米兰城围得水泄不通,甚至连一粒粮食都运不进米兰城。
大约在538年仲夏时节,又一支东罗马帝国军队登陆安科纳。军队指挥官是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一世的大将纳尔塞斯。
纳尔塞斯
纳尔塞斯虽没有受过系统的军事教育,却是天生的将才。众所周知,十四年后,正是凭借纳尔塞斯英勇而卓越的指挥,才使东哥特王国灭亡,让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一世名正言顺地开始统治整个意大利。不过,纳尔塞斯此次前来意大利非但没能为东罗马帝国在意大利的战事锦上添花,反倒造成了很多不幸。当时的情况似乎是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一世眼看贝利撒留在意大利节节胜利,内心开始隐隐担忧贝利撒留会因战功而膨胀,要求“西罗马帝国皇帝”的帝位。因此,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一世其实是想将纳尔塞斯安插在意大利作为监视贝利撒留的眼线。尽管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一世写给驻扎在意大利的东罗马帝国军官们的信中明确指出,并非是派纳尔塞斯前去掌控全军指挥权,而且“一切有益于东罗马帝国利益的命令”,纳尔塞斯则必须服从贝利撒留。但军中很多人还是心知肚明,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一世的真实用意并非如信中所写,因此,许多将士转而听命于纳尔塞斯。纳尔塞斯总是以各种理由推脱或反对贝利撒留的种种计划,并经常拒绝按照贝利撒留的计划行事。每当贝利撒留要求纳尔塞斯服从命令时,纳尔塞斯总是面不改色地称自己不认为贝利撒留的命令有益于东罗马帝国,所以自己和其他军官都没有义务服从。东罗马帝国军队与当时数量庞大的东哥特军队在士兵数量方面的差距堪称天壤之别,再加上内部军官之间的离心离德,形势非常不乐观。
马赛克拼成的查士丁尼一世图像
然而,一开始贝利撒留并不知道纳尔塞斯前来的真实用意,还亲率自己手下的全部将士与纳尔塞斯会合,并暗自为自己获得一支如此大规模的援军而高兴。双方在亚得里亚海海岸附近且与安科纳南部有一天行军距离的福尔摩姆镇会面。贝利撒留和纳尔塞斯商议后,共同组成了一个大规模的战时委员会负责决策东罗马军队的行动。当时讨论的问题是第一步行动究竟是解救阿里米努姆的守军,还是攻打奥西米姆要塞。奥西米姆要塞当时由四千名东哥特士兵驻守,指挥官是威斯顿。
东罗马人普遍认为若是奥西米姆要塞一直握在东哥特人之手,必定后患无穷。因为当东罗马帝国军队与维蒂吉斯率领的大军正面作战时,身后一定会遭到奥西米姆要塞的威斯顿的袭击。“我们先拿下奥西米姆,”一些东罗马将士呼吁道,“然后再去解救阿里米努姆。如果在我们攻打奥西米姆的过程中阿里米努姆不幸失守,也不能怪罪到我们头上,是约翰咎由自取。如果约翰一开始就按照贝利撒留的命令行事,那么压根也不会有今天的困局。”纳尔塞斯与约翰是死党,因此,纳尔塞斯口若悬河地辩论称一旦约翰与手下的两千名士兵被俘,将会极大地助长东哥特人的士气。贝利撒留在言之凿凿的纳尔塞斯的煽动下决定冒险出兵。贝利撒留将军队分成了三部分:其中人数最多的部队跟随希尔迪格走水路;第二支部队跟随马丁沿海岸线走陆路,并命令第一支部队在第二支部队经陆路抵达阿里米努姆的同时于阿里米努姆正前方泊船;贝利撒留本人则与纳尔塞斯一道,沿山路行军至距离阿里米努姆两天行程的地方,如此一来,便可出其不意地从北方逼近东哥特军队。贝利撒留的用意是希望通过三个方向同时出兵的阵势震慑东哥特军队。一切果然如贝利撒留所料,东哥特军队中的一支搜索队发现贝利撒留的军队后大吃一惊,立即逃回东哥特大营报告称一支庞大的东罗马帝国军队正从北方杀过来;当天夜里,东哥特人发现了南边八英里处由马丁率领的部队点起的营火;次日清晨,东哥特人又看见不远处的海面上一支东罗马舰队缓缓驶来。(www.xing528.com)
不出几个小时,整个东哥特大军如惊弓之鸟般悉数逃往拉韦纳,大营里只留下老弱病残,同时还留有大量的财物。这些全部成为希尔迪格麾下士兵的囊中之物。接近午间时分,贝利撒留抵达阿里米努姆。看到约翰和手下的士兵们个个形容枯槁,疲惫不堪,贝利撒留便对约翰说,约翰应该铭记希尔迪格的救命之恩。“不是希尔迪格,”约翰阴沉着脸回答,“我应该感谢的人是纳尔塞斯。”贝利撒留心里明白约翰此番话的用意,同时意识到自己结下了一个一生都难以和解的仇家。
尽管纳尔塞斯与约翰百般从中作梗,贝利撒留仍成功地拿下了厄比纳姆及乌尔布维特斯——又名奥尔维耶托——两处敌军防守严密的要塞。然而,因为东罗马帝国将军们之间离心离德,东罗马帝国军队痛失米兰城。为了解救遭受围攻的米兰城,贝利撒留派出了一支规模庞大的部队,命令马丁及另外一位东哥特籍的军官威利哈里为指挥官。谁知两位军官竟然在波河南岸扎营并消闲度日长达几个月,最后还致信贝利撒留请求划拨援军,声称因河对岸的东哥特人与勃艮第人联军数量远超自己的军队数量,不敢轻易渡河。贝利撒留只得写信命令约翰及贾斯丁起兵援助米兰,但两人声称自己只接受纳尔塞斯的号令。最后拖到539年年初,贝利撒留万般无奈之下只好卑躬屈膝地恳求纳尔塞斯发号施令。纳尔塞斯同意了,但为时已晚。纳尔塞斯的命令还未得到实施,米兰就已经沦陷。
当时的米兰城已经到了弹尽粮绝的境地。东哥特指挥官劝米兰守军投降,并承诺东罗马守军一旦愿意举手投降便可活命。时任米兰城东罗马帝国军队指挥官的蒙迪拉坚持要求东哥特人发誓不光饶东罗马士兵不死,也要放过米兰民众的性命。蒙迪拉和当时很多“罗马人”军官一样,流淌着东哥特人的血液。然而,东哥特士兵始终铭记着维蒂吉斯的命令——要让米兰民众为自己的背叛行为付出代价,便拒绝了蒙迪拉的要求。英勇的蒙迪拉随即号令手下剩余的一千多名士兵“宁愿死得光荣,不愿活得苟且”,命令士兵跟随自己一道与对手展开一场殊死血战。可惜士兵们没有蒙迪拉一般的英雄气概,随即接受了东哥特人的建议,举手投降,保全了自己的性命,徒留遭殃的米兰民众听天由命。
在夺取米兰城后,东哥特人以极尽野蛮之势烧杀抢掠:屠杀了城中所有的男人,据说被屠杀人多达三十万[1],但是三十万的数字似乎有些令人难以置信;将女人都当作奴隶送给勃艮第人;将米兰城夷为平地。米兰周边的城市都害怕遭受同米兰城一样的命运,争先恐后地向东哥特人投降,因此,东哥特人没有耗费一兵一卒,再次成为利古里亚行省的主人。
马丁与威利哈里两位东罗马军官,眼睁睁地看着米兰城陷落后,竟然像没事人一样返回了罗马城。贝利撒留当时正在集结手下全部军事力量前往亚得里亚海海岸围攻奥西米姆要塞的路上,突然听闻关于米兰的惨痛消息。贝利撒留难抑满腔悲愤,写信给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一世。信中将事情的来龙去脉和盘托出,当然还要求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一世严惩造成米兰灾难的罪魁祸首。然而,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一世仅仅命令纳尔塞斯立即启程返回君士坦丁堡,试图以这种方式安抚贝利撒留;同时还正式下令贝利撒留拥有意大利所有东罗马军队的最高指挥权。贝利撒留心里或许认为威利哈里比纳尔塞斯更加罪不可赦,据说贝利撒留此后的余生都不允许威利哈里面见自己。
关于539年剩下的时光里波澜不惊的故事我们不在此详细叙述。539年5月至12月,贝利撒留一直在对亚得里亚海附近的奥西米姆要塞实施围城战,同时命令副官围攻位于佛罗伦萨附近的弗苏拉。奥西米姆要塞的守卫部队英勇无比,虽然遭遇了一系列惨绝人寰的困境,但因为多次收到拉韦纳传来的承诺称援军马上就到,不断地自我打气。然而,事实是根本就没有援军。维蒂吉斯一直都无法下定决心——是否要无视在开阔地上作战的一切风险去换取要塞的安全。最后,弗苏拉陷落后,攻陷弗苏拉的东罗马帝国士兵把俘虏的囚犯带到贝利撒留的大营。看到这一幕后,原本已经饥饿难耐的奥西米姆要塞守军的心理防线瞬间崩溃,不仅举手投降将奥西米姆要塞拱手送出,而且意识到东哥特人想要在维蒂吉斯这般无能的君王领导下获取自由简直是痴人说梦,便愤然加入东罗马帝国军队。如此一来,原本属于维蒂吉斯的四千名勇士转眼投入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一世的怀抱。
货币上的法兰克国王提奥德贝尔特一世
东罗马帝国军队围攻奥西米姆要塞及弗苏拉的同时,法兰克国王提奥德贝尔特一世率领十万名士兵越过阿尔卑斯山脉进入意大利北部。东哥特人原本以为法兰克人是来帮助东哥特军队攻打东罗马帝国军队的,没有做任何防备。因此当东哥特人原本以为的“友军”突然猛烈地攻击东哥特大营时,东哥特人惊恐万分,纷纷落荒而逃。东罗马方得知消息后,自然而然地认为法兰克人是与东罗马帝国站在一边的。如此一来,东罗马帝国也同东哥特人一样陷入了法兰克人的陷阱。法兰克国王提奥德贝尔特一世出战的目的仅仅是希望通过抢掠壮大自己的力量。法兰克国王提奥德贝尔特一世“不失公平”地同时搜刮了东罗马和东哥特两方的大营,全面扫荡了意大利,最后盆满钵满地返回了法兰克王国。不过,这次行动中法兰克士兵病死很多,因此,法兰克国王提奥德贝尔特一世也没有什么理由为自己奸诈卑鄙的行为带来的战果喝彩庆祝。
意大利民众在灾难不断的539年究竟经历了怎样的不幸,只有历史知道答案。仅皮塞努姆一省就有五万农民死于饥荒。当时的历史学家普罗科匹厄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了亲眼看见的生灵涂炭的惨烈景象。根据普罗科匹厄斯的描述,饱受饥饿的人的面庞一开始会变得没有血色,苍白无比,之后变成铁青色,最终变成黑色,“如同烧焦的火把一般”。眼神会变成深不见底的空洞,同时又夹杂着疯癫。甚至有传言称有些饿极了的人为了活命不惜吃人肉。当时的人们能看到成千上万的死尸横躺在地上,而且手中紧紧抓着临死前最后一刻还试图用力拔下来充当食物的草。尸体虽然都裸露着没有下葬,但就连鸟儿都不会在这些尸体上啄食,因为饿死的人几乎都只剩骨头,没有一点儿肉。
虽然饿殍遍野的场景无比骇人,但能在某种程度上让我们更好地理解我们所讲的长达几个世纪的战事中经常提到的“饥荒”究竟给民众带来了多么惨烈而深重的灾难。
【注释】
[1]或许原本的记载中是四万人。希腊数字很容易令人混淆犯错。——原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