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导航
◇知识目标
了解人物纪录片的概念和创作特点
熟悉确定人物纪录片主题的方法技巧
掌握人物纪录片的常用结构
◇能力目标
能够根据资料确定选题
能够根据选题确定人物纪录片叙事结构
◇素质目标
培养学生对纪录片选题的敏感度
培养学生提炼记录对象特点的能力
【任务要求】了解人物纪录片的概念和创作特点;通过对经典人物纪录片的观摩和有针对性的材料收集、分析,确定小组人物纪录片创作选题及主题立意。
【任务分析】本任务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通过理论知识学习,确定人物纪录片的选题并结合搜集的资料和前期采访确定相应的主题。在人物纪录片的制作过程中,主题的确立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它决定了纪录片的走向和表现内容以及纪录片的深度。
【知识点1】人物纪录片
人物纪录片指记录人物生平或某一时期经历的纪录片。人物纪录片是以真实生活为题材,以真人真事为表现对象,通过艺术加工展现真实美的电视作品。人物纪录片的内容等需要通过真实的人物、真实的环境、真实的情感投入以及故事化的叙事方法展现出来。
【知识点2】常见的人物纪录片确定主题的方法
对纪录片创作者来说,首先是解决的是拍什么的问题。确定了选题之后,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对主题的把握。主题就是创作者通过作品呈现出来的中心思想、精神内涵和创作理念。整个纪录片的创作过程就是创作者用他们拍摄到的影像素材来表现主题的过程。对人物纪录片来说,选题的过程与主题的确立紧密相关,因为人物纪录片的表现对象是具体的人物,选择拍谁、拍哪个群体就已经涉及了对人物特性的思考。人物纪录片的主题确立方法一般分为“主题先行”和“主题后行”两种。
主题先行是指纪录片创作者在收集资料、调查采访阶段,通过思考和总结先确定片子的中心思想,然后根据这个中心思想去整理资料、拍摄素材以及制作成片。主题先行的创作模式看似简单,但主题确定之后就需要严格控制片子的走向。主题必须能够融进拍摄素材、现实生活,因为主题就是从现实生活中提炼出来的,所以必须能够还原回去。如果创作者不仅依靠拍摄素材,还要靠例如旁白这样的解释手法才能够表达出主题,那么这便不是一个好的拍摄题材与拍摄过程。
主题后行与主题先行不同,主题后行主要是创作者在资料收集、素材整理与拍摄、对相关人物采访和接触的过程中去发掘和明确主题的方式。
【知识点3】人物纪录片的常用结构
1.按照时间顺序安排层次结构
按照时间顺序安排层次,就是指其不足有以下几点:按时间顺序把事件逐渐介绍给观众,这种结构方法有明显的先后顺序和叙述线索,循序渐进,便于掌握。其不足有以下几点:复杂事件头绪繁多,在同一时间内发生的事情不止一件,线索难以厘清,所以仅按照时间线叙事是不够的;时间线是硬线,不能打乱,事件的先后顺序、因果关系也不能颠倒,这样易流于死板、僵硬和单调;对叙事时间的调整,会导致片子层次紊乱,亦会影响观众对纪录片内容的理解,甚至会影响纪录片的真实性,特别是当代观众观影经验都较为丰富,已经熟稔戏剧和故事片的复杂多变的叙述技法和结构方式,这样简单的顺序不容易出彩。
2.按照接触人物的过程来安排层次结构
这种结构方式表现了创作者对人物的认识由表及里的过程,它可以从不同侧面向观众展现人物,使作品的表现力度不断加大。这里所说的按照接触人物的过程来安排层次是指纪录片编导人员按照对人物的接触情况,即按照接触人物后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叙述。一般来说,这种接触也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对人物感情的接触,二是对人物理性认识的接触。第一种情况较适合于叙事性的纪录片,因为无论是与人打交道还是做事情,在接触伊始都会有情感上的观察和判断,编导人员会根据自己的接触习惯对事件进行报道。而理性认识的接触适用于议论性强的纪录片,会使说理性更强。
纪录片的这种叙事结构的特点是无法兼顾故事时间这一因素,这一特点有利有弊。如果操作不当,容易导致观众无法理解故事情节。这是因为,如果编导只按照自己接触事件的时间顺序讲解而不顾及观众对事件的知晓程度的话,就容易使观众因为先期信息量接收不足而缺乏对事件的全面了解。如果能避免这个问题,那么相较于按照时间顺序叙事,这种叙事方式无疑具有更强的可视性。
按照认识人物的过程来安排层次结构的人物纪录片目前也较为流行,因为在拍摄人物纪录片时,受拍摄制作周期的影响,不可能完全记录一个人的一生或全部的生活状况,这就只能由创作者根据对人物的认识去发掘和深化主题,把生活的本质意义有层次地反映出来。
3.运用时空交叉平行剪辑的方法安排层次结构
这种方法就是把同一时间不同地点或不同时间不同地点发生的事件交织在一起来安排层次和组织结构。用时空交叉平行剪辑的方法来安排层次结构往往能够带来节奏较快的叙事体验。与前两种方法相比,时空交叉结构大大增强了纪录片的表意能力,但也增加了“驾驭”的难度。因此在拍摄初期的筹备阶段要将结构设置得严谨,条理要清晰。在后期剪辑时还要注意故事或者事件的线索不能断,次序不能乱,连接要自然妥帖,切忌随意穿插镜头,那会使情节杂乱无章。
纪录片《沙与海》是一部非常典型的运用时空交叉平行结构叙事的作品。导演选择了沙漠中刘泽远一家和辽东半岛刘丕成一家,通过展示他们的生活状况,反映了他们在恶劣环境之下顽强的生存意志。在结构的设置上,导演组巧妙地使用了时空交叉平行叙事,将两种相隔千里的生活交织连接,共同展现出人与自然、父辈与子辈的矛盾以及人在自然面前的谦和与顽强。正是因为结构运用得精巧到位,两个家庭的生活状态遥相呼应、相辅相成,两个生活场景相互印证、相互解释,强化了观众对纪录片所要表达的主题的认同。
子任务一:确定人物纪录片主题
●任务要求
根据小组讨论的拍摄选题收集资料,明确选题可行性和拍摄价值。
●任务步骤(www.xing528.com)
步骤1:收集资料
资料包括文字资料、声音素材、图片素材、网络资源等。创作者要根据资料内容提炼和讨论出明确的主题。收集资料的过程也是深入了解选题可行性及其艺术价值的过程。确定选题时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题材的新鲜度如何;第二,信息量的大小;第三,是否具有文献价值;第四,思想内涵如何;第五,拍摄的可行性如何。
步骤2:明确主题
根据确定的拍摄对象,明确纪录片主题。明确主题的过程要建立在熟悉选题资料和对拍摄方向有充分设想的基础之上。确定人物纪录片主题的最核心的要义是尊重人物的生活原貌和真实处境。
子任务二:根据主题确定人物纪录片叙事结构
●任务要求
小组成员根据确定的主题讨论人物纪录片如何叙事。可供选择的叙事模式主要有按照时间顺序、按照接触人物的过程和时空交叉的形式安排叙事结构。
●任务步骤
步骤1:观看人物纪录片《老头》《冰心》,了解不同的人物纪录片叙事结构的特点。
步骤2:根据确定的主题,讨论使用何种叙事结构。一般来说,历史资料类的人物纪录片多采用时间顺序叙事;现实类的人物纪录片常采用接触人物的过程来架构;部分人物纪录片为了突出内容的可看性、戏剧性,也会采用时空交叉的形式安排结构。
●任务报告的作用
任务报告是各小组用于汇报任务工作内容、任务完成情况等内容的书面材料,用于梳理任务完成过程,总结经验,并查找不足。任务报告的内容见表3-1。
●撰写任务报告的步骤
步骤1:介绍任务的基本情况,包括任务名称、小组成员及分工、日期等。
步骤2:描述任务实施过程与结果,包括任务是否完成、结果如何。
步骤3:分析任务实施方法及过程,总结完成任务的心得体会,并指出小组内存在的问题。
表3-1 任务报告
拓展:叙事视角的选择
叙事视角,即叙事性作品(比如纪录片)中观察和讲述故事内容的角度,也就是叙事者(编导者)是站在怎样的位置、角度与立场上给观众讲故事的。一般来说,我们可以根据创作模式的不同把纪录片的叙事视角划分为零视角、外视角和内视角三种。
零视角,又被称为全知叙述、零度聚焦、非聚焦,这是一种传统的、无所不知的视角类型,叙述者或人物可以从所有的角度观察被叙述的故事,并且可以随意地从一个位置移向另一个位置。零视角擅长做全景式的鸟瞰,尤其是拍摄规模庞大、线索复杂、人物众多的史诗性作品时,往往采用零视角的叙事方法。
外视角,即叙事者严格地从外部呈现每一件事,只提供人物的行动、外表及客观环境等信息,而不告知人物的动机、思维和情感。在叙事人称上,外视角表现出的是一种非人称叙事方式。在这类纪录片中,没有任何带有讲述口吻的语言来告诉或暗示观众什么,而是让事件自身、让人物的言谈举止向观众呈现一切。
内视角,即每件事都严格地按照一个或几个人物的感受或意识来呈现。它完全靠一个或几个人物(主人公或见证人)的感官去看、去听,只转述这个人物从外部接受的信息和可能产生的内心活动,而其他人物则像旁观者那样,仅凭接触去猜度其思想感情。在叙事人称上,内视角叙事多用第一人称“我”。
本任务主要介绍了人物纪录片的概念、常见的确定主题的方法、惯常使用的叙事结构,要求学生能够根据选题确定人物纪录片主题,并初步设计人物纪录片的叙事结构。评价用5个等级表示学生对本次任务的学习情况:A.优、B.良、C.中、D.合格、E.不合格。
1.学生自评
学生对照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的要求,对任务的实施情况进行客观的自我评价,评价内容见表3-2。
表3-2 学生自评表
2.教师评价
教师侧重于评价学生对整个任务的掌握和完成情况,评价内容见表3-3。
表3-3 教师评价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