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摄政太后阿玛拉逊莎——来自《哥特王国史》的第20章

摄政太后阿玛拉逊莎——来自《哥特王国史》的第20章

时间:2023-08-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据说在整个摄政期内,阿玛拉逊莎从未剥夺过一个罗马人的财产,或者判处过一个罗马人死刑。阿玛拉逊莎的政策虽然赢得了罗马人的好感,却激起了东哥特人的愤恨。针对阿玛拉逊莎的声讨声不绝于耳,后来东哥特人决定派出一个代表团规劝阿玛拉逊莎注意自己的行为。不久后,由东哥特最位高权重的贵族们组成的一个团队要求面见阿玛拉逊莎。毫无疑问,阿玛拉逊莎抚养儿子阿塔拉里克的方式肯定存在很大问题。

摄政太后阿玛拉逊莎——来自《哥特王国史》的第20章

精彩看点

年幼的统治者阿塔拉里克——摄政太后阿玛拉逊莎——阿玛拉逊莎的教育方式引发哥特人不满——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一世的阴谋——阿塔拉里克驾崩——阿玛拉逊莎与狄奥达哈德——谋杀阿玛拉逊莎——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一世宣战

东哥特王国的统治者突然由执政多年的狄奥多里克大帝变成了一个打着孩子名义摄政的女人,东哥特人总觉得哪里不太对劲儿。“战斗民族”出身的哥特人从未有过女性统治者,而且也罕有承认一位幼儿为国王的时刻。在之前的游牧岁月中,哥特人遵循的传统是:如果国王驾崩,而且子嗣还未长大,不能指挥军队作战或主持民众集会,那么则由民众从王室亲族中选举最有才能的人继承王位。虽然当时的哥特人没有经历过自由选举,也没有在世的长者能讲述自己在过去的美好岁月中的亲身经历,但哥特人还是能够通过代代相传的歌谣了解本民族的历史。民众中不乏有人蠢蠢欲动,口口声声说着要再次按照古老的规定,由民众选择深受狄奥多里克大帝器重,且身份为阿马林斯家族一位公主的丈夫的图尔文继承王位。

然而,图尔文对狄奥多里克大帝忠心耿耿,不仅对王位没有丝毫觊觎之心,而且动用自己的所有影响力规劝东哥特人忠心服从阿塔拉里克和其母亲阿玛拉逊莎的统治。卡西奥多罗斯以年少的阿塔拉里克的名义写了一封感谢信给图尔文,授予图尔文“贵族”的头衔,并大肆褒奖图尔文光明磊落的行为。信中将图尔文与哥特历史上的一位家喻户晓的英雄西蒙德相媲美。格西蒙德是当时哥特首领的养子,首领去世后,民众有意扶持格西蒙德登上王位,而不是拥立国王的幼子。格西蒙德并没有选择篡位,而是忠心耿耿地拥护已故首领的幼子登基执政。信中称图尔文的行为就如同格西蒙德一样,是“人世间传唱的所有歌谣永恒的主题。只要哥特人存在一天,永远也不会忘记忠诚者的英名”。

东哥特王国内没有任何人能够撼动东哥特人对于狄奥多里克大帝的崇敬之情。私下里可能会有一些东哥特人对世事的变迁嗤之以鼻抑或扼腕叹息,但明面上还是与所有民众一道发誓效忠于阿玛拉逊莎母子。另外,有些东哥特人之所以会服从阿塔拉里克的统治,打的如意算盘可能是,政权落在阿玛拉逊莎一个女流之辈手中,管理势必孱弱,那么比起过去狄奥多里克大帝铁腕统治的时代,身为当下的东哥特人必然能获得更多机会去压榨罗马人

如果的确有人如此盘算,那么必将以失望告终。阿玛拉逊莎身上哥特人的特征并不明显,相反,阿玛拉逊莎为人处世的风格非常罗马化。阿玛拉逊莎不仅通晓哥特人的语言,还能流利地讲希腊语拉丁语,并且深爱文学科学,她结交的朋友也均是罗马人。狄奥多里克大帝晚年昏聩后,卡西奥多罗斯似乎曾离开朝廷,隐退过一阵子。阿塔拉里克登基后,卡西奥多罗斯再次担任首席国务大臣。因此,他的信仍然是我们了解当时各项政策的依据。阿玛拉逊莎摄政期间,凡是东哥特人违法,必将受到严厉的审讯和惩罚;与宗教相关的政策开始倾向于天主教;从前被没收的波伊提乌与西摩马库斯地产全部归还给了他们的儿女;大力提拔奖赏罗马官员;从前只有特殊情况才会施行的赋税减免政策不再具有特殊性,人人皆可减免赋税。据说在整个摄政期内,阿玛拉逊莎从未剥夺过一个罗马人的财产,或者判处过一个罗马人死刑。

阿玛拉逊莎的政策虽然赢得了罗马人的好感,却激起了东哥特人的愤恨。从前狄奥多里克大帝执政期间,东哥特人尽管有时也会抱怨罗马人得到了太多福利,但心里明白狄奥多里克大帝的目标只是想在整个王国内实现公平正义。然而,东哥特人并不认为阿玛拉逊莎如此偏袒罗马人也是秉持着如同狄奥多里克大帝一般的公正之心。

最令东哥特人难以忍受的便是阿玛拉逊莎抚养儿子阿塔拉里克的方式。阿玛拉逊莎并不想让阿塔拉里克学习骑马、剑术,或是与其他贵族子嗣一道运动锻炼。相反,阿玛拉逊莎要阿塔拉里克天天钻在书本里,不读书的时候由三个年长的,所谓的“最聪慧且行为端正的”哥特人陪同生活。这三个人其实是阿玛拉逊莎经过多方寻觅找到的各方面最像罗马人的哥特人。哥特将士们称阿塔拉里克简直就是个孱弱多病且一无是处的书呆子,根本无力应对战争带来的无情与痛苦,更何况阿塔拉里克还鄙视自己的族人,称他们是无知的野蛮人

据说,有一次阿塔拉里克好像做错了什么事,阿玛拉逊莎动手打了阿塔拉里克。年幼的阿塔拉里克哭着跑进了男厕,在男厕里的哥特人很快了解到事情的真相。“真是太可耻了!”其中一人听阿塔拉里克讲完事情原委后说道,“很明显阿玛拉逊莎恨不得赶紧杀死可怜的阿塔拉里克,如此一来阿玛拉逊莎便可以寻找新欢共享王国了。”针对阿玛拉逊莎的声讨声不绝于耳,后来东哥特人决定派出一个代表团规劝阿玛拉逊莎注意自己的行为。

不久后,由东哥特最位高权重的贵族们组成的一个团队要求面见阿玛拉逊莎。得到允许觐见阿玛拉逊莎后,一个代表说道:“太后,我们今天来就是要说太后您培养小国王的方式是大错特错的。哥特人的国王需要的并不是什么书本知识,而是要学会如何去战斗。您父亲狄奥多里克大帝在世时常说,一个人如果在年少时没能掌握作战的本领,那么一辈子都弥补不了。狄奥多里克大帝从不允许哥特人的男孩儿们上学,因为狄奥多里克大帝生前嘴边常挂着的一句话就是:如果一个男孩子曾在学校老师的教鞭下颤抖过,那么将永远无法面对敌人的刀剑。狄奥多里克大帝就是最好的例子。从来没哪位君主像狄奥多里克大帝一般睿智且强大,但狄奥多里克大帝对书本知识一无所知。因此,太后,我们希望您解散阿塔拉里克的教师团队,让阿塔拉里克在同龄人的陪伴下成长为真正能够称职的哥特国王。”

毫无疑问,阿玛拉逊莎抚养儿子阿塔拉里克的方式肯定存在很大问题。如果换作狄奥多里克大帝负责培养王国的继承人,那么狄奥多里克大帝肯定会首先确保继承人精通各种彰显阳刚之气的本领,并且锤炼他拥有过人的勇气与耐力,满足哥特人对于一个国王最基本的期待。同时,狄奥多里克大帝也深知培养具有罗马人一样的学识的重要性,即便狄奥多里克大帝曾希望最好能够让东哥特勇士的儿子们远离书本学习,他也不会希望将来要君临天下统治哥特人和罗马人的整个东哥特王国的储君如野人般无知。

阿玛拉逊莎听到东哥特贵族们如此专横的要求自然是气不打一处来,但她心里明白抗拒毫无意义,只得不情愿地许可了贵族们的要求。阿玛拉逊莎同意让东哥特的首领们负责培养阿塔拉里克,并且承诺再也不会干涉阿塔拉里克的教育问题。

结果可想而知。可怜的阿塔拉里克突然摆脱了母亲阿玛拉逊莎的严厉束缚,同时不再受限于任何人的管教,在一群乌合之众的影响下开始日渐堕落,沉溺于吃喝玩乐,荒淫无度。没过多久,明眼人便发现过度的消耗已然拖垮了阿塔拉里克的身体,阿塔拉里克肯定命不久矣。

阿玛拉逊莎的让步并没有为自己带来任何好处。哥特首领们日渐专横,咄咄逼人。阿玛拉逊莎深感压力巨大。大臣们通常只将阿玛拉逊莎的命令当作耳旁风,东哥特王国很快便失去了往日的秩序。

最终,不堪重负的阿玛拉逊莎决定放弃意大利,随即致信当时的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一世,请求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一世能够在君士坦丁堡收容自己。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一世觊觎意大利已久,满口答应了阿玛拉逊莎的请求,并在亚得里亚海的希腊一侧的底耳哈琴为阿玛拉逊莎准备了一座金碧辉煌的宫殿,声称在君士坦丁堡准备好迎接阿玛拉逊莎之前,让阿玛拉逊莎暂时居住在位于底耳哈琴的宫殿。

阿玛拉逊莎派出一艘满载着四万磅黄金的船率先驶往底耳哈琴,同时为离开意大利做好了万全的准备。但就在阿玛拉逊莎即将动身的千钧一发的时刻,她突然又决定铤而走险,重新收复旁落的大权。

阿玛拉逊莎统治的劲敌主要是三个东哥特贵族。这三个人的权势大得惊人。阿玛拉逊莎认为只要能铲除这三个带头反抗的东哥特贵族,自己就能随心所欲地统治东哥特王国。阿玛拉逊莎打着保卫边境的旗号,成功地将三个带头反抗的东哥特贵族派遣到王国的不同地方,之后又想方设法暗杀了这三个带头反抗的贵族。即便行动失败,阿玛拉逊莎也早已为自己留好了后路:船已随时待命,只待阿玛拉逊莎一声令下,便可带着阿玛拉逊莎穿越亚得里亚海。

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一世

不料,三个令阿玛拉逊莎寝食难安的东哥特贵族的死讯传来,阿玛拉逊莎便放弃了逃跑的打算。据说,惨遭阿玛拉逊莎暗杀的三人中有一人正是图尔文,就是身为狄奥多里克大帝的密友,誓死忠心耿耿效力于狄奥多里克大帝所属的阿马林斯家族,宁愿放弃唾手可得的王位的图尔文。

有一段时间,事态似乎确实按照阿玛拉逊莎的计划发展了。阿玛拉逊莎的暗杀策略的确对反对阿玛拉逊莎的东哥特人起到了敲山震虎的作用,她俨然成为整个意大利的绝对统治者。可惜,好景不长。

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一世已下定决心无论如何都要将意大利收入囊中。得知阿玛拉逊莎不再打算逃到君士坦丁堡投靠自己后,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一世开始打起了别的主意。最后,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一世将希望寄托在阿玛拉逊莎的一个亲戚身上。(www.xing528.com)

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一世锁定的棋子正是狄奥多里克大帝的妹妹阿玛拉弗里达与她第一任丈夫的儿子狄奥达哈德。狄奥达哈德可谓少年老成,因过人的学识著称,精通拉丁文学、柏拉图作品及《圣经》内容。不过遗憾的是,狄奥达哈德生性懦弱而又贪财好利,不免令人诟病。几乎整个托斯卡纳行省都属于狄奥达哈德,可狄奥达哈德还总是觊觎周边“拿伯的葡萄园[1]”。狄奥多里克大帝在位时曾多次勒令狄奥达哈德归还非法所得的财物、土地。当时恰逢当地民众状告狄奥达哈德强取豪夺,阿玛拉逊莎派出的法官们正在彻查狄奥达哈德。狄奥达哈德心里十分清楚自己的恶行将会全部败露,自己将处于非常不利的境地,因此对阿玛拉逊莎的憎恨程度简直到了不共戴天的地步。

狄奥达哈德一心想要报复阿玛拉逊莎,同时趁机充实自己的腰包。狄奥达哈德通过多种渠道传递消息给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一世,声称只要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一世能给出足够的筹码,自己随时可以将托斯卡纳行省让给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一世。当时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一世刚好派出了两个使者团,分别面见阿玛拉逊莎及教皇。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一世命令使者秘密会见狄奥达哈德,试图说服狄奥达哈德降低先前提出的要求。狄奥达哈德之前提出的交出托斯卡纳行省的条件是,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一世允许狄奥达哈德居住在君士坦丁堡,封狄奥达哈德为元老院议员,当然还有最重要的一条——一笔天价酬金。

货币上的狄奥达哈德

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一世的使者一边与狄奥达哈德讨价还价,一边不忘与阿玛拉逊莎斡旋。使者们拿出了一张写满了所谓东哥特人对东罗马帝国造成的种种损失的表单,要求阿玛拉逊莎一一赔偿。同时要求东哥特王国必须无条件交出位于西西里岛的利利巴厄镇并将其赠予东罗马帝国。狄奥多里克大帝在世时,曾在妹妹阿玛拉弗里达与汪达尔国王特拉萨蒙德大婚之时将利利巴厄镇作为贺礼赠予她。当时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一世已然派出贝利撒留将军灭了汪达尔王国。当然汪达尔王国覆灭正中东哥特人下怀,因为两国彼此积怨颇深。征服了汪达尔王国的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一世认为利利巴厄镇理所当然应该归自己所有,但东哥特人霸占着利利巴厄镇不肯放手。

阿玛拉逊莎召集朝廷大臣们共同商议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一世提出的要求,并按照大臣们的建议给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一世写了一封冠冕堂皇的信。信中言辞恳切地声称虽然阿塔拉里克臣服于东罗马帝国,但并不能接受东罗马帝国的无理要求,还提出希望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一世能够以一代明君的气度善待阿塔拉里克这个“少年丧父的可怜男孩儿”,不要因为芝麻绿豆的小事欺负幼子惹后世耻笑。阿玛拉逊莎当着众人的面将这封以东哥特王国太后的名义写的信交给东罗马帝国的使者。然而,狡诈的阿玛拉逊莎在背地里私自与使者会面,并一本正经地保证一旦万事俱备,自己就立即将东哥特王国拱手让给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一世。

东罗马帝国的使者回到君士坦丁堡复命。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一世听完使者的汇报后不胜欣喜,确信自己已然做好了两手准备,万无一失,意大利很快就会成为自己的囊中之物。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一世决定趁热打铁,随即派出了在君士坦丁堡以口才出众著称,传说中来自帖撒罗尼迦城的彼得前往意大利,分别敦促阿玛拉逊莎及狄奥达哈德务必恪守承诺,尽快兑现许诺给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一世的事宜。据说,当时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一世的皇后狄奥多拉因听闻阿玛拉逊莎姿色过人且成就非凡,不免心生妒意,便私下里密令彼得暗中操作,确保阿玛拉逊莎绝无可能踏入君士坦丁堡半步。

534年年底,彼得还未抵达拉韦纳。534年10月3日,阿塔拉里克却因为纵欲过度驾崩。阿玛拉逊莎继续以自己的名义统治东哥特王国,不过她时刻感到自己的统治岌岌可危。早前阿玛拉逊莎摄政时,东哥特人已然颇有微词,他们绝无可能忍受阿玛拉逊莎进一步成为东哥特王国的国王,因为女人登上王位是东哥特人闻所未闻的。虽然民众深深厌恶且鄙视生性软弱的狄奥达哈德,但狄奥达哈德毕竟是第二顺位继承人,再加上王位继承的观念正深入东哥特人心中。以当时的情况,东哥特人非常有可能推选狄奥达哈德继承王位。阿玛拉逊莎当然下定决心,绝不能任人宰割。如果阿玛拉逊莎将东哥特王国交给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一世,至少可以获得不菲的回报;但万一哥特人造反废掉了阿玛拉逊莎的头衔和地位,那对阿玛拉逊莎而言可谓是鸡飞蛋打。

皇后狄奥多拉

四面楚歌的阿玛拉逊莎突然萌生出一个令人匪夷所思的想法。毫无疑问,阿玛拉逊莎认为自己的计划万无一失。后来的事实证明她的计划不过是愚蠢至极。尽管阿玛拉逊莎内心憎恨狄奥达哈德到了咬牙切齿的地步,而且也深知狄奥达哈德是自己的死敌,但还是邀请狄奥达哈德来拉韦纳,使尽浑身解数,花言巧语地说自己与狄奥达哈德的友谊牢不可破。阿玛拉逊莎信誓旦旦地向自己亲爱的表弟狄奥达哈德说自己不得已不在表面上故意表现出对狄奥达哈德不友好,自己内心也深受折磨,但请狄奥达哈德要相信自己一切都是为了他着想。阿玛拉逊莎称自己当初在知道阿塔拉里克将不久于人世的时候,早已默认了狄奥达哈德成为阿塔拉里克的王位继承人。阿玛拉逊莎还称,眼看着狄奥达哈德的所作所为已然引发了民众的不满,对未来登基不利,因此自己是义无反顾地介入了狄奥达哈德的行为,而且幸好狄奥达哈德悬崖勒马,听从了阿玛拉逊莎的命令,才得以挽救了狄奥达哈德岌岌可危的名声。因此,阿玛拉逊莎这才敢在东哥特王国里公然与狄奥达哈德站成一队。阿玛拉逊莎接着说,自己愿意与狄奥达哈德共享权力:阿玛拉逊莎继续摄政,狄奥达哈德名义上为国王,双方享受同样的殊荣和王室用度,但条件是狄奥达哈德必须立下重誓同意阿玛拉逊莎实际控制东哥特王国。

狄奥达哈德自然一眼就看穿了阿玛拉逊莎离谱的虚情假意,却仍顺水推舟地称万万没想到自己向来极其敬重的亲爱的表姐阿玛拉逊莎原来都是为自己着想。哪怕狄奥达哈德曾经误以为阿玛拉逊莎是仇敌,没想到阿玛拉逊莎竟然一直在隐藏内心的爱意,这令狄奥达哈德很触动。狄奥达哈德千恩万谢地接受了阿玛拉逊莎的提议,并发下毒誓称绝对安分守己,只当好名义上的国王,绝不会有其他非分之想。然而,事实的真相是登上王位的狄奥达哈德非但没有遵守自己当初不越雷池半步的誓言,反倒千方百计地想要摆脱阿玛拉逊莎的摄政。而且狄奥达哈德还在心里暗暗发誓有朝一日一定要好好报复阿玛拉逊莎,让她也尝尝饱受屈辱的滋味。在与狄奥达哈德的暗中博弈中,阿玛拉逊莎显然不是狄奥达哈德的对手。阿玛拉逊莎天真地相信自己的精湛演技已将狄奥达哈德骗得团团转,以为不仅与狄奥达哈德成功化敌为友,而且令狄奥达哈德内心满怀对自己的谦恭和感激。

如此一来,阿玛拉逊莎与狄奥达哈德正式宣布成为东哥特王国的统治者,同时两人分别致信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一世。信中告知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一世阿塔拉里克已驾崩,阿玛拉逊莎接管政权,并提携“自己的表弟”狄奥达哈德共治王国。阿玛拉逊莎的信中充满了对狄奥达哈德学识与品德的赞美之辞,同时狄奥达哈德的信中则口口声声感激“自己的表姐及君主”的盛情和恩典。两封信中表现出的对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一世的尊崇都溢于言表,并请求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一世能够继续护佑东哥特王国。与此同时,阿玛拉逊莎与狄奥达哈德还同时致信元老院,信中仍然采用了相互吹捧的老套路。这些书信均由卡西奥多罗斯执笔,且仍然保存在卡西奥多罗斯书信集中。

然而,仅仅几周之后,背信弃义的狄奥达哈德便公开与阿玛拉逊莎的宿敌,即当年惨遭阿玛拉逊莎谋杀的三位东哥特贵族的亲戚和亲信们联起手来,将当年参与谋杀案的凶手判处死刑,同时将阿玛拉逊莎囚禁在距离罗马城西北方向六十英里的博尔塞纳湖中央的一个小岛上。

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一世派出使者彼得前往意大利,向狄奥达哈德转达自己对于东哥特王国内发生政变的不满,并声称自己有意保护阿玛拉逊莎。可没过多久,一心要报仇雪恨的图尔文的亲朋好友们便来到囚禁阿玛拉逊莎的岛上城堡,将阿玛拉逊莎勒死在浴室中。

阿玛拉逊莎的惨烈下场终究还是咎由自取,她绝不是什么无辜的受害者,我们也大可不必滥用同情之辞。然而,阿玛拉逊莎的个人魅力也的确不容小觑。阿玛拉逊莎在统治期间不得不面对来自四面八方的阴谋、叛变,同时身陷各类似乎让人很难透过气来的政治泥沼。阿玛拉逊莎之所以采取了一系列狠辣、背信弃义的行为,更多是因内心软弱而试图自保,并非有意为之。当然,阿玛拉逊莎也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狄奥达哈德使尽浑身解数向彼得百般辩解,称自己从未参与谋杀阿玛拉逊莎。然而,事后狄奥达哈德为谋杀了阿玛拉逊莎的人纷纷加官晋爵。这证明他当初至少是默许了谋杀阿玛拉逊莎的阴谋。至于阿玛拉逊莎惨遭谋杀的历史真相已然成为永久的谜团。根据可靠消息称,彼得虽然在表面上是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一世的使者,可暗地里同时是邪恶的狄奥多拉皇后的幕僚。彼得用尽花言巧语令狄奥多拉皇后最终相信阿玛拉逊莎之所以薨于人世都是自己的功劳。狄奥多拉皇后大喜,随即为彼得加官晋爵。狄奥多拉皇后与狄奥达哈德之妻古德利纳之间的通信往来也暗藏玄机。有种说法认为正是这两个女人联手谋杀了阿玛拉逊莎。之所以有如此的说法也并非空穴来风:在当时那种社会动荡、人心险恶的岁月中,凡是有头有脸的人物内心无不涌动着怀疑的暗流,怀疑发酵后,便极有可能密谋将敌人斩草除根,杀之而后快。

虽然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一世并未插手谋杀阿玛拉逊莎,但当时再没有别的什么事能比阿玛拉逊莎的死更令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一世称心如意了。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一世终于等到机会去实现自己梦寐以求的事:找到一个充分的理由向东哥特王国开战。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一世打着为惨遭谋杀的狄奥多里克大帝的女儿阿玛拉逊莎复仇的旗号,摇身一变仿佛成了义薄云天的英雄,不光获得了意大利所有罗马人的支持,甚至受到很多哥特人的拥戴。因为很多哥特人心目中依然难忘伟大的狄奥多里克大帝,对懦弱而卑鄙的狄奥达哈德更是唾弃不已。当时的意大利内部早已因各自心怀不轨的政党而四分五裂,国力衰弱。同时因为孱弱政府的多年不作为,东哥特王国的军事系统已然濒临崩溃。如此,东哥特王国自然而然就成了外敌眼中的肥肉。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一世非常清楚自己的实力,虽不确定东罗马帝国当时的将士数量,但他深信凭借贝利撒留本人的卓越才能和作战能力便可稳操胜券。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一世曾说过:“只要有贝利撒留,便能坐拥江山。”

535年,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一世向东哥特王国宣战,并宣称要铲除哥特人在意大利的所有势力。尽管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一世后来的确实现了自己的想法,不过东罗马帝国与东哥特王国的战争之激烈及战线之漫长远远超出了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一世的想象。直到二十年后,战争才尘埃落定,意大利最终失守,沦为东罗马帝国管辖地。

【注释】

[1]拿伯的葡萄园源自《圣经·旧约·列王纪上》。撒玛利亚王亚哈的王宫附近有一个葡萄园,园主叫拿伯。亚哈非常喜欢拿伯的葡萄园,想用更好的葡萄园或金钱跟拿伯交换。拿伯答复说:“我敬畏耶和华,绝不敢把祖先留下的产业跟你交换。”亚哈得不到葡萄园,闷闷不乐地回到宫里,躺在床上不吃不喝。王后耶洗别得知他的心事,便以亚哈的名义授意与拿伯同城居住的长老和贵族,让他们诬告拿伯亵渎上帝、诽谤国王,将拿伯用石头打死。就这样,亚哈不费吹灰之力就得到了拿伯的葡萄园。“拿伯的葡萄园”比喻指令人一心想据为己有的财产。——译者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