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哥特王国史:阿德里亚堡战役

哥特王国史:阿德里亚堡战役

时间:2023-08-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精彩看点西哥特人渡过多瑙河——西哥特人受罗马人压迫——弗里希恩的耐心——叛变——瓦伦斯激起众怒——阿德里亚堡战役——罗马史上黑暗的一天在第六章末尾我们曾提到过,弗里希恩成为西哥特人的首领并率领西哥特人定居于多瑙河北岸。多番审时度势、唇枪舌剑后,罗马帝国批准了西哥特人的请求。数量充足的船到位后,西哥特人的大迁徙正式拉开序幕。

哥特王国史:阿德里亚堡战役

精彩看点

西哥特人渡过多瑙河——西哥特人受罗马人压迫——弗里希恩的耐心——叛变——瓦伦斯激起众怒——阿德里亚堡战役——罗马史上黑暗的一天

在第六章末尾我们曾提到过,弗里希恩成为西哥特人的首领并率领西哥特人定居于多瑙河北岸。因屡次受到匈人的攻击,时刻担惊受怕,弗里希恩便请求瓦伦斯准许西哥特人渡过多瑙河并成为罗马帝国的子民。瓦伦斯当时在亚洲——有可能在安条克城——接见了弗里希恩派来的使者。使者将西哥特人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的情境一一告知,并承诺一旦获准在色雷斯行省安家,西哥特人将甘愿成为对罗马帝国忠心耿耿的顺民。因情况十万火急,希望瓦伦斯能当即给出回复。客观地讲,瓦伦斯的手下当时也是经过反复斟酌、深思熟虑后才做出了决定。然而,这个决定却是一个最终几乎让罗马帝国走向覆灭的决定。当时有一些罗马帝国的大臣认为,如果允许数量如此庞大而又桀骜不驯的蛮族人踏入罗马帝国领土,必然有潜在的危机。然而,其他官员则一致声称罗马帝国正处于严重缺乏劳动力的状况,长期以来人口规模不断缩小,而西哥特人提供的正是能一举为罗马帝国增添一百万子民的黄金机会。多番审时度势、唇枪舌剑后,罗马帝国批准了西哥特人的请求。如果当时罗马帝国能够宽厚、公正地对待入境的西哥特人,也许就能逃脱悲惨的命运。可现实是,罗马帝国虽然名义上将西哥特人纳为子民,却对西哥特人欺压凌虐,最终导致不堪忍受压榨的西哥特人奋起反抗,以不可避免的灾难告终。

瓦伦斯命令驻守在多瑙河沿岸的罗马官员做好准备,帮助西哥特人渡河。数量充足的船到位后,西哥特人的大迁徙正式拉开序幕。日复一日,在很长的时间内,宽阔的多瑙河河面上的船川流不息。西哥特人争先恐后地挤进船舱,很多人在渡河途中不幸跌落入水,甚至有时整船的人都会丧命。罗马人起初试图清点上岸进入罗马帝国的西哥特人的数量,但随着西哥特人如潮水般涌入,只好打消了清点人数的念头。

如果说最初的西哥特人非常感恩罗马帝国能够给自己一方安全的避难所来免于野蛮敌人的杀戮,那么很快,感激就演变成了歇斯底里的愤怒。因为西哥特人的孩子被罗马人生生从父母身边夺走,送到了罗马帝国的边远地区。罗马帝国之所以采用如此残忍的手段就是为了威胁西哥特人。如若西哥特人胆敢轻举妄动,那么他们的孩子将性命不保。然而,此举令荒蛮的西哥特人怒不可遏,激发了西哥特人疯狂的复仇之心。瓦伦斯天真地认为只要下令收缴西哥特人的武器便可高枕无忧,没料到身经百战的西哥特人早已用战利品将自己从头武装到脚了,并且轻而易举地贿赂了罗马官员放任自己保留武器。

当瓦伦斯听闻西哥特人不但并未如自己想象中那般不堪一击,反倒被逼成一支满怀怒火的劲旅时,这才意识到自己当初允许西哥特人入境是一个巨大的错误。为了防止酿成不可弥补的大错,瓦伦斯下令将西哥特人划分为数个小分支,并分别派遣至罗马帝国的不同区域。就在这个时候,当年没有向匈人屈服的东哥特人也请求瓦伦斯能够恩准自己渡过多瑙河成为罗马子民。毫无疑问,罗马帝国断然拒绝了东哥特人的请求。然而,东哥特人并未理会来自罗马的拒绝,反而自行寻觅到一处没有罗马军队守卫的地点,一举渡过多瑙河,并且投入到弗里希恩的麾下。

如此数量庞大的外来者如洪水般一下子涌入罗马各行省后,解决生存问题便成了当务之急。瓦伦斯命令部下准备所需的补给品,以合理价格卖给哥特人,直到哥特人能够通过耕种及豢养牲畜自给自足为止。但事与愿违。罗马帝国色雷斯行省的执政官员弗拉菲乌斯·卢皮奇努斯及马格努斯·马格西穆斯,均是贪得无厌之辈。他们将哥特人的困境当成了以横征暴敛来扩充自己金库的契机。这些官员将粮食供应权牢牢攥在自己手中,并按照缺货行情以高价少量出售给哥特人,同时严禁其他任何人以较低价格出售粮食。悲惨的哥特人饥肠辘辘,却不得不用一个奴隶来换取一个面包,或是用十磅银子的高价购得一只动物。哥特人还经常被迫食用病死的狗或其他动物的肉来充饥。有些哥特人甚至不惜卖儿卖女,认为与其让孩子活活饿死,不如卖身为奴,这样还能够活命。

马格努斯·马格西穆斯

虽然一系列惨绝人寰的压榨凌虐令哥特人苦不堪言,但弗里希恩始终能令部下对自己忠心耿耿,甚至能安抚哥特人不要以暴力手段去抢掠罗马人。弗里希恩似乎竭尽全力渴望与罗马人维持和睦友好的关系。当然,弗里希恩肯定还顾虑着被送到罗马帝国边远地区当人质的孩子们的性命,不敢轻举妄动。但弗里希恩一向主张:如果有一天罗马帝国对哥特人的欺压让哥特人忍无可忍,那么全部哥特人必须要团结一致才能奋起反抗。

罗马士兵

时机如期而至。弗拉菲乌斯·卢皮奇努斯邀请弗里希恩和其他一些首领去马西安波利斯城赴宴,每人可带少量随从共同前往。当时哥特人就在马西安波利斯城的城墙外扎营。宴会正在举办的时候,马西安波利斯城城门处的罗马士兵与饥饿的哥特人发生了冲突。冲突原因是当时哥特人眼看着不远处就有供应食物的市场,但自己无权购买,继而引发了不满。在冲突中,哥特人杀死了一些罗马士兵。从宿醉中醒过来的弗拉菲乌斯·卢皮奇努斯秘密得知事情始末后,下令屠杀弗里希恩的随从。弗里希恩听到外面的抗议声不绝于耳,就已经对发生的事情猜到了八九分。弗里希恩不愧才智过人,只见他毫无惊慌之意,云淡风轻地说道,既然事已至此,必须要亲自去向自己的子民呼吁停止骚动。向随从们示意后,弗里希恩便一路快速穿过街道,径直来到马西安波利斯城城门口。围观的罗马人都被弗里希恩的行为震惊得说不出话来,更无人出面阻止。所有的首领回到自己的营地后,便将在马西安波利斯城的遭遇向同胞们和盘托出,并且宣告与罗马人的和平关系就此中断。哥特人期盼这一天为时已久,爆发出震耳欲聋的欢呼声。用哥特人的话来说:“即便战死沙场,也比忍饥挨饿、苟延残喘要好。”很快,哥特人的号角声传来,警告马西安波利斯城的罗马士兵:战幕已然拉开。

弗拉菲乌斯·卢皮奇努斯立即整顿军队上阵迎敌,不料罗马军队颓然败北。生性懦弱的罗马将军甚至在战斗还未结束便溜之大吉,逃进城里保命去了。内心积怨已久、满怀着新仇旧恨的哥特人随即向色雷斯行省的无辜民众展开了疯狂的屠杀,以此来一雪前耻。同时,加入哥特大军的还有一些原本效力于罗马皇室,却因罗马人的狂妄自大而被逼造反的士兵,以及原本在色雷斯行省的诸个金矿劳作的奴隶。残暴的金矿的主人都因战事纷纷逃命。重获自由的奴隶们欣然拜倒在哥特人的旗下,并将粮食和宝藏的储藏地告知哥特人。(www.xing528.com)

我们暂且不必大肆描述接下来发生的事件。当时在一处被称为“杨柳堡”的地方发生了一场大战。双方不分胜负,但均伤亡惨重,尸横遍野。战后很久,杨柳堡仍到处都是未埋葬的死者的尸骨。另一场大战发生在赫布鲁斯。罗马将军塞巴斯蒂安获胜,并获得了数量惊人的战利品,以至阿德里亚堡和周边的平原地区都无法容纳。双方还发生过数次无足轻重的冲突摩擦,胜负参半。尽管战事不断,但哥特军队变得越来越强大,并不断有新的成员加入。有泰菲斯人、斯基泰人、从匈人队伍中逃脱的东哥特人,甚至还有匈人部落。

378年夏,瓦伦斯返回君士坦丁堡,发现自己成了众矢之的。只要一在公众面前露面,便会招来铺天盖地的谩骂声。民众群情愤慨地指责瓦伦斯当年允许哥特人入境简直愚蠢至极,不能身先士卒亲自率兵剿灭哥特人更是令人不齿的懦夫行为。瓦伦斯深知民众的责难不无道理,深知自己的确犯了弥天大错。即便当初的本意是好的,自己也绝非懦夫之辈,可也无法对民众的呼声置之不理。当瓦伦斯得知民众开始将自己与侄子格拉提安进行对比后,更加无地自容。格拉提安是新任的西罗马帝国皇帝,年龄虽小却胆识过人且功勋赫赫,曾以辉煌战绩大败莱茵河及多瑙河上游的日耳曼人。瓦伦斯决心要不顾一切艰难险阻,破釜沉舟去弥补自己犯下的过错。在君士坦丁堡停留短暂几日后,瓦伦斯亲自挂帅,启程前往前线。当时罗马军队正扎营于阿德里亚堡城墙下。

格拉提安

正当瓦伦斯与部下商量战事时,西罗马帝国皇帝格拉提安的一个将军弗拉菲乌斯·里克默带着他的手信来到帐前通报称,格拉提安即将亲自率兵前来支援,并请求瓦伦斯在格拉提安到来之前不要轻举妄动。如果瓦伦斯当时能听信弗拉菲乌斯·里克默的建议按兵不动的话,自己的悲剧也许就不会上演。可一些阿谀奉承之流这时谏言劝说瓦伦斯,切莫被自己的侄子格拉提安抢了战功和荣誉,因为这原本就是一场胜利在望的战争。听信了谗言的瓦伦斯便加紧战事筹备,期望能在格拉提安到来之前就结束战斗。

就在罗马军队万事俱备只待开战之时,一个哥特牧师在几个身份卑微的哥特人陪同下觐见了瓦伦斯,并带着一封弗里希恩的信函,称只要罗马帝国承认哥特人是色雷斯行省的主人,那么双方便可弃战求和。有人认为这个哥特牧师正是乌尔菲拉斯主教本人,但这种可能性较小。除了这封明显凝结了哥特方整体意愿的官方信函,哥特牧师还带来一封弗里希恩写给瓦伦斯的私信,声称如果哥特人轻易如愿的话,很可能不会恪守和平约定,所以建议瓦伦斯向哥特人好生展示一番罗马帝国的武力,以证明罗马帝国的让步并非是因为软弱。我们很难理解弗里希恩此计的用意到底是什么。将这个匪夷所思的故事公之于众的历史学家猜测,看到如此自相矛盾的信后,罗马人肯定如丈二和尚般摸不着头脑,只能将哥特使者打发回去,并未做出任何回复。

378年8月9日上午,瓦伦斯将全部珍宝妥善存放于阿德里亚堡城内后,踏上了攻打哥特人的征程。罗马大军行进了八英里后,忽然在明晃晃的烈日里看到哥特人的四轮马车仿佛从天而降。罗马步兵紧急列阵,而哥特人则按照惯常做法,在战前发出了排山倒海般的呐喊声,以此来鼓舞士气。罗马军队的突然袭击令弗里希恩措手不及,当时阿拉索斯和萨弗拉克斯两位将军率领的东哥特人正在数英里以外寻觅战利品,必须立即将他们召回。为了拖延时间等待援军,弗里希恩假意举起了白旗,装作想与罗马人商议投降事宜。罗马人果然落入了陷阱,回复称只要弗里希恩选派一些哥特人中地位尊崇的贵族来传递具体的求和建议,罗马则愿意与哥特交涉受降事宜。罗马使者带回的消息称弗里希恩愿意亲自前来谈判,条件是罗马需提前选派一位地位显赫的官员前去哥特营地作为人质。哥特人出其不意的提议令罗马人欢欣雀跃,当即开始讨论究竟送谁前往哥特营地。罗马人全票通过选派罗马朝廷重臣,同时是瓦伦斯的亲属——艾奎蒂乌斯前往。但艾奎蒂乌斯断然拒绝了这个极其危险的差事,声称自己曾被荒蛮的哥特人俘虏过,九死一生,如果再落入哥特人之手,根本无法预料哥特人会对自己做出什么惨绝人寰的事来。最终,弗拉菲乌斯·里克默化解了争议,挺身而出,愿意做人质。在罗马官方这段漫长的讨论过程中,罗马士兵都待在炎炎烈日下,不进米水,精疲力竭,而哥特大军则在自己的营地中养精蓄锐。

在前往哥特大营的途中,弗拉菲乌斯·里克默被紧急召回,并得知双方的战斗已然打响。原来是效力于罗马军队的一些伊比利亚人士兵因漫长的等待失去了耐心,便不等命令自行向哥特人发动了进攻。伊比利亚人上阵后迅速列开作战方阵,而正值此刻,恰逢哥特军队期盼已久的东哥特骑兵返回,东哥特骑兵以排山倒海之势直捣罗马军队展开厮杀。那时的一位作家曾形容当时的形势有如电闪雷鸣般惊天动地。弗里希恩下令吹响了战斗的号角。罗马骑兵很快便溃不成军,步兵则被团团围住,根本无法使用武器。又因饥肠辘辘精疲力竭,数千罗马步兵只得如待宰的羔羊般被疯狂屠戮。罗马将军维克托料想瓦伦斯肯定已被贴身护卫们抛弃,处境危险,便前去解救,但并未找到瓦伦斯。维克托随即与其他将军一道离开了战场。哥特人对罗马军队的大屠杀一直持续到深夜才告一段落。

此战过后,每天仍有哥特人前往战场,在罗马阵亡士兵身上搜刮战利品。这持续了多日。因此,幸存的罗马人没人敢贸然回去寻觅瓦伦斯的尸首。瓦伦斯当时的遭遇直到多年以后才被世人知晓:一个从哥特战俘营中逃脱的罗马年轻人自称当年曾是负责运送瓦伦斯的年轻人之一,这些年轻人将当时受了箭伤的瓦伦斯紧急送往战场上的一处小屋,试图护理伤口。哥特士兵欲破门而入,但未能成功,因为不知道屋里的人究竟是谁,便一把火烧了小屋。当时屋里所有的人,除了这个年轻人跳窗逃生,均不幸葬身火海。哥特人事后得知自己痛失了活捉罗马皇帝从而勒索罗马帝国的机会,无不捶胸顿足。关于瓦伦斯死因的说法究竟真实与否已无从考证,但被火烧死无疑是人们普遍相信的一种说法。5世纪和6世纪的几位天主教作家认为瓦伦斯正是使哥特人信奉阿里乌教派的罪魁祸首,令成千上万哥特人的灵魂永受炼狱之苦的瓦伦斯活该被哥特人活活烧死。通过这犀利的言辞,天主教对阿里乌教派的极端痛恨跃然纸上。

阿德里亚堡战役示意图

阿德里亚堡战役是罗马帝国与哥特人正面交战的历史上,第二次出现罗马军队几乎全军覆灭、罗马皇帝在战争中阵亡的惨剧。论惨烈程度,阿布里塔之战远远不及阿德里亚堡战役。罗马军队将近三分之二的将士阵亡,死殍遍野,其中还包括两位声名卓著的罗马将军——塞巴斯蒂安和图拉真,两位罗马朝廷重臣——艾奎蒂乌斯和瓦勒利安,以及另外三十五位罗马护民官。当时的一位历史学家曾评论阿德里亚堡战役为罗马军队在卡恩之后损失最惨重的一次战役。倘若哥特人能够团结一致、纪律严明,并知道如何利用胜利,那么毫无疑问罗马帝国将会很快覆灭。但事实并非如此。哥特人虽然能在战争中打漂亮的胜仗,但关于胜利这门学问,他们仍需多加学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