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是形、音、义的结合体,大多数汉字都有一定的形体,有一定的读音,表示一定的意义。从形体来说,汉字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独体字,一类是合体字。
独体字是只有一个组成部分的字。例如:人手口刀山水田日月火木牛马目耳衣舟石店,这些字一般都是基本字,最初都是用描画实物形状的方法造出来的象形字,表示人类生活和自然界中一些最常见的实体事物。随着汉字形体的不断演变,现在都不象形了。
合体字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基本字组合成的。例如:休江花森晶莫爆,“休”是由“人”“木”两个独体字组成的。“晶”是由三个“日”字组成的。合体字的构成,也可以分为两类。一类合体字由两个或两以上的独体字组合起来,表示一个比较复杂、抽象的概念,这就是会意字。例如“休”字,意思是一个人站在树旁,表示休息。另一类合体字中有些是会意字,如“嬲”,表示两男夹一女,意为纠缠、戏弄;有些是形声字,它们一部分表示字的意义,另一部分表示字的读音,如“槽”,形旁“木”表示这个字与木头有关系,“曹”为这个字的读音。形声字在汉字中占绝大多数,因此,我们学习汉字,主要是学习形声字。
形声字中表示字义的部分叫形旁(也可以叫“义符”),表示字音的部分叫作声旁(也可以叫“音符”)。同一个形旁和不同的声旁结合,可以构成许多意义相关、表示属于同一类事物的字。例如用“木”作形旁,可以组成“桃、梅、梨、枝、株、棵”等与树木有关的形声字。同一个声旁和不同的形旁结合,又可以构成许多读音相同意义不同的字。例如用“冈”字做声旁,可以组成 “刚、钢、岗、纲”等读gāng的形声字。
形声字的形旁和声旁结合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有的形旁在左,声旁在右;有的形旁在右,声旁在左;有的形旁在上,声旁在下;有的形旁在下,声旁在上;有的形旁在外,声旁在内,或者形旁在内,声旁在外;还有的形旁或声旁占字的一角。例如:
左形右声:材编铜江证骑秧硝
右形左声:攻功颈削瓢剖鹉雌
上形下声:管露爸芳崖宵界晨
下形上声:架案慈斧贡忿膏凳(www.xing528.com)
外形内声:固围闺阀园匾裹衷
内形外声:闷问闻
形占一角:载腾佞颖
声占一角:旗嵌
在这些结合方式中,前四种占多数,后四种字比较少。
懂得形声字的特点,可以帮助我们记字。汉字的结构比较复杂,有些字的笔画很多,一笔一画的记很困难。如果是形声字,只要知道它是由什么形旁和什么声旁组成的,记起来就方便多了。比如“鱼鳞”的“鳞”字,有二十画,记笔画很麻烦,如果记住这个字是由形旁“鱼”和声旁“粦”组成的,就容易多了。看到有某一个形旁的字,可以使我们联想起一大串形旁相同、意义相关的字;看到有某一个声旁的字,可以使我们联想一大串声旁相同的字或近音字。所以,利用形旁和声旁来记字,是一种比较便当的办法。
懂得形旁和声旁的作用,还可以帮助我们认字和防止写别字。在阅读中,碰到生疏的形声字不会读,又不知到哪里去查,我们可以根据它的声旁,来推测它的读音,然后按照这个读音的音序去查字典。比如在阅读科技书刊时,见到一种放射性元素的名称叫作“镭”,我们可以从它的声旁“雷”来推测这个字可能读“雷”(léi),然后按这个字的音序“L”去查字典,就可以查到它的正确读音。我们还可以利用形旁和声旁来辨别一些同音字或形似字。比如“货物”的“货”和“贷款”的“贷”,这两个字形体很相近,形旁又都是“贝”,说明这两个字都与钱财有关(“贝”是古代的一种货币)。但它们的声旁不同,“货”的声旁是“化”,“贷”的声旁是“代”,因此它们的读音不一样。这样就可以把两个字区别开来,不至于把“贷款”写成“货款”,或把“货物”写成“贷物”了。又比如 “根”和“跟”是同音字,声旁都是“艮”,但“根”的形旁是“木”,表示这个字的意义与植物有关;“跟”的形旁是“足”,表示这个字的意义与脚和脚的动作有关。从这两个字的形旁可以区别它们的意义,而不至于把“根本”写成“跟本”,或把“跟随”写成“根随”。
掌握形声字的形旁和声旁,虽然对于认字、记字、用字有帮助,但是这种作用有很大的局限性。因为形声字的形旁表示的意义是笼统的,只能表示一个字所指事物的类别,不能表示它的具体意义。随着社会的发展,形声字的形旁的表意作用越来越小,有的已经失去了表意作用。比如:“机”的形旁是“木”,可是今天的各种“机”几乎都是用金属制作的,而“机会”的“机”,同木头和金属都毫无关系。可见这个形旁在这个字里已不能表意了。“衷”字在古代意义与衣服有关,可是今天我们用到这个字时,再也不会想到它和衣服有什么关系了。形声字的声旁本来是表示字音的,但是由于古今语音的变化,有一部分形声字的声旁在古代能够表示字的读音,到了今天已经不能准确地表示字音,甚至完全不能表示字音了。比如“扛”“江”“杠”的声旁都是“工”,按理这些字都应该读gōng,可是在今天的普通话里,“扛”读káng或gāng(力能扛鼎),“江”读jiāng,“杠”读gàng,都不读“工”的音。所以,学习汉字不能过分依赖形旁和声旁的帮助,以免造成错误,阅读中遇到不会读的字,或者不知道字的意义,要多查字典,或请教别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