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岳阳楼记与醉翁亭记:曲径通幽,殊途同归

岳阳楼记与醉翁亭记:曲径通幽,殊途同归

时间:2023-08-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岳阳楼记》和《醉翁亭记》两篇散文自问世以来得到了不同阶层、不同际遇的人们普遍的赞誉和认同。因此,我们完全有理由说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和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两篇散文在整体的文化思想以及个人的情感态度上可谓“曲径通幽,殊途同归”。

岳阳楼记与醉翁亭记:曲径通幽,殊途同归

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和欧阳修的《醉翁亭记》都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佳作与名篇,多年来它们毫无悬念而又无可争辩地被国家“课程教材研究所和中学语文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的编者们选入初中语文课本。《岳阳楼记》和《醉翁亭记》两篇散文自问世以来得到了不同阶层、不同际遇的人们普遍的赞誉和认同。两篇散文的作者范仲淹和欧阳修有着共同的人生遭遇、一样的政治抱负以及极为相近的为文风格。他们在政治上都要求改革时弊,富国利民;在文学上都主张切合实际,重视内容,反对浮糜。他们顺应时代潮流,身处历史的风口浪尖,身体力行,不计得失,造福人民。他们站在高山之巅,一唱一和,遥相呼应,喊出了属于他们那个时代的最强音!

范仲淹是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出身贫寒,幼年丧父,对下层人民的苦难感受较深。宝元三年(1040 年),在对外的积极防御中,他屡立战功。庆历三年(1043 年),范仲淹从陕西还朝,任参知政事,多次提出改革措施,均因保守派的阻挠而未果,于庆历五年(1045年)贬放邓州,后相继做过杭州青州等地太守,谥号“文正”。

《岳阳楼记》为范仲淹庆历六年(1046 年)被贬邓州知州时应朋友滕子京请托而写。范仲淹在文中除了对岳阳楼周围景物的描写,更多的则是表达了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老朋友滕子京当时被贬岳州,情绪低落,范仲淹感同身受,无疑也表达了他对滕子京的慰勉和规箴之情。范仲淹早年提倡革新政治,兴利除弊,可惜为保守派所不容。范仲淹从此被长期贬到有“江湖之远”的任州、青州等地,但范仲淹并未因此悲观消沉,而是矢志不渝地追求自己的人生理想和政治主张,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正可谓“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从这个意义上说,《岳阳楼记》无疑是范仲淹心志与情感的外化。

欧阳修亦为北宋文学家,早年追随范仲淹,抱负远大,晚年反对王安石新法,思想趋向保守。官最高至兵部尚书,培养了苏洵、苏轼苏辙、曾巩、王安石等一大批文学大家,是宋代文学革新运动的引领人物,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谥号“文忠”。(www.xing528.com)

《醉翁亭记》写于庆历六年(1046年),为作者被贬滁州任太守时所作。作者在文中自号“醉翁”,其实言过其实,他在写这篇文章时才39 岁,并非“苍颜白发”。欧阳修在文中除了描绘醉翁亭一带的山水景色和游乐场面外,更多的则是表达了他被贬后寄情山水的复杂心理,以及“与民同乐”、聊以自慰的自得神情。欧阳修早年尽心竭力,支持范仲淹革新内政,亦因遭群邪所忌而惨遭逐放。欧阳修没有自甘沉沦,而是和范仲淹一样造福百姓,与民同乐。“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欧阳修其实并不完全“在乎”滁州的山水,他真正在乎的是“乐人之乐”的百姓情怀。不可否认,作者在《醉翁亭记》文中也含蓄委婉地吐露了自己少许的苦闷哀愁。

纵观《岳阳楼记》和《醉翁亭记》两篇散文,我们不难发现它们之间的诸多共同点:一是写作年代及社会背景相同;二是作者的仕途沉浮相同;三是他们敢于面对惨淡的人生,进而积极进取的价值取向相同;四是二人改革时弊、富国利民的政治抱负相同。因此,我们完全有理由说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和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两篇散文在整体的文化思想以及个人的情感态度上可谓“曲径通幽,殊途同归”。

(此文2014年8月14日年发表于《铜仁日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