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点展播
一、字词
1.通假字
(1)举酒属客:同“嘱”,劝人饮酒。
(2)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同“凭”,乘。
(3)山川相缪:同“缭”,连结,盘绕。
2.一词多义
(1)歌
①歌窈窕之章(吟唱,动词)
②歌曰(歌词,名词)
③倚歌而和之(歌曲的声调或节拍)
(2)之
①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②惟江上之清风(结构助词,的)
③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代词,它)
(3)于
②月出于东山之上(介词,从)
③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介词,表被动)
3.词类活用
(1)歌窈窕之章(名词作动词,吟唱)
(2)正襟危坐(形容词作动词,整理)
(3)顺流而东也(名词作动词,向东进军)
(4)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名词作动词,打鱼砍柴)
(5)不知东方之既白 (形容词作动词,显出白色)
(6)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起舞,使……哭泣)
(7)侣鱼虾而友麋鹿(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侣,以……为友)
(8)哀吾生之须臾(为动用法,为……哀叹)
(10)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名词作状语,向南)
4.古今异义
(2)凌万顷之茫然古义:浩荡渺远的样子 今义:完全不知道的样子
1.作者简介
苏轼(1037—101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杰出的文学家、书画家。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受诬陷被贬黄州任团练副使。在黄州四年多,曾于城东之东坡开荒种田,故自号东坡居士。哲宗即位后,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被贬惠州、儋州。大赦北还,病死常州,追谥文忠公。
2.写作背景
“乌台诗案”是元丰二年发生的文字狱,御史中丞李定、舒亶等人摘取苏轼《湖州谢上表》中语句和此前所作诗句,以谤讪新政的罪名逮捕了苏轼,苏轼的诗歌确实有些讥刺时政,但此事纯属政治迫害。
3.文体知识
赋是介于诗、文之间的边缘文体。诗以抒发情感为重,赋则以叙事状物为主。《赤壁赋》是宋代文赋的一篇优秀代表作品。它是由比较自由的句式构成的带有韵脚的散文,却又饱含着浓浓的诗意。
三、主题思想
《赤壁赋》写于元丰五年(1082年)七月,这时苏轼谪居黄州已近四年。作者无辜遇害,长期被贬,郁愤之情,实在难免。但他又能坦然处之,以达观的胸怀寻求精神上的解脱,不被颓唐厌世的消沉情绪所压倒。他在这篇赋中自言愁,而又自解其愁,便反映了这种复杂的心情。
四、写作特色
本文既保留了传统赋体那种诗的特质与情韵,同时又吸取了散文的笔调和手法,打破了赋在句式、声律和对偶等方面的束缚,更多的是散文的成分,使文章兼具诗歌的深致情韵,又有散文的透辟理意。同时,全文不论抒情还是议论,始终不离江上风光和赤壁故事。这就创造出一种情、景、理的融合,充满诗情画意而又蕴涵着人生哲理的艺术境界。
难点聚焦
体会文章景、情、理交融的特点以及通过主客问答手法所表现的旷达情怀。
热点演练
一、基础练习
1.下列加点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A.桂棹 (zào) 幽壑 (hè) 渔樵 (qiáo) 冯 (píng)虚御风
B.嫠 (lí)妇 横槊 (shuò) 酾 (shī)酒 余音袅袅 (niǎo)
C.扁 (piān)舟 蜉蝣 (yú) 旌 (jīn)旗 山川相缪 (liáo)
D.舳(zhóu)舻 愀(qiǎo)然 匏(páo)尊 杯盘狼籍(jí)
2.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和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
A.哀吾生之须臾
B.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C.不知东方之既白
D.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
A.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B.歌窈窕之章
C.顺流而东也
D.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4.下列句子中和其他句子句式不同的一句是 ( )(www.xing528.com)
A.月出于东山之上
B.酾酒临江
C.而今安在哉
D.徘徊于斗牛之间
5.下列加点字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①举酒属客(劝人喝酒) ②凌万顷之茫然(越过)
③泣孤舟之嫠妇(哭泣) ④侣鱼虾而友麋鹿(伴侣)
⑤举匏尊以相属(酒杯) ⑥山川相缪(盘绕)
⑦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竟、简直) ⑧虽一毫而莫取(虽然)
A.①②⑤⑥⑦⑨⑩ B.①②③④⑦⑨
C.①③⑤⑦⑨⑩ D.①⑤⑦⑧⑨⑩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用法及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
①哀吾生之须臾 ②耳得之而为声
③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④月出于东山之上
A.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B.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C.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D.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7.从词类活用看,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
A.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B.顺流而东也
C.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D.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8.下列句子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
例句:而又何羡乎
A.客有吹洞萧者
B.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C.而今安在哉
D.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二、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9—10题。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尊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9.“月明星稀,乌鹊南飞”语出________时代的曹操所写的《________》。
10.对这段文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这段文字用主客问答的方式来写。主客问答是赋的传统手法,一般来说,作者往往借客人的话从反面引出自己的思想感情。
B.作者善于运用比喻的手法,将抽象而不易捉摸的感情和思想变化,写得具体可感,如“寄蜉蝣于天地”。
C.这段文字将情、景、理有机结合,实质上是苏轼贬谪生活中苦闷心绪的流露,但从全文来看,苏轼并没有沉浸在这种苦闷之中。
D.作者描绘了“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的景象,意在抒发自己急欲建功立业的豪情。
三、课外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4题。
苏 轼
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程氏读东汉《范滂传》,慨然太息,轼请曰:“轼若为滂,母许之否乎?”程氏曰:“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邪?”
……
徙知徐州。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涨不时泄,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泥水),吾侪小人,当效命。”率其徒持畚锸以出,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雨日夜不止,城不沉者三版。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复调来岁夫增筑故城,为木岸,以虞水之再至。朝廷从之。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
A.(程氏)慨然太息 太息:长叹
B.轼诣武卫营 诣:到……去
C.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 属:归属
D.城不沉者三版版:筑墙用的夹板
1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词类活用为使动用法的一项是 ( )
A.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
B.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
C.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
D.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
13.“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的译文如果用上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既然……就……
B.只要……就……
C.只有……才……
D.即使……也……
14.下列叙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苏轼自幼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父亲苏洵对他成为文学家影响极大。
B.苏轼少有大志,决心为民除弊兴利,所以为官一任能造福一方。
C.苏轼任徐州太守时动员富民出资修筑被洪水冲坏的城墙,受到朝廷嘉奖。
D.在洪水汇于城下的危急时刻,苏轼亲率家人冒雨增筑城墙,保住了徐州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