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导航
◇知识目标
了解纪录片常见结构样式
掌握风光纪录片的定义和特点
掌握纪录片剪辑脚本编写方法
◇能力目标
能够按照“总—分—总”结构编写风光纪录片剪辑脚本
能够按照“移步换景”结构编写风光纪录片剪辑脚本
◇素质目标
锻炼学生与人沟通的能力
培养学生分工合作的意识
【任务要求】掌握风光纪录片常见的结构样式和组成部分,准确掌握纪录片的脚本编写要求,按照“总—分—总”结构和“移步换景”结构编写风光纪录片剪辑脚本。
【任务分析】理解纪录片和风光纪录片的定义,熟练掌握纪录片脚本的内容和编写步骤;按照“总—分—总”结构和“移步换景”结构为教师给定的素材制作剪辑脚本。
【知识点1】纪录片的常见结构样式
1.开头
悬念式开头:经常用于历史题材的纪录片,通过在开头设置悬念,吸引观众注意力,讲究故事化表达,如上海纪实频道的品牌栏目《档案》。
幽默式开头:讲一个笑话,或介绍一个奇怪的社会现象,语言轻松诙谐,如济南电视台创作的纪录片《曲山艺海》的开头:“济南人幽默,山要是无影了,不是跟没有一样吗?”
白描式开头:一般用描写的手法对所要表现的事物进行多角度的镜头记录并展开介绍。
情感式开头:情感先行,多用于民族、历史等题材和以军人、弱势群体等为主角的纪录片。
2.主体
纪录片主体的叙事方式有两种:人称和视点。
第三人称叙事最常见,视角较为客观。
视点即叙事角度,在纪录片创作中一般指纪录片主创组织展开叙事的角度,即“谁”站在什么“位置”来表述这个问题。比如《我眼中的中国》,这部片子更多地是站在个人的角度来看我们国家几年来的变化。
纪录片主体的叙事角度即为着眼点。事物是多方面的,表述一个事物时我们选择哪一方面,着眼点就在哪儿。
3.结尾
结局式结尾:一般事件纪录片常用。按照事情的发展,合理结尾。
总结式结尾:总结前情,常用于反映社会现象的纪录片或者人物题材类纪录片。
高潮式结尾:一般是在事情发展到高潮时结尾,营造叙事层面的“戛然而止”的效果。
【知识点2】风光纪录片的定义和常见结构
风光纪录片也叫人文地理片,一般指探索拍摄一个地区的自然状况,或介绍社会风习、城乡风貌的纪录片,如《天下泉城》《大黄山》《苏园六纪》等。
总—分—总结构:片头总说——多以地理位置开头,一般用概括的解说词表现,多配以大景别、航拍镜头;分说——多为并列式,如一个空间的几个不同小空间并列、一个地点的不同时节并列;结尾总说——使用概括的镜头和文字语言,照应开头,升华情感,多用大景别。
移步换景:这是游记最常用的一种手法,是指以不固定视点,按照地点的转移和视角变化,把所看到的不同事物用镜头和文字语言记录下来;多用主观视角,配以主观镜头;适用于游记或参观记。拍摄景物时,人走景移,随着观察点的变换,不断展现新画面。
【知识点3】风光纪录片剪辑脚本编写方法
纪录片剪辑脚本是指按照既定的叙事顺序在纸上对镜头、解说、音乐音响等进行组接的底本。它是包含声音、画面等各种因素在内的完整组合,是后期剪辑的依据,一般包括镜头号、景别(角度)、时长、画面、解说、音乐音响等,如表1-6所示。
表1-6 纪录片剪辑脚本
剪辑脚本写于正式剪辑之前,在编写的过程中会不断调整,最终确定一个最优方案。
子任务一:按照“总分总”结构编写风光纪录片剪辑脚本
●任务要求
掌握“【知识点2】风光纪录片的定义和常见结构”的内容,了解风光纪录片“总—分—总”结构的特点。教师提供视频素材,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按照拟定的主题,把顺序混乱的视频素材按照“总—分—总”的结构顺序排列组合,以文字的形式进行纸面剪辑,完成纪录片剪辑脚本。
●任务步骤
步骤1:浏览素材2~3遍,速记镜头号及其对应的画面内容。
步骤2:熟悉风光纪录片“总分总”结构剪辑脚本填写的要求。
步骤3:按照表1-7完成纪录片剪辑脚本。
表1-7 纪录片剪辑脚本(“总—分—总”结构)
子任务二:按照“移步换景”结构编写风光纪录片剪辑脚本
●任务要求
掌握“【知识点2】风光纪录片的定义和常见结构”的内容,了解风光纪录片“移步换景”结构的特点。教师提供视频素材,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按照拟定的主题,把顺序混乱的视频素材按照“移步换景”的结构顺序排列组合,以文字的形式进行纸面剪辑,完成纪录片剪辑脚本。
●任务步骤(www.xing528.com)
步骤1:浏览素材2~3遍,速记镜头号及其对应的画面内容。
步骤2:熟悉风光纪录片“移步换景”结构剪辑脚本填写的要求。
步骤3:按照表1-8完成纪录片剪辑脚本。
表1-8 纪录片剪辑脚本(“移步换景”结构)
子任务三:纪录片粗剪
●任务要求
教师提供视频素材,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按照拟定的主题,依据子任务一中的风光纪录片“总—分—总”结构剪辑脚本或者子任务二中的“移步换景”结构剪辑脚本,把混乱的视频素材剪成流畅的视频片段,并配上音乐。
●任务步骤
步骤1:把素材按照剪辑需要进行分类,完成素材管理。
步骤2:按照粗剪的要求进一步完善纪录片“总—分—总”结构或者“移步换景”结构剪辑脚本。
步骤3:选择进行视频剪辑的后期软件,把素材导入。
步骤4:按照剪辑脚本,完成对教师给定的视频镜头的剪辑。
步骤5:音乐合成,完成粗剪。
●任务报告的作用
任务报告是各小组用于汇报任务内容、任务完成情况等的书面材料,可用于梳理任务完成过程,总结经验并查找不足。任务报告见表1-9。
●撰写任务报告书步骤
步骤1:介绍任务的基本情况,包括任务名称、小组成员及分工、日期等。
步骤2:描述任务实施过程与结果,包括任务是否完成、结果如何。
步骤3:分析任务实施方法及过程,总结完成任务的心得体会,并指出小组内存在的问题。
表1-9 任务报告
纪录片的结构
纪录片的结构是指纪录片整体布局和段落层次安排的方式。按照纪录片叙事层次的安排顺序可以将纪录片的结构类型分为以下几种。
1.递进式
按照事件进展情况,以认识事物的顺序或纵横交叉式安排层次,使整部作品有明显的发展脉络,循序渐进地揭示人物的命运、事件的发展趋势等。
从具体操作层面上看,首先,这种递进式的叙事结构可以按照时间线索来整合材料,这是“讲故事时最常见和最基本的手法”,具有较强的叙事性和较严格的生活逻辑。
其次,可以以人们认识事物的逻辑为顺序,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地安排材料。
最后,可以以时间为纵轴、以空间为横轴来安排片子的层次,此结构多用于表现多人物、多场景的纪录片,能展现同一时间、不同地点、不同人物的活动状态和事件情节。
2.典型集合式
根据不同空间的变换、不同的典型组合来安排层次,或从事物的不同侧面来安排层次,即创作者以一条或若干条贯穿全片的中心线将几部分材料串联起来,从事物的不同方面展示同一个主题。
3.复线式(套层式/嵌套式)
此处借用了叙事学术语,原意指的是一环套一环的复杂叙事结构,这里指的是一个故事中穿插着另一个故事、一条线索引出另一条线索、一个人物带出另一个人物的结构。复线结构是一种理性结构,能够表现富有哲理的主题。
4.版块式
创作者事先确立一个比较明确的主题,然后将几大块相对独立的内容并列组织在一起,说明和印证这一主题。此结构的纪录片以拍摄者独特的感受为依据,具有强烈的主观色彩。各版块之间有内在联系,受创作者的主题思想的统领,可以不满足严格的逻辑要求。
5.漫谈式
创作者,像置身于现实生活一样,以自己的目光为线索,真实亲切,这是表现普通人生活的常用方法,片段的选取体现创作者对整部片子的思想主题和拍摄目的,如《雪落伊犁》《幼儿园》《三元里》等。
6.绘圆式
找到一个叙事中心点或圆心,其他的事物由此衍生和辐射开去,此结构有利于将众多事物或分散场景集中起来,形成完整的故事。
本任务主要介绍了纪录片常见的结构样式、风光纪录片的定义和特点以及纪录片剪辑脚本的编写方法;训练学生按照“总—分—总”结构和“移步换景”结构编写风光纪录片剪辑脚本;通过小组分工合作,锻炼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培养学生分工合作的意识和能力。评价用5个等级表示本次任务的学习情况:A.优、B.良、C.中、D.合格、E.不合格。
1.学生自评
学生对照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的要求,对任务的实施情况进行客观的自我评价,评价内容见表1-10。
表1-10 学生自评表
2.教师评价
教师侧重于评价学生对整个任务的掌握和完成情况,评价内容见表1-11。
表1-11 教师评价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