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导航
◇知识目标
熟悉制订纪录片拍摄计划的要求
掌握纪录片各类拍摄技巧
掌握纪录片各类空境画面(长镜头、延时、航拍等特殊镜头)的拍摄
◇能力目标
能够独立完成纪录片拍摄前的准备工作
能够独立完成纪录片摄制方案
能够独立完成纪录片常见场景拍摄
能够独立完成纪录片空境画面的拍摄
◇素质目标
培养人际交往、沟通能力
培养团队分工合作能力
【任务要求】做好纪录片拍摄前的准备工作,明确拍摄的目的;熟悉拍摄技巧,确定拍摄纪录片的时间;完成纪录片采访提纲的撰写。
【任务分析】表达纪录片的主题,需要创作者在摄制过程中进行引导或采访;根据不同的现场、人物情况使用恰当的拍摄方式和技巧;撰写出思路清晰的、有逻辑性的拍摄提纲。
【知识点1】社会题材纪录片拍摄前的准备工作
1.明确纪录片的拍摄动机
做一件事情,总要有做的动机或者原因,拍摄纪录片也一样。在拍摄前要有最初的动机,或者是对某一题材感兴趣,或者是想阐述某种理念,或者是想尝试某种拍摄手法,或者是想通过拍摄获得经济回报等。然而,由于不同的纪录片导演的身份、兴趣和关注的社会题材不一样,拍摄纪录片的动机、风格和表现手法也各不相同。
2.确定合适的纪录片选题
拍摄纪录片和创作文学作品一样,准确的选题是成功的一半。因此,在明确纪录片的拍摄动机之后,纪录片题材的选择应该遵循以下几点原则。
首先,选择最熟悉的。拍摄的题材应该是拍摄者熟悉的行业、人物或故事,因为只有真正了解拍摄的主体,才能最终展现出想要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
其次,选择最值得讲述的。故事性强的人物或事件会使纪录片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有的时候,人物不必说话,只需要经过一个镜头,就会有丰富的戏剧效果。要想达到这样的程度,拍摄者就必须关注细节。因为细节是纪录片的重要组成部分,细节有时是情感表达最好的切入点。
再次,选择最美的。纪录片是视觉艺术,因此拍摄和展示的画面应该是最好看的,无论是构图、光线,还是色彩、质感,都应该讲究。这里的美,不仅仅是指画面,还包括片子想要表达的内涵和主题会让观众在看完后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最后,选择性价比最高的。一般来说,一部纪录片不可能两三周就做完,它需要记录一段时间。因此,在选择之前,必须从难易度、可操作性、拍摄成本(包括资金和时间等)、后续拍摄活动等方面考虑,选择一个性价比最高的方案,这样才能实现资源的最优利用。
3.拍摄前的各项具体准备工作
为了保证纪录片的顺利拍摄,在拍摄前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这些准备工作虽然细碎繁琐,但非常重要。通常在拍摄前需要做以下准备工作。
(1)人员准备
拍摄纪录片需要组建一支人员齐备的拍摄团队。纪录片的拍摄团队一般包括技术人员、联络协调人员和后勤保障人员。其中,编导、摄像、音响师、灯光师、场记属于技术人员;剧务、编导助理属于联络协调人员;司机、搬运人员属于后勤人员。编导要将团队中的人员统筹好,明确他们的分工,以保证拍摄的进度和质量。
(2)文字材料的准备
拍摄社会题材纪录片需要进行充分的背景调研,搞清楚整个事件的来龙去脉。在调研的过程中,要搜集相关的背景资料,这些背景资料还有利于创作团队提炼主题。除了背景资料外,在正式拍摄前,编导还要制定明确的策划方案、拍摄脚本,有的时候还需要撰写解说词和详细的分镜头脚本。
(3)设备器材的准备
要保证拍摄过程顺利进行,还必须把拍摄所需要的各种设备和器材准备好。纪录片常用的设备和器材,比如摄像机、电池、充电器、三脚架等都要准备充分,避免在拍摄过程中出现技术问题。
(4)服装、道具和资金的准备
如果纪录片需要相关的服装和道具,那么要在拍摄前制作或者采购道具和服装。此外,在拍摄前,做好资金预算,对一些拍摄中可能遇到的特殊情况要做好预案。
【知识点2】社会题材纪录片拍摄计划
具体来说,制订一部纪录片的拍摄计划,要经过前期的策划阶段、中期的拍摄阶段、后期的制作与宣发阶段等几个环节。
1.前期策划阶段
在一部纪录片拍摄前,整个摄制团队必须先做好这部纪录片的策划案。在策划阶段要确定好纪录片的题材、故事梗概、制作成本、拍摄时间、发行渠道、营销策略等。大致理顺之后,再确定选择什么样的主创团队、演员阵容,明确制作周期,粗略计算预期收益等。
经过讨论,确定方案可行后,出品单位或制作单位开始推进项目。例如接洽合适的导演、编剧,推进剧本的创作工作。与此同时,寻求多方投资合作,引进资金,扩大市场影响。根据中国的电影审批制度,创作团队需要在确定故事梗概、主创名单、出品资料等信息之后,到所在省广电局备案公示,在审批通过之后,取得拍摄许可证,继续推进项目。
2.中期的拍摄阶段
在剧本、创作团队、拍摄地点、拍摄时间确定之后,就可以准备开机了。这一阶段需要剧组中的统筹人员将拍摄计划落实到每一天。团队中的每一个人首先要做的是通读剧本,整理好每一场戏的拍摄信息。
摄像要和导演及时沟通,并提高临时应变能力,一旦进入现场,摄像师就要时刻准备抓拍、抢拍;同时也要提高观察能力,时刻注意拍摄对象的行动,一旦感觉到可能会出现好的镜头,就要“早开机晚关机”,把过程完整地拍下来,即使要变景别或调焦也不可关机,必须保证声音的连续。在每一天的实际拍摄中,尽量把同一个或者相近拍摄地的戏都集中到一起、把同一个演员的戏尽量排在一起,同时考虑到天气、白昼时间、休息时间、服化道等细节的配合,把每天必须完成的拍摄量以通告的方式告知每一个人。一般来说,在拍摄过程当中,通告每天都在变,计划赶不上变化,因此也要做好备用计划。
3.后期的制作与宣发阶段
在纪录片的后期制作阶段,一般都是导演亲自剪辑,有时导演也会选择经过长期配合的剪辑师操刀剪辑。制作的环节包括顺稿、理镜头、粗剪、精剪、做音效特效等。
在剪辑完毕之后,需要交片到相关部门审查。审查分内容审查和技术审查,若需要修改就得重新剪辑。过审之后才能拿龙标,拿了龙标后才能获准在相关渠道上公映。
宣发计划一般从确定启动项目时就开始了。需要确定的问题包括纪录片上映档期、通过什么发行商发行等。档期和发行渠道确定后,就需要考虑宣传影片的软文、地推、首映式等工作。最好先排定宣传计划,然后在拍摄过程中明确需要准备什么样的宣传素材、需要提前接洽哪些平台等。在纪录片上映的同时跟进后续宣传,尽量延长产业链,直至项目结束。
【知识点3】社会题材纪录片拍摄技巧
纪录片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在拍摄中,摄像师往往会错过一些重要的场景,特别是一些细节。对一个摄像师来说,错过重要的镜头,特别是那些能拍到但没有拍到的镜头,是十分痛苦的事。很多摄像师几天就拍出一部纪录片或者一开机就只拍人物的做法是不提倡的。要知道,好的纪录片是创作人员经过长年累月艰辛付出的成果。摄像师应耐得住寂寞,要多跑拍摄地点,多待在拍摄现场。很多细节是等来的,摄像师如果不愿花时间、没有耐心,就很难拍到那些动人的细节。
首先,摄像师要真正融入拍摄对象的生活中。要学会与拍摄对象交朋友,只有摄像师真正与拍摄对象打成了一片,才能让他们忘记摄像机的存在,才能拍到更生活化的场景,拍到更生活化的采访。
其次,要把采访拍得更生活化。一般可采用现场式采访和叙述式采访。现场式采访就是在被采访人做一件事时对其进行采访。这种采访往往很自然,也能捕捉更多采访内容之外的东西。但要做这种采访,首先,要选好载体,即干什么事,这件事一定是全片叙述的一个重点,而不是无关紧要的。其次,采访的内容必须与这件事有联系。叙述式采访就像聊天一样,十分自然。拍摄对象可以坐着也可以站着,放松地叙述自己的故事。叙述式采访拍摄时除了让拍摄对象把采摄人员当作朋友外,采摄人员还要注意拍摄背景,背景应该是拍摄对象的生活环境,景别一般用近景和特写,甚至大特写。拍摄时,拍摄对象应脸部稍侧,和采访者有一种交流感。此外,要多拍点儿采访环境的镜头以及与采访内容有关的镜头,以便剪辑时能很自然地从生活流程中带出采访。
最后,采访时要尽量用自然光线拍摄,因为自然光线不会干扰拍摄对象,会让拍摄对象更自然些,也更能体现纪录片的真实性。最好提前进入拍摄对象的生活,一方面可以增加彼此的熟悉度,在真正拍摄的时候不会受到排斥;另一方面也可以体验他们的生活,在生活中发现他们的闪光点。
【知识点4】纪录片的特殊镜头
1.纪录片镜头(www.xing528.com)
(1)长镜头
长镜头是指用比较长的时间,连续地拍摄一个场景或一场戏所形成的一个比较完整的镜头段落。长镜头往往具有极强的纪实感和真实性,是纪录片拍摄的常用手法。导演斯皮尔伯格善用长镜头,但他坚持以体验故事为先,让摄影机的存在感降到最低。他为我们提供了一些关于长镜头的参考性意见,很有启发。
第一,让你的演员动起来,这样镜头就可以随着人一起自然移动,而非与其呆坐聊天;第二,人物动起来后,灵活运用摄影机从各个合理机位捕捉人物;第三,使用多种画幅变化来抓住观众的注意力,最好是能让摄影机保持静止;第四,不要滥用特效;第五,记得拍摄一些备用镜头,以备剪辑时的不时之需;第六,为了使电影节奏利落,单个长镜头时长最好控制在三分钟之内,一到两分钟为最佳。
长镜头有几个特性,分别是:
时间结构特性。长镜头具有屏幕时间和实际时间的共时性和时间进程的连续性。
空间的结构特性。长镜头是在运动过程中展示现实全貌的,它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空间的连续性。
长镜头的叙事特性。一是长镜头内部蒙太奇不间断地表现相对完整的事件;二是它能表现紧张事态的连续性;三是它有不容置疑的真实性。
(2)延时镜头
延时镜头又称缩时摄影,是一种将时间压缩的拍摄技术,它是将拍摄的一组照片或视频通过后期技术进行串联或视频抽帧,把几分钟、几小时甚至是几天几年的事物变化过程压缩成一个较短时间的视频播放。在一段延时摄影视频中,物体或景物缓慢变化的过程被压缩到一个较短时间内呈现,可以呈现出平时用肉眼无法察觉的奇异景象。
(3)航拍镜头
航拍又称空中摄影或航空摄影,是指从空中拍摄地球地貌,获得俯视图,此图即为空照图。航拍的摄像机可以由摄影师控制,也可以自动拍摄。航拍所用的设备包括航空模型、飞机、直升机、热气球、小型飞船、火箭、风筝、降落伞等。为了让航拍照片稳定,有的时候会使用如Spacecam等高级摄影设备,它利用三轴陀螺仪稳定功能,提供高质量的稳定画面,甚至在长焦距镜头下也非常稳定。航拍图能够清晰地表现地理形态,因此除了作为摄影作品之外,也被运用于军事、交通建设、水利工程、生态研究、城市规划等方面。
(4)广角镜头
镜头一般分为标准镜头、短焦镜头和长焦镜头。其中,短焦镜头又被称为广角镜头。
广角镜头是一种焦距短于标准镜头、视场角大于标准镜头、焦距长于鱼眼镜头、视角小于鱼眼镜头的摄影镜头。广角镜头的基本特点是:镜头视角大,视野宽阔,从某一视点观察到的景物范围要比人眼在同一视点所看到的大得多;景深长,可以表现出相当大的清晰范围;能强调画面的透视效果,善于夸张前景和表现景物的远近感,这有利于增强画面的感染力。
子任务一:撰写社会题材纪录片的拍摄计划
●任务要求
在做好确定主题、撰写采访大纲、实地调研等前期策划工作后,开始撰写社会题材纪录片的拍摄计划。要求按照格式,将拍摄计划细致地呈现出来,让剧组的每位工作人员都能明白一天的工作要点。
●任务步骤
步骤1:按照示例的格式(见表4-9),撰写拍摄中某天的拍摄计划。
表4-9 拍摄计划案例
步骤2:组织主创人员修订细节,将拍摄计划发至剧组统筹人员手中。
步骤3:确定一份备用拍摄计划,防止因演员出现意外而出现拍摄空白。
子任务二:采访等常见场景拍摄
●任务要求
录制完成社会题材纪录片拍摄过程中的采访环节。
●任务步骤
步骤1:根据实际拍摄场景和采访人物,编写合适的采访大纲。
步骤2:选择合适的采访技巧,设置合理的采访情景。
子任务三:特殊镜头拍摄
●任务要求
录制完成社会题材纪录片中的特殊镜头。
●任务步骤
步骤1:注意特殊镜头的拍摄,学习拍摄技巧。
步骤2:掌握纪录片各类空境画面(长镜头、延时、航拍、移动镜头等特殊镜头)的拍摄。
●任务报告的作用
任务报告是各小组用于汇报任务内容、任务完成情况等内容的书面材料,用于梳理任务完成过程,总结经验,并查找不足。任务报告内容见表4-10。
●撰写任务报告的步骤
步骤1:介绍任务的基本情况,包括任务名称、小组成员及分工、日期等。
步骤2:描述任务实施过程与结果,包括任务是否完成、结果如何。
步骤3:分析任务实施方法及过程,总结任务完成的心得体会,并指出小组内存在的问题。
表4-10 任务报告
本任务主要让学生熟悉纪录片拍摄前的准备工作,熟悉制订纪录片拍摄计划的要求,掌握纪录片的拍摄技巧,掌握纪录片各类空境画面(长镜头、延时、航拍等特殊镜头)的拍摄技能,培养学生策划的能力以及小组分工合作的能力。评价用5个等级表示学生对本次任务的学习情况:A.优、B.良、C.中、D.合格、E.不合格。
1.学生自评
学生对照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的要求,对任务的实施情况进行客观的自我评价,评价内容见表4-11。
表4-11 学生自评表
2.教师评价
教师侧重于评价学生对整个任务的掌握和完成情况,评价内容见表4-12。
表4-12 教师评价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