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美育在学校课程计划中的地位导向表现

美育在学校课程计划中的地位导向表现

时间:2023-08-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这都说明美育还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或者说,美育还没有在学校教育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美育在学校课程计划中的地位导向表现

过去曾有人主张不要在学校教学计划里单独设置文艺课,不把美育看作全面发展教育中的一个单独的组成部分,认为在智育中结合进行一点美育就行了。这一点我们不敢苟同。我们承认,智育有助于进行美育,智育中也可以加入一些美育的内容,如语文课里放进一些文艺作品,而且我们承认,美感要有知识的基础,否则就是庸俗的所谓美感。前面我们讲到美感的直观性时,我们已经阐述过这一点了。但是一则我们认为智育的任务是要传递科学知能和发展智力。而美感浸润在整个人生之中,学生应该具有高尚的、健康的欣赏艺术美、自然美、社会美,和创造艺术美和社会美的能力,而这是必须受过特殊训练的,单有智育不能完成这个任务,所以智育不能代替美育,而需要单独进行美育。十年浩劫期间,“四人帮”反对美育,说这是一种资产阶级的享乐主义,应该加以废止。结果,使得我国的有些年青人美丑不辨,一味追求资产阶级的颓废的、没落的、庸俗的所谓“美”的生活方式。我国当前的教育是比较重视美育的,虽然实行得还很不够。

另一方面,有些西方的艺术教育家们又特别强调美育的重要性,认为艺术可以使我们更加深入地领会理智所领会不到的世界本质。一般人都承认艺术所唤起的意识作用和理智所产生的认识作用不同。因为艺术产生于直观而不是产生于理性,所以有些艺术教育家自然就辩论说:艺术能够把我们带进一个超越于我们的理智限制之外的意境,而这个意境更能表现出我们人类的整个生活。他们说,艺术为我们所提供的一些领悟世界的方式特别能使我们对于我们所生活的这个世界和我们的社会生活有一个完整的了解。艺术使我们超越了我们的主观意识而和一个更大的社会的和超个人的生活领域发生密切的联系。因此,艺术不仅培养人的美感,不仅养成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而且它应该渗透到人的全部生活中去,成为普通教育中的一个核心力量。他们觉得美育在整个学校的课程计划中能够发挥如下的几种作用:

(1)学生通过直接参加艺术活动并养成了各种的艺术品质,便进入了这个美感经验的领域并能到后来更加充分地从事艺术活动。

(2)邀请艺术家为学生上艺术课,使学生比他在课堂里受到艺术教师的教育(学校里的艺术家所传授的艺术课),能够更深刻地体验和理解艺术。

(3)因为各种艺术都具有共同的概念、组织原则和过程特征,所以把各种艺术组织起来,使学生参加到这种共同的艺术活动中去,就可以使他们能够理解这些艺术之间的关系。这样把各种艺术互相关联起来,使学生所获得的知识和经验就比他只单独参加一种艺术形式所获得的知识和经验要深刻广博得多。

(4)在其他非艺术学科的教学中加入美学的因素将使学生对于这门学科获得更加丰富的知识。例如,上生物学课的时候,让学生观看关于生物结构的美术图片,可以使学生更深刻地认识这种生物结构。

(5)有一些概念是艺术课和其他学科共同具有的,如果把教学围绕这些共同的概念组织起来进行,就会产生一种“边缘学习”(即结合几门有关的学科进行学习)。这种方式的学习就是完整的、协调的、相关的,而不是一些彼此各不相关的、零星的学习。

(6)艺术可以用来作为一种工具推动学生学习一些技巧和认识过程,而这些学会的技巧或认知过程可以转移应用于需要类似的技巧和知识的其他学科中去:例如在视觉艺术中学会的知觉上的鉴别作用或解决问题的技巧可以有助于提高阅读或数学的学习水平。(www.xing528.com)

(7)艺术实质上有助于进行特殊教育,在艺术活动中所经历到的学习过程可以为那些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遇到困难的学生提供一些其他的学习方式。

根据以上的分析,美育在整个学校的课程计划中确实可以发挥很大的作用,艺术课不仅能完成艺术课本身的教育任务,它还有助于提高其他学科的教学水平,加强各科之间的联系,加深学生对于我们世界和社会的理解,照理讲来,应该受到学校的重视,特别应该受到我们社会主义国家和学校的重视。但是我们的实际教育情况却与这个理论相距很远。我们的初中的教学计划中每周只有一学时的音乐和一学时的图画课,美术教师在学校的地位不高,此外,在课外活动中美术活动也不多。有些学校的数理化教师有时还不免要借用美术课的时间来完成数理化的进度。我们认为一个学校要办得生气蓬勃,富有朝气,有一个好的美术教师和体育教师是非常重要的,他们不仅可以使学校和课堂环境清洁美化,而且还可以使学生在上课时情绪高昂,在下课时载歌载舞,使整个学校出现一番美丽整洁的景象。可是我国当前学校的美术教师却往往闲着无事可做,在学校里做打杂工。这都说明美育还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或者说,美育还没有在学校教育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根据我国学校当前的实际情况,问题还在于怎样上好美术课,怎样很好地发挥艺术课的美育作用,这就是说,问题在于怎样很好地做到上述七点作用中的第一点作用。我们认为,目前初中上一节音乐课和一节图画课,要做到使学生进入美感经验的领域,更加充分地从事艺术活动,还是很难的,而高中生根本就没有这种艺术课了,就更说不上达到美育的目的了。所以我们想到是否在初中还可以增加一点艺术课的时间,高中也添置一些艺术课,或者要求学生在课外活动的时间必须参加定的艺术活动。

第二,邀请职业艺术家到学校里来上艺术课,可以使学生观赏一些较好的艺术作品和看到一些比较高超的艺术技巧,尤其在农村和边远地区那些缺少艺术教师的地方。但是问题在于这些很少受到艺术教育的学生有没有这种欣赏的能力,能否看出那种艺术技巧的高超之处。同时在校的艺术教师懂得一些传授艺术的教学经验而艺术上造诣并不很高,而职业艺术家有较高的艺术水平而又缺乏教学经验,这两方面如何取长补短,互相交流,却还是一个比较困难的问题。

第三,各种艺术形式之间确实具有一些共同的概念和原则,而且按照这种共同的概念和原则把各种艺术形式组织成为一个整体可以加强学生的学习,使学生获得更加广泛的知识和经验。但是这种教材的组织既有理论上的困难,也有实际上的困难,在编订教材上,各种艺术课程都要选择最基本的概念和结构,但是它们的基本概念和结构往往是各不相同的,例如,音乐的结构依赖于一系列的音质,如音色和声旋律模式等等,而绘画的结构则依赖于线条的特性,如方向、浓淡、色彩等等,这两者如何在基本教材中统一起来,是很成问题的。当然也有可能把几种艺术结合在一起,组织一种完整的艺术,如话剧、歌舞剧、电影等等,但那又单独成为另一种艺术,而且很难在普通学校的艺术教学中采用。

第四,把美感因素加入一门科学中,可以丰富学生对于这门学科的体验和知识,这一点从逻辑上说来,是完全可能的。但是实际上,我们对于这一门学科,既能正确地掌握它的科学内容,又能把它作为一种艺术作品来欣赏,这是相当困难的,我们往往会注意了某一方面而忽视了另一方面。在这里,我们就要学生能够清晰地在科学观点与艺术观点之间互相转换而不致使两种观点模糊不清。

最后,关于艺术可以有助于进行特殊教育的问题,根据西方最近的实验研究表明,对缺少学习能力的儿童进行训练是否有迁移效果,是值得怀疑的。[20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