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如何轻松制作出专业水平的牛排——《食货志》

如何轻松制作出专业水平的牛排——《食货志》

时间:2023-08-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不过这不代表牛排是盎格鲁-撒克逊人发明的,因为煎烤肉类是全世界文化中都有的料理方式。不过烤牛肉并不一定等于牛排,现代所谓的牛排指的是一块煎烤过的牛身上的嫩肉。通常我们会采用牛躯干上不经常运动的部位来做牛排。这种餐厅跟过去的完全不同,主菜单上有各式各样切割精美的嫩牛肉部位可供选择,这就是现在牛排餐厅的鼻祖。

如何轻松制作出专业水平的牛排——《食货志》

很多台湾人第一次拿起刀叉吃西餐吃的就是牛排,平价牛排餐厅里刚煎好的牛排在热腾腾的铸铁盘上吱吱作响,盘中还搭配着几片蔬菜、一些意大利面跟一颗生鸡蛋,牛排上桌之后,人们立刻拿起餐巾纸阻挡飞溅的肉汁……这样的场景应该很多人都很怀念吧?甚至偶尔还是会回到平价牛排馆,重新回味一下当年的味道。只是现在我的嘴比较挑,平价牛排对我来说残余的价值就只剩下那股怀旧的气氛。

“牛排”这个中文译名应该起源于清代。1842年,上海成为中国对外通商口岸,西餐从此进入中国。清代关于西餐的文字资料中,已经有“猪排”“牛排”这样的菜名了,这种菜名应该跟江浙炸排骨有关。

吃过江浙式排骨菜饭的朋友应该都会注意到那块带骨的猪排,那个部位叫作“大排”,是猪的背脊中央从第五根至最后一根肋骨的带骨肉,也是最大块的猪排骨肉,跟丁(T)骨牛排的部位相似。可能正是因为这样,当上海人看见一块类似的牛肉,就叫它“牛排”。上海话中的“排”发音是“Ba”,可能被广东人误听成“Pa”,所以广东话叫它“牛扒”。

英文里的“Steak”一词源于古斯堪的纳维亚语的“Steik”(英格兰曾经被来自斯堪的纳维亚的盎格鲁-撒克逊人征服),意思就是烤牛肉。不过这不代表牛排是盎格鲁-撒克逊人发明的,因为煎烤肉类是全世界文化中都有的料理方式。

位于法国多尔多涅省蒙特涅克村的拉斯科洞窟(Lascaux)闻名世界,里面有几百幅古代壁画,作画的年代大约是17000年前,其中就有描绘古人猎杀野牛的场景。这些石器时代的古人应该已经对烤牛肉的滋味有着美好的印象了。(www.xing528.com)

不过烤牛肉并不一定等于牛排,现代所谓的牛排指的是一块煎烤过的牛身上的嫩肉。通常这块肉会以垂直于肌肉纤维走向的方式切割(这样可以减少肌肉纤维的粗韧口感),而且一定不会选择位于四肢的肌肉部位,因为经常运动的四肢肌肉纤维粗、口感偏硬。通常我们会采用牛躯干上不经常运动的部位来做牛排。

要想从牛身上取出口感较嫩的特别部位需要专业的技术,并不是拿刀把肉随便分切就好。从事这种工作的人在西方被称作“Butcher”,以前大部分的书籍或电视节目会将其翻译成“屠夫”或“肉贩”,因为在我们的传统文化里,从事肉品贩卖、分切的就是屠夫或肉贩,给人的印象总是很粗犷。但是在西方饮食文化里面,“Butcher”被视为一种拥有精密技艺的匠师,我觉得翻译成“肉品切割师”会好一点儿。欧洲有些肉品切割师甚至是美食界的名人,如大名鼎鼎的达里奥·切基尼(Dario Cecchini)。

一些古罗马时代的壁画雕刻证据显示,在当时就已经出现了专业的肉品切割师。古代欧洲的畜牧技术不发达,肉品的生产量不足,而王公贵族们喜欢吃牛、猪身上较软嫩的部位,这些部位的价格就变得非常贵。整只牲畜身上的肌肉纹理纵横,必须靠肉品切割师以精细的技术取得较多的软嫩部位,才能卖比较高的价钱,同时也得妥善利用其他粗硬部位,以获得最大的销售利益。后来,随着欧洲中产阶级商人的崛起与畜牧技术进步,牛肉中的嫩部位不再是贵族的专利。1690年,伦敦出现了一种新式的餐厅叫作牛排馆(Chophouse)。这种餐厅跟过去的完全不同,主菜单上有各式各样切割精美的嫩牛肉部位可供选择,这就是现在牛排餐厅的鼻祖。这种以牛排为主题的新式餐厅相当受伦敦商人与社会绅士喜爱,后来也传到了英国在北美洲的殖民地

美国独立后开始向西拓展,广阔的西部正是发展畜牧业的好地方,畜牧业的发展使得牛肉价格便宜。随着铁路的铺设与冷冻货车的发明,牛肉成了美国人的日常基本食物,美国各大城市纷纷开起了英式牛排馆。便宜的牛肉加上讲究的分切,使得牛排在美国各地成为受欢迎且几乎人人吃得起的食物,所以你会发现欧洲人对牛排没有美国人那么着迷,大部分针对牛排所做的切割、分级、熟成、烹调等技术的演进都跟美国有关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