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1632年,意大利档案学先驱博尼法乔在《论档案馆》一书中就明确指出,“顺序”是档案馆的“灵魂”[87],这反映出序化管理很早就成为档案馆管理的基本理念。虽然19世纪之前的欧洲并没有建立统一的档案整理原则,但相关的理论与实践探索为此后以来源原则为核心的全宗理论的诞生和推广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正如意大利档案学者A.穆勒在第十三届国际档案大会上指出的那样,欧洲各国“来源原则”一词“出现的时间段是从现代档案学基础的确立和档案馆地位发生根本变化的历史性时刻开始的,也就是说,是从旧政权被推翻和档案成为对公民自由开放的整个国家财产的一部分,这一原则不再只是被单纯讨论的对象并逐步被广泛接受的时候开始的,这一原则本身就是法国大革命的成果”[88]。从实践上看,早期世界各国国家档案馆建立的重要原因之一,无一例外都是政府当局担心由于长期缺乏安全空间和科学方法管理而堆积的档案文件所产生的“难以想象的混乱”会阻碍政府公务活动的正常开展而逐步启动的[89]。英国公共档案馆早期发展过程中,查档、运转、编目、复印等职能部门的出现就是档案集中到新馆后由于必须分流程进行资源整合、管理的必然结果[90]。档案资源的序化管理提升了档案馆业务工作的全程化、集约化、规范化、现代化水准,不仅推动单个公共档案馆自身职能的完善与发展,也催生了国家对整体档案文化遗产的保护需求,从而促进了公共档案馆体系的形成与发展。正如薛匡勇所说,“以来源原则为核心的全宗理论是指导国家档案馆网建设和档案馆馆藏建设的理论指南”[91],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档案资源序化管理在推动公共档案馆体系化建设与发展中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