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战败后马克的危机比法国的法郎危机要严重得多。德国流通中的货币量由1914年6月的63亿马克增加到1918年12月的331亿马克,到1923年6月更是增加到173930亿马克。马克对美元的汇率从1914年6月的4.2马克兑1美元跌到1923年11月的4.2万亿马克兑1美元,成为货币史上的一个神话。1922年上半年,德国的通货膨胀还基本处于可控制范围,下半年就开始恶化,1923年初法国和比利时出兵占领鲁尔后就一发不可收拾。当年11月15日,德国政府采取紧急措施,引入了过渡性的养老金马克(Rentenmark),1养老金马克等于1个战前马克。1924年9月1日货币稳定措施开始生效,帝国马克取代养老金马克,恢复战前4.2马克兑1美元的汇率。
恶性通货膨胀使德国主要的银行损失了资本金的30%和准备金的40%,被迫靠存款而非资本金经营,并通过发展分支银行业务与大规模并购加强自身实力。德国在战败后也兴起了一波银行并购浪潮,主要是大银行合并小银行。如柏林的9大银行在1918~1925年共收购了279家银行,其中德意志银行收购62家、贴现共济银行收购36家。也有一些大银行之间的合并,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是1929年9月德意志银行与贴现共济银行的合并。两家银行一直是老对头,1914年以前在国内市场的竞争非常激烈。两家机构的领导人物个人之间也时有敌意,组织结构和经营风格的差异也很大:德意志银行有众多的分支,而贴现共济银行则从不建立分支网络。德意志是高度利润导向的,1923年后流动性状况不乐观;而贴现共济银行则遵循传统的银行业法则保持比较高的流动性,但盈利性略有不足。德意志银行从1926年就开始寻找大的经营伙伴,以适应诸如化工托拉斯法本公司(I.G. Farben)等重工业巨头兴起的新形势,试图创立更大规模的银行以保持其在经济中的分量。经过三年的谈判,两家大银行达成合并协议,新银行的名称为德意志银行—贴现共济银行(Deutsche Bank und Disconto-Gesellschaft),从1937年开始简化为德意志银行。合并后银行的资本金达到2.85亿帝国马克,超过其他几家大银行资本金的总和。合并后的德意志银行在资产负债上也远超过其他大银行,1929年资产达到53.5亿帝国马克,而居第二的银行仅25亿帝国马克。
大银行通过合并加强了它们在信贷体系中的地位,但它们并未因此而获得与英国五大银行一样的绝对主导地位。到20世纪20年代末大合并完成后,德国五大银行的资本金占全部银行资本金的20%左右,占全部银行存款的约30%,占短期信贷的36%。
由于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外国投资被没收而遭受巨大损失,在恶性通货膨胀及之后的货币改革中又由于货币贬值遭受巨大损失,与1914年之前的时期比较,德国大银行的经济状况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非常糟糕。首先是其资本金与外部资金的比率由1913年的1比3.5升高到1929年的1比13,在业务规模既定的情况下,主要银行进行经营的条件比1914年差,即使并购也未能改善这种状况。除了内部资金与外部资金比率恶化,外部资金的来源和支付条件也发生了不利的变化,到1929年,外币达到89亿帝国马克,外国存款和信贷占这些银行外部资金的42.5%。这些外国资金主要是货币改革和道威斯计划以来德国借取的外债,要以外国货币或黄金支付;同时外国资金中长期资金的比例不断下降,而短期资金的比例则不断提高。1913年大银行的外部资金总额中13.7%是偿还期在3个月以上的,到1929年这个数字则仅为2.9%,其余的97%都是短期贷款(最长3个月),其中40%来自海外。在德国政治与经济稳定时,外国债权人还愿意把钱留在德国和德国的银行,一旦发生经济和政治动荡就可能出现大规模的外国资金撤出。同时,大银行的流动性状况也在恶化,其现金比率1914年为7.4%,1929年下降到3.5%,而流动性比率则从50.7%下降到42.4%。在这种状况下大银行的名义长期贷款与投资的量有所减少,但许多名义上的短期贷款企业和公共当局都不会立即偿还,已经成为长期贷款,实际形势很不乐观。(www.xing528.com)
20世纪20年代也是德国公共银行的扩张时期,最为突出的是储蓄银行。德国多数的储蓄银行都是社区性信贷机构,在1913年之前没有任何法律地位,依附于城市和乡村地区的地方政府;1908年开始有转让支票的权利,逐步建立起自己的无现金支付交易流通网络。储蓄银行所在地的市当局组织起兑付协会,并由这些协会成立中心汇划机构作为其会员银行的清算中心,也管理各储蓄银行的流动性准备。第一个中心汇划机构于1909年在萨克森诞生,到1920年各联邦州都成立了中心汇划机构。1918年德意志中央汇划机构(Deutsche Girozentrale)成立,充当所有中心汇划机构的中心。此后,储蓄银行通过覆盖整个德国的庞大汇划网络联合在了一起,它们也通过德意志中央汇划机构获得了进入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通道。1930年德国储蓄银行的总储蓄存款为106.7亿帝国马克,汇划存款15亿帝国马克。同年,中央汇划机构持有85亿帝国马克的证券和长期贷款以及14亿帝国马克的流动资产,各储蓄银行持有25亿帝国马克的短期贷款资产。储蓄银行的经营范围也不断扩大,到20世纪20年代末已经成为完全意义上的全能银行。
到1929年德国银行体系的规模已经非常庞大,有1400家私营银行(包括大约1100位私人银行家)、39家抵押贷款银行、21499家信用合作社、9家联邦州银行、8家普鲁士省银行、31家中心汇划机构、43家城市银行和3100家储蓄银行。不同类型银行的法律地位和组织虽仍存在差异,但彼此在所从事的业务方面越来越接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