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私营股份制全能银行-欧美金融发展史

私营股份制全能银行-欧美金融发展史

更新时间:2025-01-13 工作计划 版权反馈
【摘要】:德国私营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发展始于1853年法国皮雷兄弟与科隆的私人银行家成立的达姆斯塔特银行。这家股份制商业银行成立时获准持有其他公司的股票,参与发行辛迪加并办理铁路融资,进行工业投资与政府贷款。科隆的银行家要在法兰克福成立股份制银行也有困难,在罗斯柴尔德家族的领导下,多数法兰克福的私人银行家施加影响阻止法兰克福城市当局发放执照。在这次股份制银行成立热潮中有三家银行后来成为德国杰出的银行。

德国私营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发展始于1853年法国皮雷兄弟与科隆的私人银行家成立的达姆斯塔特银行(Darmstadt)。这家股份制商业银行成立时获准持有其他公司的股票,参与发行辛迪加并办理铁路融资,进行工业投资与政府贷款。所以它又是德国第一家将投资银行业务与存款银行业务融合在一起的全能型股份制商业银行。

科隆私人银行家要成立股份制银行的基本动因是,他们认识到随着普鲁士强劲的工业发展,私人银行家的资本供给已经难以满足经济的需要,要满足工业发展融资,需要通过股份制公司这种手段来动员中小额储蓄。除了这个基本的原因,科隆的私人银行家成立这种银行还有一个动因,要针对“私人金融力量的统治”创造一个对抗性力量。这家银行成立的过程也比较曲折,普鲁士政府在沙夫豪森银行(Schaaffhausenscher Bankverein)之后不愿意再颁发股份制银行执照,担心本应用到农业的资金会通过股份制银行供给到工业融资。虽然普鲁士是德国工业化程度最高的邦国,但是政府坚持工业的发展不能以农业为代价。科隆的银行家要在法兰克福成立股份制银行也有困难,在罗斯柴尔德家族的领导下,多数法兰克福的私人银行家施加影响阻止法兰克福城市当局发放执照。最终科隆银行只能从与发起人之一奥本海默关系密切的黑森(Hesse)大公爵那里获得许可,于1853年4月13日在大公爵的属地达姆斯塔特成立了一家股份制银行。银行成立后主要的业务是铁路融资、工业投资和国家贷款。银行大量收购铁路股份,向公众销售德国、奥地利、匈牙利和俄国铁路的信用债券,发起成立工业公司并购买这些公司的股票以掌握其控制权。普鲁士首相俾斯麦(Otto von Bismarck)建议政府支持这种新银行,认为这将削弱罗斯柴尔德家族以及奥地利在南德意志的影响。但国王弗里德利希四世(Frederick William IV)认为这种银行在经济上和政治上都是有害的,下令禁止这种银行传入普鲁士。

另一家大型全能银行是由前普鲁士银行经理豪斯曼(David Hausemann)于1851年成立的贴现共济银行(Disconto-Gesellschaft)。为了规避剥夺新银行公司创立权的普鲁士立法,它最初是以德绍(Dessau)信贷协会的形式成立,后于1856年改造成股份制有限合伙公司。资本金为1000万塔勒,总部在柏林,是普鲁士资本金规模最大的银行,在德国关税同盟成员中是第二大银行,仅次于达姆斯塔特银行。1859年意大利战争期间普鲁士进行军队动员时,贴现共济银行牵头成立承销普鲁士政府债券的银行业辛迪加。1866~1869年它部分靠自己部分与其他银行合作,承担了巴伐利亚、巴登、普鲁士等邦国以及曼海姆等城市的贷款发行。在工业领域,它于1863年成立了一家采矿和制铁工厂,这家公司在出现了较大亏损后成为一家独立的公司,银行仅作为有限合伙人参与其中,经营重点转移到基本账户信贷业务。

贴现共济银行转变成股份制公司几个月后,柏林的几家私人银行成立了一家与其竞争的股份制银行柏林商务共济银行(Berliner Handels-Gesellschaft),股本金375万塔勒。与贴现共济银行一样,这家银行的主营业务也是在普鲁士、奥地利和俄国进行铁路融资和公共贷款发行。除了柏林这两大信贷机构,有两家更大的股份制银行于1856年在普鲁士以外成立,它们是汉堡的北德意志银行(Norddeutsche Bank)和莱比锡的德意志信贷银行(Allgemeine Deutsche Credit-Anstalt,ADCA)。1857年的金融危机使股份制银行成立的热潮戛然而止,直到1870年后才恢复。

1867年后,德国经济强劲上升,在经济高潮中期的1870年6月,政府对股份制公司法律进行了修改,解除了对执照颁发的控制,大量的股份制公司成立,法国赔款的涌入进一步推动了这种发展。开办股份公司的热潮也出现在信贷体系,1870~1872年德国成立了107家股份制银行,资本金总计7.4亿马克,其中多数的存活时间不长,到1879年底已经有73家被清算。在这次股份制银行成立热潮中有三家银行后来成为德国杰出的银行。1870年,一批私人银行家在柏林成立了德意志银行(Deutsche Bank),汉堡主要的银行家和船主包括华宝银行(M.M. Warburg & Co.)在这个城市建立了商业银行(Commerz-und Disconto Bank),两年后来自德累斯顿的私人银行家古特曼的儿子(Eugen Guttmann)与一位巨商兼私人银行家创立了德累斯顿银行(Dresdner Bank),德国大型股份制银行就此兴起。这些新成立的股份制银行基本是全能银行,参与各种形式的业务,包括短期商业贷款、中长期工业信贷、基本账户透支和贴现业务;国内外证券交易、公司债券和股票发行、为政府和地方当局发行贷款;吸收存款等等。(www.xing528.com)

在19世纪中期到70年代的股份公司滥设时期,德国的股份制银行经常发起成立工业股份制公司并直接参与其中。如1856年达姆斯塔特银行已经创立了7家股份制公司,涉及航运、工程、采矿和纺织业。不过,由于工业投资的业绩不佳,尤其是在股份公司滥设引发的1873年经济危机之后,主要股份制银行都放弃创立工业公司,而将它们与工业界的协作限制在股票和债券发行领域。1870~1874年它们为1000多家股份制公司发行了价值超过50亿马克的股票。19世纪90年代初德国的大萧条结束后,又出现一轮新的发行高潮,1892~1910年,它们发行了价值57亿马克的股份和价值18亿马克的信用债券。

由于大型股份制银行大量承销工业公司发行的股票,而且具有代表存托股份投票的权利,它们与大型工业和交通企业之间形成紧密而持久的联系。例如,德意志银行与西门子等多家德国的电气工程、航运、石油等行业的大企业有紧密的联系,贴现共济银行与采矿业和钢铁业联系紧密,德累斯顿银行与萨克森的纺织业、科隆的电缆企业以及采矿和制铁企业联系紧密,柏林商务共济银行与电力技术和采矿业的公司如AEG合作,达姆斯塔特银行紧密地参与化工和钢铁企业。德国大银行还占据了工业企业董事会、监事会中大量的席位,而且经常出任主席。如德意志银行在73家企业中有73个席位,在15家公司中出任主席;柏林商务共济银行在56家工业企业中有74个席位,出任13家的主席;贴现共济银行在47家企业中有67个席位,出任其中11家的主席;德累斯顿银行有49个席位并出任11家企业的主席。

德国的大银行也持续支持德国工业界19世纪末开始的集中化进程,它们不愿意其客户互相之间竞争过于激烈,希望它们在工业卡特尔和辛迪加中进行协作。在支持工业公司集中化的同时,银行业自身也通过形成银行集团进行行业的集中化。德国银行业的集中主要不是通过并购,而是通过大银行与地方银行之间交叉持股和利润分享形成“利益共同体”。例如1904年德意志银行与14家银行形成这种类型的联系,自己则处于该庞大集团的顶端,所控制的总资本金和准备金都高达7亿马克。

到20世纪初期,德国的私营股份制银行已经形成以四大或4Ds为首的大银行为主导的格局,它们分别是德意志银行、德累斯顿银行、贴现共济银行和达姆斯塔特银行。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这四家银行都在欧洲20大银行之列。但作为一个整体看,私营股份制银行仅占德国银行业存款和资产的一小部分。除了这些大型股份制银行,德国还有数百家地方和区域性非私营的股份制银行(1913年为309家),它们都像大银行一样作为全能银行经营,总的存款与大银行不相上下。另外还有至少上千家没有包括在帝国银行统计中的私人银行。而巨额的储蓄实际蕴藏在储蓄银行、抵押贷款银行、合作银行和其他专业银行之中,这些机构持有银行业存款的3/4左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