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不教书的老师真正的教育之道

不教书的老师真正的教育之道

时间:2023-08-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有不教书的老师吗?老师教书,天经地义,教书是老师的本职工作,不教书还能叫老师?“教书”和“教书的”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教书”是动词,是教学的行为,而“教书的”是名词,就是“的”字短语。这本书的名字叫作《最好的老师不教书》。最好的教师不只为“教书”。如果只是教书本,只是传授知识,那绝不是现代教师应有的教学态度和生活目标。

不教书的老师真正的教育之道

有不教书的老师吗?这个问题有点奇怪。老师教书,天经地义,教书是老师的本职工作,不教书还能叫老师?以前就把老师叫作教书先生,可见老师必然要教书。但是且慢,这里无意间偷换了一个概念,让人不知不觉进入了一个误区。“教书”和“教书的”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教书”是动词,是教学的行为,而“教书的”是名词,就是“的”字短语。“的”字短语往往省略短语中心,在这里,这个短语的中心为“人”,所以“教书的”其实指的就是“教书的人”。

啰唆了半天,不是为了卖弄,是为了向大家推荐一本好书。这本书的名字叫作《最好的老师不教书》。该书作者王开东是中国深度语文践行者(出版有《深度语文》一书),苏州市首届教育领军人才,江苏省十年基础教育成果一等奖获得者,外研社大学语文》主要编写者,江苏省苏州市第一中学副校长。

《最好的老师不教书》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于2015年11月出版,是王开东的书系之一,共24.6万多字(另有《非常语文课堂》《我行我素教语文》《没有人天生会做爸爸》《中学语文电影课》《教育:非常痛,非常爱》《教育:谈何容易》《高考不怕写作文》等十多部著作)。

该书共有五章六十篇文章(如果加上“序”和“跋”则为六十二篇)。

第一章是“好教师哪里去了”,直指教育的病痛:首先,最优秀的人才不做教师,因为社会上表面看来对教育很重视,对教师很恭维,实际上人们并不会从心底敬重老师。其次,好教师转行了,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提拔或考研走了。再次,好教师做行政去了,“教而优则仕”“教是为了不教”,变成教育体制中最有权威的人士,一旦开始指手画脚,就变得庸常而低俗了。还有就是好教师的“见光死”,职称到手,荣誉到位,于是一个好教师便“废”了。

第二章是“我能想到的浪漫教育”。教育者无疑希望学生个个成才,可真有教不会的孩子,怎么办?教育者不要有太高的奢求,因为教育不是万能的,面对千差万别的学生,教育者并不能随心所欲,点石成金,化腐朽为神奇。我们只有以慈悲之心,竭尽所能,尊重孩子,理解孩子,信任孩子,帮助孩子,就像杜鲁门总统的母亲说的一句话,我们也应该为拥有学生而满足:“我有一个当总统的儿子,我很自豪;不过,我的另一个种土豆的儿子,他同样让我骄傲!”(www.xing528.com)

第三章是“教无葬身之地”。一个手里拥有小锤子的人,他的眼里只有钉子。同样,一个始终盯着分数的教师,他的工作只是为了考试。而分数,不唯老师看重,学生看重,家长看重,就连同事也看你教的学生考试分数怎样,教务主任,校长,局长,甚至更高级别的领导也把你的学生考得怎样作为评定你的依据。由此,考试成了老师的命门,怎样教就只能退居其次了,这样看来,教师的确是教无葬身之地啊!

第四章是“教育者的生命叙事”,每个人都是文本,遭遇、危机、挫折等,都是我们生命叙事中的恩人。它们,不仅是生命叙事中的必需,而且构成了生命叙事中的重要章节。所以,人生应该是一个不断书写的故事。生命不息,书写不止。

第五章是“谁曾如你一般磨灭”。生为教师,我们能做什么,我们做了什么?科比想要超越乔丹,把自己的球衣号码选为24号,他说要每天练24小时。冯小刚在拍完电影《一九四二》之后,觉得他这一生没有对不起导演这个职业。我们站在讲台上,也能扪心自问“我无愧于教师的称号吗”?如果能做一个森林中的大猴子,带着“小猴子们”在知识的森林里学会获取所需果实的技能,或许这就是我们教师最大的乐趣。

最好的教师不只为“教书”。如果只是教书本,只是传授知识,那绝不是现代教师应有的教学态度和生活目标。走出书本,走出自我,放下师道尊严,与学生一起成长,这才是师者本该有的真实表现。

(此文2017年11月发表于校刊《起航》。)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