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津津乐道的伯牙子期与琴的故事,知音的由来

津津乐道的伯牙子期与琴的故事,知音的由来

时间:2023-08-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至今,我们仍能津津乐道地谈出伯牙子期与琴的故事。待雨过天晴,俞伯牙心旷神怡,鼓琴咏志。伯牙喜遇知音,便结为挚友,约来年再会。伯牙善弹琴,子期善欣赏,这也成了“知音”一词的由来。奏后,伯牙因失去知音,悲痛万分,便扯断琴弦,摔碎琴身,决心今后永不鼓琴。

津津乐道的伯牙子期与琴的故事,知音的由来

古琴,亦称瑶琴、玉琴。

历史上,古琴几乎有着与中华文化一样悠久的印记。《尚书》载:“舜弹五弦之琴,歌南国之诗,而天下治。”可知,至晚于尧舜时期,古琴已出现于人们的生活之中。

在传说中,琴的创作者有伏羲、神农等,不一而足。作为追记,不可尽信,但古琴久远的历史却能从中得到佐证。

而古琴本身,也充满着传奇的象征色彩。古琴长3尺6寸5分,代表的是一年365天;13个徽位,代表一年的12个月及闰月。琴面弧形代表天,琴底为平象征地,表示天圆地方

古琴式样之神农氏、伏羲氏、灵机式、凤势式。

从此可以明显地看出,古琴其实是古人依据天与地的关系设计出来的,它也不免让我们联想到传说中只有天上的神仙才能听得到的音乐。人坐在琴面前,就是琴人合一、天人合一的精神。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琴就已经成了文人们的必修乐器。《书经》有言:“搏拊琴瑟以咏。”《诗经》有载:“琴瑟在御,莫不静好。”

湖北随州曾侯乙墓,我国的第一把古琴出土之处。

最早的古琴出土于湖北曾侯乙墓,其共鸣箱体约为琴身的一半,世称“半箱琴”。独特的形制也记录着那个特别的属于琴音的时代。

至今,我们仍能津津乐道地谈出伯牙子期与琴的故事。

楚臣俞伯牙善抚琴,某次乘船沿江而下,突遇狂风暴雨,停舟龟山脚下。待雨过天晴,俞伯牙心旷神怡,鼓琴咏志。

孰料琴声出而弦断,伯牙知有人在听,便请出。于是遇樵夫钟子期。(www.xing528.com)

伯牙调好琴,沉思片刻,抚琴一首,志在高山。子期赞道:“美哉!巍巍乎志在高山。”

伯牙又抚琴一首意在流水。子期又赞道:“美哉!荡荡乎意在流水。”

伯牙喜遇知音,便结为挚友,约来年再会。

伯牙善弹琴,子期善欣赏,这也成了“知音”一词的由来。

第二年,伯牙按约会子期,谁知子期不幸病故。伯牙悲痛万分,在子期墓前鼓琴“高山流水”。奏后,伯牙因失去知音,悲痛万分,便扯断琴弦,摔碎琴身,决心今后永不鼓琴。

从此,《高山流水》成为绝响,世人再不复得。

同样不复得的,还有《广陵散》。

魏晋时期的嵇康说古琴“众器之中,琴德最优”。嵇康本人也是善抚琴之人,作有琴曲四首《风入松》《长清》《短清》《长侧》《短侧》,合称“嵇氏四弄”。

嵇康尚老庄,赞美古代隐士,向往出世。

在刑场上,他以一曲《广陵散》作为自己生命的绝唱。而《广陵散》,也随嵇康之死隐于历史深处,再不得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