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证券交易所在1863年将名称由“New York Stock and Exchange Board”改为“New York Stock Exchange”,除了改名,它还有更多、更大的发展与变化。
其一,随着美国证券市场规模的扩大,纽约证券交易所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张。1866年大西洋海底电缆的建成、1867年股票行情自动接收机的出现,以及1878年电话的发明,使纽约证券交易所加强了其相对其他地区性市场的优势。日均交易量已经从1861年的1500股增加到1900年的超过50万股,年度交易量到1901年已经超过2.65亿股。1900~1912年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的证券总价值从50亿美元增加到135亿美元,占美国总证券余额价值的1/3。
其二,会员规模扩大。内战期间发生了一次证券投机热潮,当时政府债务规模的快速扩张使政府债券成为投资者的主要聚焦点,经手证券买卖的经纪商数量大幅度增加,纽约的情况尤其是如此。纽约证券交易所作为一个由会员控制的机构,希望保留自己的市场不准许众多新增的经纪人进入。由于不能进入纽约证券交易所的交易大厅,那些被拒绝的经纪人就成立了一个自己的市场“开放交易所”(Open Board),专门进行政府债券买卖的经纪人建立了一个独立的市场“政府债券部”(Government Bond Department)。这样,当内战结束时,在纽约有三个证券交易所。为了避免过度竞争,经过磋商,纽约证券交易所在1869年与两家新成立的交易所合并,在原有533个会员的基础上又吸收了开放交易所的354个会员和政府债券部的173个会员。之后其会员数量增加比较缓慢,1879年为了筹集建设新大楼的资金又出售了40个席位后才增加到1100个。为了使纽约证券交易所会员资格的利益最大化,一个商号中只需要有一个人是会员就可以了。
其三,1869年创立了一个贷款市场。保证金贷款原来是纽约证券交易所会员商号、商业公司以及银行之间的非正式安排,新的贷款市场理顺了贷款程序,进一步鼓励了交易者使用贷款进行基于保证金的股票交易。
其四,建立了专营商(specialist)制度。19世纪70年代,随着交易活动的增加,特定股票的交易商开始一直待在交易大厅的一个地点,为特定的证券做出一个连续的市场,他们被称为“专营商”。专营商既进行自营也在执行客户指令中充当经纪人,没有效仿英国将经纪商与批发商(交易商)区分开的做法。
其五,业务更趋集中。由于政府债务市场所要求的是进行大额交易的能力,没有经纪佣金,靠买卖价格差赚取利润,与最低佣金规则不一致,这种业务就停止在纽约证券交易所进行,直接由大银行在场外市场(OTC)进行。1914年以前,纽约的债券交易中仅1/3左右发生在纽约证券交易所内,其余2/3都在其外发生(或者是债券市场主要参与者之间的直接交易,或者是在少数的专业债券行之间进行)。这样纽约证券交易所就主要是一个股票而非债券的市场,交易基本上集中于买卖公司股票,尤其是那些大型美国铁路公司和制造业公司的股票。1911年的一个估算显示,纽约证券交易所股票的年交易量为155亿美元,而债券仅为8亿美元,或者说仅占总交易量的5%。1890年后,纽约证券交易所开始更多地满足美国“非铁路”公司的需求,上市的非铁路公司与股票发行数增加,纽约证券交易所的交易范围迅速扩大。以前被忽略的经济部门对资金的需求如泉涌一般,以“美国”字样打头的公司充斥着交易所上市公司名单,如美国煤炭公司、美国棉油公司、美国快递公司、美国毛纺公司等等。纽约证券交易所也逐步放弃了许多曾经在其成型时期比较重要的证券,如银行和保险公司股票。这些证券没有产生足够的交易量,难以在交易大厅占有位置并吸引会员的注意,所以也就转到交易所外的大街上或道边市场上进行交易。这样,纽约证券交易所日益地成为美国铁路证券和大型工业、商业、采矿业和城市公用设施证券的专门市场。
表11-2 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股票交易情况(www.xing528.com)
资料来源:兰科·E.戴维斯、罗伯特·J.科布,“1820年~1914年的国际资本流动、国内资本市场和美国经济增长”,载《剑桥美国经济史》(第二卷),斯坦利·L.恩格尔曼、罗伯特·E.高尔曼主编,高德步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
(二)其他交易所发展
美国内战结束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这段时期,美国证券交易所的数量与范围出现巨大扩张,证券交易所演变成美国金融领域的中心机构,便利铁路建设与工业发展所需巨额资金的动员。
纽约证券交易所的会员资格只有通过购买现有会员的席位才能得到,其价格随证券市场活动水平而波动,有时价格会高得惊人。如1861年席位不到500美元,之前曾有过5000美元的高价,1868年达到8000美元,19世纪80年代后期卖到2.5万~3万美元,而1894年又降到1.4万美元,到1900年前后又卖到8万美元。同时,纽约证券交易所又一直实行固定最低佣金率,加入到交易所的会员经纪商一般集中于大规模、稳定性高的业务,如大公司股票交易;从而将更多规模相对小的证券排除在外,并催生出众多有自己特色的证券交易场所,进行不活跃的小公司股票或波动性大的矿业公司股票的交易。比如,杜邦公司在19世纪后期开始合并若干家大型火药和炸药制造公司,在1903年前后完成重组,成为化工巨头。但是由于杜邦家族持有公司非常大比例的股票,纽约证券交易所不允许其股票在那里上市交易,皮埃尔·杜邦(Pierre Du Pont)就让股票作为非上市证券由纽约的投资银行交易,自己制造出一个火药公司股票的市场。
纽约很有特色的一个证券交易市场是道边市场。内战之前在威廉大街(William Street)就有道边交易,1861年后在纽约的其他街道上也出现了道边交易。这些交易活动的规模很大,参与的人数很多,经常阻塞了人行道,要由警察来维持秩序。到1906~1907年,已经有400个左右的经纪人和交易商在此道边市场经营,交易500多种证券。道边市场的成长得益于纽约证券交易所一项规则中的漏洞,该规则禁止其会员在纽约任何其他交易所进行交易,而道边市场不是有组织的交易所,因此就不在禁止的范围内。道边市场在纽约证券交易所的交易时间内开放,因为道边市场的大量业务是执行来自纽约证券交易所会员的指令。1908年道边市场正式创立,成为一个有组织的市场。它为纽约证券交易所提供了一个补给性市场,特定证券的买卖规模达到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标准时,其市场就从道边转移到了交易所内。1911年纽约道边市场协会(New York Curb Market Association)取代了纽约道边市场署(New York Curb Market Agency)。纽约道边市场的规则禁止交易或报价纽约证券交易所的上市证券。另外,还要求会员服从警察管制,不要在绳索以外的大马路上交易。为保证交通顺畅,便道与大街必须时刻分清,禁止无秩序行为和不必要的噪音。道边市场规则要求现货交易,允许不少于4天或不超过60天的买方或卖方期权。道边市场还要求所有在市场上市交易的公司定期提供完整的财务报表。
费城证券交易所与波士顿证券交易所继续其经营,巴尔第摩交易所(Baltimore Exchange)自1838年就一直进行证券交易。随着成型的城市社区成长以及采矿业热潮推动的投机,一旦证券规模达到了能支持正式的有组织交易的水平,当地经纪商就成立当地证券交易所。所以新的交易所在全国各地不断成立,这些区域性证券交易所提供各种可替代性市场,并逐步开始在全国性的基础上交易。辛辛那提在拥有广泛的当地股份制公司发行的证券后,于1885年成立证券交易所。该交易所经过近30年的时间逐步成型,期间投资者和经纪人的数量以及证券的规模和种类都比较大幅度地增长,专门交易总部在俄亥厄州和肯塔基州的公司的股票。加州发现石油并产生大量投机性活动后很快涌现出了许多证券交易所,其中旧金山证券交易所(San Francisco Stock and Exchange Board)成立于1862年,经营当地证券买卖。内战期间西部有大约2000家矿业公司成立,旧金山证券交易所的交易量有时甚至超过纽约证券交易所。内战之后矿业股票仍然在加州很受欢迎,世纪之交时,旧金山已经成为西海岸金融和证券交易的中心。
到1910年美国证券交易市场已经形成以六大交易所和市场为主导的格局,它们分别是纽约证券交易所、纽约联合股票交易所、纽约道边交易市场、波士顿证券交易所、费城证券交易所和芝加哥证券交易所。由于通讯技术的进步能保证每笔买或卖都能及时得到其他地方的市场价格,众多小市场与主导市场的交易相互联结,市场之间实现了相当程度的一体化。1896年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Dow Jones Industrial Average)诞生,成为美国金融的标志性特征。指数中的第一批12只股票是美国棉油公司(American Cotton Oil)、美国糖业公司(American Sugar)、美国烟草公司(American Tobacco)、芝加哥燃气公司(Chicago Gas)、蒸馏饲料公司(Distilling and Cattle Feeding)、通用电气公司(General Electric)、莱克德燃汽公司(Leclade Gas)、全国铅业公司(National Lead)、北美公司(North American Company)、田纳西煤铁公司(Tennessee Coal and Iron)、美国皮毛公司(US Leather)、美国橡胶公司(US Rubber)。指数中的公司构成几年更新一次,通用电气公司是自该指数诞生至今一直保留其中的公司。1896年诞生之时,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为28.4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