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的爆发使国家的融资需要成为头等大事,各国的资本市场成为政府融资的场所,官方资本的国际流动取代了私人资本流动,而且政府对金融体系的干预程度显著提高。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各交战国政府立即开始发行证券吸收其民众的储蓄为战争融资使用。1913~1919年德国的国债增加了20倍,从49亿增加到928亿马克;英国的国债增长了10倍多,从7亿英镑增加到75亿英镑;法国增长了5倍,从330亿法郎增加到1511亿法郎;意大利参战比较晚,但国债也增长了5倍,从151亿里拉增加到745亿里拉。由于政府要利用通货膨胀的环境借取资金为战争带来的支出增加融资并缓解国际贸易中断所带来的经济压力,即使是中立国家也出现了国债规模的快速扩大。如荷兰政府的长期债务翻了一番,从1914年的11.4亿增加到1919年的21.83亿盾。
为了认购政府所发行的证券,英国、法国和德国的投资者都卖出了国际证券,其他国家的政府也控制了剩余的国际证券以在需要获得外汇尤其是美元时使用。德国政府先是劝说后是强迫投资者用外国证券换马克标价政府债券,战争结束时投资者手里的外国证券已所剩无几,所有的外国证券也都从德国的证券交易所中消失了。大战期间法国投资者持有的外国证券也被大量清算,虽然主要是由于俄国和奥斯曼帝国拒绝偿付其政府债券(作为这些债务的主要外国持有者,法国投资者遭受了投资的全部损失)。到1915年末,英国政府在纽约出售的从本国投资者手里购买的美元债券已经达到2.33亿美元;至1919年4月6日,共有价值6.55亿英镑的外国证券被英国政府购买用于再出售,另有4亿英镑的美国股票和债券在战争期间被投资者自己出售。
不过,战争期间国际资本流动并没有完全停止。1914~1918年国际债务总计40亿英镑或者194亿美元,主要发生在英国的同盟国之间。两大债权国是美国(92亿美元)和英国(85亿美元),法国的国际债权有17亿美元。仅有美国在战争期间不需要从外国获得贷款,因而迅速成为同盟国的出资国:英国从美国借款42亿美元,法国从美国借款27亿美元。其他小国共借款15亿美元,也主要是从美国、英国和法国借款。这种贷款主要是政府间的,例如法国从美国政府所借款项达29亿美元,而从美国的银行仅借款3.36亿美元;从英国政府借款21亿美元,从英国的银行包括英格兰银行借款6.25亿美元。这种国际资本流动格局下仅有少数几个中介体和有特权的合伙人从事这些业务,其中多数是在纽约和伦敦进行管理,并由他们继续提供专业经验和关系网络。在伦敦城,摩根建富银行充当着英国政府与纽约大银行之间的中介。巴林兄弟银行由于充当俄国在伦敦的官方代理从战争中获利丰厚,也参与规模越来越大的英国对俄国的贷款以使俄国继续参战。它为沙皇政府发放了一定数量由英国政府担保的短期贷款,并指挥了若干次外汇市场干预以使卢布保持坚挺。从这个角度看,第一次世界大战标志着罗斯柴尔德家族在政府贷款领域霸权的结束,其衰落主要是由于它在美国的经营实力比较弱,而盟国的军费来源就在那里。(www.xing528.com)
第一次世界大战也提升了政府干预金融体系的程度。在证券市场中,交易的暂停及以后在政府的控制、监督或允许下逐步恢复的过程,使中央银行和财政部认识到了它们在组织证券市场方面的权利,所以即使战争已经结束,政府干预仍在继续。虽然政府的继续干预也有监督市场舞弊的用意,尤其是在战后初期证券市场相对有些混乱的情况下;但政府也有自利的想法,面对波动的外汇市场以及为偿还战时遗留下来的巨额债务,政府意图把控制证券市场作为其可利用的工具之一。1914年末1915年初欧洲各国证券交易所陆续重新开张后,其操作受严格限制。这种限制来自政府对从业行为的控制或监督,或交易所内部的纪律约束。早在1914年8月5日,西班牙政府就通过立法给予自己对证券交易所更多的直接控制权。在丹麦,政府于1919年获得了对哥本哈根证券交易所的法律控制权。在比利时,政府任命专员监督证券交易所。在战时,证券的类型以及可以进行的业务类型都受到监督和控制,还经常引入最低价格为市场提供一个下限,远期交易和做空交易都被限制或禁止。这些交易被认为是高度投机而且可能破坏金融体系的行为,战争结束几年后这种操作才又被允许。如巴黎于1920年1月2日恢复卖空,伦敦于1922年5月22日恢复,柏林直到1925年10月1日才恢复。结果,大战之后证券市场就没有能够快速回复到战前无监督的自律监管状态。以英国为例,政府对伦敦证券交易所的非正式控制一直延续到20世纪20年代,以解决英镑的国际虚弱性并满足国内的融资需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