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亚地区咖喱
虽然印度没有咖喱,但全世界的人都吃咖喱,其中最爱吃咖喱的是东南亚、日本、英国这三个地区。东南亚很多地方都有类似咖喱的特色食物,比如缅甸、马来西亚、泰国、越南、柬埔寨等,都有用复合香料与香辛料捣碎成香料泥,然后做成的炖菜。当然我们一样也会称这些东南亚菜为咖喱。
东南亚的咖喱有两个传统,一个是早期随着印度教和佛教东传,将香料与料理方式带入东南亚,然后再掺入各地特色的食材调味料,转换成一种当地的食物。这种料理通常不会使用现成的咖喱粉,用当地的语言来说也不会叫它咖喱或类似发音词。比如泰国的绿咖喱用泰语的发音是“kaeng khiao wan”,kaeng是指浓稠的汤汁,khiao是绿色,wan是甜味,跟Curry或Kari一点儿关系都没有。
泰国绿咖喱的前置工作要先将香菜籽、小茴香、豆蔻与红葱头、香菜梗、绿辣椒、高良姜、虾酱、鱼露等捣成泥。其中香菜籽、小茴香、豆蔻是印度香料的基本元素,其他则是泰国人自己喜欢的调味,把香料捣成泥的做法跟印度炖菜如出一辙,这就是早期传入东南亚的印度料理方式。
另一种东南亚咖喱传统则跟英国人脱不了关系,英国人在发明了咖喱粉这种商品之后,就把咖喱粉销售到世界各地,当然不会放过在东南亚的殖民统治。同样以泰国为例,泰国虽然没被欧洲列强国家殖民过,但是与英国的关系很深,据说泰国的马路靠左行驶,就是因为当年泰国第一台汽车是英国人送给泰国国王的劳斯莱斯。泰国有另外一道咖喱菜叫作“咖喱炒蟹”,如果逐字对译就是“蟹炒粉咖喱”,这就是引进了咖喱粉之后才发明的菜。其他东南亚各国的咖喱料理也大致有这种现象。
日式咖喱
咖喱是所谓“洋食”的代表之一,一般认为是明治维新后日本人才开始吃咖喱。明治维新的日本采取全盘西化的做法,接收外国的观念与技术,而且专挑个别领域中最强的国家来当老师。当时的英国是海上的霸主,为了建设日本海军,日本买英国船,聘请英国教官,引进英国海军制度与战术,甚至连日本海军的伙食都尽量与英国皇家海军一样。
日本海军参考英国海军每周一日咖喱的制度,开始引进咖喱料理作为伙食。从日本帝国海军到现在的海上自卫队,日本的海军都维持每周固定一天吃咖喱的习惯(据说这样可以帮助官兵辨认每周日期,每吃到咖喱就知道又过了一周)。这种咖喱被日本人称为“海军咖喱”。
日本与英国的饮食习惯不同,常吃粳米饭,粳米饭比较软黏,需要较多的酱汁来搭配,所以日本海军咖喱的酱汁量比英国海军咖喱的更多。日本海军咖喱采用了西式料理中的增稠手法(油炒面粉后加入液体混匀煮沸)。(www.xing528.com)
这种海军咖喱随着海军炊事兵退役后开设西式食堂,逐渐传入日本民间,当年的日本人不适应呛辣的口味,所以各地的厨师们又尝试加入水果、蜂蜜、糖、牛奶等食材,以此降低咖喱香料的呛辣味,最后就变成所谓的日式咖喱。
不过日式咖喱跟日式拉面一样,是一种持续进化的食物。很多现代日本咖喱店的厨师会尝试寻找更多或是更好的香料,或加入更多食材来增进咖喱的层次感。所以咖喱在日本虽然历史悠久,但依旧是非常受欢迎的一种大众食物。
台湾由于曾经被日本殖民统治,所以也很习惯吃这种日式咖喱。但在1945年以后经过多年的演变,变成所谓的台式咖喱(大多出现在一些小餐厅甚至路边摊)。台式咖喱粉的香料组成非常单调,大多只有香菜、小茴香、姜黄而已,缺乏深度与层次感,跟日式咖喱的口味相差很远。虽然偶尔怀念儿时记忆的时候还是会去找这种咖喱吃一盘,不过边吃会边觉得在咖喱制作这方面,台湾人还真是没有自我精进的野心啊。
讲到这里,又突然想起那位来台湾开会的印度“国王”代理商,如果他当年第一次来台湾吃到的是日式或台式咖喱,看到桌上那盘食物无论外貌与口味都跟印度食物相去甚远,似乎再怎么惊讶也不会太奇怪。
英国咖喱
印度独立是把咖喱变成现代英国最重要饮食元素的转折点,印度独立之后,很多在印度落地生根的第二代、第三代英国人回到英国,也有很多印度人借由种种关系移民到英国。
可想而知,这些吃惯了丰富香料菜肴的人,对于英国本土的咖喱一定是不能满意的,于是这些印度人与印度英侨纷纷引进印度食谱和厨师,甚至开起了印度餐厅。虽然英文中还是用“Curry”来统称这些印度料理,但这些比较正规的印度美食种类之多和风味之精,深深俘获了英国人的味蕾。
战后的几十年间,英国人比从前更喜欢吃咖喱。根据统计,截至2013年底,英国本土有超过九千家的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餐厅,每周有超过2300万人吃咖喱。想想英国本土人口也不过6000多万啊,这真是个庞大的数字,很多英国人甚至以为咖喱是英国的食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