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为什么会说话 白族动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云龙县某些白族村寨。故事梗概:古时候,人和动物一样不会说话。一天,观音在仙山上摆了许多碗水,叫所有的动物和人来喝。动物们争先恐后到仙山上争抢玉碗。青蛙知道其中的奥秘,就比画着暗示人不要抢玉碗。动物们看见人都拿了土碗,都笑话人憨,兔子笑裂了嘴,老牛笑掉了上牙,可人一喝土碗里的水,就说出话来了。动物们看见人会说话,又跟人争抢土碗,把水打泼了,碗里只剩下一滴。人为了感谢青蛙,就把它留给青蛙,可惜水太少,它喝了只会呱呱地叫。杨伟冲讲述,杨七匠、李淳记录。收入《中国民间故事全书·云南云龙卷》,32开,2页,900字,知识产权出版社2005年版。 (段伶)
牛和猪的故事 白族动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大理市某些地区。故事梗概:牛和猪在天上闯了祸,被玉皇大帝罚下人间为人做事。牛使劲犁地,猪好吃懒做。人上天告状,请玉皇大帝把猪收回去。玉皇大帝却责怪人不会驯养,下令说,既然猪胖得走不动,回到天上也无用,就赐予人杀吃。从此牛为人犁地,猪供人杀吃。罗树荣讲述,杨美清、李荣记译。收入《中国民间故事全书·大理卷》,32开,2页,900字,知识产权出版社2005年版。(杨珊珊)
牛为什么帮人耕地白族动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剑川县某些地区。故事梗概:古时候,没有牛,挖地靠锄头,庄稼收获少,人们常常吃不饱。玉皇大帝就叫牛下凡传达“三天吃一顿饭”的旨意。牛怕忘记,一路哼着这句话。不料被一个石头拌着脚,“啊呀”一声,把要传达的那句话忘了,到人间说成“一天吃三顿饭”。玉皇大帝知道后,不许牛返回天庭,罚它帮人耕田。佚名讲述,刘红军记译、整理。收入《剑川民间故事选》第一集,32开,1页,600字,剑川民间文学集成办公室1986年编印。 (张秀娟)
水牛报仇 白族动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鹤庆县白族地区。讲述的是:很久以前,人类刀耕火种,食不果腹。上天让牛王到人间传旨,要求人们三日一餐。不想牛王却误传为一日三餐,这样人类更是苦不堪言。天神一怒,便把牛王贬到人间为人们耕地。牛王的牙齿全部跌落,后来南海观音又用铁圈穿进牛鼻,这样水牛就只能永远为人类效劳了。佚名讲述,杨玉鹤记录。收入《鹤庆民间故事集成》,32开,2页,840字,云南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罗振纲)
牛拉犁的来历 白族动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某些地区。故事梗概:古时候,人和牛平等相处,共同开荒,但为谁拉犁、谁掌犁的事争执不下。人想,自己身上的毛又细又多,就说:“谁身上毛少谁就拉犁”。两个就数各自身上的毛,结果人和牛身上的毛一样多,问题还是没有解决。牛认为自己力气大,提出要以摔跤的输赢来决定拉犁者。人急了,乘牛不备,把后脑壳上的头发拔下几根,插进鼻子里说:“刚才我鼻子里的毛还没有数着呢。”牛摸摸自己鼻子里没有毛,只得服输去拉犁。佚名讲述,赵昱生采录。收入《兰坪民间故事集成》,32开,2页,1 000字,云南民族出版社1994年版。 (杨福寿)
为什么用牛犁地 白族动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洱源县某些地区。故事梗概:人原来不会用牛犁地,后来猎人见岩羊灵巧,便叫岩羊犁地。可是人多了以后,岩羊拼命犁地,粮食也不够吃。一天,牛在一旁看岩羊犁地。每犁一铧,岩羊便双脚在地上跪一跪,咩咩叫几声,显得很吃力的样子。牛觉得岩羊很可怜,就主动提出帮岩羊犁地。从此人们才开始用牛犁地。字凤奇讲述,许珍记译、整理。收入《洱源西山白族文化》,32开,2页,1 000字,洱源县委宣传部、文体局2000年编印。 (张秀娟)
黄鳝与水牛 白族动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鹤庆县某些白族村寨。故事梗概:水牛嘴馋,它与黄鳝做朋友。一天,黄鳝请水牛吃饭,水牛到黄鳝家门口却进不去,黄鳝就把宴席摆到门外。水牛吃了一次还想再吃一次,黄鳝家没吃的了,只得脱下身上的鳞片招待水牛。后来水牛也假意请黄鳝吃饭,水牛让黄鳝跟着它撒的尿走。半路上水牛担心以后黄鳝经常到它家,就憋住尿,断了黄鳝的路,让黄鳝干死在路上。后来水牛憋不住,又把尿撒了。从此,水牛撒尿总是忍忍撒撒,并且改不了嘴馋的毛病,经常在稀泥中偷吃黄鳝的食物。黄秀珍讲述,瑞穗等记译。收入《中国民间故事全书·云南鹤庆卷》,32开,2页,1 100字,知识产权出版社2005年版。 (段伶)
牛虎斗 白族动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剑川县白族地区。讲述的是:一天,一只饥饿难忍的老虎与一头口渴难耐的水牛在水塘边相遇,展开了生死搏斗。满以为轻而易举就可以战胜水牛的老虎想不到水牛浑身是泥浆,很滑,斗了几个回合,都无法取胜。最后水牛跳入水塘,老虎也跟着跳进去,结果老虎被淹死了。施树立讲述,瑞鸿、瑞林记录,乐夫翻译。收入《石宝山的传说》,32开,1页,486字,剑川县民间文学集成办公室1986年编印。 (罗振纲)
撵山狗 白族动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云龙县白族村寨。故事梗概:狗撵山时撵着一只兔子。它叼着兔子,看见麂子,觉得麂子比兔子大,便丢了兔子去撵麂子。它叼着麂子后又见野牛大,便丢了麂子去撵野牛。野牛跳进山湖里,狗也跳进湖里,不但没撵到野牛,还差点丢了性命。杨艳芬讲述,李淳记录。收入《中国民间故事全书·云南云龙卷》,32开,1页,500字,知识产权出版社2005年版。 (段伶)
狗为什么咬猫 白族动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大理市、洱源县白族地区。故事梗概:狗和猫给主人守家,两个都打瞌睡,结果贼来把主人的银袋子偷走了。主人叫它们两个把银袋子找回来。狗会闻,很快就找到了贼的家,可是贼把银袋子藏在柜子里,狗叫猫把柜子咬开后,拿着银袋子回去。路上遇着海子,狗叫猫骑在自己的身上渡海。猫打瞌睡,把银袋子掉进了海里。狗找回银袋子后,累倒了,猫就先跑回去向主人邀功,主人赏给它肉吃。狗回来不服,去咬猫,主人罚狗吃屎。从此猫吃肉,狗吃屎。陈义中、王凤林讲述,杨美清、李荣记录。收入《中国民间故事全书·大理卷》送审本,32开,2页,1 600字,知识产权出版社2005年版。 (杨珊珊)
狗撵麂子的来历 白族动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某些地区。故事梗概:狗和麂子原来是亲家。一天,狗煮了一锅加了大蒜的鸡肉,请麂子吃。麂子见肉,很高兴,便手舞足蹈起来,却碰翻了锅,打泼了肉。狗误认为麂子看不起它,便猛扑麂子,麂子飞跑出去。麂子脚上沾着肉汤里的大蒜味,无论它跑到哪里,狗还是闻得到麂子的味,都要追赶。佚名讲述,赵昱生采录。收入《兰坪民间故事集成》,32开,1页,400字,云南民族出版社1994年版。 (杨福寿)
狗与谷种 白族动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一带。故事梗概:狗和猫到天庭偷谷种,被天神发现;狗将谷种给猫,让它先逃走。后来狗赶上了猫,背着猫渡了海。深夜赶到家,但大门顶着,猫便跳进家抢先报功。主人得到了谷种,便给猫与主人同吃同睡的嘉奖,而狗却被主人隔在门外,只给它吃残汤剩饭。狗对此不服,常常对猫龇牙咧嘴。后来人们知道是非颠倒了,感激狗的功劳,每到八月十五尝新节时,还是将第一碗新米饭给狗吃。和六斤讲述,李松发采录。收入《兰坪民间故事集成》,32开,2页,900字,云南民族出版社1994年版。 (杨福寿)
懒猫和憨狗 白族动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某些地区。讲述的是:主人叫猫和狗去挖地,猫偷懒,在狗挖好的地里掩盖狗脚印,踏上自己的脚印,然后回去向主人表功。主人赏给它肉吃。狗回来后有口难辩,主人给它吃屎。从此狗对猫不服,一遇猫就想抓它。佚名讲述,汪耀昌、张宗宝采录。收入《兰坪民间故事集成》,32开,2页,900字,云南民族出版社1994年版。(杨福寿)
洱海边上的狗、猫和老鼠 白族动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大理市白族地区。故事梗概:苍山上的老熊生了三胎,分别是狗、猫和老鼠,洱海边上的老妈妈收养了它们。开初它们各尽职守,白天狗和猫守前后门,晚上老鼠守夜。有一年,本主会就要到了,老妈妈嫁出去的姑娘回来过节。老鼠吃了姑娘买来的鱼,还栽赃给狗和猫。它怕受责备,就躲在洞里。猫为了还自己的清白,要扒鼠洞。老妈妈不忍罚谁,踢了猫一脚。从此猫更恨老鼠,专捉老鼠吃。杨益群讲述,杨美清搜集、整理。收入《中国民间童话丛书·白族神笛》,32开,3页,2 500字,云南少年儿童出版社1989年版。 (段伶)
狗搭豹子做生意 白族动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剑川县白族地区。讲述的是:豹子很想吃狗肉,但狗一直在主人身边,无法下手。于是它就利用狗的贪心,先给狗吃肉,然后约狗合伙做生意,最后把狗骗到树林里吃掉了。从此,就有了一句歇后语:“狗搭豹子做生意——贪心而亡。”佚名讲述,松泉搜集。收入《白族民间故事》,32开,2页,783字,云南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施新宇)
马、驴和骡子为何没有角白族动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鹤庆县白族地区。讲述的是:古时候,有寡母孤女两人,一天,她俩因饥寒交迫而哀哭。哭声惊动了山神,山神便派马、驴、骡子和水牛一起去帮可怜的母女盖房。大家掰下头上的角,很快建成了房子;而当笨拙的水牛一边掰角一边跑来时,房子已经盖好了。这样,水牛的角就一直是弯的,而且它从此就留在人的身边服役,表示自己的歉意。陈昌荣讲述,陈斌搜集、记录。收入《鹤庆民间故事集成》,32开,2页,812字,云南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罗振纲)
乌龟为什么缩头 白族动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大理市、洱源县白族地区。故事梗概:一天,洱海龙王张榜告示:谁献猴心,医治好他女儿的病,就把姑娘嫁给谁。漾江的乌龟揭了榜,就去找它曾在江边玩时结识的朋友——猴子。它把猴子骗到家里,叫猴子为朋友献爱心。猴子知道上当了,便将计就计,说:“你为什么不早说,我有八颗心,来的仓促,还挂在树上呢!”乌龟心急,就让猴子赶快领它去拿猴心。猴子一上岸就爬到树上,说:“你这没良心的东西!谁能有几颗心呢?”乌龟自知理亏,无脸见人,从此一遇人就把头缩进壳里。陈义中、字文兵等讲述,杨美清、李荣记录。收入《中国民间故事全书·大理卷》,32开,3页,1 800字,知识产权出版社2005年版。 (杨珊珊)
猫为什么捉老鼠 白族动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某些地区。讲述的是:猫和鼠是玉皇大帝的兵将,但有五只老鼠下凡危害百姓,玉帝即令猫去捉拿。猫捉到五只老鼠后,分别用双手、双脚抓着,用嘴叼着回到天宫。玉帝问:“抓到了没有?”猫一开口回话,嘴里叼的那只鼠便掉了下来,回到人间。并且,那还是一只母鼠,一到人间,一生再生,玉帝叫猫再去捉拿,始终捉不完。从此,猫一直留在人间捉鼠。佚名讲述,赵昱生采录。收入《兰坪民间故事集成》,32开,2页,900字,云南民族出版社1994年版。 (杨福寿)
虎和猫的故事 白族动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某些地区。故事梗概:虎和猫本是好朋友,虎肚子大,他对猫说:“今后我抓着的动物,无论它与我关系怎么样,我都要吃掉它。”猫劝虎说不能这样,但虎不但不听,还扑向猫。猫一躲再躲,最后爬到树上。虎爬不了树,只得在树下巴望着猫。佚名讲述,王雷采录。收入《兰坪民间故事集成》,32开,2页,1 100字,云南民族出版社1994年版。 (杨福寿)
老虎为什么怕猫头鹰 白族动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某些地区。故事梗概:从前,有两兄弟上山砍竹子,弟弟见不着哥哥,就到处喊。这时一个白胡子老倌告诉他哥哥已被老虎吃了。弟弟很伤心,要去打虎报仇。老倌见弟弟心诚,就使法术,让弟弟变成猫头鹰,一遇上老虎就在它身上屙屎,虎皮一粘到它的屎就烂。从此老虎最怕猫头鹰。人们就此知道有猫头鹰的地方,没有老虎。杨光浩讲述,和国煊翻译,郭思九采录。收入《兰坪民间故事集成》,32开,1页,700字,云南民族出版社1994年版。 (杨福寿)
老虎和猴子 白族动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大理市、洱源县白族地区。故事梗概:从前,有个马帮住在深山老箐里。深夜,老虎摸来要吃马。等着人睡着后,刚要下手,来了一个偷马贼。他摸着老虎,以为是匹好马,就骑了上去。虎以为山神惩罚它,驮着贼就跑。天蒙蒙亮时,贼见骑的是虎,赶忙跳到树上;虎见是人,一心想把他吃掉。虎先后去请猫、鸟帮它捉人,它们都不肯帮忙,只有猴子逞能,上树去捆人,不料还没把人捆好,虎就拉绳子,把猴子拉下摔死了。罗树荣讲述,杨美清、李荣记译。收入《中国民间故事全书·大理卷》,32开,2页,1 000字,知识产权出版社2005年版。 (杨珊珊)
兔子和老虎 白族动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洱源县某些地区。故事梗概:一天傍晚,兔妈妈睡着后,小兔子离开妈妈出去玩耍。不料遇着虎,想跑已来不及了,就跟虎说:“我知道你要吃我,不过,听人说,生肉不好吃,熟肉才好吃。我们找些柴,把火烧起来后我跳进去,请你吃熟兔肉。”虎认为小兔子说得很有道理,就跟着小兔去找柴。这时天已擦黑,小兔把虎领到悬崖上,自己跃身跳过去,虎因看不清,一跳就掉下万丈深渊,摔死了。孙英讲述,李洁华记译、整理。收入《洱源西山白族文化》,32开,1页,700字,洱源县委宣传部、文体局2000年编印。 (张秀娟)
啊呀呀 白族动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洱源县白族地区。故事梗概:古时候点苍山上出了个怪物,只要上山的人一喊“啊呀呀”,它就来找麻烦。有一回小英上山砍柴砍着个树疙瘩,叫了声“啊呀呀”,怪物就来了,要小英嫁给它,如不答应,就叫全村人遭殃。小英只好同意跟它去。路上遇到了孔雀,才知道山上有两个湖,用一个湖里的水洗澡,人会变成兽,用另一个湖里的水洗澡,兽会变成人。小英取回两壶水,叫孔雀和怪物洗澡。结果,孔雀变成了小伙子,与英子回去成了亲;怪物变成了豺狗,躲到树林里去。佚名讲述,张福三、杨莱凤搜集、整理。收入《白族民间故事选》,32开,4页,2 106字,上海文艺出版社1984年版。 (施珍华)
狗熊为什么撕人脸 白族动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洱源县某些地区。故事梗概:一天,熊嫌松树挡着它的路,就用爪子刨,嘴巴啃,辛苦了三天,松树还不倒,熊很生气。一天,它看见人用斧子把这棵松树砍倒了,心想,人的牙齿为什么比自己还厉害?从此,每当遇着人,它什么地方都不咬,就是抓人的嘴脸,要看看人的牙齿究竟是怎样的。张开鹤讲述,菡芳、白正学记译、整理。收入《洱源西山白族文化》,32开,1页,700字,洱源县委宣传部、文体局2000年编印。 (张秀娟)
猴子除害 白族动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洱源县白族地区。故事梗概:原来虎、豹、猴、鹿、兔等各种动物相处很和睦,后来狐狸和狼偷吃了小兔、小鸡,惹出许多祸害。猴子要惩处它俩,便约它俩到海边玩。看到有人在河里洗澡,岸上放着衣服、猎枪和锣鼓。猴子说:“锣鼓才好玩呢。”狐狸和狼听说锣鼓好玩就争着抢锣鼓,一抢着就敲打起来。同伴们听见锣鼓声就跑了。猎人上岸,端着枪,尾随锣鼓声音,一枪一个,狐狸和狼应声倒下。赵怀瑾记译。收入《中国民间童话丛书·白族》,32开,4页,2 800字,云南少年儿童出版社1989年版。 (段伶)
青蛙和蛇 白族动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某些地区。故事梗概:天神见青蛙善良,赐予它万变宝珠,为人造福。蛇骗取了青蛙的宝珠,变成美女。君主贪婪,与蛇争夺宝珠,双方使法术,搅得人间不得安宁。天神见人间遭祸,便拿青蛙问罪。得知祸根是蛇,便叫人见蛇就打。青蛙自责,求得宽恕,天神给它护卫庄稼一职。佚名讲述,和贵生、和金林采录。收入《兰坪民间故事集成》,32开,3页,2 000字,云南民族出版社1994年版。 (杨福寿)
青蛙和老鼠 白族动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某些地区。故事梗概:从前,青蛙和老鼠是好朋友。春耕时节,青蛙看见人们栽秧很忙,就请老鼠也一起下田帮人栽秧。老鼠推这推那就是不去,可到收获时它却到处偷吃人的粮食。从此,两个朋友互不理睬,人也以此教育娃娃:“只会做,是青蛙;只会吃,是老鼠。”武清海讲述,和国煊翻译,郭思九采录。收入《兰坪民间故事集成》,32开,2页,800字,云南民族出版社1994年版。 (杨福寿)
耗子原来是皇帝留下的 白族动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洱源县、大理市白族地区。故事梗概:从前,有个凶狠的皇帝,一天,为耗子咬了他的衣服和宝物而恼火,下令百姓捉拿耗子。百姓只捉到了小耗子,耗娘躲藏起来,没有捉到。眼看限期要到,就要遭殃了,百姓想借皇帝祭祖之机,整死皇帝,便送给皇帝一对包着短炮的蜡烛。当皇帝要点蜡烛时,只见耗娘咬掉了蜡烛外面的蜡油,露出两只短炮,侥幸没有被炸。皇帝认为这功劳应该归耗娘,便又下令不许伤害耗子。从此耗娘传种,耗子消灭不完。瑞青讲述,李星华搜集、整理。收入《中国民间童话丛书·白族》,32开,2页,1 200字,云南少年儿童出版社1989年版。 (段伶)(www.xing528.com)
磨鼓鸟磨鼓磨干鸟磨干 白族动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大理市白族地区。故事梗概:一天夜间,老鼠来厨房里偷吃东西。面对米柜、面箱,老鼠拿不定主意先吃哪个。又不知道柜子、箱子、橱柜的板子哪个薄,先啃哪个。后来它想箱子薄,就啃箱子,啃了一个坑后,觉得太厚,又去啃柜子;柜子啃了一个坑后,也觉得不对,又去啃橱柜。这时鸡打鸣天要亮了,主人老倌来了,老鼠只得饿着肚子躲起来。老倌摸了摸箱子、柜子上的坑坑,对全家人说:“磨鼓鸟磨鼓,磨干鸟磨干(意思是啃柜就啃柜,啃缸就啃缸),不能三心二意呀!”佚名讲述,张祖渠记译。收入《中国民间童话丛书·白族》,32开,6页,4 000字,云南少年儿童出版社1989年版。 (段伶)
“狗误我”鸟 白族动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大理市、洱源县白族地区。故事梗概:从前,有个公公出去请客,吩咐儿媳在家做豆腐、煮肉。儿媳为了赶时间,把切好的肉煮上后,就去做豆腐了。不料,她点豆腐时,狗把肉吃了。眼看就到傍晚,儿媳怕丢面子,越想越没有主意,就在门外的核桃树上上吊了。儿媳死后变成了小鸟,嘴里不断地叫着:“狗误我,狗误我。”从此人们叫这种鸟为狗误我鸟。施高明讲述,杨美清、李荣记录。收入《中国民间故事全书·大理卷》,32开,1页,600字,知识产权出版社2005年版。 (杨珊珊)
乌鸦和土燕子 白族动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某些地区。故事梗概:乌鸦和土燕子是亲姐妹。一天,土燕子请乌鸦帮忙在家照看娃娃,自己到远方学习语言。土燕子在路上听见铁匠“叮当叮当”的打铁声和“咄——”的淬火声,以为学到语言了,便一路叫着这些声音回来了。到了家却不见娃娃,就问乌鸦,娃娃到哪里去了。乌鸦“呀老,呀老(我吃了)”地回答道。燕子就“叮当叮当,咄——”地叫着跟乌鸦打了起来。从此,燕子只会“叮当叮当,咄——”地叫。杨光浩讲述,和国煊翻译,郭思九采录。收入《兰坪民间故事集成》,32开,2页,900字,云南民族出版社1994年版。 (杨福寿)
乌鸦和喜鹊 白族动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大理市白族地区。讲述的是:从前,乌鸦是白色的,喜鹊是黑色的,它俩都住在王画师身边。喜鹊善于奉承,被王画师画成了白胸脯、花脖子、花翅膀、花尾巴。一天,有人说王画师的坏话,乌鸦跑去告诉王画师,王画师因为心烦就把墨汁泼到了乌鸦的身上。到了王画师被国王抓去砍头时,他才想起乌鸦的好处。乌鸦虽然变成了黑鸟,但它还是继续向人们发出忠告。佚名讲述,江锐搜集。收入《白族民间故事》,32开,2页,594字,云南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施新宇)
鹦哥 白族动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云龙县白族地区。讲述的是:从前,老白鹦哥生了三只漂亮的小白鹦哥后,眼睛就瞎了,全靠其子白鹦哥老大觅食养活一家老小。后来,白鹦哥老大被老鹰叼吃了,白鹦哥老二又出去觅食养活母鹦哥和弟弟。不久,白鹦哥老二也被猫头鹰抓吃了,白鹦哥老三又去觅食养活母鹦哥。后来,白鹦哥老三被张三下扣子捉去了。张三妈劝说张三放它回去养母鹦哥,张三不听,把白鹦哥老三送给了县官。县官又把白鹦哥老三送给了巡抚。巡抚很同情白鹦哥老三,便放它回去养母鹦哥。可是当白鹦哥老三回到家时,瞎眼的母鹦哥已饿死在岩壁下。白鹦哥老三在众鸟帮助下埋葬了母鹦哥。巡抚打了张三四十大棍,撤了其县官的职务。李志和讲述,杨松泉、李淳记录、翻译。稿存云龙县图书馆,16开,2页,2 000字。 (施新宇)
乌鸦报信 白族动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云龙县白族村寨。故事梗概:一天,乌鸦饿着肚子到处找食物,忽见一只死肥羊,可是它想到邻居,就飞回去邻居的树上叫:“你吃肉,我吃肠。”邻居跟着乌鸦,找到了肥羊,见肠子也很肥,就不给乌鸦,连肠连肉全部一个人占有了。乌鸦很生气,但不说出来。过了一久,它又飞到邻居家房头叫:“你吃肉,我吃肠。”邻居又跟着乌鸦走到很远的地方。这时乌鸦飞跑了,邻居的面前有个可怕的死人。远处一群手持棍棒的人向他冲来,说他是谋财害命的贼,把他捆起来打。赵如清讲述,谢道辛等记录。收入《中国民间故事全书·云南云龙卷》,32开,3页,1 400字,知识产权出版社2005年版。 (段伶)
报春的归桂阳鸟 白族动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某些地区。故事梗概:从前,有同父异母的归桂阳和里桂阳兄弟俩。后娘看不惯归桂阳,曾先后在门头上放石头、做毒药包子想整死他,可每次不但没害着归桂阳,还差点整着亲生子里桂阳。有一天,她又叫兄弟俩去山里种麻,她给归桂阳的是炒熟的麻籽,给里桂阳的是生麻籽,并说:“谁种下的籽没有长苗就不能回来。”谁知弟弟拿错了哥哥的熟麻籽,麻苗长不出来,就回不了家,结果饿死在山里。哥哥为找弟弟,一直在山里喊:“里桂阳,里桂阳”,喊完后就有“归桂阳,归桂阳”的回声。后来两兄弟就变成了这种鸟。佚名讲述,李松发搜集。收入《兰坪民间故事集成》,32开,2页,900字,云南民族出版社1994年版。 (杨福寿)
百鸟和蝙蝠 白族动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洱源县一带白族地区。故事梗概:原来蝙蝠和百鸟都住在森林里,白天唱歌,晚上睡觉。蝙蝠虽然样子丑、歌唱得不好,但众鸟还是把它当做亲弟弟。可是蝙蝠常常嫉妒百鸟,见乌鸦说报春鸟唱的歌好听,见报春鸟说凤凰的样子好看。后来凤凰从乌鸦和报春鸟那里知道了蝙蝠挑拨离间的事,要召开百鸟会帮助它。蝙蝠知道后就躲到山洞里,白天不敢见人,晚上才悄悄出来。佚名讲述,赵怀瑾记译。收入《中国民间童话丛书·白族》,32开,3页,2 100字,云南少年儿童出版社1989年版。 (段伶)
乌鸦和狐狸 白族动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洱源县某些地区。故事梗概:一天,乌鸦在树上吃果子,狐狸够不着,就跟乌鸦攀起亲戚来,结果狐狸得到了果子吃,它也请乌鸦到家里吃饭。乌鸦到了狐狸家,见狐狸摆着一盆肉汤。乌鸦嘴长,没有吃着多少,狐狸却吃了很多。乌鸦也要回请狐狸,它把肉剁细了,装在瓶子里,狐狸去了,因为嘴短吃不着,只好干看着乌鸦吃。孙英讲述,李洁华记译、整理。收入《洱源西山白族文化》,32开,1页,600字,洱源县委宣传部、文体局2000年编印。 (张秀娟)
小鸡报仇 白族动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大理市白族地区。故事梗概:山猫把小鸡的妈妈吃了,小鸡们痛哭不已。小鸡的大姐领着弟弟妹妹们去报仇,路上先后遇着针、栗果、螃蟹、牛屎、竹筒。它们很同情小鸡们的遭遇,也跟着去为鸡妈妈报仇。到了山猫的洞里,山猫在睡觉,它们各自把好自己的位子,然后小鸡们在洞口“叽叽喳喳”地叫着,吵醒了山猫。山猫起来坐着穿鞋,被凳子上的针扎着屁股;去扒火塘,被栗果炸得睁不开眼;摸着去找水洗眼睛,被水缸里的螃蟹夹住了手;赶忙跑出去,又被门头的竹筒滚下来打着,还踩着了牛屎。大家齐心协力,山猫终于得到了惩处。佚名讲述,李源、李晓娟记译。收入《中国民间童话丛书·白族》,32开,3页,2 000字,云南少年儿童出版社1989年版。(段伶)
蜜蜂告状 白族动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洱源县一带白族地区。故事梗概:一次,主人不顾蜜蜂的苦苦哀求,把蜂蜜全部割走,不留给小蜂儿一点儿过冬的粮食。蜜蜂们没有办法,有的说去告状,有的说另找主人。正在议论时,主人给小蜂儿浇了一盆烫水,要把它们拿来做下酒菜。蜜蜂们很生气,决心去告这没良心的主人。主人便掐蜂腿,割蜂舌,还说:“你们去告吧!”蜜蜂还有翅膀,它们纷纷飞走了。主人想它们还是要飞回来的,可蜜蜂一去不回。佚名讲述,赵怀瑾记译。收入《中国民间童话丛书·白族》,32开,3页,2 000字,云南少年儿童出版社1989年版。 (段伶)
找哥雀 白族动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云龙县白族地区。故事梗概:传说摆夷小伙子阿嘎从蟒蛇大口边救出了放羊的小姑娘,可是阿嘎却被蟒蛇的毒气薰死了。放羊姑娘日夜哀号着:“阿哥哥”,后来就变成了“找哥雀”,直到如今还在山里喊:“阿哥哥”。曾勇新讲述,丝人山记录、翻译。稿存云龙县图书馆,16开,1页,500字。 (施新宇)
诉苦鸟和屎姑姑 白族动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洱源县、剑川县白族地区。故事梗概:有一个婆婆,家里有个忠厚善良的儿媳,名字叫素素;还有一个心狠手辣的女儿,名叫姑姑。一天,婆婆叫儿媳去种麻,姑姑暗地里在麻种里掺上荞籽、杂草籽,被素素捡干净后,姑姑又把麻籽炒熟,结果种下去后一棵苗也长不出来。婆婆见别家地里长苗,自家地里长不出苗,就拿棒棒打素素。一棒敲下去,素素被打死变成了诉苦鸟,“苦啊!苦啊!”地叫着。姑姑又抡起棒棒打诉苦鸟,但一脚没踩稳,掉到了粪塘里,变成了屎姑姑,它一边叫着:“姑姑吃”,一边专门找牛屎马粪啄。佚名讲述,李中迪记录、整理。收入《白族民间故事选》,32开,3页,1 118字,上海文艺出版社1984年版。 (施新宇)
杜鹃鸟 白族动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鹤庆县白族地区。讲述的是:金墩清江村有一个能干的女孩与阿爸相依为命,过着安闲的日子。可是自从阿爸讨了个后娘,小女孩便受尽折磨。村里百姓都在背后指责后娘,很同情小女孩的处境。春耕时节,后娘拿煮过的麻籽让姑娘去下种。过了几个月,地里只长野草不长麻。后娘就把女孩吊到树上,活活打死。小女孩死后变成一只杜鹃鸟天天哭叫。佚名讲述,李大成整理。收入《鹤庆民间故事集成》,32开,2页,812字,云南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罗振纲)
海东娘娘 白族动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剑川县白族地区。故事梗概:剑湖东岸的海东村有个穷人家的女儿李四娘长得十分美丽,还会唱动听的白族调子。四娘从小被指腹为婚,做了财主家童养媳,但她却与穷小伙渭熊儿相好。有一天,她被皇家选美的人看中,硬被抢到京城。她誓死不从,唱白族五更曲诉说心中哀怨之后,上吊死了。渭熊儿得到她的死信后日夜哭泣,最后化成一只黄鸟天天鸣叫,寻找他的心上人。赵玉昌讲述,李星华记录、翻译。收入《白族民间故事传说集》,32开,4页,1 755字,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版。 (施珍华)
泥鳅的来历 白族动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鹤庆县白族地区。讲述的是:送子观音来到人间,在路上听见桥下有一妇女呻吟不止,原来是临产了。出家人最忌讳这种血盆之事,但观音为了妇女和未出生的婴儿,便亲自为妇女接生。可事后她手上的血腥味怎么也洗不掉,最后她用泥在手中搓捏了很久才除去了血腥味。她把泥条丢入水中,泥条一转便成了泥鳅。所以今天泥鳅身子很滑而且还有腥味。杨司田讲述,蒋秉枢搜集。收入《鹤庆民间故事集成》,32开,3页,1 372字,云南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罗振纲)
落选的花王 白族植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大理市白族地区。故事梗概:杜鹃花在苍山的百花会上一连几届被选为花王。它很得意,想让天下都知道它,就到三月街上走走,许多姑娘称赞它的美;到蝴蝶泉逛逛,彩蝶也认识了它的美;到鸟吊山上看看,凤凰也接待了它。又一年,苍山老人主持百花会,杜鹃花却迟迟不到。大家很着急,先后派了报春花、迎春花去请,还是没来。苍山老人说:“它的架子大,不等它了。”最后大家推选斗霜傲雪的山茶花为花王。这时杜鹃花来了,它很懊悔,觉得无脸见人,便转身躲到山背后僻静的地方,在那里悄悄地过日子。佚名讲述,赵怀瑾记译。收入《中国民间童话丛书·白族》,32开,6页,4 200字,云南少年儿童出版社1989年版。 (段伶)
当归的传说 白族植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鹤庆县、剑川县白族地区。讲述的是:从前,大马厂有两弟兄,哥哥懒,弟弟勤;哥哥心坏,弟弟心好。弟弟不愿伤害可怜的老鹰,便得到了它衔来的当归种。他还教大家种植当归,后来就成了有名的马厂秦归。佚名讲述,章虹宇搜集、整理。收入《白族民间故事选》,32开,3页,1 196字,上海文艺出版社1984年版。 (施珍华)
素心兰的传说 白族植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洱源县白族地区。讲述的是:从前,罗坪山上有座庙,庙里住着一个孤苦伶仃的老和尚。有一天,他救回一只要到南方过冬的受伤大雁。大雁的伤被老和尚医好后,答应明年路过这里时,给老和尚带一株印度素心兰。第二年春天,被救的大雁领着雁群,嘴里含着印度素心兰,带着感激的心情来找老和尚,但老和尚已经死了。雁群痛苦地哭泣起来,嘴一张开,素心兰就掉在山上。从此罗坪山便有了素心兰。侯成林讲述,王建平记录、翻译。收入《姑娘龙》,32开,2页,850字,洱源县民间文学集成办公室1985年编印。 (杨旭芸)
荨麻与艾蒿 白族植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洱源县白族地区。故事梗概:姐姐大砧板和弟弟小碟碟的妈妈去包谷地里撵乌鸦和赶野狗,回来的路上不幸被老妖婆吃了。老妖婆就装作姐弟俩的妈妈骗开了家门。晚上,老妖婆同小碟碟睡一头,半夜里把小碟碟吃了。大砧板发觉弟弟被吃,便装作到外面撒尿,躲到大门口的桃树上。老妖婆追到树下,大砧板叫:“妈妈张开嘴,我丢桃子给你吃。”却把尖刀丢进老妖婆的喉咙里。妖婆被戳死后变成一蓬荨麻,大砧板下不来了。在两个过路人帮助下,大砧板跳下来后就变成了一蓬艾蒿。从此两种植物一直相克,如果有人误摸荨麻扎了手,采两片艾蒿叶一抹就好了。杨堂翠、瑞青讲述,李星华记录、翻译。收入《白族民间故事传说集》,32开,6页,3 834字,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版。 (施珍华)
稻子树 白族植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剑川县白族地区。故事梗概:田公去远方找回三颗稻子树种,叫三个儿子去种。因为三个儿子一个比一个懒,结果老大种的稻子变成了高粱,老二种的稻子变成了禾本水稻,老三种的稻子变成了稗子,这都是没有精耕细作的结果。从此稻子树就变成现在的水稻了。佚名讲述,陆家瑞记录。收入《白族神话传说集成》,32开,4页,2 324字,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6年版。 (施珍华)
树木和石头 白族植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鹤庆县白族地区。故事梗概:树木和石头是山神的儿子。一次,它们不仅泄露了上天要到人间搜杀人类的消息,还帮助人们巧妙地躲过了天神的暗算。于是天神便使人类经受风雨、毒蛇、猛兽的侵害。这时树木和石头又帮人类建房盖屋隐蔽身体;搭灶做饭来抵御天神的侵害。寸金屋讲述,鹤庆县民间文学集成办公室记录、翻译。收入《鹤庆民间故事集成》,32开,2页,1 036字,云南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罗振纲)
棕树为什么年年被剥皮 白族植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剑川县白族地区。讲述的是:棕树和松树原本是好朋友,松树还帮棕树遮风避雨。有一年天大旱,棕树自告奋勇去找水,并发誓如果自己不回来,就遭千刀万剐。结果棕树找到有水的园子以后,把对松树发的誓言忘得一干二净。园子里的瓜和菜把这事告诉了主人,主人就来剥棕树的皮。棕树见自己的誓言应验,后悔也来不及了。佚名讲述,江锐搜集。收入《白族民间故事》,32开,1页,513字,云南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施新宇)
棕榈树 白族植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大理市白族地区。讲述的是:传说白王被敌兵追杀,躲到桥下后又被拉出来砍头。白王的头砍了一颗又长出一颗,连续砍了九十九天,砍了九千九百九十九个头,堆成了山。敌人一筹莫展,后来听到乌鸦叫道:“砍白王的头,先砍掉白王花园里的棕榈树。”白王的头终被砍下来了,但白王又变成许多棕榈树,献给人们剥不完的棕衣。周城讲述,杨桂芬搜集、整理。收入《白族民间故事》,32开,2页,1 161字,云南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施珍华)
仙人掌 白族植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大理市白族地区。讲述的是:帮财主家放牛的小伙子阿嘎天天去一块草地上放牛,牛头天吃过的草第二天又会长出来。后来得到一位白胡子老人的指点,阿嘎在草地里挖到了绿宝珠。此宝珠会变出东西来,要什么就变出什么。阿嘎替穷苦人变了许多吃的。财主知道后,逼阿嘎交出宝珠。他不交而把它吞到肚子里,自己就变成了仙人掌,为乡亲们守护着家园。苏海讲述,张泉搜集、整理。收入《白族民间故事选》,32开,2页,858字,上海文艺出版社1984年版。 (施珍华)
草乌和都拉 白族植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鹤庆县某些白族村寨。故事梗概:一天,白云山的猎人都拉大爷在风雨中救了一个面黄肌瘦的汉子,可是,这汉子却是个到处偷东西的懒汉。当大爷劝说他好好做人时,他却拔刀刺向大爷。这时大爷才知道他恩将仇报,便张弓射死了这个坏人,自己也因刀伤过重,死在他的旁边。后来两人的身边各长出一棵草,坏人旁边长的是草乌,大爷旁边长的是解草乌毒的药草,人们就用大爷的名字称这种解毒药为都拉。从此,这两种植物都长在一处,看见草乌,附近必有都拉。李德修讲述,毕诚记译。收入《中国民间故事全书·云南鹤庆卷》,32开,2页,1 000字,知识产权出版社2005年版。 (段伶)
诸葛菜 白族植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剑川县白族地区。讲述的是:传说诸葛亮南征时,以攻心为上,一路上把从中原带来的良种牲畜分发给南夷百姓。平定了迤西后,转到剑川东山。此时他所带东西只剩下一包紫皮蔓菁种子了,最后他还是把这包种子给了百姓。从此剑川东山就盛产蔓菁,当地白族称之为诸葛菜。颜玉山讲述,松泉记录、翻译。收入《石宝山的传说》,32开,2页,576字,剑川县民间文学集成办公室1986年编印。 (罗振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