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学龄前儿童阅读服务工作的推广效果

学龄前儿童阅读服务工作的推广效果

时间:2023-08-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对于公共图书馆而言,要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相关规定和要求作为开展学龄前儿童阅读学习服务的基本准则,将幼儿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等作为开展活动的基本出发点,以引导幼儿正确人生观养成为落脚点,为幼儿阅读创设相对独立的空间,同时完善阅读内容的趣味性,确保幼儿在兴趣阅读的过程中掌握知识,进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学龄前儿童阅读服务工作的推广效果

作为近年来公共图书馆未成年人阅读服务的主流趋势,低龄化(即服务对象多为学龄前儿童)已经成为我国公共图书馆革新阅读服务变革的主要方向。同时,国内很多公共图书馆也逐渐开展了很多以学龄前儿童(尤其是婴幼儿)为服务对象的早期教育活动。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对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保护程度也逐渐提升。例如,在政府主导下,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保护未成年人合法公共文化权利的政策和法律法规,并以相应规定规范公共图书馆未成年人服务;公共图书馆也在不断开展完善未成年人阅读服务的相关工作,并取得了良好的实践成果。从1981年10月到2001年,由教育部制定的《幼儿园教育纲要(试行草案)》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我国学龄前教育的发展。直到2001年,教育部又颁布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适应新时代幼儿园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并首次明确规定了语言教育的未来目标应当涵盖幼儿的早期阅读。可以说,《纲要(试行)》的颁布不仅是积极响应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以及《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的重要内容,更是确保幼儿园教育质量显著提升的重要尝试。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制定是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幼儿园管理条例》和《幼儿园工作规程》等指示精神的贯彻落实,其目的在于对幼儿园素质教育进行理论指导。具体来讲,它主要规定了总则、教育内容与要求、组织与实施、教学评价四部分内容,相对于人们已经根深蒂固的幼儿教育传统观念而言,为幼儿教育的正常有序开展指明了基本原则,并从宏观层面有效指导了学龄前儿童的阅读学习,因此对公共图书馆学龄前儿童阅读服务的开展发挥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与此同时,它还强调要特别重视幼儿的个性发展,要求以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为出发点来组织游戏教学活动,寓教于乐,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化,并给与针对性指导。

在发展学龄前儿童语言层面,《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认为,基于学龄前儿童对故事和图书的喜欢和热爱心理,要重点培养幼儿的倾听习惯和语言理解能力。具体来讲,就是要积极引导学生从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中欣赏语言美,并开展多样化的实践活动进一步强化幼儿对作品的理解和感悟,同时,鼓励学生注意观察生活,激发学生对生活标记和文字符号的好奇心。除此之外,在图书、绘画及其他媒介作用下,以锻炼学龄前儿童阅读和书写能力为目的,培养幼儿对书籍、阅读和书写的兴趣。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在学龄前儿童与社会关系的建立上认为:作为一个需要长期积累的漫长过程,社会学习的正常有效进展一定离不开幼儿园、家庭和社会的通力合作和共同作用。因此,要充分发挥社会资源的社会价值,进一步强化幼儿对祖国传统文化的感知和体验,对家乡的变化和发展有更深刻的体会,从而激发幼儿对祖国和家乡的无限热爱情感,最终实现幼儿良好社会品质养成的目标。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在学龄前儿童科学素养养成方面指出:幼儿所接受的科学启蒙教育,教育目标在于进一步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处于学龄前阶段的幼儿心理和智慧均处于待发育阶段,他们往往对外界的事物存在着普遍的好奇心和探知欲,因此,对其进行科学教育就应当从日常生活出发,通过对他们所熟知的科技成果的认识引导,使他们获得科技引领生活变革的认知,进而培养对科学的热爱和对科学家的尊敬。与此同时,在增强幼儿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方面,可以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小组讨论活动,让他们在合作交流的氛围中体会到合作学习的乐趣。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在学龄前儿童艺术素养养成方面指出:学龄前儿童艺术素养的最基本体现就在于对日常生活、周边环境和艺术中的美能获得初步感受,进而萌生出喜爱之情。因此,要适当鼓励学龄前儿童感知周边的人、事、物,在获得审美感受和情感体验的同时,培养其发现美、创造美的意识和能力。除此之外,要为幼儿自由表现创造良好的平台,在充分尊重幼儿的心理状态和观念想法的同时,引导幼儿选择适合自身的艺术形式进行情感表达与抒发,要肯定幼儿在表达过程中所阐述的审美体验,与其共享创造的快乐。作为美育实施的主要途径,艺术特有的情感教育功能发挥对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有重要意义。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在学龄前儿童活动组织方面认为: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识规律应当成为组织活动内容首先要考虑的内容,同时,活动内容之间也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内在联系,因此要通过寓教于乐、寓教于生活的方式提升活动内容的综合性、趣味性和活动性。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在学龄前儿童家庭教育方面认为:除幼儿园之外,幼儿教育的另一大主要阵地就是家庭,因此,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对学龄前儿童教育质量的保障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与此同时,在尊重、平等、合作的氛围中,家长的教育能力也可以得到有效提升。(www.xing528.com)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在学龄前儿童活动组织方面认为:为确保活动组织的经验有序,应在时间安排上尽量做到稳定和灵活,这样也可以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以适应其合理需要。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在学龄前儿童活动组织者方面认为:作为幼儿的思想启蒙者,教师这一角色在学习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支持、引导和合作作用。

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相关规定,在与幼儿的交往过程中要始终坚持关怀、接纳和尊重的心态,对幼儿的想法和感受认真倾听,适当鼓励和引导幼儿的探索与表达对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如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学习方式等),对幼儿的教育要有针对性和目标感——使每一个幼儿都能实现个人成长和个性发展。

对于公共图书馆而言,要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相关规定和要求作为开展学龄前儿童阅读学习服务的基本准则,将幼儿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等作为开展活动的基本出发点,以引导幼儿正确人生观养成为落脚点,为幼儿阅读创设相对独立的空间,同时完善阅读内容的趣味性,确保幼儿在兴趣阅读的过程中掌握知识,进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就现阶段而言,针对学龄前儿童开展早期教育的重要意义已经得到了我国绝大多数家长、相关教育工作者以及图书馆员的足够重视,比如家长正在逐步增加图书和报刊购买量来满足孩子多样化的阅读需求,与此同时,在教育资金投入上也逐渐呈现出上升趋势,启智类儿童图书、杂志、电子图书、音像制品等从橱窗展示转移到了家庭日常生活,其中,公共图书馆阅读已经成为当下家长和孩子的热门选择。而我国的公共图书馆也在自身的服务范畴中新增了婴幼儿服务,通过这样一个服务内容调整体现对婴幼儿年龄段未成年群体的关注度。

处于婴幼儿(0-3岁)阶段的孩子,智力相对比较稚嫩,无论是识字,还是理解能力都相对较弱,因此需要成年人解释和引导,才能获得故事内容的基础理解。也正因此,家长和监护人对其阅读方面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家长的有效参与可以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有效提升阅读质量,因此对婴幼儿阶段孩子阅读活动的完成必不可缺。但从现实的角度来讲,公共图书馆开放的婴幼儿阅读服务过于凸显婴幼儿的工作重心,对婴幼儿阅读服务的对象应当包括婴幼儿、父母、监护人、看护人员、教育者、健康护理专员和其他与婴幼儿相关的成年人这一内容的认识不够清晰。基于此,培养教育婴幼儿监护人工作将成为公共图书馆工作的重点。

对于婴幼儿而言,与说话、唱歌一样,阅读同样可以有效促进去语言能力的发展,因此图书馆开通针对婴幼儿群体的阅读服务至关重要。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但深远长久的,对于婴幼儿早期阅读能力培养而言,家庭和公共图书馆的合作联动将发挥重要作用。首先,公共图书馆需要调整阅读环境,以婴幼儿的兴趣心理为出发点创设能够激发婴幼儿兴趣的阅读环境。而这种环境的营造,除了要具备舒适的基本特点外,还应对婴幼儿寻求帮助的意愿培养以及探索答案、了解资源技术有一定辅助作用。尤其是针对那些存在特殊需求的婴幼儿(比如双语婴幼儿),在入学前就开始公共图书馆阅读服务体验影响力非常巨大。

从服务理念和指导思想的层面来讲,公共图书馆要提高对婴幼儿阅读服务的重视程度,并积极落实相应服务内容,比如在公共图书馆馆内区域划分上增加低幼儿区,设置专门的阅览室供幼儿早期阅读等。现阶段,我国多数公共图书馆已经逐渐对学龄前儿童的阅读推广重要性有了深刻的认识和体会,针对婴幼儿阅读的配套服务相继出现在各大公共图书馆。以天津图书馆为例,自2001年起,相继组织了多场正规化、规模化的幼儿集体到馆参观活动。无独有偶,南通地区的公共图书馆举办的“母子读书会”(1995年开始组织)在引导孩子享受阅读所带来的快乐,进而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阅读习惯等方面的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

在落实图书馆婴幼儿阅读服务的政策方面,公共图书馆首先要提高婴幼儿阅读服务策略制定的计划性,确保图书馆婴幼儿阅读服务活动有明确的方向,同时也进一步强化图书馆以往活动、计划开展活动及定期持续性活动和服务内容等在婴幼儿家庭中的清晰认识。同时,要始终贯彻低龄儿童“玩学统一、相辅相成”的基本原则来开展学龄前儿童阅读服务,这就要求各级图书馆要立足自身馆情,综合考虑区域范围内婴幼儿教育实际,确保婴幼儿阅读计划和服务模式与自身发展条件的相互适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