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银行业市场结构与业务结构发生重大变化的同时,随着金融证券化的日益深入、多种多样非银行金融机构与金融市场的迅猛发展,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与收入结构也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
(一)资产结构
由表14-12我们看出,虽然商业银行金融资产额自1981年以来有近6倍的增长,但是在金融部门所持有的金融资产总额中的比例是持续下降的,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商业银行在美国金融体系中的地位有所下降或其他金融机构的地位有比较大的提高。银行信贷资产在信贷市场中的占比也呈下降趋势,商业银行贷款在美国非金融部门借款余额中所占比例变化不大。这主要是由于商业银行在房地产贷款领域较其他金融机构具有比较大的优势,是房地产贷款大幅度增加的结果。
表14-12 美国商业银行在金融体系中的地位变化
资料来源:Federal Reserve,. Flow of Funds Accounts of the United States: Annual Flows and Outstandings.
近20多年时间里美国商业银行的贷款持续增长,余额由1981年的11526亿美元增加到2007年的66286亿美元。不过如表14-13所示,贷款在美国商业银行总资产中的比例略有下降(其中最大10家银行下降幅度最大,大银行和中等规模银行变化不大,小银行则有比较多的提高)。而且不同类型贷款的相对重要性有比较大的变化,工商业贷款的份额显著下降,消费者贷款的份额变化相对比较小,房地产贷款强劲增长,成为美国商业银行最重要的贷款资产。
表14-13 美国商业银行的贷款及其构成(%)
资料来源:“Profits and Balance Sheet Developments at U.S. Commercial Banks”, Federal Reserve Bulletin, various issues.
美国商业银行贷款中工商业贷款份额的下降是多种因素所致。首先,随着金融市场不断完善与更加发达,大型工商企业的融资来源日益多样。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来的低利率环境下,大公司偏好以商业票据进行短期融资,又借助发行长期债券锁定低利率的好处进行长期融资,部分取代了商业银行的工商业贷款。其次,工商业贷款市场的参与主体日益多元化,在工商业贷款中占很大比例的银团贷款市场,许多非银行金融机构如投资银行、保险公司和养老基金等等,都已经参与其中10多年,所持有的份额在2003年已达到11%。同时,银团贷款二级市场的实际交易量在20世纪90年代也持续扩大,由90年代初的每年200亿美元增加到21世纪以来的每年1000亿美元以上。这些都减少了商业银行的工商业贷款持有。
美国商业银行的消费者贷款是为居民个人的非住宅类消费活动提供的贷款,不包括为居民购买或改善住宅提供融资的住宅抵押贷款。这类贷款主要由两大部分构成,一是分两次以上连续偿还(按日或按季度)的短期到中期贷款,称为分期还款的贷款(installment loans);二是信用卡贷款。消费者贷款在美国商业银行总贷款中的占比略有下降,主要是由于消费者贷款证券化的发展使得大量消费者贷款移出银行的资产负债表。根据美联储的统计,银行发起的消费者贷款余额中被证券化的比例在1988年开始有统计时仅1%左右,2000年已经达到37%左右。
而美国商业银行房地产贷款持续的高速增长与相对重要性不断提高主要是两方面因素作用的结果。一方面,美国经济20世纪90年代以来出现比较长时期的繁荣,在商业房地产市场中,商业楼宇空置率下降,商业房地产价格上升,市场状况不断改善。同期,美国居民家庭收入水平持续提高,购置住宅的意愿也持续高涨。再加上利率持续走低的借款成本降低效应,推动了商业银行房地产贷款的高速增长。另一方面,由于美国信贷市场的一些结构性变化,商业银行工商业贷款增长乏力且具有比较大的波动,在总贷款和总资产中的份额持续降低,也使房地产贷款的相对重要性更为突出。
按美联储和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的统计口径,美国商业银行的房地产贷款分为五大类,分别是农场(Farmland)、建设与土地开发(Construction and land development)、非农场非住宅(Nonfarm nonresidential)、多户住宅(Multifamily residential)和1~4户住宅(One- to four family residential)等贷款。在美联储的统计中将前四类归为商业房地产贷款,1~4户住宅贷款被归类为住宅房地产贷款。通过进一步的考察可以发现,不同类型的房地产贷款在美国商业银行总房地产贷款和资产中的相对重要性有显著差异。其中1~4户住宅房地产(以下简称住宅房地产)贷款是商业银行房地产贷款中最重要的部分。1981~2007年这类房地产贷款的余额增长了11倍多,在总房地产贷款中的份额几乎一直保持在50%以上。这一时期商业银行住宅抵押贷款中有一些新的发展。一个是住宅股权信贷(Home equity credit)的发展。此处的股权(equity)是住宅的市场价值与该住宅抵押债务余额之间的差,随着住宅市场价值上涨,房主可在该差额基础上为各种消费支出借款,或者是偿还消费者债务余额。尤其是“住宅股权信贷额度”(Home equity credit line)这种循环账户允许借款人根据自己的意愿在以股权为基础的信贷额度内随时借款,还款方式比传统的住宅股权贷款更为灵活,而且贷款的利率随指数利率的变动而变化。这些优势再加上1986年的税收改革法案使这种贷款利息的税前扣除额能高达10万美元,极大刺激了住宅股权贷款的发展。在开始有统计数据的1990年,住宅股权贷款就达到2339亿美元。随着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美国住宅价格的持续上升,住宅股权贷款更是快速增长,到2005年就高达10487亿美元。另一个重要的发展是次级住宅抵押贷款(sub-prime residential mortgage)的发展。
(二)负债结构
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商业银行负债结构的一个显著变化是核心存款(core deposits)的比例降低,有管理负债(managed liability)的比例逐步提高。商业银行负债中的核心存款是低成本资金,而有管理负债的资金成本则普遍比较高。以2005年为例,美国商业银行有息负债所支付的利率为2.68%,其中核心存款中有息存款所支付的利率则为2.05%,“其他”支票存款为1.41%,储蓄存款为1.24%。而典型的有管理负债如购买的联邦基金和回购协议所支付的利率则为3.09%,大额定期存款为3.10%。
1985~2005年美国商业银行核心存款相当于资产的比例由53%下降到47%(1992年曾达到60%,之后逐年下降),而包括大额定期存单(CD)、次级票据和信用债券等在内的有管理负债相当于资产的比率则由31%提高到36%。在核心存款中,无利息的活期存款(demand deposit)、小额定期存款(small denomination time deposits)相当于资产的百分比大幅度下降,而包括货币市场存款账户(MMDA)在内的储蓄存款的重要性则大幅度提高。
这种发展与美国居民个人金融资产持有结构的重大转变密切相关。如前文所述,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居民个人金融资产中存款性资产的比例有相当幅度的下降,而持有共同基金股份、保险单与养老基金资产的比例则大幅度提高,直接影响商业银行的核心存款吸收。
(三)盈利性发展(www.xing528.com)
美国商业银行的盈利性在经历了20世纪80年代后期到90年代初的低谷之后迅速提高,在2007年之前长期保持相当高的水平,1991~2006年平均的资产回报率达到1.17%。这种长期稳定的盈利水平不仅高于历史水平(1950~1985年平均仅为0.72%),在当时全球银行业中也是最高的。例如欧盟15个发达国家银行业的资产回报率长期低于1%,即使在经营形势最好的1999~2001年,也仅为0.76%。
图14-8 美国商业银行的资产回报率与资本收益率(%)
说明:左轴为资本收益率,右轴为资产回报率。
资料来源:“Profits and Balance Sheet Developments at U.S. Commercial Banks”, Federal Reserve Bulletin, various issues.
美国商业银行的高盈利性是其在美国经济长期繁荣的基础上,在持续的并购重组进程中增收节支能力不断提高的结果。其发展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利差逐步收窄,利息收入的相对重要性不断降低。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商业银行的利息收入以2.5%的速度持续增长,但是该收入相当于资产的比例持续下降。好在利息支出的增长速度略慢一些,相当于资产的比例下降的幅度更大一些,这使得净利息收入以年均近6%的速度持续增长,相当于资产的比例仅小幅度下降。利息收入的发展之所以呈现出这种形态,主要是由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美国商业银行净利差持续降低的作用。20世纪80年代后期由于银行间竞争贷款和存款资金,净利差持续走低,到20世纪90年代初,商业银行要通过增加收入控制资产增长来改善资本充足率,即使贷款在资产中的占比下降也在所不惜,因而净利差有所提高。1993年以后,由于各商业银行实行更积极的贷款定价策略以及对有管理负债的依赖程度提高,尤其是非银行金融机构对银行存贷款的竞争更趋激烈,净利差逐步收窄,使贷款利息收入的增长落后于贷款资产的增长。另外,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商业银行负债结构的显著变化也对利息收入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负债中的核心存款是低成本资金,而有管理负债的资金成本则普遍比较高。负债结构的这种变化使利息成本增加,净利息收入有所减少。
第二,非利息收入持续增长,相对重要性不断提高。在竞争压力下,随着资产规模的膨胀与经营范围的扩大,美国商业银行越来越多地通过传统的银行服务和非传统的金融服务挣取非利息收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非利息收入在总收入中的份额由20%左右提高到40%以上,非利息收入大幅度增加。这种发展形态不仅反映了美国商业银行业务向非传统业务的分散化,也反映了其盈利方式从传统银行业务向非传统金融业务的转变。
图14-9 美国商业银行利息收入与非利息收入在总收入中的比例
虽然非利息收入大幅度增加,但是其构成没有大的变化,在几大类非利息收入中,“其他”非利息收入增长很快,另外几类的相对重要性则变化不大。在美国商业银行各种产生非利息收入的业务中,值得重点提出的是其支付相关业务。支付相关业务是存款账户关系之外执行的交易服务,包括:传统的存款账户收费,信托和投资服务收入,信用卡手续费收入(包括逾期还款、高于传统贷款成本的信用卡余额利息,现金预付的财务收费,代表商家和持卡人处理交易的手续费,以及信用卡采购的内部手续费)以及ATM收入等。
表14-14 美国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的构成(%)
资料来源:“Profits and Balance Sheet Developments at U.S. Commercial Banks”, Federal Reserve Bulletin, various issues.
第三,风险管理水平提高,损失拨备逐年减少。在经历了20世纪80年代的拉美债务危机、股市崩溃以及房地产贷款问题之后,美国的商业银行高度重视风险管理,风险管理工具的种类和规模大幅度增加,技术水平不断提高。格林斯潘对此曾给予充分的肯定:“使用种类日益丰富的衍生品以及运用更为复杂的风险度量与管理方法是大型金融中介体抗冲击能力提高的关键因素。”
有效的风险管理具有提高经济稳定性的潜力,先进的风险管理工具和技术可以改善基于风险的定价,这反过来又导致更有效的风险分担与资本配置。美国商业银行长期良好的盈利性,部分是由于他们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能够更加熟练地将风险管理的工具与技术整合到其日常的经营管理之中。例如,一般认为银团贷款中的风险定价不如公司债券市场中的风险定价精确,但是,有研究对1990~2001年银团贷款与公司债券的利差差异进行比较,发现银团贷款定价曲线的风险敏感性提高了约1/3。这表明基于风险的定价已经更为系统地渗透到银团贷款市场中。同时,消费者和中小企业贷款的风险定价也改变了1995年以前只有单一“内部利率”(house rate)的情况,依信用等级确定利率,使定价中的差异性与风险敏感性更强,商业银行在所承受风险得到补偿的同时扩张了信贷发放。由于20世纪90年代以来风险管理体系的日益完善,美国商业银行的资产质量不断提高,贷款损失逐年降低。如表14-15所示,1991年以来美国商业银行贷款的违约率与核销率都大幅度降低,直接导致贷款损失拨备相当于总资产的比例大幅度减少,间接地促进了盈利性的提高。
表14-15 美国商业银行贷款的质量与损失拨备(%)
*相当于贷款的百分比。**相当于净合并资产的百分比。
资料来源:“Profits and Balance Sheet Developments at U.S. Commercial Banks”, Federal Reserve Bulletin, various issues.
第四,经营效率不断提高,非利息支出得到有效控制。随着经营规模的扩大,美国商业银行非利息支出的规模也在扩大,但其增长速度低于利息收入和非利息收入的增长速度,非利息支出对总资产的比例在持续地下降。由此,综合反映银行经营效率的指标成本/收入比率(cost income ratio)自1991年以来持续走低。这种良好的发展态势表明美国商业银行的效率水平显著提高,即银行管理其资产的水平提高,越来越多的机构更切实地实施当前的最佳银行管理做法。这种采纳最佳做法能力的提高突出表现为20世纪90年代的银行业重复创新(repeated innovation)的时期,如信用评分、广泛的ATM网络,以及大量其他创新的普及。这些创新在20世纪80年代已经出现,其早期采用者在该技术被竞争者广泛采用之前挣得超常利润,而重复创新则可以全面提高银行业的经营效率。在非利息支出方面,工资和福利在总非利息支出中的比例有明显的降低趋势,这种降低与“其他”支出的比例上升几乎是完全对应的。而经营场所费用的比例基本没有变化,这主要是由于许多银行将人员密集型业务大量外包给外部服务机构,减少了总支出部分中工资与福利的比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