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次了,秀华老师请我为他的书写一篇序言,我都因俗务太多而没有及时完成。
我与秀华老师相识,缘于两校的支教帮扶,我差不多每年都要去万山民族中学开展送培送教活动。2007年10月我去他们学校,他们校长在介绍相关学科时,说到语文组有一个老师是地级骨干教师,我感到惊奇,这样的学校居然有地级骨干教师。后来两人见面了,只觉得他是一个清秀而腼腆的人。这以后,偶有接触,但并没有过多的交往。直到2013年10月,我忝列贵州省首批名师工作室主持人,我把他遴选为我工作室的首批学员。从这之后,我们才有了更多的认识和了解。
在参与我的工作室研修学习期间,本来是要求每位学员完成20 天的脱产研修任务,但杨秀华当年正好教高三,加上万山离铜仁较近,我便同意他两头跑的请求,半天在校上课,半天来工作室跟岗。这无疑加大了他的工作强度,备课和批改学生作业只能利用晚上加班了,但工作室的学习他却并没有因此而落下,要求完成的读书笔记、听课任务、教学案例设计、课堂实践、论文等,全部如期完成。在跟岗结束以及研修结业后,他还提出,希望长期参与我的工作室学习。自然,对于这样谦虚好学的学员,我又怎会拒绝呢?何况,在一年的深入接触中,他的务实和刻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于是,我们便开始从相识到相知,从师徒到朋友。
秀华老师是踏实而勤奋的。以后的日子里,每当我的工作室有活动,只要喊到他,他都尽可能地参加,分配给他的任务,不管是个人的还是集体的,他从来没有推托过。他自身的教学水平也获得稳步提升,近两届考入大学的学生人数也一年比一年增长。2017年,他成功申报了贵州省乡村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并成为贵州省乡村教育家培养对象;2018年,他又获得铜仁市委市政府授予的“优秀教师”称号和贵州省委省政府的“特级教师”表彰。正所谓天道酬勤,他能取得这些成绩,实在是太不容易了。
从书名“这样走过”就可以看出这是一本记录成长的书籍,也是一本朴实无华而毫不做作的作品。这是杨秀华的教学实践,也是他的教学思考。一般来说,对于教学薄弱型学校,其教学手段比较趋于保守,但《书生也能救国难》却打破常规,用师生对话形式引导学生思考,这就是杨秀华敢于尝试的表现,也是他对“少教多学”理念的运用;能在课前课后作反思的教师并不多,而《关于〈小狗包弟〉的教学反思》却对巴金老人创作这篇文章的意图和社会背景做了深入挖掘。“学习交流”部分有他在各地的学习心得,也有他在校内外的教学讲座。这部分看上去似乎有点乱,而恰是这种“乱”才是最本真的表现;但仔细一想,这里面还是有一根线在联系着,那就是他学习成长的心路历程。从“活动简报”部分看得出,他在自身学习和指导培训学员时,一面亲力亲为,一面又大胆放手,让自己和整个工作团队融在一起,不仅让全体成员和学员得到了锻炼,也让自己得到了成长,这正是一个工作室主持人应有的态度和正确的做法,真正落实了“示范、引领、辐射、提升”的宗旨。若单从“校本选登”部分来看,含金量倒是不高,可考虑到这是一个薄弱型学校的教师为这个学校编写的第一本校本教材,那意义就不一样了。而且,能够把浩繁的现代汉语知识用“简明”的形式梳理出来,这本身就是一件功德无量的事情。所以,虽然所用事例尽管陈旧了些,但好在知识本身并不过时,希望编者和学校在使用后,不断加以更新和完善。(www.xing528.com)
《这样走过》是秀华老师的第一部作品,是他对自己的工作进行的一次小结。在此,衷心祝贺此书的出版。同时,更希望秀华老师能以此为契机,在今后的工作中,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希望能看到他的第二本、第三本作品问世。
代泽斌
2019年1月13日
(注:代泽斌,铜仁一中教师发展中心主任,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国家级教学名师,贵州省高中语文名师工作室主持人,教育部“国培计划”智库专家教师成长引领研修代泽斌工作坊坊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