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公共档案与私人档案:平衡探讨

公共档案与私人档案:平衡探讨

时间:2023-08-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美国“现代档案之父”谢伦伯格看来,档案馆是接收机构,不从事搜集材料的活动。从理论上讲,公共档案馆收藏范围为公共领域产生的档案,这是毫无疑问的,但现实生活中,却是另外一种情形。从现实情形看,目前主要存在以下三种方式来管理私人档案,以实现公共档案与私人档案的相对平衡。

公共档案与私人档案:平衡探讨

在美国“现代档案之父”谢伦伯格看来,档案馆是接收机构,不从事搜集材料的活动。他在《现代档案:原则与技术》一书中明确阐述了现代档案馆馆藏的基本特征:

任何一座档案馆,无论是政府的或是私人的,全部都是为了保存它所服务的那个主体的文件而设立的。一般说来,它很少依靠收购和接收赠品来获得材料。在正常的情况下,它只有一个来源,那就是它所服务的政府、机构或者个人。一座政府档案馆,只应该接收他所服务的那个政府而不是其他政府所产生的材料。一座只为政府一个部服务的档案馆,应该仅仅接收那个部的材料。一座只为某一级政府服务的档案馆,只应该接收该级政府的材料。所以,联邦政府的档案馆不应该接收州政府的文件,州档案馆也不应该接收联邦政府的文件。[7]

谢伦伯格这本书成型于1954年的澳大利亚之行,他应邀为当时尚处于联邦国家图书馆控制下的档案分部如何发展筹谋划策,因此该书特别强调了作为接收机构的档案馆与作为搜集机构的图书馆之间的本质区别。他这里所指的政府档案馆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公共档案馆。(www.xing528.com)

从理论上讲,公共档案馆收藏范围为公共领域产生的档案,这是毫无疑问的,但现实生活中,却是另外一种情形。在那些历史悠久且公共档案数量庞大的欧洲国家,仅收藏公共档案就足够支撑档案馆的运作,但是,即使在公共档案丰富的法国,各地方公共档案馆的早期馆藏中有相当一部分是来源于当地贵族的私人档案收藏。对于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新兴国家来说,由于官方所形成、保管的公共档案数量相当少,大部分公共档案在殖民地时期就被运往宗主国,而由宗主国任命的总督等官员们在任期结束后往往又带走了部分重要档案,这就迫使美、加、澳早期的公共档案馆负责人不得不多渠道搜集各种反映该国早期历史的档案文件,而不会考虑其是公共档案还是私人档案,而在某种程度上看,非公共渠道甚至更为他们所重视。即使在当今,由于战乱、民族冲突等因素,一些国家的公共档案经常会遭受损毁,而当他们重建公共档案馆系统的时候,也不得不通过非公共渠道补充官方档案的不足。由此,不少的私人档案进入了世界各国的公共档案馆收藏体系中,如何平衡两种档案资源,就成为各国公共档案界面临的资源整合难题之一。从现实情形看,目前主要存在以下三种方式来管理私人档案,以实现公共档案与私人档案的相对平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