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中语文复习指南:《物种起源》绪论精要

高中语文复习指南:《物种起源》绪论精要

时间:2023-08-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文体知识绪论,也叫导言。达尔文的《〈物种起源〉绪论》几乎都具备绪论或导言的这些特点,可以帮助读者了解达尔文及其《物种起源》的主要观点。难点聚焦欣赏品味本文的语言这篇“导言”主要说明了《物种起源》的写作经过和作者对物种起源问题的一些基本看法。

高中语文复习指南:《物种起源》绪论精要

要点展播

一、字词

1.字音

(qī)息 轻(shuài) (zhāi)要 (pēi)胎

(pī) 狭(ài) (hú)寄生 (cí)雄

(sì) 的(shì)

2.词义

(1)审慎:周密而谨慎。审,详细,周密。

(2)审时度势:考虑时机,估量形势。审,考虑,分析,考察。

(3)琐屑:细小而繁多。屑,琐碎。

(4)不屑置辩:认为不值得争辩。屑,认为值得。

二、文学常识

1.作者简介

达尔文(1809—1882),英国博物学家,进化论的奠基人。达尔文22岁从剑桥大学毕业后,以博物学家的身份乘海军勘探船“贝格尔号”,历时五年进行环球旅行,观察并搜集了动植物地质等方面的大量材料,经归纳整理与综合分析,形成了生物进化的概念,于1859年出版了震动当时学术界的《物种起源》一书,成为生物学史上的一个转折点。随后又写成《动物和植物在家养下的变异》《人类起源及性的选择》等书,进一步充实了进化学说的内容。

2.文体知识

绪论,也叫导言。绪论是著作者本人所写,只用于学术类著作,是著作的有机组成部分,用于说明作者撰写著作的目的、过程、资料来源,并扼要地说明书中所阐述的观点或结论,在表达上以说明、议论为主,较为严谨。目的是让读者了解全书的要旨,引导读者更好地理解全书的内容。达尔文的《〈物种起源〉绪论》几乎都具备绪论或导言的这些特点,可以帮助读者了解达尔文及其《物种起源》的主要观点。

三、主题思想

本文交代了《物种起源》的写作经过、提早发表的原因,说明本书“还是摘要的性质”,以及向提供帮助的自然学者致谢,并且介绍《物种起源》的主要内容,批判神创论,同时阐明他的进化论的基本观点,从而让人体会到达尔文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在《绪论》中,达尔文在两个地方表明了他对物种起源的主要看法:“物种不是被独立创造出来的,而是像变种一样,是从其他物种传下来的。”“物种不是不变的。那些属于所谓同属的生物都是另一个并且一般是已经灭绝的物种的直系后代,这与任何一个物种的公认的变种是该物种的后代,是同样的情形。而且,我相信‘自然选择’是物种变化最主要的但不是独一无二的手段。”

四、写作特色

1.本文的最大特点是语言准确、严密。作者讲究选词,善于用结构复杂的句式表达周密严谨的意思。

2.文章行文脉络清晰,关键句突出。

3.动词、形容词使用准确,修饰、限制性词语的使用恰到好处,关联词运用得当,意思体现得严密、周到,有相当强的逻辑性,体现了一位科学家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精神。

难点聚焦

欣赏品味本文的语言

这篇“导言”主要说明了《物种起源》的写作经过和作者对物种起源问题的一些基本看法。透过说明的文字,我们可以看到达尔文在科学研究工作中毫不动摇的信念和勇于坚持真理的精神。在文章中有许多能够体现这种精神和人格魅力的文字。

热点演练

一、基础练习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

A.(qī)息 慷(kǎi) 军(jiàn) (hú)寄生

B.(jué)士 规(mó) (qiān)维 干扰(sù)

C.叙(sù) (yǎn)生 狭(ài) (pēi)胎

D.(jiàn)断 (sōu)集 (gān)要 综合(zhēnɡ)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催促 提要 栽培 对诊下药 B.刊登 纲要 荣誊 力能扛鼎

C.变异 赞叹 防犯 引人注目 D.分歧 轻率 精密 持之以恒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

①又如槲寄生的情形,它从某几种树木__________养料,它的种子必须由某几种鸟为它传播。

②次一章将__________全世界整个生物界中的“生存斗争”,那是依照几何级数高度繁生的不可避免的结果。

③这是决定地球上每一生物的现在和将来的命运,以及变异的__________的。

A.吸取 考查 趋势 B.汲取 考察 趋向

C.汲取 考查 趋势 D.吸取 考察 趋向

4.下列各项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

A.用别别扭扭的形式、弯弯绕绕的文字将本来明明白白的道理“艰深化”,这种学风不足为训

B.这两位神交已久的学者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安排的学术会议萍水相逢之后,又只能各奔东西了。

C.建设节约型社会,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重要战略举措,我们每个人都应厉行节约,锱铢必较,不浪费一滴水、一粒粮。

D.寒蝉与小灰雀不置可否....地讥笑鲲鹏说:“我从地面急速起飞,碰着榆树或檀树的树枝,就落在地上,为什么要到九万里的高空再向南飞呢?”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www.xing528.com)

A.作者观察细致,一泓清潭、汩汩流水、朗朗歌声,都能激发他的灵感,都能从中找到抒情叙事的切入点。

B.对于传说中这类拥有异常可怕力量的动物,尚武的古代欧洲人的真实心态恐怕还是敬畏多于憎恶的。

C.过于重视教育功能,文学作品会出现理性捆绑感性,思想大于形象,甚至全无艺术性,变成干巴巴的说教。

D.杜绝过度治疗,除了加强宣传教育外,还要靠制度保障医疗机构正常运转,调控盲目扩张的逐利行为。

6.下列对“又如槲寄生的情形……也同样是不合理的”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以槲寄生为例,说明一切生物(包括植物)的构造和相互之间的关系都是十分复杂而又难以解释的。

B.我们想正确解释生物的构造以及它与其他数种不同生物的关系,就不能归因于某一方面,槲寄生就是一个例证。

C.若只以外界条件和植物的习性的影响来解释植物(如槲寄生)的构造以及它与其他数种不同生物的关系,必然是不合理的。

D.在研究槲寄生时,往往同研究其他生物一样,对它的结构以及其他数种不同生物的关系不能做出合理的解释。

7.下列句中的加点词,对其表达作用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

A.如果耐心搜集与这问题有关的各种材料,加以整理研究,也许可以得到一些结果。(因为是“想到”,还未得到事实的证实,估计相当谨慎,所以用“也许”“一些”加以限制,很有分寸。)

B.一八四四年又把这些札记加以充实,写成当时我认为是正确的结论的纲要。从那时候起,一直到现在,我对这个问题的探讨始终没有间断。(“又”表示动作的累积,强调不仅写了札记,而且还给以充实;“当时”从时间上加以限制,说明作者的认识在发展;“始终”强调作者坚持研究的持久性。加点的词语准确地反映了一个科学家严肃的科学态度和坚韧不拔地探索真理的精神。)

C.我深信生物的种不是不变的;所谓同属的种,都是其他大概已经灭亡的种所传下来的直系后代。(“大概”一词有推测之意,因为作者心中没有把握,对自己的主张还拿不准。)

D.我虽然力求审慎,使一切能根据正确的证据,但是错误窜入,还是不可避免的。(“窜入”一词用得得体,说明错误不受达尔文的约束,到处乱跑,会出其不意地闯进做不速之客。完全是非自觉的,一时未及发现的。)

8.下列关于物种起源的描述正确的一项是 ( )

A.关于物种或变种的起源问题,我们仍有很多地方不能解释。

B.现在在马来群岛研究博物的华莱斯先生,他对物种起源问题所得的一般结论,和我完全相同。

C.所谓同属的种,都是其他已经灭亡的种所传下来的后代,而现在认为同种的各种变,都是这同种的后代。

D.创造论,即每一物种都是上帝创造的。

二、课内阅读

阅读下列选段,回答9—11题。

关于“物种起源”,如果一个自然学者,对于生物的相互亲缘关系、它们的胚胎的关系、它们的地理分布、地质上的连续以及其他的此类事实加以思考,就可能得到如下的结论:物种不是被独立创造出来的,而是像变种一样,是从其他物种传下来的。然而这样的结论,即使很有根据,也还是不充分的,除非等到能够说明世界上无数的物种曾经是怎样变化以获得如此完善地、正当地引起了我们赞叹的构造和相互适应。自然学者们常常把变异的唯一可能原因归之于如气候、食物等等外界条件,从某一狭隘的意义上来说,这是正确的,我们以后会论述到。但是要把像啄木鸟那样的构造,它的脚、尾、嘴及舌,如此巧妙地适应于捉取树皮下的昆虫,仅仅归因于外界条件是不合理的。又如槲寄生的情形,它从某几种树木吸取养料,它的种子必须由某几种鸟为它传播,它的花雌雄分开,绝对需要借某几种昆虫的帮助,把花粉从一朵花带到另一朵花上。如果说这种寄生物的构造,以及它与其他数种不同生物的关系,是外界条件或植物的习性导致的结果,也同样是不合理的。

所以,洞察变化和相互适应的方法是极其重要的。我开始观察的时候,便觉得细心研究家养动物和栽培植物,会给了解这个难解的问题提供最良好的机会。结果没有使我失望,我经常获得在家养状况下的变异的知识,虽然不完备,却能给研究提供最良好的和最安全的指导..。此项研究虽然通常为自然学者们所忽略,我却要冒昧地表示我对于它的高度价值的确信。

9.从引文可知达尔文进化论的研究对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研究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研究的结论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文中为了证明外部环境是引起生物变异的原因但不是唯一原因所用的论据是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第二段中加点的“指导”一词换成“证据”会有什么不同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课外阅读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12—13题。

自2009年以来,上海接连参加了两次PISA测试,均夺得全球第一。PISA是由国际组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所统筹的一项三年一次的“国际学生评估项目”的英文缩写。它主要对接近完成基础教育的15岁学生进行评估,测试他们能否掌握参与社会所需要的知识与技能。PISA的评估主要分为三大领域——阅读素养、数学素养及科学素养。不同于一般测试,PISA的评价方法能强化对考生知识面、综合分析、创新素养方面的考查。

我们应该理性看待上海PISA夺冠。一方面,应该看到上海这些年来的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确取得了显著的进步,通过名校带动薄弱学校改革,使得基础教育的整体办学质量大大提高,义务教育有了较好的均衡发展,学生主动学习、创造性学习、合作学习的意识与能力都有了看得见的进步,这些都表现在PISA的两度夺冠上。另一方面则应该看到,如何进一步切实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和精神压力,仍须做更多的工作和努力。比如,让学生每天都有充足的睡眠时间,让学生每天都能至少运动一小时,让他们在课后和节假日不再在各种补习班中煎熬。如果上海能够做到后者,那么即便在PISA上拔不得头筹,也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孩子不能是学习的机器人,他们的幸福感,应该得到关注。

正因为如此,我们应该对上海PISA夺冠保持一种既淡定又警醒的成熟心态。上海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先进经验和正确做法,我们应该认真学习、积极借鉴,但其不足之处,则需要引以为戒,努力改进。从教育学的角度来看,基础教育是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身心健康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这其中包括道德素质、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如果本末倒置,将对分数的追逐作为终极目标,必然会使孩子成为学习的机器、分数的奴隶。因此,PISA成绩应该成为一面镜子,通过与美欧等国的比较,取长补短,让我们清醒地认识到,我们的基础教育仍然需要破除旧观念的束缚,摆脱分数和排名的桎梏,解放孩子,让孩子通过学习和学校教育获得快乐和幸福,而非“压力山大”下的痛苦、畏惧与厌学。这方面,上海与全国一样,任重而道远。

12.下列对上海PISA夺冠的看法,不符合作者原意的一项是 ( )

A.体现上海这些年教育改革与发展取得显著进步,办学质量大为提高。

B.表明上海学生的学习方式明显改进,阅读、数学及科学素养明显提升。

C.说明上海在切实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和精神压力等方面的成效有目共睹。

D.应理性看待上海PISA夺冠,既要肯定取得的成绩,又要改进诸多不足。

13.下列对基础教育理想状态的认识,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A.要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身心健康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

B.摆脱分数和排名的桎梏,不将追逐成绩作为终极目标。

C.能在PISA之类国际性的基本素养的测试中继续夺冠。

D.减轻学习压力,让孩子通过学校教育获得快乐和幸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