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理论学习
二期课改对学校的课程与教学提出了许多新的挑战,不仅体现在课程建设与实施上,也体现在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的突破上。因此,认真学习新的课程标准,结合实际谈体会、写反思是教研组全体教师的必修课。学校对教师理论素养的提高也毫不放松。每年暑期,学校都会为教师提供一本教育类书籍供教师自行学习,鼓励写读后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同时,教研组也经常把一些精彩课的录像进行“切片”分析,结合理论学习研讨什么样的课才能算一堂真正的“好课”。
2.苦练内功
促进青年教师尽快成长的任务是教研组长期关注的重要课题。从数学组的实际出发,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形成了不少成功的经验。为更好地进行数学教学,让数学组的中青年教师能够迅速成长,学校聘请特级教师等专家来校为组内中青年教师进行专题讲座。从这些专家讲座中,青年教师不仅学习到数学教学的思想与方法,也学习到他们严谨与求真的治学精神。数学教研组的前辈们常说“数学老师不做题,就等于自废武功。”青年教师也都坚持自觉苦练“内功”。日积月累的训练,使青年教师的专业基本功得到大幅度提升。
3.集体备课
数学教研组组长及四个年级的备课组长是教研组开展各项教研活动或备课组活动的中坚力量。他们团结合作,为继承和发扬“育才”这一上海教育的著名品牌不懈努力。数学教研组的共识是:新课程改革在倡导学生合作学习的同时,也要求教师合作探究,形成研讨氛围,发挥“团队效应”。集体备课作为教师合作研讨的一种有效形式,对于发挥教师团队合作精神,集思广益,取长补短,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尤其是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教学中并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循,集体备课可以有效地避免教师个体研究势单力薄的情况,有利于发挥集体智慧的功能,最大限度地弥补教学中的不足和缺陷。集体备课的目的就是让教师就某一教学内容进行讨论与研究,以期在思维碰撞中产生更多的火花,帮助教师加深对教材的理解,拓宽教学思路。当然,真正的教学设计还需要执教者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再次归纳、提升和创造,以期能更好地适应自己学生的学情,更好地体现教师自己的教学个性。
4.师徒带教
数学组对教师的培养是大胆而不失实效的,让青年教师在实践中得到较好地锻炼。学校为青年教师的培养提供多种机会,其中师徒结对是颇具特色且意义深远的一项内容。进校不足三年的青年教师都曾受到过育才教改的“老法师”奚佩英、特级教师刘慈明、老教研组长梁国胜等老教师的带教,这批老教师有着丰富教学经验和育才的教改经验。师傅对徒弟都极其负责,通过听课、评课的方式进行指导,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经验传授给徒弟。而且,在成长的过程中,一个徒弟还可能会遇到不同的几位师傅传、帮、带,这种长期合作,共同研究、共同提高的带教模式体现了育才独有的特色。(www.xing528.com)
5.教学交流
根据学校“重在课改,严在课堂,实在发展,功在研修”的发展思路,结合课堂教学的研究,数学组组织青年教师进行每两周一次的开课、听课、评课活动,每次均围绕一个主题着力探索解决之道。听课、评课活动不是局限于品评上课教师的优点和缺点,而是让每位教师都对同堂课内容进行备课,在听完课以后,结合各自的观点谈设计、反思等,使大家在研讨中诊断反思、交流提高。这一活动距今已坚持进行了七八年的时间。通过这种活动,组内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得以大大提高。在学校的多次展示活动中,数学组的教师以其独特的魅力赢得了大家的好评。
6.试题研究
注重试题的研究(包括中考试题的研究和期末试题的研究),这是数学教研组教研工作的又一特色。如果没有对试题的研究能力,就无法把握命题方向;如果没有很强的解题能力,就不可能对各类数学题的深度有所认识。所以,数学组历来将试题研究作为教研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面对中考,教研组新学期一开始就会集体开展“从数学课改看中考方向”的相关研讨。然后,制定计划,对新一年的各类中考试卷和精彩试题进行收集和分类研究,尤其关注那些走在课改前列的实验区的试卷。组内有经验的老教师甚至能够认出近20年主要省市的数学中考压轴题,这也体现出老教师平时的悉心研究和积累。他们的经验本身就是非常有价值的资源。
7.课题研究
教师的教育观念不断更新,更符合成功教育、创新教育和素质教育的要求,并初步形成自己的教育、教学风格和特色。而学生随着学习成绩的进步,也会更热爱学校,喜欢教师,增添学习的积极性。近十几年来,数学组教师有50余篇论文发表于全国各级各类杂志;共有15个课题荣获市、区的一、二、三奖,100多节公开课教学面向全国交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