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茸的故事 傣族药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故事讲述:从前,有三个兄弟上山打猎,老三看见一只长嫩角的马鹿,就打死了它;老二躲在后面,看到鹿死了,冲过去朝死鹿的肚子开了一枪;老大也把枪口对准死鹿的大腿开了一枪。分鹿时,老大、老二要求按打中的部位来分肉,老三因打中头部而只分到了鹿头。按寨规,打到野味要分给大家尝。老三只好把鹿头连鹿角一起放到锅里煮,熬了一锅骨头汤,给每个乡亲都端去一碗。大家喝了汤后发现身体变得健康结实。经反复验证多次,就发现嫩鹿角(鹿茸)有滋补的功效。佚名讲述,温源凯搜集、整理。收入《西双版纳傣族民间故事集成》,32开,3页,1 300字,云南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李传宁)
接骨药是怎么发现的 傣族药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故事讲述:有一个老人靠捉青蛙卖为生。一天,他捉了一些青蛙。为防青蛙跑掉,他把青蛙的后腿扭断后才放进鱼篓,顺手又抓了一把树叶盖上,然后喝了酒就睡觉了。第二天,老人发现青蛙的腿都长好了。老人连续试了几次,青蛙的腿都长好了。老人又用其他动物和人进行试验,发现他盖在鱼笼上的那种树叶是一种很好的接骨药。捉青蛙的老人就改行当了接骨摩雅(医生),并给那草药取名为雅多路。佚名讲述,温源凯搜集、整理。收入《西双版纳傣族民间故事集成》,32开,2页,1 000字,云南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李传宁)
找我,做药 傣族药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故事讲述:勐景真公主得了痨病,国王在全勐悬赏称,谁治好公主的病,就将公主嫁给谁,不论贫富贵贱。宫中有个男仆,偶然听到大青树洞中传来“找我,做药”的声音。男仆把发出这种声音的动物捉来交给厨师炖汤给公主喝,治好了公主的病。国王反悔不愿把公主嫁给男仆,把男仆撵出了王宫。公主因思念男仆,病又发作了。国王派人找回了男仆,男仆带回一大包蛤蚧治好了公主的病,与公主拴线结婚。佚名讲述,温源凯搜集、整理。收入《西双版纳傣族民间故事集成》,32开,4页,2 000字,云南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李传宁)
大风吹下来的树叶 傣族药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故事讲述:景迈有个美丽的姑娘叫依香,前来说亲的人踏破门槛,可依香一直没找到一个合心的人。后来,依香患上麻风病,被头人撵出寨子。寨子里有一个叫岩补洛的小伙子,一直深爱着依香。依香几次自杀,都被跟随而来的岩补洛救下,后来两人结为夫妻。依香身上经常流黄水,岩补洛就把风吹落的树叶揉碎捂在依香的疮口上,反复几次后就治好了依香的病。岩补洛认为这是一阵风吹来的药,便把它取名为大风(枫)子。因为药是岩补洛发现的,又取名为麻补洛。佚名讲述,佚名搜集、整理。收入《西双版纳傣族民间故事集成》,32开,3页,1 500字,云南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李传宁)
鸭掌树 傣族药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傣族地区。故事讲述:一次,傣族名医龚麻腊别携徒弟外出传授医药知识时被大雨所阻,寄宿在一户人家,主人热情地接待了他们。夜里,主人家的孩子不断咳嗽的声音吵醒了龚麻腊别和徒弟。问明情况后,龚麻腊别带领徒弟和主人一起连夜进山去找药。孩子吃了几次他们找的药后病就好了。龚麻腊别告诉村民们,这种药能治哮喘、气管炎等肺上的疾病,让他们挖一些来种在寨子里。寨里的人为感谢神医,决定杀猪宰牛宴请他,但龚麻腊别知道后就和徒弟悄悄离开了。人们不知道这种药叫什么名字,但见它的叶子像鸭脚掌,就取名鸭掌树。佚名讲述,温源凯搜集、整理。收入《西双版纳傣族民间故事集成》,32开,3页,1 100字,云南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龙江莉)
小媳妇与含羞草 傣族药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故事讲述:从前,勐巴拉纳西有个叫依庄的小媳妇,晚上经常失眠,白天神情恍惚,结婚多年不会生育,受到家人和社会的歧视。依庄在去投河自尽的路上,受到路边小草的启示,放弃了轻生的念头。当天晚上,依香在睡梦中听到小草对她说:“把我拿去当药吃吧,吃了病就会好了。”依庄把那种小草拿来煮着喝,治好了失眠症。一年后,生了一个胖儿子。原来依庄吃的这种草叫含羞草,经过摩雅(医生)的多次验证,证明含羞草具有治疗失眠症和退烧的功效。佚名讲述,温源凯搜集、整理。收入《西双版纳傣族民间故事集成》,32开,3页,1 500字,云南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李传宁)
二十头牛换一捆草 傣族药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故事讲述:勐罕坝有一对以养牛为生的恩爱夫妻。一年澜沧江涨水,丈夫下水救人时受了伤,妻子护理丈夫在水里泡了一天一夜后得了严重的妇科病。一个远道而来的医生声称,只要他们肯出高价,一个月内能把他家女人的病治好。为治好妻子的病,丈夫趁妻子熟睡时,用二十头牛换了一捆草药。妻子天天按时煎药吃,不久病愈,并得一子。消息传开后,坝子里不少人来找他们看病。夫妻俩拿着仅剩的一点草药终于找到了此药生长的地方,并治好了很多人的病。由于药来之不易,便得名扁少火(比二十头牛还贵的药)。佚名讲述,温源凯搜集、整理。收入《西双版纳傣族民间故事集成》,32开,3页,1 200字,云南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李传宁)
房顶上掉下来的药 傣族药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故事讲述:曼贺寨有个出名的吝啬鬼,人称西梯。他连续赶走了三个老婆,成了光棍。后来西梯久病不愈,一个医术高明的医生对他说:“你的病没法治了,你想吃什么就买什么来吃吧。”西梯病情日愈严重,整天端着酒碗发呆。有一天,一只蜈蚣从屋顶掉进他的酒碗里,他绝望地端起酒碗,连蜈蚣一起吞了下去,便躺在床上等死。结果病情反而有所好转,于是他把房前屋后的蜈蚣都捉来泡酒喝。不久,西梯的病好了,买了很多东西分别去看望他过去的三个老婆和孩子,并把蜈蚣可以治病的事告诉了人们。佚名讲述,温源凯搜集、整理。收入《西双版纳傣族民间故事集成》,32开,3页,1 800字,云南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李传宁)
受伤黄麂找的止血药 傣族药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故事讲述:一个叫埋帕坡的猎人打猎时,看到一只受伤的麂子躺倒在一棵树下,用身子不停地在树叶上揉擦,揉碎的叶子敷在了它流血的伤口上,不久伤口的血就被止住了。埋帕坡便用此树叶磨成细粉,敷在人流血的伤口上,马上止住了血。从此,埋帕坡不断钻研医学,治好了不少疑难杂症,成为坝子里的摩雅龙(大医生)。后来他治好了一个女人的妇科病,此女嫁给他并生下一子。埋帕坡死后,子承父业,儿子因医术高明当上宫廷医生。为纪念发现止血药的埋帕坡,人们把这种止血药命名为埋帕坡。佚名讲述,温源凯搜集、整理。收入《西双版纳傣族民间故事集成》,32开,3页,1 400字,云南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李传宁)
哈努 傣族药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傣族地区。故事讲述:有个基诺山官杀害了一个猎人,并夺了其妻。遗孤三岁女儿被傣族猎人艾香罕收养,取名叫哈努。哈努长大后,其身世又被基诺山官得知,便串通傣族头人,将艾香罕关进大牢,并限哈努在一个月内回到基诺山。为此哈努的傣族养母因极度悲伤而得了一种腹胀如鼓的怪病,多方求治无效。一天,哈努做了个梦,梦见自己死后变成一棵药草,养母摘吃后病就好了。她把这个梦告诉了养母,并在期限将满前一天跳了河。当人们发现她的尸体时,河水干涸了,变成一片沙地,人们就地安葬了她。不久,沙地上长出了一大片姜一样的草,开白边红蕊的花,结香辣的小红果。哈努的养母吃了小红果后,病果真好了。为了纪念哈努,人们把砂仁这味药叫做哈努。佚名讲述,佚名记录,收入《中国传说故事大辞典》,16开,1页,350字,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2年版。 (阿南)
雅叫哈顿的传说 傣族药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故事讲述:勐遮与景真交战时,身患重病的景真孤女依京被五个猎人发现,背回了家。他们分别找来了芭闷烘(苦冬瓜)、几拢乃(小天冬)、麻景哈布(马连安)、咪火蛙(箭根薯)、纳罕(羊耳菊)治好了依京的病。依京跟着五个猎人学习医术,把猎人原来给她治病的五种草药制成药丸,为人们解除病痛。为纪念这五个猎人的高尚品德,姑娘把这丸药叫做雅叫哈顿(五棵宝药)。佚名讲述,温源凯搜集、整理。收入《西双版纳傣族民间故事集成》,32开,2页,1 200字,云南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李传宁)
三家苦——三丫苦 傣族药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故事讲述:一对傣族老夫妻得了瘴气病,等三个儿子请来医生时,已经去世。医生手里拿着一棵小树说:“都怪我来晚了,这种瘴气病,只要吃了这种药就不会有生命危险了。”三兄弟请求医生把这棵药留下,让他们种在竹楼周围。父母死后,三兄弟相互嫉妒,彼此伤害,最后三兄弟都变穷了,只得靠卖医生给的那种草药来维持生活。当瘴气又流行时,三兄弟忘却了隔阂,一起给病人送药。寨子里的人吃了三兄弟的药都转危为安,都来感谢三兄弟。此时,三兄弟才明白了团结的重要。为让儿孙们记住这惨痛的教训,三兄弟给那种草药取名为三家苦,后传去传来变成了三丫苦。佚名讲述,温源凯搜集、整理。收入《西双版纳傣族民间故事集成》,32开,3页,1 500字,云南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李传宁)
虎骨治风湿是怎么发现的 傣族药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故事讲述:一个叫艾帅的猎人得了严重的风湿病,久治不愈。一天雨夜,他的妻子依香下楼去关猪圈时,被老虎咬死。艾帅与乡亲们一起打死老虎,用虎肉做饭菜献给依香,还把吃不完的虎肉晒成干巴,天天给依香的儿子下饭吃,以报杀母之仇。为解心头之恨,艾帅把老虎的骨头泡在酒中,时不时倒出来喝,不知不觉中治好了风湿病。经过名医龚麻腊别的多方验证,证明虎骨具有治疗风湿病的功效。佚名讲述,温源凯搜集、整理。收入《西双版纳傣族民间故事集成》,32开,3页,1 600字,云南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李传宁)
蛇胆治风湿的发现 傣族药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故事讲述:曼龙宰有个叫艾桑的人,以捕蛇卖为生。他每次杀蛇都把那苦口的蛇胆丢掉。听说蛇肉可以治风湿病,一个患风湿病的老人拄着竹棍来找艾桑要点蛇肉治病。艾桑见老人拿不出钱来,就抓了几个没人要的苦胆打发老人。老人回到家闭着眼睛吞服了一个蛇胆,病痛有所好转。他又接着用酒泡蛇苦胆喝,效果很好。不久,人们又发现蛇骨泡酒治风湿病更好。温源凯搜集、整理。收入《西双版纳傣族民间故事集成》,32开,2页,1 200字,云南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李传宁)
能治风湿的香芋头 傣族药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故事讲述:曼景龙有个叫依嫩的姑娘,召播看她年轻美貌,欲娶为妾。依嫩父母不答应,召播便带人到依嫩家抢亲,当场气死了依嫩的母亲,依嫩咬伤召播逃到森林里。几天后父亲找到了依嫩,父女俩在森林里搭起草棚住下来,靠野菜、野果充饥。依嫩的父亲患有严重的风湿性心脏病。依嫩到箐沟边找野菜时,看到一种与芋头相似的植物,便拿回去煮汤给父亲喝。第二天,父亲的病痛减轻了。因其形状像芋头,又有点香味,取名为弯荒(香芋)。经过多方验证,弯荒具有治疗风湿病、心脏病的功效。佚名讲述,温源凯搜集、整理。收入《西双版纳傣族民间故事集成》,32开,3页,1 500字,云南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李传宁)
雅兰草的来历 傣族药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故事讲述:汉族姑娘兰妹,父母得瘴气病死后,从小被一对傣族老人收养。到了婚嫁的年龄,求亲的人踏破了门槛,兰妹只看中了拿着纺车来提亲的农民艾香罕。帕雅龙告的儿子也看上了兰妹,他扬言不许别人向兰妹提亲。后来兰妹得了牛皮癣,帕雅龙告以兰妹是琵琶鬼为由,将其撵出寨子。正当兰妹绝望的时候,艾香罕找来了,并与她拴线结婚。一天,兰妹的脸很痒,她便扑在草地上哭泣,一种小草的花流出的白浆沾满了她的脸,为她止痒去屑,治好了病。后来人们就把这种草药叫做雅兰草。佚名讲述,温源凯搜集、整理。收入《西双版纳傣族民间故事集成》,32开,3页,1 500字,云南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李传宁)
帕播良治痢疾的发现 傣族药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故事讲述:曼朵寨的头人找了一个十岁的孤儿当家奴。瘴气刚过,小家奴染上了痢疾,头人和妻子把他抬到草棚里等死。饿了两天的小家奴爬到草棚边吃了一种野菜,治好了痢疾。小家奴回到头人家时,只剩下头人妻子和第五个儿子,其他人都病死了。头人的妻子见小家奴还活着,便问他吃了什么药,小家奴告诉她吃了一种野菜。头人的妻子说:“也许这是治痢疾的药。”这话提醒了小家奴,他采了这种野菜送到每一幢竹楼上,治好了全寨人的病。小家奴从此当起了摩雅(医生),并给此药取名为帕播良(马齿苋菜)。佚名讲述,温源凯搜集、整理。收入《西双版纳傣族民间故事集成》,32开,4页,2 000字,云南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李传宁)
不要忘了橄榄果 傣族药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故事讲述:勐别的帕雅召勐讨了十个老婆,每个老婆生下一个王子。王宫里的十个长工也各有一个儿子。水果丰收的季节,帕雅召勐宁肯让水果烂在树上,也不愿给长工和他们的儿子吃。长工们就上山采摘橄榄来用盐水浸泡后慢慢吃。当全勐的人大多都传染上一种怪病时,帕雅召勐的十个儿子也得了这种病。听说这病会传染,帕雅召勐故意叫长工的儿子来伺候他的儿子。可长工的儿子照顾帕雅召勐的儿子很长时间,什么病也没染上。正当帕雅召勐奇怪的时候,一个摩雅(医生)发现了他们经常吃的橄榄果具有退热、消肿、预防伤风感冒的功效。佚名讲述,温源凯搜集、整理。收入《西双版纳傣族民间故事集成》,32开,2页,900字,云南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李传宁)
乞丐与狗咬药 傣族药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故事讲述:曼介有三个乞丐兄弟,从小失去父母。他们乞讨时经常被狗咬伤,可是次日兄弟三人又像没事似的去讨饭了。这事引起了一个摩雅(医生)的注意,他连续几天跟踪三兄弟,偷看到他们用从竹笆上刮下的柴烟灰加点红糖,放在碗里舂细后,敷在狗咬的伤口上,治好了伤。摩雅学着他们的方法,治好许多被狗咬伤的人。后来,摩雅用治狗咬伤赚来的财物,资助三兄弟各自学了一门手艺,结束了他们的乞讨生活。佚名讲述,温源凯搜集、整理。收入《西双版纳傣族民间故事集成》,32开,3页,2 000字,云南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李传宁)
寡妇发现的杀虫药 傣族药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故事讲述:曼真寨寡妇依腊的儿子下河捕鱼时,脚被竹刺刺伤,因伤口感染而死去。依腊几次寻死,都被小黄狗救下。头人帕雅龙告欲对依腊非礼,被小黄狗咬伤。头人用刀刺伤了小黄狗,小黄狗的伤口溃烂生蛆。依腊每天带小黄狗下地干活,小黄狗伤口痒,就在地边的辣蓼草上打滚。等依腊去叫小黄狗回家时,只见它伤口里的蛆掉出来不少,流出的脓水也少了。几天之后,小黄狗的伤口痊愈了。经过多方验证,依腊发现辣蓼草具有治烂疮、痢疾、跌打肿痛、风湿关节痛等功效。后来依腊成了一个大摩雅。佚名讲述,温源凯搜集、整理。收入《西双版纳傣族民间故事集成》,32开,3页,1 700字,云南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李传宁)
南瓜子和槟榔 傣族药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故事讲述:龚麻腊别家养的猪,开始时放养,整天吃人粪,没多久就变瘦了。他父亲杀了一头,看到肚子里全都是虫子。于是他把猪关起来圈养,把吃剩的南瓜瓤和瓜子扔进圈喂猪,被风吹落下的槟榔,也被猪吃了。第二天,猪圈里到处是虫子。经过反复验证,证实了南瓜和槟榔具有打虫的功效。佚名讲述,温源凯搜集、整理。收入《西双版纳傣族民间故事集成》,32开,4页,2 000字,云南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李传宁)
蝙蝠干巴治好了喘咳病 傣族药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故事讲述:景迈有两兄弟,父母去世后,两家还同住一个竹楼。一次兄弟俩上山伐木,弟弟为救哥哥被树砸死。弟媳成了寡妇,生活困难。哥哥有时去帮助弟媳,却被嫂子责骂。后来两家的儿子都得了痨病。大嫂家有钱请摩雅、吃补药;弟媳没钱治病,只好把飞进屋里的蝙蝠抓来,用火烘烤后给儿子吃,却治好了儿子的病。弟媳又帮助嫂子把蝙蝠晒成干巴给孩子吃,也治好了他的病。经过多方验证,原来蝙蝠是一味止咳平喘、治疟疾和结核的良药。佚名讲述,温源凯搜集、整理。收入《西双版纳傣族民间故事集成》,32开,4页,2 500字,云南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李传宁)
箭毒木的发现 傣族药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故事讲述:住在森林边的一个孤老头,在果园里一棵高大的树下休息时,突然窜出一只老熊来袭击他,吓得他连忙爬到树上,老熊也跟着爬了上来。老人急忙用力折下一根树枝刺伤了老熊,老熊惨叫一声掉到地上不动了。直到几个猎人来了,并告诉老人熊死了,老人才下到地上。猎人向老人请教打死老熊的办法,老人把详细经过告诉了他们。一个有经验的猎人判断是有毒的树枝毒死了老熊。他用箭蘸这种树的树浆去狩猎,被射中的动物无论伤势轻重,跳三跳就死去了。人们给这种毒树取名为光三水、三跳死,即箭毒木,又名见血封喉。不久,这种树的毒液被用于勐与勐的战争中。佚名讲述,温源凯搜集、整理。收入《西双版纳傣族民间故事集成》,32开,3页,1 400字,云南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李传宁)
箭毒木的传说 傣族药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故事讲述:从前,有一个傣家村寨被山洪冲毁,青年猎人波洪沙带领村民来到森林茂密的平山坡重新建寨。但安居不久,从森林里窜出七十七只虎冲进寨子咬死人畜,一时人心惶惶。为了人们的安全,波洪沙带领大家手提长刀,张弓搭箭追杀猛虎。追杀了两天,杀死了七十四只虎,但也被虎咬伤咬死多人。为了杀死剩余的三只虎,波洪沙泡制了一瓶毒酒。一次追杀猛虎时,波洪沙被虎扑倒在地,他立即喝下毒酒,老虎一咬他就中毒而死。于是,波洪沙叫人们用箭尖蘸上自己身上的毒血去射虎,终于把最后那只虎射死了。波洪沙仰望天空,身子屹立不倒,变成了一棵大树,人们从此用这种树汁浸泡箭尖后去射杀野兽,并把这种树叫做箭毒木。佚名讲述,陈贵培翻译,王寿春整理。收入《傣族民间故事选》,32开,2页,1 400字,上海文艺出版社1985年版。 (阿南)
龚麻腊别学医的故事 傣族药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傣族地区。故事讲述:龚麻腊别八岁时被父母送到缅寺当和尚。他十五岁那年,家乡遭受洪灾,庄稼颗粒无收。到河边捕鱼土司要收捕鱼钱,人们只好到山上找菌子吃。有一天,龚麻腊别的父亲捡回一小箩菌子。菌子煮熟后,母亲把菌子盛给丈夫和孩子们吃。到了晚上,全家人腹痛呕吐,母亲慌忙砍来芭蕉树煮水给家人解毒,没能救活家人。从此龚麻腊别就还俗去寻找解毒之药。他从猎人那里得知野猪爱吃菌子,便跟踪野猪,发现野猪中毒后到沟边吃文尚海(竹叶兰)来解毒。龚麻腊别把文尚海拿回家,用家猪做实验,证实这种植物确实能解毒。从此,傣家人吃菌子中毒就用文尚海解毒。龚麻腊别也因此走上了行医的道路。佚名讲述,温源凯、艾温扁、吴军翻译、整理。收入《西双版纳傣族药物故事》,32开,5页,2 980字,云南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梁红)
一把木渣治好了胃病 傣族药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傣族地区。故事讲述:傣族医药始祖龚麻腊别年轻时,医技不高,经验不足。他在医治一位患气胀腹痛病人时,从土司的养马人那里得知一种开小白花的树的皮和果子可以治疗腹中痞块,便找来煮给病人吃。病人服下不多会儿,就上吐下泻,不到半天就断气了。龚麻腊别伤心至极,决心不再当摩雅(医生)。为记住这次教训,他把这种树移栽到自己的竹楼旁,取名麻项,即巴豆。龚麻腊别弃医当了木匠。一天,有一个人专程来求他医治又冷又疼的腹痛病,缠着不肯走。正在做木活的龚麻腊别,不忍心拒绝病人,便随手抓了一把木渣给他,想给他点精神安慰,并交代每次只能熬一小把。几天后,病人拿着蜂蜜和紫米来感谢龚麻腊别治好了他多年的病。龚麻腊别从这一病例发现樟树可以治胃病。佚名讲述,温源凯、艾温扁、吴军翻译、整理。收入《西双版纳傣族药物故事》,32开,3页,1 800字,云南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梁红)
猪苦胆和熊胆 傣族药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傣族地区。故事讲述:龚麻腊别从小就爱提问及思考。有一天,他家杀了三头猪待客,见父亲把三份猪肝挂在凉台的竹竿上,准备下午再炒,便问父亲为何不把肝上的苦胆割掉。父亲告诉他割了苦胆,肝容易坏。龚麻腊别为实验苦胆是否真有保护肝的作用,便用刀割掉其中两叶肝的苦胆。到了晚上,被割掉苦胆的肝散发出臭味,另一叶肝却很新鲜。这件事给龚麻腊别很大的启发,于是,他挨家挨户把别人扔掉的猪苦胆拣回来,加工成细粉,包成小包,送给有肝病的人服。结果,这些人的脸色由黄变红,也想吃肉和饭了。后来,龚麻腊别又尝试着用熊胆医治嗓子疼、咳嗽、腰疼所致的小便赤黄,以及脓疮、眼红、牙痛、高烧昏迷等病症,效果极佳。佚名讲述,温源凯、艾温扁、吴军翻译、整理。收入《西双版纳傣族药物故事》,32开,2页,900字,云南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梁红)
哈努姑娘的遭遇 傣族药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傣族地区。故事讲述:基诺山曼雅寨的美丽姑娘莎资与猎人沙布鲁相爱成亲之后,为躲避山官来抢莎资,迁至森林里生活。不久他们生下一个女儿。女儿三岁时,山官的爪牙发现了沙布鲁一家的居所,就打死了沙布鲁,抢走了莎资,丢下奄奄一息的孩子。傣族猎人艾香罕把孩子抱回家,精心抚养,取名哈努。十多年后,傣寨里有个漂亮基诺姑娘的消息传到了山官的耳里。山官用鹿茸买通了傣寨的头人,把艾香罕关进大牢,逼迫哈努一个月内回基诺山做自己的小老婆。艾香罕被抓走后,哈努的傣族母亲悲伤过度,不思饮食,腹胀如鼓而疼痛难忍。哈努到处寻医问药,仍不见效。一夜,哈努梦见自己变成一棵草治好了母亲的病。醒后她便把梦中的情形告诉了母亲,表示甘愿成为梦中的草。哈努不愿回基诺山,就跑进森林跳河死了。人们把她埋在河边的沙土中,不久,沙土上长出一片结着小红果的植物,傣族母亲摘小红果吃后,就痊愈。后来,人们便用这种植物来治疗胃疼、积食气胀等病。为纪念知恩图报的基诺族姑娘,人们把这种药称为哈努(砂仁)。佚名讲述,温源凯、艾温扁、吴军翻译、整理。收入《西双版纳傣族药物故事》,32开,3页,2 000字,云南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梁红)
七叶一枝花的故事 傣族药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傣族地区。故事讲述:勐昆的国王昏庸残暴,他统治的区域民不聊生,老百姓深受压迫,因此,常有刺杀国王的事件发生,而刺客多为箭法很准的猎人。一天,国王穿着铜片防箭衣,在士兵的护卫下率众上山打猎。正当国王追赶一只受伤的马鹿时,从树林里飞出一支箭击中其太阳穴,使其当即毙命。王子即位后,为了报仇,使出毒招,先派出爪牙打探各村寨本领高强猎人的情况,然后以医治其妹妹的病为名,威逼猎人们到毒蛇大蟒盘踞的乱石山找神仙草。猎人们一个个有去无归。其中有个箭法高超的年轻猎人艾勇,刚走进乱石山就被毒蛇咬伤了脚。在他往山下爬的过程中,无意抓到一把长着七片叶子,叶边开着一朵小花的柔嫩小草。他拔出草根,放在嘴里咬嚼后,敷在伤口上,顿觉疼痛缓解了许多。后来,艾勇拿着这种傣语叫雅甘壮(七叶一枝花)的植物治好了公主的无名肿毒病,并与之拴线成亲,过上了幸福生活。从此,傣族就用七叶一枝花治蛇虫咬伤、无名肿毒、热毒红肿、刀枪伤等。佚名讲述,温源凯、艾温扁、吴军翻译、整理。收入《西双版纳傣族药物故事》,32开,4页,2 500字,云南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梁红)
划破象皮,不见伤疤 傣族药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傣族地区。故事讲述:远古时候,森林中生活着许多野象。由于它们是成群的庞然大物,无人敢碰。后来,有个勇敢的小伙子挖陷阱捉住一头野象,把它训练成驮运木料等重物的运输工具,小伙子也成了帕雅召勐(土司)的第一个象奴。有一天,大象野性发作,用鼻子把小伙子卷起甩出好远。小伙子生气地用腰刀刺大象,制服了它。奇怪的是象皮上的一道道伤口夜里很快愈合。小伙子通过观察发现,象皮有止血、收口、生肌的作用,于是,找来象皮磨成粉末为人们疗伤。从此,用象皮医治创伤的方法在傣族民间流传开了。佚名讲述,温源凯、艾温扁、吴军翻译、整理。收入《西双版纳傣族药物故事》,32开,2页,900字,云南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梁红)
一个治哮喘偏方的发现 傣族药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傣族地区。故事讲述:有个贫穷的老波涛得了哮喘病,不能砍柴、捞鱼,就连舂米也会气喘吁吁。为此,他的儿子艾崽十岁就担负起种地及照顾父亲的重任。不久,艾崽也患上了和父亲同样的病,骨瘦如柴,无法劳动。邻里同情艾崽父子,就送他们几只母鸡谋生。他们精心喂养母鸡,靠卖鸡蛋换米度日。一日,一只大癞蛤蟆把他们舍不得吃的鸡蛋吞了一个。他们烧死癞蛤蟆取鸡蛋,但取出来的鸡蛋已被烧熟,父子俩便分食了熟蛋。不料,当天晚上他们没有再喘,舒舒服服地睡了一夜。甚感奇怪的两父子又尝试着把鸡蛋塞在癞蛤蟆肚里,用火灰烧食,终于治好了病。从此,傣族就用癞蛤蟆烧鸡蛋来治哮喘病。佚名讲述,温源凯、艾温扁、吴军翻译、整理。收入《西双版纳傣族药物故事》,32开,3页,2 000字,云南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梁红)
熏蒸疗法是谁发明的 傣族药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傣族地区。故事讲述:景迈的国王拥有许多土地和骏马。其骏马日行千里,夜行八百,每年他都可向其他勐出售骏马获利。他的马之所以膘肥体壮,是因为他有一个非常能干的养马人。养马人除了要割草喂马外,还要采药防治马的各种疾病。他经常采嘿多吗医治马的肚胀厌食症。由于嘿多吗的气味臭如狗屎,所以他熬药的小草棚如同百狗放屁,臭气熏天。有一天,养马人正在熬嘿多吗,有个老人来求他治头痛欲裂的病。养马人只略知治马之术,不敢接诊。此时,老人因头疼难忍,便躺在了他的竹笆床上。第二天,养马人莫名其妙地受到老人的千恩万谢。养马人能治多年顽疾的消息传到了王宫,正患头疼病的公主被卫队护送来找养马人诊治。才走进草棚,公主就被熏得呕吐起来。经这一熏,公主的病症马上缓解。公主走后,养马人思前想后,终于发现嘿多吗释放的臭气可治疗疼痛顽症。此后,养马人把熏蒸疗法推广到傣族地区。佚名讲述,温源凯、艾温扁、吴军翻译、整理。收入《西双版纳傣族药物故事》,32开,3页,2 000字,云南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梁红)
两勐战争与止血药 傣族药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傣族地区。故事讲述:从前,勐遮和景真两勐经常发生争夺土地和大象的战争,许多战士受伤流血,因无药止血而死。景真王得知老猎人埋帕坡家有祖传的止血良药,便把他儿子招来做宫廷医生,并将其献出的止血宝药制成药粉锁在药房,钥匙由国王亲自掌管。景真王自从有了宝药,侵略野心日渐膨胀。有一天,他派出庞大的象队向勐遮进攻,占领了勐遮的许多土地,夺走大批珍宝和大象。为了弄到止血药,勐遮王派出密使前往景真,结果全被杀害。为拯救国家,勐遮王子自告奋勇,扮成画师,潜入景真宫殿,并与美丽善良的景真公主相互倾心,两人私下拴了红线(订婚)。在公主的帮助下王子弄到了止血药,勐遮王连连取得了保卫战的胜利,遏制了景真王的锐气。后来,两勐修好,勐遮的王子与景真公主也成了亲,保密数十年的止血药埋帕坡就在傣族民间传开了。佚名讲述,温源凯、艾温扁、吴军翻译、整理。收入《西双版纳傣族药物故事》,32开,3页,2 000字,云南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梁红)
苦冬瓜和苦弟弟 傣族药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傣族地区。故事讲述:从前,有两兄弟,父母早逝,虽穷,却相亲相爱,省吃俭用,日子还算过得去。哥哥娶妻后,嫂嫂开始还关心弟弟,后来便指桑骂槐。为不使哥哥为难,正在发烧、咳嗽、咯血的弟弟提出了分家。嫂嫂抢先要了竹楼及果子又甜又松软的大冬瓜树,将果子又硬又苦涩的小冬瓜树留给了生病的弟弟。弟弟搬到了冬瓜地边的窝棚住下,整天吃苦涩的冬瓜,不久却把病治好了。在弟弟忙着开荒种山谷,伐木盖新房的时候,村里许多人得了与弟弟相同的病,哥嫂也病倒了。弟弟背着苦涩冬瓜前去看望他们,哥嫂吃了冬瓜后,病痛全消。后来,傣医们经过反复试用,证明苦冬瓜不仅能治感冒发烧、喉炎、咳嗽、咯血及胸腹胀痛,还能治疗虚劳心悸、月经不调及产后流血等症。傣医还把它和其他四种药配为傣家名药雅叫哈顿,即五棵宝药。佚名讲述,温源凯、艾温扁、吴军翻译、整理。收入《西双版纳傣族药物故事》,32开,3页,1 500字,云南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梁红)(www.xing528.com)
黄牛胆里的“石头” 傣族药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傣族地区。故事讲述:从前,有个寡妇带着三岁的儿子靠一头黄牛盘田种地、驮柴运粮生活。不久,黄牛日渐消瘦,无法干活。寡妇请兽医来医治也没能留住黄牛。寡妇一心想查清是什么病致使黄牛不治而亡,在邻居的帮助下她亲自参与宰牛、剥皮。一个处理内脏的人发现牛胆囊里有一块鸽蛋大的“石头”。大家对“石头”长在肉里惊讶万分,伤心的寡妇把这块“石头”用红布包起,放在枕头下,表示对黄牛的怀念。不久寡妇的孩子得了大热病,高烧不退,说胡话,医治无果。一天,昏迷中的孩子把枕头下的“石头”抓来含在嘴里,等母亲发现时“石头”已化了一半。第二天,孩子的烧竟然退去。消息传开后,几个为孩子看过病的傣医每人分走一小块“石头”,用于治疗其他发烧病人,退烧效果极佳,这“石头”就是不易获取的珍贵药材牛黄。佚名讲述,温源凯、艾温扁、吴军翻译、整理。收入《西双版纳傣族药物故事》,32开,3页,2 000字,云南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梁红)
寡妇发现的排石药 傣族药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傣族地区。故事讲述:从前,有个寡妇领着七岁的儿子靠割草编草排卖度日。不久儿子得了和父亲一样的病,肚子胀疼,小便解不出来,医治无效而死。根据儿子临死时的要求,寡妇请求傣医划开儿子的肚子查看病因,从儿子腹中取出一颗雀蛋大的石头。悲伤的寡妇把这颗石头作为对丈夫和孩子怀念之物装进了随身背的花包(青年男女恋爱时的信物)里。一天,寡妇到山上割茅草。由于天热,茅草戳背,她从路边割了一把野艾垫在脊背上。晚上,她也用野艾垫着睡觉。夜里,她梦见丈夫要她用野艾烧掉害死自己和儿子的石头。第二天,她打开花包,发现石头变小了许多。于是,她试着用野艾包裹石头,没几天,石头果真化了。这消息引起一个傣医的注意,他试着煎野艾给小便不通的病人吃,使他们的小便慢慢通了。后来,傣医又在野艾中配上石菖蒲、鸡矢藤、拔毒散等,使这种药排石效果更佳。从此,得尿路结石的病人有了药治。佚名讲述,温源凯、艾温扁、吴军翻译、整理。收入《西双版纳傣族药物故事》,32开,2页,1 200字,云南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梁红)
奇怪的烟叶 傣族药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傣族地区。故事讲述:曼沙头人帕雅龙告是个善于欺骗、剥削百姓的人,所以,远近寨子的百姓都不愿意给他做帮工。有一年,到了栽秧季节,帮工们都跑到其他寨子里去帮人,坐卧不安的帕雅龙告在老婆的指使下,给出了除包三餐饭、抬高工钱外,每人每天还给10根西利筒(用笋叶卷成的粗烟)的条件,让管家到各村寨招揽帮工。有几个爱抽烟的人上门来了,开始几天帮工们除领到零花钱外,还得到粗烟抽。后几天,帮工们发觉帕雅龙告给的烟有股怪味,也没太在意,倒是帮工中有几个正患牙疼的人感到抽了烟后牙不痛了,吃饭也香了。其中有个烟瘾大的人实在受不了这股怪味,剥开看才发现里边的烟丝是干丝瓜叶,于是丢下工具回家了。几个牙疼的人回家后,牙又疼了起来,便找来丝瓜叶试用,两三天后,牙果然不疼了。傣医们得知这件事后,将丝瓜叶捣成汁涂在患处,可以治疗腮腺炎、蜈蚣咬伤及顽癣(神经性皮炎);
把它研细后拌进菜油,可治疗烫伤。佚名讲述,温源凯、艾温扁、吴军翻译、整理。收入《西双版纳傣族药物故事》,32开,3页,2 000字,云南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梁红)
化食的槟榔 傣族药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傣族地区。故事讲述:勐龙有对夫妻,四十岁时生了一对双胞儿子。在两夫妇的精心养育下,兄弟俩健康成长。两兄弟成家立业后,两个媳妇各怀私心,总是把老人苦下的财产往自己窝里扒。两兄弟也相互闹矛盾,于是只好分家。这一折腾,老夫妇俩被气病了,整天没精打采,不思饮食。一天,老人在槟榔树下编竹箩,一串金黄色的槟榔被风吹掉下来。他顺手摘了一颗嚼了起来,感觉除稍有涩味外,口中甘甜清凉。到了晚上,感觉梗在心口的东西消失了,便把这事告诉了老伴。结果,两人一起嚼了几天槟榔,病症全消。后来,许多有此症状的人都找上门来,他们便把槟榔制成散剂和丸药,供病人服用。佚名讲述,温源凯、艾温扁、吴军翻译、整理。收入《西双版纳傣族药物故事》,32开,3页,1 300字,云南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梁红)
亚呼噜的故事 傣族药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傣族地区。故事讲述:头人帕雅龙告的儿子帕雅龙告内想获得摩雅(傣医)一样的威望,便要父亲让摩雅教他医术。开始,摩雅讲的都是煎煮类药的知识。第四天,摩雅拔来一根亚呼噜(锡生藤),说:“这叫鼠耳朵草,是专门治红肿生疮的,但是……”没等摩雅说完,心中想着去串姑娘的帕雅龙告内答道:“行了,你走吧,讲来讲去还是老一套,熬水吃。”说完便一溜烟跑了。没过几天,帕雅龙告的肩上生了个大疮,红肿疼痛,便叫儿子去请摩雅。儿子自认为掌握了医道,便采来一大把亚呼噜煎给父亲服。药刚下肚,帕雅龙告便瘫软如泥,除能听,能看,能说话外,手脚无法动弹。便派人把摩雅绑来问话,摩雅告诉他:“亚呼噜只能外用,不能内服,是你自己的儿子不认真学习,一知半解造成的。”帕雅龙告求摩雅救命,摩雅说:“你的病,明天药性一过就好了。”第二天,帕雅龙告带着儿子来找摩雅虚心求教,摩雅告诫道:“傣家的药有很多,即使同一种药,用法不相同,作用就不同!”佚名讲述,温源凯、艾温扁、吴军翻译、整理。收入《西双版纳傣族药物故事》,32开,4页,2 200字,云南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梁红)
越吃越饿的果子 傣族药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傣族地区。故事讲述:有一年,澜沧江发大水,曼沙寨全被淹没,人们被围困在一座小山上,没有粮食,只有找野果野菜充饥。没有几天,野菜及野果都被吃光了。有棵树结满了果子,但大家都不认识它,不敢摘吃。有几个老人为使大家不挨饿,决定冒死尝试。他们吃了果子后,不仅充不了饥,反而更饿了,还口水直流。见此情景,有几个吃了大油瓜,胸口堵塞的人,吃了几个这种果子,积食顿消。这件事被摩雅(傣医)记在心上。洪水退后,他们把这种树的果子及其树皮、树根拿了很多回家,用它来给人们治疗膈食、腹胀等病,效果很好。摩雅把这种果子取名喝麻亚毫,意即饿饭果,用于治疗积食。佚名讲述,温源凯、艾温扁、吴军翻译、整理。收入《西双版纳傣族药物故事》,32开,2页,900字,云南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梁红)
一种治烧伤的药 傣族药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傣族地区。故事讲述:从小失去双亲的僾尼(哈尼族支系)小伙佐俄被帕雅戈僾尼山官逼着去开荒。他砍倒一片树,开出了一大块荒地,想把树和茅草烧光后点种山谷。不料刮起一阵怪风,火势迅速蔓延,来不及躲避的佐俄被火烧伤。两个傣族猎人把他救出火海,看着疼痛呻吟要水喝的僾尼兄弟,两个不懂医的猎人急中生智,从身边爬满树枝的藤子上采下些叶子,挤汁给他喝,并把叶子搓揉出泡沫敷在他焦灼的伤口上。不一会儿,佐俄感到皮肤清凉,疼痛减轻。于是两人不断地往佐俄烧伤的地方换新鲜的叶子,等疼痛稍有缓解,便把他背回家继续治疗。没几天,佐俄的伤就好了。后来,摩雅得知这一情况,背着蜂蜜来找猎人。原来,这种植物叫雅奔波,过去是用于治疗风湿的,没想到还可以治疗烧伤。佚名讲述,温源凯、艾温扁、吴军翻译、整理。收入《西双版纳傣族药物故事》,32开,3页,1 400字,云南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梁红)
贤惠媳妇是怎样害死了婆婆的 傣族药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傣族地区。故事讲述:有个贤惠美丽的媳妇,丈夫经常为国王赶大象到内地运东西,常年在外,她和婆婆相依为命。有一年,天干地旱,村里许多人嗓子红肿,发热咳嗽、咯血,婆媳俩也病倒了。媳妇挣扎着每天捞鱼虾烧给婆婆吃,自己则找野菜吃。不久,可吃的野菜都找不着了,她只好拔箐沟里一种有鱼腥味植物的白色根茎充饥。吃烧鱼的婆婆病情越来越重,不久便去世了,吃鱼腥植物的媳妇病却好了。帕雅龙告污蔑媳妇害死婆婆,将她关进牢里。丈夫归来,了解到事情的因果,便找来妻子吃的有鱼腥味的植物送给那些正在生病的人吃,没几天,这些人的病全好了。从此就发现这种草能治病,傣语叫这种草为帕啥短(鱼腥菜)。佚名讲述,温源凯、艾温扁、吴军翻译、整理。收入《西双版纳傣族药物故事》,32开,3页,2 000字,云南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梁红)
甘草和鱼相克的传说 傣族药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傣族地区。故事讲述:从前,勐巴有个叫玉甩的美丽女人,在父母包办下,嫁给了自己不喜欢的男人。天长日久,玉甩萌生了杀夫的念头。一天,玉甩去找摩雅(医生)说丈夫又老又丑,耽误了自己的青春,要摩雅给她毒药,以毒死丈夫。吃惊的摩雅却给了她甘草炖猪肉的补养方子。玉甩跑遍了街子,不见有猪肉卖,便买了鱼代替猪肉。玉甩的丈夫吃了甘草炖鱼以后,果真死了。蛇蝎心肠的玉甩,反诬摩雅害死了自己的丈夫,摩雅被关进了监狱。在狱中,摩雅细细思量,觉得甘草炖猪肉是自家三代行医检验过的补药,不可能毒死人,从而断定甘草和鱼相克。被释放出狱的摩雅,就把甘草炖鱼会致人死亡的事写进了傣族医书。佚名讲述,温源凯、艾温扁、吴军翻译、整理。收入《西双版纳傣族药物故事》,32开,3页,2 000字,云南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梁红)
大毒药狗闹花的故事 傣族药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傣族地区。故事讲述:很久以前,勐巴拉纳西有一条蟒蛇,粗两抱,长二十庹,嘴巴张开像井口。它不仅吸食牛羊猪鸡,还吞食村民。许多年轻力壮的人去与蟒蛇交战,都有去无回。有位老波涛提出找剧毒药来毒死蛇精。有个小伙子带上猎狗,到处寻找剧毒药,在森林里尝遍百草,品遍千果也没找到。一天,小伙子突然看见一棵开黄花的树下死了很多苍蝇、蝴蝶等昆虫,便高兴得跳了起来。为了试验这种植物的毒性,他摘了几片叶子和花瓣给猎狗吃,眨眼工夫,猎狗便发出一声声惨叫,死了。小伙子拿着毒药回家,杀了一头猪,把毒药放在猪肚子里抬到蟒蛇藏身的森林边。不久,蟒蛇出来吞食了毒猪,随即,便发出“咝咝”的声音,其扭动的身躯压倒了大树和成片的竹子,之后便断了气。小伙子为民除了害,为了纪念爱犬,他把这种毒药叫做狗闹花,又名断肠草。佚名讲述,温源凯、艾温扁、吴军翻译、整理。收入《西双版纳傣族药物故事》,32开,3页,2 000字,云南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梁红)
甘蔗皮做药的发现 傣族药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傣族地区。故事讲述:古时候,傣族地区甘蔗很少,且是野生的,长得又细又小,只有土司头人和富人才吃得起。景迈有个寡妇带着十三岁的儿子靠给土司干活度日,由于长年劳累,食不果腹,出现了乏力头晕的病症。一天,干完活回家的寡妇昏倒了,醒来后对儿子说,临死前想吃从来没有吃过的甘蔗。儿子顺着流沙河寻找,终于找到了两棵黑皮甘蔗,他便砍了,扛着往家走。途中,不断有老波涛和老咪涛要甘蔗吃,心地善良的儿子一节节砍下来,削了皮送给他们。等想起母亲时,身边只剩削下来的一堆甘蔗皮和甘蔗尖了,他只好把它们拿回家熬水给母亲喝。第二天,母亲竟然头不再昏,也有了些力气。儿子又到山上找黑甘蔗来用皮和尖熬水给母亲喝,母亲的病就这样好了。人们便把野外的甘蔗引来家种,经过施肥浇水,甘蔗长得又粗又长。经摩雅验证,甘蔗皮配上其他药物,疗效更好。佚名讲述,温源凯、艾温扁、吴军翻译、整理。收入《西双版纳傣族药物故事》,32开,3页,2 000字,云南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梁红)
一个奇特的药名 傣族药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傣族地区。故事讲述:一天,一个青年人去砍竹子。在汗流浃背、饥渴难忍的情况下,他摘野果吃,又喝了牛滚塘里的水,不久便腹痛难忍。这时正好一队汉族马帮路过,便向马帮求救。赶马人取来罗锅,烧上水,从路边拔来几株开小白花的小草煮给他喝。汤药喝下不久,青年的肚子不疼了,赶马人走时告诉他那草叫胜红蓟。后来,青年把这种药种在自家的院子里,用它治好了许多患同样病的人。得知消息的摩雅上门求教,把这种药的药用效果及药理写进了傣族医书,并遵照青年的意见,把这种药取名为雅贺,意为汉族的药。佚名讲述,温源凯、艾温扁、吴军翻译、整理。收入《西双版纳傣族药物故事》,32开,2页,1 200字,云南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梁红)
编成藤帽的药 傣族药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傣族地区。故事讲述:一天,有个猎人在烈日下的森林中走得满头大汗,突然一阵倾盆大雨下来,没多会儿,他便清鼻涕直流,全身也疼痛起来。到了下午,发起了高烧,他只好躺在路边休息。这时,有两个头戴有香味的藤编帽的汉族,赶着驮盐的马路过。他们把他扶起,然后从藤子帽上扯下一些藤茎、叶和根,让猎人生嚼服下,之后用马驮他回家。到家不一会儿,猎人的烧便退了。猎人用上等的紫米招待了赶马人。这时猎人才仔细看了赶马人的藤编帽,发现这种藤子是傣族地区常见的叫哈荒(满山香)。赶马人告诉他,上山时用它编帽子戴,时时闻着这股香气,可预防感冒,其根和藤生嚼或熬水喝,可治疗风寒引起的头痛发烧、全身酸疼、咽喉干疼及红肿等疾病。从此,傣家人便用叫哈荒预防和治疗感冒。佚名讲述,温源凯、艾温扁、吴军翻译、整理。收入《西双版纳傣族药物故事》,32开,2页,1 100字,云南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梁红)
赶马人献给的药草 傣族药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傣族地区。故事讲述:很久以前有个汉族人从内地赶着三匹马驮盐到景迈来卖,不料碰上马疫流行,没几天,马全死了。想到主人家不会饶过自己,便跳澜沧江自尽。一位傣族老波涛把他救回家,并让妻子和女儿烧红糖葱姜水给他喝,又给他盖上大褥子驱寒。第二天,恢复了体力的赶马人仍决意寻死,善良的老波涛得知他的情况后,把自家的三匹马送给他赶回去还主人。傣家人无私的帮助深深地感动了赶马人,于是,他把祖传用于止痛、止血的药传授给他们,并告诉他们药名叫七叶莲,希望老波涛一家人今后能靠卖药维持生活。之后,老波涛把七叶莲外用来治疗刀伤、枪伤及创口伤,内服用于治疗腹痛、头痛、全身疼以及跌打损伤、风湿关节痛等,都有很好的效果,此药取傣语名为当遁。据说,两年以后,赶马人又回到老波涛家,和他的女儿结婚生子,一家人过着幸福的生活。佚名讲述,温源凯、艾温扁、吴军翻译、整理。收入《西双版纳傣族药物故事》,32开,2页,1 100字,云南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梁红)
三十二条根的药草 傣族药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傣族地区。故事讲述:从小失去双亲的艾香罕,靠为狠毒的帕雅龙告砍柴、捞鱼度日。每天他都要做很多活,才能得到一团糯米饭和一小包酸鱼。由于长年风吹雨淋,他经常会发冷发烧,头疼头昏,鼻子堵塞不通气,后来发展到鼻子流出又黄又浓有臭味的鼻涕。他没有力气再干活,帕雅龙告便派人把他送到森林里,让他自寻生路。由于身体虚弱,他昏倒了。两个路过的汉族赶马人把他驮出森林,在草地上架火煮饭时,在路边拔了几株草熬给他喝,他感觉病好了许多。被感动的艾香罕决定替他们做工来回报他们,但被赶马人婉言谢绝了。后来,艾香罕用这种开紫色花的草药治好了许多乡亲的病,名声远传。汉族大哥告诉艾香罕这种草药有三十二条根,于是他给这种药取名雅三西双哈,意即三十二条根的草药。佚名讲述,温源凯、艾温扁、吴军翻译、整理。收入《西双版纳傣族药物故事》,32开,3页,2 000字,云南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梁红)
鼻里的蚂蟥出来了 傣族药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傣族地区。故事讲述:赶马卖盐的汉族老张,一天趴在箐沟喝水时,一条蚂蟥钻进了他的鼻孔。从此,他鼻腔奇痒难忍,流血不止,人也一天天消瘦下去。为把鼻腔里的蚂蟥拿出来,老张花了很多钱,想了不少办法,但越弄越糟,面孔也变得很恐怖。绝望的老张跑到河边准备自杀,一位老波涛拉住了他,问其原因,老张把自己的痛苦告诉了他。老波涛告诉他,傣家人天天和蚂蟥打交道,自有治蚂蟥的办法。老波涛领着他走进森林,从一棵大树上取出树浆,倒在他的鼻孔里,没多久,蚂蟥便从鼻孔里掉了出来。从此,这种傣族称为麻拉,汉族称为人面果树,能驱蚂蟥的中药传到了汉族地区。佚名讲述,温源凯、艾温扁、吴军翻译、整理。收入《西双版纳傣族药物故事》,32开,2页,1 200字,云南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梁红)
一个失传了的治疟处方 傣族药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傣族地区。故事讲述:古时候,傣族的女摩雅(傣医)很多,她们治疗疟疾很有办法。那时,勐龙瘴气肆虐。国王听信摩古拉(大巫师)瘴气是神的旨意的邪说,不以防范,任其蔓延,使许多生命被吞噬。而曼雅寨因有女摩雅依香腊,瘴气无法滋长。每年,当瘴气袭来时,依香腊就采回好多草药,熬给大家喝。得了疟疾而发烧、发抖的人喝了,都会退烧,安静地睡觉。这样一来,人们都纷纷流向了依香腊所在的地方,而相信摩古拉的人越来越少。恼羞成怒的摩古拉向国王进谗言,诬蔑依香腊和寨里人谋反。国王听信谗言,让摩古拉带兵去杀谋反者。许多人被射杀,依香腊也受了重伤。临终前,依香腊指着一棵开小白花的小草告诉人们:“那就是治疟疾的药,前面还有几种,要一起用,效果才好!”她没来得及告诉大家其他几种药是什么就断了气。后来,瘴气又疯狂流行,人们拿依香腊指给的那味药熬水喝,果真有效果,但已不及依香腊以前所给药的药效了。人们把这种药叫雅林砖,意即摆子药。佚名讲述,温源凯、艾温扁、吴军翻译、整理。收入《西双版纳傣族药物故事》,32开,4页,2 300字,云南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梁红)
一种止痢疾野菜的发现 傣族药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傣族地区。故事讲述:从前,有个小男孩,双亲死于瘴气,不久就被曼朵寨小头人的老婆骗去当了家奴。每天天不亮,他就起床做很多家务,晚上还要趴在地上让头人的孩子们当马骑,但吃的只是笋子下饭。不久,小男孩就脸色蜡黄,瘦得皮包骨。那年,痢疾流行,寨子里连续死人。可怜的小男孩也染上了痢疾,全身无力,头人家视他为废物,便把他弄到菜地边的草棚里等死。第二天,小男孩感到饥饿,就在草棚边采一种叶如牙齿、茎为紫色的野菜煮了充饥。慢慢地,小男孩肚子不疼了,痢疾也好了。后来,他把这种药采给寨子里得痢疾的病人吃,治好了他们的病。于是,他当起了摩雅,专门治疗痢疾,并给这味药取名帕播良。佚名讲述,温源凯、艾温扁、吴军翻译、整理。收入《西双版纳傣族药物故事》,32开,3页,2 100字,云南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梁红)
割草老人发现的治瘊子药 傣族药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傣族地区。故事讲述:有个猎人为治好妻子脸上的瘊子,出门寻访良药。他跋山涉水,不知过了多少时日。一天,他帮助了一位跌伤的割草老人,从老人那里得到了治疗瘊子的药。原来,老人年轻的时候是土司的家奴,因专门从事杀猪宰鸡剔黄鳝的工作而使手上长满了瘊子,被土司撵出家门,靠割马草卖度日。一天傍晚,他割到一种有浆的草,草浆沾在了手上。第二天,发现手上的瘊子掉了一些。他跑去头晚割草的地方看,原来那是平时不起眼的雅秀欢草,便又割了一些回来,舂烂敷在手背上。敷了几次,手上的瘊子全消了。老人把这种药送给长瘊子的人使用,效果都很好。猎人回家后,找来雅秀欢草舂烂敷在妻子脸上,不久,妻子的脸又恢复了美丽迷人的光彩。从此,用雅秀欢草能治瘊子便在傣族民间流传下来。佚名讲述,温源凯、艾温扁、吴军翻译、整理。收入《西双版纳傣族药物故事》,32开,4页,2 500字,云南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梁红)
可以做凳子的胃病药 傣族药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傣族地区。故事讲述:从前,西双版纳的森林里居住着两兄弟,他们从小失去父母,靠狩猎为生。由于经常饱一顿,饥一顿,时间一长,兄弟俩都得了胃病,时常吐酸水,心口辣疼。一天,他们出门打猎,由于饥渴,弟弟的胃剧烈疼痛起来,只好坐在路边石墩大的薄蘑根(即山乌龟)上休息。手里的刀不经意地砍在薄蘑根上,水分流了出来。饥渴难耐的弟弟砍了一块富含水分的薄蘑根嚼吃起来。回到家后,哥哥的胃疼如刀绞,而弟弟却安然无恙。弟弟想自己胃不疼,一定是薄蘑根的作用,便跑进山把薄蘑根切了一块拿回家给哥哥吃。没多久,哥哥就安然入睡。几天后,兄弟俩把那棵薄蘑根挖了抬回家,埋在院子里,胃疼了,就切一片吃。他们的胃病就这样治好了。后来,经摩雅试验,证明薄蘑根能治胃病,并记入傣族药典。佚名讲述,温源凯、艾温扁、吴军翻译、整理。收入《西双版纳傣族药物故事》,32开,4页,2 500字,云南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梁红)
像水牛角一样的藤钩 傣族药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傣族地区。故事讲述:勐巴拉有两夫妇,四十岁得子,视如珍宝,取名艾香。艾香八岁时,跟着父亲学使牛。一天,父亲耕田后休息,累了半天的水牛也躺下来歇气。艾香拿茅草搔牛耳,戳牛鼻,被激怒的水牛猛然起身用角顶他,使其当场昏迷。父亲看到宝贝儿子被牛撞伤,气得抽出长刀砍下牛头。艾香经摩雅抢救,保住了性命,但内伤严重,高烧昏迷,夫妇俩心急如焚。牛被砍死后,牛头埋在离竹楼不远的地方。一天,迷糊中的艾香提及“水牛头药”。有些迷信的夫妇俩便到埋牛头的地方去找药,发现那里长有几根长藤,藤叶柄处有一对像牛角一样的钩刺,如无数牛角挂在藤上。他们把藤子连根挖回,将根和藤子熬水给艾香喝,把嫩叶舂烂包创口。次日,艾香的烧已退,伤口也已消肿。治了几次,艾香就痊愈。消息传开,各寨摩雅都来求教。这种藤子在傣族地方到处都有,人们为它取名怀免王,意即水牛角,可用来消炎消肿。佚名讲述,温源凯、艾温扁、吴军翻译、整理。收入《西双版纳傣族药物故事》,32开,2页,1 100字,云南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梁红)
睡蒿子治好了摆子 傣族药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傣族地区。故事讲述:有一年收割季节,帕雅龙告雇了许多短工为他收割谷子。条件是管吃住,但不管医伤治病。这个季节病多,特别是打摆子的多。有个短工叫艾甩,在帕雅龙告家干了七天的活就染上了摆子,被帕雅龙告撵出家门。发着高烧的他歪歪倒倒走进了一块长满蒿子的地里,躺在蒿子上。由于口渴,他顺手揪了一把嫩叶嚼了起来。当晚,他回到自家竹楼后,感觉舒服了许多。第二天,他叫妻子拔了一大箩蒿子来垫在床上,并用其根熬水喝。没几天,他的摆子就没再发。他把这个意外的发现告诉了乡亲们,许多打摆子的人照他说的做,病都好了。后来,艾甩成了治疗摆子病的有名摩雅。佚名讲述,温源凯、艾温扁、吴军翻译、整理。收入《西双版纳傣族药物故事》,32开,2页,1 400字,云南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梁红)
烫鸡水治好了漆癞 傣族药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傣族地区。故事讲述:从前,有个叫艾洛的青年,从小没了双亲,被帕雅龙告逼迫当了家奴。有一天他去砍柴,不小心砍到漆树,到晚上便全身起红点,奇痒难忍,越抓越痒,并开始流黄水。吃了摩雅的药也不见好转。一天,睁不开眼的艾洛摸索着去厨房找饭吃,突然,一盆热乎乎的烫鸡煺毛的水迎面泼来,艾洛全身湿透,随之听到帕雅龙告老婆的叫骂声。艾洛含悲忍辱回到工棚。当夜,艾落全身没再痒,睡了个好觉。第二天,艾洛脸上的肿消了,小红疹子也不见了,脱开衣服一看,全身的漆癞都好了,于是想到了烫鸡水。后来,摩雅找了几个皮肤病人验证,证明烫鸡水确实可治疗漆癞和其他皮肤过敏症,并发现烫白鸡的水效果更好。不久,一个摩雅把艾洛赎了出来,让他当了自己的徒弟。艾洛后来成了有名的摩雅。佚名讲述,温源凯、艾温扁、吴军翻译、整理。收入《西双版纳傣族药物故事》,32开,3页,1 600字,云南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梁红)
楼前屋后的良药 傣族药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傣族地区。故事讲述:勐燕土司直到五十岁,讨了第二十个老婆才生得一个儿子。这儿子让他爱之如命,惜之如宝,人参鹿茸、山珍海味让他吃,可越吃越瘦。一年夏季,孩子不知何故,整夜哭闹。土司派人请来波摩(巫师),波摩进门就装神弄鬼,说土司的儿子是鬼缠身,要送鬼。于是,土司杀猪宰鸡送鬼,可到晚上,孩子仍哭闹,而且还咳嗽不止。土司又请波摩来折腾一番,仍不见效。这样反复几次,孩子的病更重了。这天,龚麻腊别路过此地,土司请他为儿子看病。龚麻腊别仔细诊断后告诉土司,吃娜溜(臭灵丹)就可治好孩子的病。他走到土司家院子里,摘了几片臭灵丹叶,用开水泡给孩子喝。当晚,孩子便安静下来。龚麻腊别告诉土司臭灵丹是治小儿燥热啼哭的好药。从那以后,在勐燕坝子,摩雅受人尊敬,波摩被人嘲笑。佚名讲述,温源凯、艾温扁、吴军翻译、整理。收入《西双版纳傣族药物故事》,32开,3页,1 300字,云南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梁红)
骗人的药治好了内伤 傣族药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傣族地区。故事讲述:有一年秋天,帕雅龙告宣布:凡来帮他割谷子的人,不仅供酒肉,还负责医病治伤。有一天,疲惫的帮工们刚从田里回来,帕雅龙告就逼着一个小伙子上树摘椰子,小伙子刚爬了一半就摔下来,跌伤了腰、腿。帮工们要帕雅龙告给小伙子治伤,否则,就不给他割谷子。帕雅龙告假惺惺地答应了。晚上,帕雅龙告夫妇商量出一个欺骗人的诡计,他们把自己小儿子刚撒的尿接在装有酒的葫芦里,拿去给小伙子喝。小伙子喝了娃娃尿掺的酒后没几天,伤就好了。帕雅龙告用娃娃尿当药骗人的事,传了出来,大家非常气愤。而龚麻腊别知道以后,认为这是偶然,也是医学上的一个发现。他把这味药反复试验,证明了娃娃尿的确可治疗跌打损伤。佚名讲述,温源凯、艾温扁、吴军翻译、整理。收入《西双版纳傣族药物故事》,32开,3页,1 000字,云南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梁红)
霸王鞭治便秘的发现 傣族药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傣族地区。故事讲述:从前,曼景宽有个头人经常便秘,大便时总是把肛门撕得鲜血淋淋。吃了一位老波涛给的两粒豌豆大的药丸,大便就通了。原来,老波涛很小就失去父母,和哥哥生活,狠毒的嫂嫂逼着哥哥和他分了家。老波涛只分得一头快下儿的母猪。他靠这头母猪日子日渐好过起来。一天,嫂嫂趁他不在家,在猪食里下药,小猪吃食后肚子鼓胀,不久就死了几头。夜里,嫂嫂又砍来一些克楞(霸王鞭)丢在猪槽里,想让刺戳死剩余的小猪。第二天,他发现猪槽里有一些白色浆液,猪已嚼吃了一些霸王鞭,随之猪通便了,肚子也瘪了。他心想,可能是霸王鞭的浆液的作用,便进行试验,证实了霸王鞭是通便的好药。同时发现这药毒性大,每次只能吃豌豆大的两粒,否则会致命。从此,霸王鞭的浆液可治便秘的经验就传开了。佚名讲述,温源凯、艾温扁、吴军翻译、整理。收入《西双版纳傣族药物故事》,32开,4页,2 200字,云南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梁红)
懒惰女人与痢疾药 傣族药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傣族地区。故事讲述:曼朵寨有个懒惰的女人叫玉尖,她连饭碗都懒得收洗。上午吃的饭碗,被猫狗舔了,下午又继续用。一天,她丈夫吃了头天的剩菜剩饭,到了傍晚就腹痛腹泻,半夜开始拉鼻涕便,就叫妻子去请摩雅。可玉尖直到太阳高挂才出门,她来到一棵开白花、叶子呈椭圆形的大树下,拿出小刀,剥了一些树皮,拿回家熬水给丈夫喝。不料,丈夫才喝了两次,症状就减轻了许多。第二天,丈夫拿了些紫米和干巴去感谢摩雅,才知道玉尖根本没有去找摩雅,便返回去审问妻子,并拿起柴块要打玉尖,摩雅赶来制止了他。于是,玉尖说了事情的经过。他们一同找到了那棵大树,摩雅发现这是傣族地方常见的树,只是人们不知道它的作用罢了。后来,这种叫埋母的树(鼻涕树),在傣族地方广泛使用于治疗痢疾,并被摩雅写进了傣族医典。佚名讲述,温源凯、艾温扁、吴军翻译、整理。收入《西双版纳傣族药物故事》,32开,3页,1 900字,云南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梁红)
饥不择食尝出的良药 傣族药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傣族地区。故事讲述:有一年,勐根一带遭遇罕见的干旱。有些人得了懒黄肿病(肝炎的一种)。头人害怕自家人被传染,派人把病人赶出寨子。这些生病的男女老少在一个低洼的地方住下,以野菜充饥。没多久,认识的野菜都采光了,老人和小孩相继死去。有个叫艾糯的年轻人,认为饿死不如乱吃而死,便采了一种叶子像马蹄、铺地长的植物来煮吃。吃饱后,躺着等死。可人们围拢看他时,他正呼呼大睡,于是大家也纷纷采这种植物来充饥。几天后,大家脸不黄了,身子有了力气。于是,大家把这种到处生长的野菜采了挑回寨子。这时,寨子里的头人也染上了黄肿病。好心的穷人给了他一些野菜,他拿回家煮吃,没几天,他的病就好了。一味治疗黄肿病的良药就这样被发现。为了记住第一个尝它的人,人们把药名叫做帕糯,汉名为马蹄金。佚名讲述,温源凯、艾温扁、吴军翻译、整理。收入《西双版纳傣族药物故事》,32开,3页,1 400字,云南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梁红)
洗衣果治好了怪病 傣族药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傣族地区。故事讲述:景迈有个叫艾帕的男人,结婚没几年就喜新厌旧。但妻子贤惠勤劳,他找不到合适的借口离婚。不甘寂寞的他,领回来一个年轻女人后,对妻子的态度更恶劣了。这一年,景迈一带疾病流行,艾帕的妻子也染上了怪病,觉得尿急,却解不出多少,解小便还伴有疼痛。妻子生病后,艾帕干脆和那个女人串寨子去了。一天,妻子口干舌燥,爬上竹楼上找水喝,没有找到,只看见凉台上放着一盆准备洗衣用的麻尚(又名洗衣果)水,她抬起喝了下去。喝下不久,她感觉小便不急了,也不拉肚子了。此后,她又拣回许多麻尚果熬水喝,结果,病症全消除。一天,有人告诉她,她丈夫得了和她一样的病,被那个女人抛弃了。妻子把丈夫接回家,用麻尚果治好了他的病。羞愧的丈夫从此回心转意,对妻子疼爱备至。麻尚果及枝叶能治病的经验就在傣族地方传开,但麻尚果有微毒,不能多吃。佚名讲述,温源凯、艾温扁、吴军翻译、整理。收入《西双版纳傣族药物故事》,32开,3页,1 800字,云南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梁红)
藤子上结的“辣子” 傣族药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傣族地区。故事讲述:勐巴拉的玉香一家三口,和睦愉快,勐里的乡亲们无不羡慕。这家人有个共同嗜好,就是爱吃辣子,不管吃什么,都要放辣子才觉得可口。有一年,整个寨子的辣子秧都得了病,不管怎么侍弄,所有辣子都枯黄而死。没有辣子,玉香一家鱼肉拌饭也难以下咽。丈夫决定到其他地方寻找辣子。不久,传来消息说丈夫被人杀害了。从此,玉香以泪拌饭,时间一久,便得了肚子冷疼的毛病,人变得又黄又瘦。儿子决定找回辣子来提起母亲的胃口。后来,在一个守地老波涛的指点下,他摘回一种叫玛匹内(小辣椒)的小果子。玉香天天拿它当辣子吃,没多久,她肚子冷疼的毛病竟然好了。从此,寨子里种上了玛匹内,大家不仅把它当药,还用它当作料。后来,摩雅经过试验,发现玛匹内有温中散寒、理气止痛的作用,可治疗胃腹胀痛、虚寒痼冷、反胃厌食等疾病。佚名讲述,温源凯、艾温扁、吴军翻译、整理。收入《西双版纳傣族药物故事》,32开,3页,2 000字,云南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梁红)
真葛根与假葛根 傣族药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傣族地区。故事讲述:僾尼山寨有个懒汉,见一群妇女背葛根去卖,换回了很多好东西,就动了心。第二天,他上了山,但不知道葛根的藤和叶是什么样,结果一条葛根也没挖着。他看到一种叶像鸡毛的藤叶植物,便拔了起来,一看其根与葛根一样,就拔了一大背箩回家。有几个帕雅龙告的帮工,因长年泡在水里,得了风湿病。他们正要去找摩雅龙看病,看见懒汉背着“葛根”,每人便吃了几片,吃后感觉嘴很麻。这时,卖葛根的妇女们正好路过,发现他们吃的是假葛根,便告诉他们吃了假葛根会中毒的。几个帮工要捆懒汉去见山官,但又听说山官和帕雅龙告一样坏,只好放了他,并跟着他到僾尼山寨等着看他们会出现什么反应。第二天,几个人不但没死,骨头疼痛的症状也消失了,腿脚也有力了。几个帮工又拿了许多假葛根回傣寨,送给得风湿病和跌打损伤的人吃,效果极好。这事让摩雅知道了,他看了假葛根后方知这种植物是火罕郎,傣族地方也有,只是不知道它的药用价值。从此,傣族就用火罕郎治风湿、跌打损伤。佚名讲述,温源凯、艾温扁、吴军翻译、整理。收入《西双版纳傣族药物故事》,32开,3页,2 000字,云南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梁红)
从夜飞的蝙蝠得到的启发 傣族药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傣族地区。故事讲述:有一年,曼兴寨有很多人得了鸡蒙眼病,每到鸡睡觉的时候,就什么也看不见。求诊的病人越来越多,龚麻腊别急得团团转。他想到勐召马(兽医)们都会夜间起来喂马,可能知道些这方面的药物知识,便去求教。勐召马告诉他,猫头鹰、猫和老鼠都在夜间活动,最好向它们请教。勐召马的话,让龚麻腊别心中一亮,他先后拿猫头鹰、猫和老鼠做药给病人吃,但效果不佳。一天傍晚,龚麻腊别发现有无数只黑色的“鸟”在灰暗的天空中飞翔,便跟踪到了一个岩洞,发现洞里吊满了蝙蝠,他抓了几只带回寨子做给病人吃。结果,不几天,这些人的病好了。消息传出,求医的人越来越多,山洞里的蝙蝠都被捉光了,龚麻腊别只好拿它们的粪便来做药,效果却相同。后来人们发现蝙蝠还可以治疗久咳不止的疾病。佚名讲述,温源凯、艾温扁、吴军翻译、整理。收入《西双版纳傣族药物故事》,32开,2页,1 000字,云南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梁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