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4年6月的萨拉热窝事件后,国际局势高度紧张。7月13日维也纳证券交易所的股票价格大跌10%,第二天欧洲人就在纽约证券交易所大量抛售证券。当时美国人对抛售还不太在意,如《纽约时报》(New York Times)就认为抛售是由于州际贸易委员会谴责一家大型铁路公司的管理层所致。7月20日后,欧洲主要国家的金融市场都处于恐慌之中,7月25日后欧洲人开始在纽约证券交易所和伦敦证券交易所更多地抛售美国证券,使美国的黄金大量外流。如哈佛大学教授斯普拉格(O. M. W. Sprague)所言:“当战争到来时,欧洲证券持有者疯狂地将其国外投资转变为现金,抛售压力几乎完全集中于美国的股票和债券”。
面对外国投资者的大规模证券抛售,在当时世界最大的证券交易所伦敦股票交易所暂停营业几小时后,纽约证券交易所也于7月31日开始暂停营业,交易所总裁(H. G. S. Nobel)的解释是,出现了“意外的对山姆大叔的银行的挤兑,股票交易所在柜员窗口进行支付,钱要被提光了,所以关闭了窗口以争取时间”。纽约证券交易所到当年11月28日才恢复交易,但仍然对交易有一些限制,直到1915年4月1日才取消。这位总裁后来写到:“如何重开这个窗口而不向外国债权人支付超过我们方便支付的钱是一个令众多聪明人倍感折磨的难题”。不过,在一片恐慌与阴霾中,美国人似乎对未来满怀信心。《纽约时报》1914年8月5日的社论预测,当交易所重开之时“美国就可能不是一个债务国了……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能比美国更好地应对外国持有本国证券的清算,因为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有如此巨大的财富存量”。该报还说,“过渡时期毫无疑问是一个紧张的时期,但其结果值得我们付出这些成本”。一些美国人看到,他们有可能要结束他们所不喜欢的长期债务国地位。
美国人的这种憧憬还是有一定道理的,纽约证券交易所关门的第二天仍然有大约1亿~1.5亿美元的美国股票和债券不计成本地在纽约抛售。由于道边市场和联合交易所也随纽约证券交易所一起停业,纽约就形成了“非法”的证券市场消化从外国回流的证券。这些外国持有的证券都是在恐慌中低价抛售,无形中大大减少了美国人的偿债成本。1914年11月28日纽约股票交易所重新开业,出乎意料的是,外国人并没有携美国证券蜂拥到华尔街抛售,美国人则从容地吸收着低价出售的股票和债券。
交易所暂停营业可以躲避证券抛售风潮使其冷却,但美国的国际支付还面临有其他紧迫的问题。纽约市曾在伦敦和巴黎发行了8000万美元债券,这些债券将于1914年9月~1915年1月到期,都要用黄金偿还。法国和英国也都急需金币为战争融资,而当时纽约市没有黄金用来还债。市官员就请求J.P.摩根公司牵头在美国承销1亿美元黄金票据,募集款项用于偿还债务。J.P.摩根公司就与库恩罗布公司组织了一个有125家银行参加的承销团购买该1亿美元债券,其中8000万美元的黄金运到欧洲偿还纽约市债券,而J.P.摩根公司对此次承销不取一分报酬。
1914年8月4日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为了规避海上长途运输黄金的危险以及保险费率飞涨带来的高成本,英格兰银行于1914年8月12日在渥太华开设了存托机构接收美国偿还的黄金,一个月后纽约的一帮银行家也建立了一个1.5亿美元的黄金池,专门用于美国偿还海外债务之需,黄金也放在加拿大,随时兑付伦敦开出的提取支票。(www.xing528.com)
1914年8月4日英国和德国宣战当天,美国总统威尔逊就宣布美国中立。美国公众强烈反对美国卷入战争,总统的中立政策得到舆论的支持。美国是个多种族移民国家,德裔和反英的爱尔兰裔美国人支持德国为首的同盟国,而英裔和法裔美国人则支持协约国。威尔逊总统认为美国必须保持中立,否则本国的不同种族之间就会开战。同时美国政府高层也有隔岸观火以坐收渔利的意图,美国在战争的前两年多的时间里也确实由于“中立”地位而大发了战争财。
美国是协约国军需物资和消费品的主要供应国,美国政府鼓励本国公司组成对外贸易的联合垄断体向协约国供应物资。如J.P.摩根公司充当着英国和法国政府在美国的战争物资采购代理,对价值不足千万英镑的采购收取价格2%的佣金,过千万英镑的商品物资采购收取1% 的佣金,它仅靠这项业务就在大战期间挣了3000万美元。1914年美国向英国和法国的出口额为7.5亿美元,1916年已猛增到27.5亿美元。协约国在美国采购的物资以黄金支付或出售它们所持有的美国证券支付(美国在参战前已经收回了外国持有的美国证券达20亿美元),黄金在大战爆发初期大量流出美国后又开始源源不断流回美国。
随着战事的发展,到1915年夏天协约国的黄金储备已近于枯竭,只能向美国借款采购战争物资。美国俨然成为欧洲各参战国政府的融资来源。参战前,美国对协约国的贷款主要是由银行家操办,尤以J.P.摩根公司为主导,大战期间它牵头为英国和法国承销了大约15亿美元贷款,其中1915年10月的5亿美元英-法联合贷款是它牵头承销的最大一笔贷款。库恩罗布公司经常在大额承销中支持J.P.摩根公司,自己也从事一些相关业务。还有大约1500家银行机构通过债券销售和贷款参与提供融资。这些对协约国的贷款安排中出现了富有创造性的结构融资,是20世纪末期繁荣发展的资产支持证券的前身,作为担保品的一般是外国人持有的美国证券。1816年8月J.P.摩根公司牵头承销英国2.5亿美元期限2年、利率5%的有担保黄金票据,由价值3亿美元的抵押品作担保,其中1亿美元是美国证券,全部发行给了美国的投资者。J.P.摩根公司在1916年10月又承销了英国和爱尔兰的3亿美元利率5.5%的黄金票据,票据由3.6亿美元的证券作担保,本金和利息都用金币支付。1917年1月J.P.摩根公司充当英国2.5亿美元有担保可转换黄金票据的承销商,利率为5.5%,期限为1~2年;票据可根据持有者的选择转换为20年期利率5.5%的债券,可以在纽约用美国金币偿还,也可以在伦敦按1英镑兑4.865美元的固定汇率用英镑偿还。这些票据由价值3亿美元的美国、加拿大和其他的证券担保,如果证券价值下跌超过20%,英国政府再增加担保品以保证贷款有120% 的担保。更有创新性的是1917年J.P.摩根与法国政府磋商的一笔1亿美元资产担保贷款。该操作通过一个名为美国人外国证券公司(American Foreign Securities Co.)的特殊目的载体,向美国的投资者发行了9400万美元的3年期、利率5%的可转换黄金票据,所得收入再贷给法国,法国政府用从本国投资者那里借来的价值1.2亿美元的债券为这笔贷款担保。美联储委员会在1916年时提出,美国正在快速地成为世界各国的银行家。
美国参战后,协约国的融资主要通过美国政府贷款解决。如1917年英国几近破产,欠有4亿美元要到期的债务,美国预付给它近7亿美元。法国也大量从美国政府借款。到1918年末,国际债务总计194亿美元,两大债权国是美国(92亿美元)和英国(85亿美元),法国的债权仅17亿美元。英国从美国借款42亿美元,法国从美国借款27亿美元。大战爆发前外国投资者持有54亿美元的美国证券,其中仅英国、德国、荷兰和法国就持有近51亿美元。到1915年12月欧洲人就卖出了15.5亿美元证券,到1919年12月外国投资者持有的美国证券已经减少到16亿美元,其中仅英国投资者就卖出了26亿美元,或计为其美国证券总持有的70%。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