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古罗马货币金融发展及金融工具种类

古罗马货币金融发展及金融工具种类

时间:2023-08-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扩张时代结束后,罗马帝国的铸币需求量非常大,贵金属的供给赶不上铸币的需求,开始出现铸币成色不断降低的情况。罗马帝国比较接近金融机构的实体是钱币兑换商、钱币放贷者、银行家和包税官。罗马帝国时期的金融工具种类也比较少,最重要的是农业用地抵押贷款、对穷人的消费贷款,或者是对上层阶级借款人的消费贷款。

古罗马货币金融发展及金融工具种类

罗马帝国兴盛时的疆域约330万平方公里,包括所有以地中海为界的国家,人口达5500万,是19世纪前西方世界最大的政治、经济和货币单元。与古希腊一样,罗马的许多城市发行自己的通货,直到公元前202年迦太基战争结束。由于需要大量军费,铸币短缺,到战争后期铸币的纯度和重量都显著下降,因此需要进行通货改革。帝国就将银币的铸造集中于罗马,由罗马的造币厂铸造发行新的统一的白银铸币,各省的造币厂只能发行铜铸币作为为辅币使用。罗马人的通货不仅在其广阔的领土内流通,而且还流传到帝国疆界之外,如不列颠凯撒大帝时期,凯撒把自己的头像铸造在铸币上,以后的罗马皇帝都效仿这种做法,使货币铸造成为罗马皇帝个人的特权。

扩张时代结束后,罗马帝国的铸币需求量非常大,贵金属的供给赶不上铸币的需求,开始出现铸币成色不断降低的情况。降低成色(debasement)最初发生在铜铸币中,然后又影响到银铸币,而金铸币基本没有发生成色降低或降低程度比较小。到公元240年时银币的银含量已经降低到40%。之后,铸币成色降低与物价上涨的速度更快,到公元270年时大银币的银含量仅为4%。皇帝奥理安(Aurelian)进行了一次货币改革,发行新铸币并将铸币价值提高到原来类似铸币的2.5倍,以适应快速上升的物价水平。(www.xing528.com)

罗马帝国比较接近金融机构的实体是钱币兑换商、钱币放贷者、银行家和包税官。由于铸币需要检查和证明真伪与成色,金币与银币之间要兑换、特别是银币与众多地方性铜铸辅币之间的兑换,因此钱币兑换商非常普遍。这些钱币兑换商还采用新方法以便利钱币转移:他们在装好铸币的袋子上加他们的印封以证明其中钱币的价值。钱币兑换商作为单一的所有权人进行经营,要由当局颁发执照。当局规定兑换佣金的费率,有时还对其收入征税。钱币放贷者的业务局限于短期消费者贷款,包括向富有的人士发放数额较大的贷款、向农民或处于困境的城市居民发放高利贷小额贷款。银行家在意大利和东部省份更普遍、更重要,他们至少从公元前4世纪就开始在那里有较大规模的经营,而在西部省份他们几乎不为人所知。银行家经常融合货币兑换、验证和充当拍卖人等职能,还有更具体的银行功能如接受有息或无息存款、发放贷款和在帝国内转移铸币。银行家的贷款可能主要是用于消费或政治支出。罗马城银行家数量比较多,其中一些在集会广场的独立部分有台案,即台案银行家(tabernae argentariae)。多数其他的城市如庞贝似乎至少有一个银行家。罗马帝国时期的金融工具种类也比较少,最重要的是农业用地抵押贷款、对穷人的消费贷款,或者是对上层阶级借款人的消费贷款。除保险贷款以外,贸易信贷额比较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