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云南白族机智人物故事:艾玉审案叫大善人代赔,被告受罚遭三十板

云南白族机智人物故事:艾玉审案叫大善人代赔,被告受罚遭三十板

时间:2023-08-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千两破题白族机智人物故事。艾玉审案后叫大善人代为赔钱,代不孝子挨三十大板。收入《白族民间故事》,32开,2页,567字,云南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流传于云南省大理市白族地区。贪官以为收了原告五十两、被告一百两的事被艾玉知道了,只好宣布改日再审,并把银子退还了告状双方。

云南白族机智人物故事:艾玉审案叫大善人代赔,被告受罚遭三十板

一千两破题 白族机智人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大理市白族地区。讲述的是:艾玉在考进士的考场里,听到隔壁一个富家子弟叹息:“一千两怎么写入破题嘛?”艾玉顿有所悟,就把《论大舜》的题目破题写道:舜一大孝,千古无两人矣。后面的文章也写得很好,因此他中了进士。那个富家子弟却没考上。原来,那个富家子弟的父母送了主考官一千两银子,并说好文章中夹有“一千两”三字的,主考官就一定把该考生录为进士。佚名讲述,杨宪典搜集、整理。收入《白族民间故事》,32开,2页,540字,云南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施珍华)

一件难事 白族机智人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大理市白族地区。讲述的是:老财主给艾玉一布袋米、一只鸡、一头羊,要求不准用锅灶,如能做熟就让他白吃,如做不熟,不但吃不成,艾玉还得帮老财主白做三年工。艾玉挖了个土坑,用稀泥糊在米袋上,把鸡宰了洗净,糊上泥放进坑里,烧起火堆把米饭和肉烤熟,请人来美美地吃了一顿。老财主气得只好走了。佚名讲述,杨宪典搜集、整理。收入《白族民间故事》,32开,2页,378字,云南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施珍华)

一副对联 白族机智人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大理市白族地区。讲述的是:有个县令想写对联巴结上司,又写不出来,就请艾玉帮忙。推托不掉,艾玉只好写道:大人、大人、大大人,大人禄位高升,长到三十三重天,替玉皇大帝盖屋顶;卑职、卑职、卑卑职,卑职罪该万死,死入十八层地狱,为阎王老爷烧煤炭。这是艾玉叫当官的上天、下地狱的意思,而县令却很得意。佚名讲述,杨宪典搜集、整理。收入《白族民间故事》,32开,1页,135字,云南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施珍华)

天高三尺 白族机智人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大理市白族地区。讲述的是:艾玉老家邓川县的县令搜刮了不少钱财,还想贿赂上司而继任县令。他还强令百姓给他挂匾,歌功颂德。地方父老只得请艾玉来写匾,艾玉便大书“天高三尺”四个大字。县令很得意。艾玉给大家解释他写这匾的意思:县令刮地皮三尺,天就高了三尺。这话传到县令耳朵里,弄得他啼笑皆非。佚名讲述,杨宪典搜集、整理。收入《白族民间故事》,32开,1页,270字,云南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施珍华)

少用智慧 白族机智人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大理市白族地区。讲述的是:有一个官老爷吹嘘自己有智慧,比艾玉还聪明。艾玉很赞同,因为艾玉认为自己经常使用智慧,所以剩下的智慧就少,而老爷饱食终日,很少用智慧,所以脑子里充满智慧。官老爷听说后非常得意。佚名讲述,杨宪典搜集、整理。收入《白族民间故事》,32开,1页,108字,云南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施珍华)

巧审大善人 白族机智人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大理市白族地区。讲述的是:一次,知县有事外出,请艾玉代他理政一个月。一天,艾玉遇着一桩案子,有人告号称大善人的大财主霸占了一个寡妇,但大善人说是看寡妇可怜才收养她的。艾玉审案后叫大善人代为赔钱,代不孝子挨三十大板。大善人受不了,才认了罪。佚名讲述,杨宪典搜集、整理。收入《白族民间故事》,32开,2页,756字,云南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施珍华)

艾玉和皇帝 白族机智人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祥云县白族地区。讲述的是:从前,有个皇帝爱听故事,给他讲的故事若一直没有完结,不管一年、三年、五年一直讲下去,就赏给十驮金子;故事很快就讲完的就杀头。艾玉想赚这十驮金子,用它盖一个村的房屋。他给皇帝讲的故事是:一个麻雀下了四个蛋,孵出小麻雀,它们长大后,又生出二十个蛋,如此雀雀蛋蛋,循环不止,永远没完。其中也有被老鹰叼去的,被打死的,但麻雀的数量在不断增加。讲到第七天,皇帝和大臣听烦了,艾玉还在讲。皇帝只得赏了他十驮金子,把他打发了。他为全村人盖起了新房子。佚名讲述,赵玉丰记录、翻译。收入《祥云民间文学选》第一集,32开,3页,1 000字,祥云县民间文学集成办公室1986年编印。 (施珍华)

对联 白族机智人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大理市白族地区。故事梗概:据说艾玉读书时就有神童之称,但私塾老师总是替富人家孩子说话,出些怪上联考艾玉,对不上来就打骂。但艾玉没有对不上来的,而且还借对联讽刺老师。经过十八次反复应对,终于征服他的老师。佚名讲述,杨宪典搜集、整理。收入《白族民间故事》,32开,4页,1 809字,云南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施珍华)

对诗 白族机智人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大理市白族地区。讲述的是:张秀才、李秀才家里很富有。一天,他们俩摆了筵席请穷苦的艾玉,并想好欺负艾玉的两首诗。艾玉知道二人居心不良,他俩一念出诗就立刻作诗反唇相讥,然后拂袖而去,弄得张李二秀才瞠目结舌,不知所措。佚名讲述,郭淳搜集、整理。收入《白族民间故事》,32开,2页,567字,云南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施珍华)

四书母狗 白族机智人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大理市白族地区。讲述的是:艾玉因家境贫寒,自己取名艾自羞(后改为自修),赶考应试都是靠帮富家子弟挑行李挣路费去的。考试时,他把题目“临财毋苟得”中的“毋”写成“母”,考官一看不对,在艾玉的卷子上端写了“四书无母狗”五个字。艾玉也知写错了字,便将错就错,对了下一联“三传有公羊”,考官这才大吃一惊,看看文章其实很好,就把他录为秀才。佚名讲述,杨宪典搜集、整理。收入《白族民间故事》,32开,1页,216字,云南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施珍华)

他比你更有理 白族机智人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大理市白族地区。讲述的是:一天,人们去听那个吃了原告吃被告的贪官审案。在审判席上,原告伸出一只手掌说原告有理,艾玉走到前面,伸出两只手说被告比他更有理。贪官以为收了原告五十两、被告一百两的事被艾玉知道了,只好宣布改日再审,并把银子退还了告状双方。佚名讲述,杨宪典搜集、整理。收入《白族民间故事》,32开,1页,243字,云南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施珍华)

动不得土 白族机智人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大理市白族地区。讲述的是:老财做什么都要选择好日子。有一天老财想挖出土墙脚下的土罐,听说里面藏着金银。可是罐没挖出,墙却倒了,把老财埋在土里,大喊救命。艾玉却跑去找《皇历》来翻看,并告诉老财忍着点,今天动不得土,要等明天再动。老财大叫:“等明天,老子不是压死,也要饿死,马上动土。”佚名讲述,杨宪典搜集、整理。收入《白族民间故事》,32开,1页,189字,云南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施珍华)

过目不忘 白族机智人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大理市白族地区。讲述的是:有个县令夸自己有过目不忘的能耐,还问艾玉信不信。艾玉表示完全相信,理由是县令见到别人的金银财宝过目不忘,迟早要把它拿过来;见到美貌女子过目不忘,千方百计要弄到手。气得县令拂袖而去。佚名讲述,杨宪典搜集、整理。收入《白族民间故事》,32开,1页,135字,云南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施珍华)

买一饶一 白族机智人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大理市白族地区。讲述的是:艾玉帮老财主家买东西,老财主嘱咐艾玉不管买什么东西都叫卖家饶上一点。后来,老财主家爹死了,艾玉买回大小两个棺材,老财主很不高兴地责备他。艾玉告诉老财主小棺材是饶来的,要是小少爷死了,就不必再去买棺材了。老财主听了气得发抖。佚名讲述,杨宪典搜集、整理。收入《白族民间故事》,32开,1页,218字,云南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施珍华)

吃银子 白族机智人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大理市白族地区。讲述的是:一天,有个知府请客,在艾玉饭下面放了十两银子,想让艾玉吃不下去,又拿不走,当众出丑。其实,艾玉一端饭碗就发觉碗里有问题,便推说每逢吃饭,第一碗要敬老母亲。于是把饭包在手帕里准备带回去,第二碗才归自己吃。知府吃了哑巴亏。佚名讲述,杨宪典搜集、整理。收入《白族民间故事》,32开,2页,243字,云南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施珍华)

吃鱼 白族机智人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大理市白族地区。讲述的是:有个老财主请艾玉到他家教孩子们读书,为表示大方,买了四条鱼,吃饭时连同小菜摆到桌子上,可自己连续吃了三条,只留一条给艾玉。艾玉就说,从前有个人请苏东坡吃油炸谷雀,主人吃了三只,留下一只给苏东坡,结果苏东坡把那只谷雀也请主人吃了,说免得主人害单相思病。故事讲完,老财主脸就红了。佚名讲述,杨宪典搜集、整理。收入《白族民间故事》,32开,1页,189字,云南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施珍华)

师爷上当 白族机智人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大理市白族地区。讲述的是:从前有一个恶师爷专门替有钱有势的人出鬼主意,欺压穷人。有一天,艾玉赶早把这个恶师爷请去帮老爷家写田契,吃酒席。到了一个小楼上,艾玉说他去请买主和卖主,嘱咐师爷楼下有恶狗,莫下楼。到了午后,师爷饿不住,就把抽屉里的饼子吃了。艾玉回来告诉他那饼子是毒老鼠用的饵饼,吃了要丢命的。要活命,只能喝大粪水催吐。随之还告诉师爷卖方反悔不卖田了,请他回家。此后,恶师爷吃屎的故事就在穷人中传开了。佚名讲述,杨宪典搜集、整理。收入《白族民间故事》,32开,1页,315字,云南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施珍华)

报荒 白族机智人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大理市白族地区。讲述的是:一个收成很少的荒年,艾玉被推举到衙门去报荒。报荒时艾玉说:“今年麦子、稻谷、棉花都只能收三成……”昏官却算作三个三成为九成,并说九成还报什么荒?艾玉回答道:“他活了一百四十岁,也没见过这样的大荒年。”昏官发怒了,艾玉解释道:“三个三成是九成,那么,阿爹、阿叔和艾玉本人的年纪也就是一百四十岁。”昏官知错,才准予报荒减税。佚名讲述,杨宪典搜集、整理。收入《白族民间故事》,32开,1页,243字,云南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施珍华)

还是一样一只 白族机智人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大理市白族地区。讲述的是:一天,老财主出门后发觉所穿的鞋子一样一只,就叫艾玉回去拿来换。艾玉到别处玩了一会才赶上老财主,说家里的鞋还是一样一只,这鞋换不成。老财主看看艾玉,无话可说。佚名讲述,杨宪典搜集、整理。收入《白族民间故事》,32开,1页,108字,云南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施珍华)

你挑剩的都是我的 白族机智人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大理市白族地区。讲述的是:一天,有个势利小人与艾玉同路,一路上凡遇到骑马、坐轿、穿着阔绰的人,他都上前鞠躬作揖。艾玉则专门跟穿破衣烂衫的人打招呼。势利眼奇怪地问艾玉:“怎么你认识的都是些穷人?”艾玉道:“你把富人都认了亲友,你挑剩的就归我了。”佚名讲述,杨宪典搜集、整理。收入《白族民间故事》,32开,2页,216字,云南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施珍华)

我爹生我我生你 白族机智人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大理市白族地区。讲述的是:有三个秀才一心想难倒艾玉,借以出名,事先拼凑好三套九道对诗的难题。三个秀才先后出句,两套题都被艾玉击败,便用“一物变三物”的绝招对付他。三个秀才先说:“谷子出糠糠出米,棉花纺线线织布,木柴烧炭炭成灰。”艾玉说:“我爹生我我生你。”三个秀才大呼上当,可也是自己讨骂。佚名讲述,杨宪典搜集、整理。收入《白族民间故事》,32开,2页,675字,云南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施珍华)

我愿变作你阿爹 白族机智人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大理市白族地区。讲述的是:一天,老财主对艾玉说:“你爹欠我几百两银子的债,这辈子也还不清,只要你对天发誓,说出来生愿变什么,就免了这笔债。”艾玉脱口而出:“我愿变作你阿爹。”老财主大怒,艾玉接着把话说下去,意思是自己来生要做很大的财主,好让你财主儿子好好享福。老财主只好作罢。佚名讲述,杨宪典搜集、整理。收入《白族民间故事》,32开,2页,297字,云南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施珍华)

判银子 白族机智人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大理市白族地区。讲述的是:一天,老财主出门丢了五两银子,被一个忠厚的农人捡到后送还了他。可老财主硬说他丢失的银子是二十两,要叫农人再赔十五两,还说可以叫艾玉作证。艾玉便到县太爷大堂作证,他说老财主丢的那包银子有二十两,不是这包五两的。于是县太爷判定这五两归还农人,二十两银另案办理。老财主哭笑不得。佚名讲述,杨宪典搜集、整理。收入《白族民间故事》,32开,2页,270字,云南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施珍华)

免了五十两 白族机智人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大理市白族地区。讲述的是:有个贪官刚上任,就有个人给他送去五十两银子,并在名帖上写了“治下某某顿首百拜”几个字。贪官却在名帖上批道:减去五十拜,补足一百两。艾玉见了,再批上:拜上一百五十拜,免了五十两。贪官无计可施。佚名讲述,杨宪典搜集、整理。收入《白族民间故事》,32开,1页,162字,云南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施珍华)

要不要 白族机智人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大理市白族地区。讲述的是:一天,艾玉为老财主剃头修面,问老财主要不要胡子。回答说要,艾玉就把半边胡子剃下递给老财主。又问他要不要眉毛,回答说不要,艾玉就把老财主的眉毛剃丢了。老财主发火,可是大家都作证说艾玉是按老财主吩咐办的,老财主只好不了了之了。佚名讲述,杨宪典搜集、整理。收入《白族民间故事》,32开,1页,208字,云南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施珍华)

拜寿吃鸡 白族机智人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大理市白族地区。讲述的是:艾玉的岳父欺贫爱富。一次,在给他拜寿的宴席上,他把鸡头、鸡腿鸡翅、鸡脖子都给大女婿、二女婿吃了,只给三女婿艾玉喝了点汤。第二天,三人上山砍柴,艾玉很快砍了干柴回来;大女婿、二女婿不会砍柴,偷人家柴时被抓住捆了起来。艾玉以昨日被奚落的言语回敬了老岳父,老岳父被气得翻白眼。佚名讲述,吴崇仁搜集、整理。收入《白族民间故事》,32开,3页,1 196字,云南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施珍华)

称猫 白族机智人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大理市白族地区。讲述的是:有一年腊月三十那天,老财主私藏了三斤肉,推说被猫偷吃了。艾玉叫伙伴们把猫捉来捆住脚一称也就是三斤。艾玉问老财主:“猫要是吃了三斤肉,岂不是要有六斤重吗?”老财主只得以开个玩笑为由,乖乖地交出三斤肉让大家吃。佚名讲述,杨宪典搜集、整理。收入《白族民间故事》,32开,2页,234字,云南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施珍华)

爱钱不爱真理 白族机智人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大理市白族地区。讲述的是:一天,有个当官的故意问艾玉:“你爱钱还是爱真理?”艾玉说他爱钱,原因是他穷,需要钱,真理有的是。当官的有钱,但缺真理。那个当官的无言以对。佚名讲述,杨宪典搜集、整理。收入《白族民间故事》,32开,2页,156字,云南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施珍华)

请顺手把门带上 白族机智人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大理市白族地区。讲述的是:一天,有个贼晚上去艾玉家偷东西,翻了半天,没找到什么东西。正想出门离去,忽听艾玉高声喊道:“请顺手把门带上,否则我会着凉。”小偷仓皇逃走。另一次,艾玉睡在大柜子里,小偷刚打开柜子,只听艾玉说:“这里也没有东西。”小偷慌忙逃走了。佚名讲述,杨宪典搜集、整理。收入《白族民间故事》,32开,1页,130字,云南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施珍华)

推磨 白族机智人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大理市白族地区。讲述的是:艾玉在他妈去世时,借了李老爷家十五吊钱买棺木发丧,事后就去李老爷家做工抵债。有一天,李老爷和艾玉肚子都疼,但艾玉还得去推磨。推了一会,艾玉就去叫李老爷来推,说推磨可治肚子疼。李老爷同艾玉磨完四箩包谷后肚子就不疼了。佚名讲述,孙光宗搜集、整理。收入《白族民间故事》,32开,1页,468字,云南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施珍华)

猫?虎? 白族机智人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大理市白族地区。讲述的是:一个官老爷自命为画家,地方绅士也为他捧场。一天,这个官老爷把画挂到街上卖,每张标价三五十两银子不一。其中一张猫卧在房头的画标价最高。艾玉挤进人群一看,便与大伙说:“一只猫在房头上一卧就占了七个瓦沟,怕是老虎?”他一说这话,官老爷的画便卖不出去了。佚名讲述,杨宪典搜集、整理。收入《白族民间故事》,32开,1页,156字,云南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施珍华)

跟在后面 白族机智人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大理市白族地区。讲述的是:老财主告诫艾玉,任何场合都不许走在老爷前面。有一天晚上,艾玉打着灯笼走在老财主后面,老财主看不见路,差点跌倒,就骂艾玉为何不走在他前面。艾玉说是老爷规定的,自己不敢违反。佚名讲述,杨宪典搜集、整理。收入《白族民间故事》,32开,1页,135字,云南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施珍华)

锯酒盅 白族机智人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大理市白族地区。讲述的是:老财主请客很吝啬,用两个高杯子做酒具,酒却倒得很少。一天,客人听从艾玉的话向老财主借锯子,说既然酒少,可把杯子多余的那截锯掉。老财主只好把杯子里的酒倒满。客人又叫老财主白天点灯,否则看不见盘里的菜,老财主只得又叫厨房添菜。佚名讲述,杨宪典搜集、整理。收入《白族民间故事》,32开,2页,270字,云南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施珍华)

催眠药 白族机智人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大理市白族地区。讲述的是:一天,一个老爷家的小孩哭啼不止,请艾玉来设法催眠止哭。艾玉让他家的人把老爷、少爷常读的那本书拿来给小孩看,说老爷、少爷一读书就打瞌睡,书本就是最好的催眠药。佚名讲述,杨宪典搜集、整理。收入《白族民间故事》,32开,1页,162字,云南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施珍华)

撑船 白族机智人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大理市白族地区。讲述的是:一天,艾玉撑船很累,就假装肚子疼,请李老爷去龙王庙求龙王保佑。艾玉悄悄躲到龙王塑像背后,替龙王降谕旨:艾玉只宜坐船,撑船就要翻船。于是,李老爷只得亲自把船撑回去。佚名讲述,孙光宗搜集、整理。收入《白族民间故事》,32开,2页,351字,云南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施珍华)

换马 白族机智人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大理市、剑川县等白族地区。故事梗概:艾玉给财主做活,却得不到一文钱,一直想出口气。一天,艾玉的爸爸买了一匹黑毛杂白的瘦马,财主买了一匹红毛白鼻的大马。艾玉就跑去跟财主说:“你的马有不足之处,人家说它头上的红色像挂着灵牌,有凶兆。”财主觉得也是,便叫艾玉去卖掉。艾玉说:“人家不敢买,只能做换。”财主说:“换你家的马怎样?”艾玉说:“人家说我家的马黑里藏银,有福气。”财主说:“那就换你家的马吧。”艾玉故作推辞后,换得了一匹好马。剑川县文化馆记译。收入《中国民间文学全书·大理卷》送审本,32开,1页,500字,大理白族自治州白族文化研究所2004年编印。 (杨珊珊)

五大天地 白族机智人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大理市、洱源县白族地区。故事梗概:有一个县令卸任时,艾玉约了几个人,给他送个软匾。匾上写着:“五大天地”四个字。县令不解,师爷却说:“这是挖苦大人呀。说的是,大人升堂,乌天黑地;大人贪污,金天银地;大人退堂,花天酒地;大人的百姓,哭天喊地;大人卸任,谢天谢地。”县令无言相对。佚名讲述,杨宪典搜集、整理。收入《白族民间故事选》,32开,2页,300字,上海文艺出版社1984年版。 (张秀娟)

四言八句 白族机智人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大理市、洱源县白族地区。故事梗概:一天,两秀才要与艾玉比才能,暗中写好了诗文。比赛时,第一个秀才说:“雪在天上,不明不白,下到地上,明明白白;雪化为水,容容易易,水化为雪,难得难得。”第二个秀才依此也套了个四言八句。轮到艾玉时他说:“酒在壶中,不明不白,倒进杯里,明明白白,我要吃酒,容容易易,酒要吃我,难得难得。”有个监生见两秀才斗不过艾玉,凑来帮忙。他们三人先说:“四四方方一座楼”“挂上一口钟”“撞一下”,艾玉接着说:“嗡。”他们三人不服,又再出一题,艾玉又作了巧接。佚名讲述,杨宪典搜集、整理。收入《白族民间故事选》,32开,3页,1 400字,上海文艺出版社1984年版。 (张秀娟)

巧断 白族机智人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大理市、洱源县白族地区。故事梗概:一天,一个饭馆老板要求一个过路的村民,要他付闻到菜香味的钱。村民不服,二人争执不下。艾玉见了,跟村民说:“你带着钱没有?”村民答道:“带了。”艾玉叫他把银币在地上丢了三下,便问老板:“你听见银币的声音了吗?”老板答道:“听见了。”艾玉说:“他闻了你的菜香,你听了他的钱响,公平合理,岂不是解决问题了么。”佚名讲述,杨宪典搜集、整理。收入《白族民间故事选》,32开,2页,500字,上海文艺出版社1984年版。 (张秀娟)

不禽不兽的东西 白族机智人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鹤庆县白族地区。故事梗概:赵成画得一手好画。一天,他被大财主杨四爷请去画照壁。赵成一连画了三天,画了一只大蝙蝠。过往行人连连称赞画得妙,财主很高兴,便问赵成:“墙上所画的是什么?”赵成说道:“这是蝙蝠,它是一种不禽不兽的东西!”周峪溪、杨金明等讲述,章虹宇记录。收入《鹤庆民间故事集成》,32开,1页,252字,云南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罗振纲)

对句 白族机智人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鹤庆县白族地区。讲述的是:赵贡爷吃了赵成不少苦,便想用对对联的方式来为难赵成。一天,赵贡爷出上联:“紫竹银丝,钓得红嘴鲤鱼穿翠柳。”赵成对:“金弓铁弹,打得朱顶白鹤绕青松。”又出上联:“天上月圆,地下月半,月月月圆逢月半。”赵成又对:“年尾除夕,年头元旦,年年年尾连元旦。”赵贡爷看对对子整治不了赵成,又想用说联句的方式来难倒赵成,但终究未能得逞,最后恼羞成怒赶走了赵成。辛子臣等讲述,章虹宇记录。收入《鹤庆民间故事集成》,32开,2页,504字,云南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罗振纲)

半夜绣花 白族机智人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鹤庆县白族地区。讲述的是:赵成在蒋老统财主家当佣工时,一夜,赵成舂米到三更才回来,刚一躺下要入睡,财主就骂道:“太阳都晒到屁股上啦,还不起床干活!”赵成答道:“我正在绣顶花帽,马上就好了!”财主不知是计,又吼叫:“黑灯瞎火,你绣什么花帽。”赵成便道:“你怕是撞见鬼了,半夜怎见到太阳呢?”便又倒头睡了。杨金明等讲述,章虹宇记录。收入《鹤庆民间故事集成》,32开,1页,168字,云南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罗振纲)

有天无日的地方 白族机智人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鹤庆县白族地区。讲述的是:有一年夏天酷热难当,县令与财主商议如何找个凉快地方玩上几天。两人正在想上哪儿找个好地方,赵成在一边说道:“县令公堂上最凉爽。”县令摇头道:“还是热。”赵成直言:“不,老爷的公堂是个有天无日的地方,太阳都见不到,怎么会热呢?”周峪溪等讲述,章虹宇记录。收入《鹤庆民间故事集成》,32开,1页,140字,云南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罗振纲)

有钱得生无钱死 白族机智人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鹤庆县白族地区。讲述的是:有一年闹饥荒,人们向李财主借粮。李财主把麦麸和谷糠借给农民,而用大米、白面喂牲口。长工赵成看到后,用毒药毒死了所有的牲口,又把一枚铜钱拴在狗脖子上,跑到财主面前大哭。李财主看了便问:“为啥狗与其他牲口同样吃一种食物而不死,而其他牲口却难免一死呢?”赵成说:“这是有钱得生,无钱便死,因为狗脖子上有铜钱。”周峪溪等讲述,章虹宇记录。收入《鹤庆民间故事集成》,32开,2页,364字,云南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罗振纲)

再不说不吉利的话了 白族机智人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鹤庆县白族地区。讲述的是:秃头赵贡爷家建房立柱,赵贡爷想会会能说会道的赵成,要与赵成讲白话(聊天)。约了个时间,两人便你一言我一句地谈论开来。赵成为了打击平时说话刻薄狠毒的赵贡爷,一开口便说些对建房不吉利的话,使得赵贡爷火冒三丈,只得赶快叫赵成下田干活,不再让他说不吉利的话。周峪溪等讲述,章虹宇记录。收入《鹤庆民间故事集成》,32开,1页,532字,云南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罗振纲)

戏县官 白族机智人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鹤庆县白族地区。讲述的是:从前,有个县官,好吃贪玩,半个月才上一回衙门。一天,他在路上遇到赵成,便心生一计,想捉弄赵成。赵成说要到河里抓鱼摸虾,县官不知是计,便跟着去看。赵成却跑到县衙门大呼:县官已死。县官的家人一听,大哭大叫。赵成又抄小路跑到县官面前,告知其夫人归天了。县官不由大哭起来,赶忙奔向县衙门。被戏弄的县官与家属在路上相遇,互见“刚死的人”又活生生地走在路上,感到无比羞愧,才知已被赵成戏弄而不得不认输。杨仁俊讲述,杨金山整理。收入《白族民间故事》,32开,2页,729字,云南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罗振纲)(www.xing528.com)

吃多了胀肚子 白族机智人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鹤庆县白族地区。讲述的是:赵成在大财主蒋老统家当长工。财主平时对待长工刻薄,每天长工吃饭时就在一边吼叫:“少吃点,吃多了肚子胀,走不动路,干不起活。”有一天,县令邀请蒋老统进城赴宴,蒋老统便吩咐赵成喂饱马。次日,赵成与财主早早上路。走到半路,坐骑走不动了。这时赵成上前说道:“老爷,你不是常说,少吃点,吃多了肚子胀,干不了活,走不动路吗?所以我给坐骑少吃了一些。”财主哭笑不得。杨金明、辛子臣、章晋龙、周峪溪等讲述,章虹宇记录。收入《鹤庆民间故事集成》,32开,1页,329字,云南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罗振纲)

画财神 白族机智人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鹤庆县白族地区。讲述的是:赵成被蒋老统撵走后,来到赵贡爷家。财神会那天,赵贡爷在家贴上财神像后出去了。赵成拿起笔在财神像上涂抹了些颜色。赵贡爷回来一看,斥问赵成为啥把财神的嘴涂成张口的。赵成答道:“口不大,怎么能吃百姓。”又问为什么把财神的护心镜画大。赵成又答:“心大的人,必须用大护心镜护住。”又问为什么把整个财神涂黑。赵成答道:“财神不但外面黑,且心、肝、肠、肚都黑。”贡爷听了气得说不出话来。辛子臣等讲述,章虹宇记录。收入《鹤庆民间故事集成》,32开,1页,300字,云南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罗振纲)

赵成偷羊 白族机智人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鹤庆县白族地区。讲述的是:赵成的岳父外号叫“铁公鸡”,一天,他想试探赵成的本领,便打赌三天之内假如赵成偷走他家羊圈里的羊,便送赵成一石白米。于是不分昼夜地守护着羊圈。前两天赵成都没有来,到了最后一天,“铁公鸡”夫妇熬不住了,想赵成不会来,倒头便睡。赵成半夜偷偷摸进羊圈,杀了羊,又设了许多陷阱,然后躲到墙边大叫羊被偷走了。夫妇俩连忙爬起来,一连中了女婿的多个机关,夫妇二人叫苦不迭。这样,赵成既赢了赌注,又狠狠整治了“铁公鸡”。佚名讲述,李剑飞搜集。收入《鹤庆民间故事集成》,32开,2页,1 092字,云南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罗振纲)

是 白族机智人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鹤庆县白族地区。讲述的是:财主蒋老统家养着一只鹦鹉,只会说“是”。它经常与财主一起欺骗佃户,多收租子。一年腊月三十,赵成要算工钱回家过年。财主想抵赖,便让赵成用“东西高低”几个字串起来吟诗,并许诺,吟好了给十三个月的工钱,吟不好则分文不给。赵成顺口吟诗,直骂财主,但财主还想抵赖。赵成便学着财主经常拉着佃农去向鹦鹉问话的方法,问鹦鹉:“刚才的诗很好是吗?”鹦鹉回答:“是。”最后财主只得付给赵成十三个月的工钱。辛子臣等讲述,章虹宇记录。收入《鹤庆民间故事集成》,32开,1页,420字,云南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罗振纲)

送寿礼 白族机智人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鹤庆县白族地区。讲述的是:从前,有个县令,十分贪婪。一天,正逢他的五十大寿,他便摊派各家各户送礼祝贺。赵成约了三个穷人,抬一口白木棺材到县令家庆贺。县令一见,便破口大骂。赵成却装作恳切的样子说道:“老爷,你不是差人通知各行各业拿本行特产为您祝寿吗?我们木匠只有棺材是本行特产。”县令无比愤怒,但只能忍气吞声。杨金民等讲述,章虹宇记录。收入《鹤庆民间故事集成》,32开,2页,308字,云南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罗振纲)

秧苗也饿昏了 白族机智人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鹤庆县白族地区。讲述的是:有一年的五月,赵成与伙计一同在田里为财主插秧。直到晌午,才见蒋老统带着夫役送来早饭,并且是包谷面汤,于是人们便摘花对着稀汤打扮起来。财主见了大骂长工,赵成忙说:“今日谷神娘娘下凡,须打扮一番。”蒋老统见田里所栽的秧苗东歪西倒,更是火冒三丈,大声斥责众人。赵成又道:“这时才送来玉米汤,秧苗也饿昏了,所以头重脚轻站不稳。”杨金明等讲述,章虹宇记录。收入《鹤庆民间故事集成》,32开,1页,336字,云南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罗振纲)

做厨 白族机智人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鹤庆县白族地区。讲述的是:赵成从赵贡爷家出来后,当了龙二秃家的厨子。一日,龙二秃要宴请县老爷吃饭,便拿给赵成三串钱,叫他准备一百一十五样菜和金裹银的桂花饭。到了开饭时,赵成端出一盘韭菜、一盘绿豆、一碗白菜汤,外加一大盆粗皮包谷饭。看到这些,主客面面相觑,龙二秃火冒三丈,大骂不止。赵成上前解释说:“白菜百菜,韭菜九菜,加上绿(六)豆不正是一百一十五样菜么?包谷皮拌白米的包谷饭,黄白分明,不是金裹银的桂花饭么?”辛子臣等讲述,章虹宇记录。收入《鹤庆民间故事集成》,32开,2页,364字,云南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罗振纲)

煮不够 白族机智人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某些地区。故事梗概:从前有个吝啬的财主,每年给长工们吃的一顿年饭,什么菜都没有把盘子盖满,长工们敢怒不敢言。有一年,在吃年饭时阿根就对财主说:“菜好吃,就是煮不够一点。”财主心里不是滋味,但碍于面子,只好叫厨子再添些菜。饭后财主责骂阿根。阿根回答:“你看,菜还硬,我牙咬不动,煮菜的时间就是煮不够嘛。”主人无言可对。李栋雨讲述,李树林采录。收入《兰坪民间故事集成》,32开,2页,800字,云南民族出版社1994年版。(杨福寿)

巧回答 白族机智人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某些地区。故事梗概:财主常常叫长工们天不亮就起来干活。一天,财主又吼了:“太阳都出来了,还不起来!”阿根在床上说:“老爷,我看见虱子在咬我,等我抓住它就起来。”财主又说:“天还不亮,你怎么看见虱子?”阿根说:“既然天还不亮,下地也干不成活。”财主自知说漏了嘴,无言以对。李栋雨讲述,李树林采录。收入《兰坪民间故事集成》,32开,1页,300字,云南民族出版社1994年版。 (杨福寿)

智斗虐待狂 白族机智人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某些地区。故事梗概:财主只给小长工一点点饭吃,还骂:“你这个猪,只会吃不会做!”小长工常常饿着肚子放牛。阿根就给小长工出了个主意:让他放牛时只放大牛,把小牛都关在圈里。后来,财主发现小牛关在圈里,越来越瘦,就责问小长工:“为什么把小牛关在圈里?”小长工说:“小的只会吃不会做,只好关起来。”财主听了,无可奈何。李栋雨讲述,李树林采录。收入《兰坪民间故事集成》,32开,2页,600字,云南民族出版社1994年版。 (杨福寿)

自打嘴巴 白族机智人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某些地区。故事梗概:常回子撒谎的本事远近闻名。一天,县官见到常回子,便叫他撒个谎骗他试试。常回子再三推脱不成,就说:“就是天上出两个太阳,我也没工夫谈论撒谎的事。”县官说:“你撒谎也不看看对象,你给我数数天上哪有两个太阳?”常回子说:“你不是叫我给你撒谎么!”县官自知说漏了嘴,无可奈何。佚名讲述,罗世保、段世平采录。收入《兰坪民间故事集成》,32开,1页,800字,云南民族出版社1994年版。 (杨福寿)

死了活该 白族机智人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某些地区。故事梗概:自从县官在水沟边盖了五谷神庙之后,白天平分的水晚上就流到县官的稻田里了。村民见了,家家也都盖了神庙。常回子不信这个理,夜里披着虎皮来查看。见一人正在偷水,他一吓唬,那人吓瘫在田里死了,一看是县官。第二天人们见县官死了,都说死了活该。佚名讲述,罗世保、段世平采录。收入《兰坪民间故事集成》,32开,1页,800字,云南民族出版社1994年版。 (杨福寿)

都上当了 白族机智人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某些地区。故事梗概:县官请常回子治大财主。一天夜里,二人摸到财主家的楼上,见摆着宴席,旁边无人,常回子便叫县官一起吃。财主的三个儿子听见动静,上楼把来不及逃脱的县官当小偷装进口袋里,吊在梁上,一面打一面说:“请县官的宴席,你这小偷还敢吃!”原来财主要宴请县官,正在派人去请。县官听见不敢出气。这时常回子乘机跑到楼下放了一把火,三个儿子又赶忙去救火。常回子乘机转回来看县官,刚解开口袋,见财主上楼查看,就抓住财主,换进口袋里吊上。三个儿子救火回来,又打吊在口袋里的人。直到知道是错打他们的父亲时才罢休。躲在房角里的县官悄悄地说:“我们都上当了!”佚名讲述,罗世保、段世平采录。收入《兰坪民间故事集成》,32开,2页,1 500字,云南民族出版社1994年版。 (杨福寿)

巧吃鸡肉白族机智人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洱源县某些地区。故事梗概:六八是西山土官从云龙买来的家奴。一天,土官叫六八杀鸡。六八想,土官苛刻,长工们已经很久没有吃肉,就在鸡上做了手脚之后对土官说:“老爷,这些鸡有病,你瞧,遍身都有脓包。”土官一看,果然还流着脓,就说:“丢掉。”原来六八在鸡皮上戳了许多小洞,注入米汤。长工们就这样吃上了一顿鸡肉。陈根发讲述,李灿南、王丽珠记译、整理。收入《洱源西山白族文化》,32开,1页,300字,洱源县委宣传部、文体局2000年编印。 (张秀娟)

骂土官 白族机智人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洱源县某些地区。故事梗概:土官最忌讳节日期间吵嘴打架。一年过本主节时,土官叫六八在家杀鸡。六八杀了鸡,把鸡毛鸡屎藏在大路旁,却叫长工们去煮鸡吃。土官回来不见鸡就去追问,六八说:“鸡还没有杀就被人偷了。”又找来鸡毛鸡屎验证,土官很生气,就骂了一句。六八顺着就大骂起来,从屋里骂到大路上:“你们这些不是娘养的,偷吃了鸡肉,叫我们老爷吃鸡毛鸡屎吗!”老爷有苦难言,只得不停地劝说“算了算了”。陈根发讲述,李灿南、王丽珠记译、整理。收入《洱源西山白族文化》,32开,1页,600字,洱源县委宣传部、文体局2000年编印。 (张秀娟)

夸土官 白族机智人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洱源县某些地区。故事梗概:土官时时夸耀他的管理才能,并认为自己的命好,六八听了心里总不是滋味。一天,六八落在土官的后面走,情不自禁地哼着:“老鸦呱呱叫村头,江水洪水冲官门,田产、地业水冲去,官哭黄天门。”土官耳背,回头问:“哼什么?”六八答:“我在赞美土官管理的村呢。”土官又问:“怎么赞法?”六八改口唱了一曲好听的曲子,土官听后夸奖他有才气。陈根发讲述,段寿桃记译、整理。收入《洱源西山白族文化》,32开,1页,600字,洱源县委宣传部、文体局2000年编印。 (张秀娟)

土官立墓 白族机智人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洱源县某些地区。故事梗概:土官觉得自己的几个儿子靠不住,便请人预先打造了很阔气的寿墓,并请六八来赞美一番。六八摇头晃脑地哼道:“老爷老爷真阔气,活得不耐烦立墓碑,死后不葬自家坟,要被狗咬老鸦吃。”长工们听了,哈哈大笑。老爷耳背,听不清楚,叫他再唱一遍,六八又哼道:“老爷老爷无福气,坟墓打完少活岁,阎王叫你不增寿,孙傻儿不孝。”土官只听见六八唱的“福气”、“岁”、“寿”、“孝”几个音,便夸奖了六八一番。字八清、王金发讲述,李缵绪、杨明高记译、整理。收入《洱源西山白族文化》,32开,2页,1 200字,洱源县委宣传部、文体局2000年编印。 (张秀娟)

婴儿进碓窝 白族机智人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云龙县某些白族村寨。故事梗概:一天,到处乞讨的六八见财主的老婆用脚碓舂米,就说要帮她舂。财主的老婆巴之不得,便让六八替她舂,并问他的名字。六八说叫“去年”。舂完米后,六八说他要掏米,让她把脚碓踩高,不要放下。六八在掏米装口袋时悄悄地把旁边摇篮里财主的婴儿放进碓窝里,然后扛着装满米的口袋大摇大摆地走了。财主老婆见自家的米被拿走,孩子又在碓窝里,不能放下脚碓,急得大声喊:“去年!你怎么拿我家的米!”六八说:“去年的事今年怎么说得成。”李茂才讲述,杨松泉、谢道辛记录。收入《中国民间故事全书·云南云龙卷》,32开,1页,800字,知识产权出版社2005年版。 (段伶)

老爷吃老爷的 白族机智人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云龙县某些白族村寨。故事梗概:一天,财主叫六八去偷别人家的肉来两人一起吃。六八推辞不了,就答应了。当晚夜里他摸到财主家的猪圈里,用酒把猪灌醉后背到自己家里。第二天一早便请财主来家里吃肉。老爷夸奖六八有本事,六八只说:“老爷吃老爷的。”老爷不知话中有话,回到家里才知道自己上当了。张仲勋讲述,杨松泉、谢道平记录。收入《中国民间故事全书·云南云龙卷》,32开,2页,1 000字,知识产权出版社2005年版。 (段伶)

空水壶 白族机智人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云龙县、洱源县白族村寨。故事梗概:一天,财主去做客,在回来的路上口渴了,看见地里除草的六八,就问:“带着水吗?”六八说:“没有。”财主见六八身边有水壶,心里不是滋味,但还是走了。六八见财主走出很远便高举水壶大声喊:“老爷。”老爷见水壶又折转回来,六八便把水壶转个底朝天说:“你看,真的没有水。”财主又渴又累又上当,哭笑不得。佚名讲述,松泉搜集。收入《中国民间故事全书·云南云龙卷》,32开,2页,500字,知识产权出版社2005年版。 (段伶)

财主家的末日 白族机智人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云龙县、洱源县白族村寨。故事梗概:财主被六八戏弄后,恼羞成怒,一心要整死六八。一天,他叫人把六八装进麻布口袋后吊在海边的树上,自己回去拿斧子,欲砍断树让六八掉到海里淹死。财主走后,六八从麻布缝里见财主家的少爷做生意回来,故意讲些舒服的话。少爷以为六八正在用海水蒸眼病,而贪心的少爷本身眼睛就不好,于是就提出自己也要蒸一蒸。六八把少爷换进口袋后就走了。不知情的财主砍倒了树,让自己的儿子掉进了海里。老爷回到家见到六八,六八谎称见到了龙王,龙王说只要找到好磨盘就赏赐许多金银财宝。贪心的财主找来磨盘,六八又把财主骗进了海里。佚名讲述,松泉搜集。收入《中国民间故事全书·云南云龙卷》,32开,3页,1 500字,知识产权出版社2005年版。(段伶)

偷花瓶 白族机智人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云龙县白族村寨。故事梗概:一天,财主和六八打赌,要是六八偷走他家楼上的花瓶,就给他两斗米;要是偷不走,就得白帮他干活一年。六八答应了。财主叫人日夜守护着花瓶。几天过去,六八一直未出现,于是财主的防范松懈了。一天晚上,六八爬上屋顶,将拴有猪尿泡的空心长竹竿伸到花瓶里,然后吹胀猪尿泡,悄悄地把花瓶吊走了。财主只得忍痛输给六八两斗米。佚名讲述,张松泉搜集。收入《中国民间故事全书·云南云龙卷》,32开,2页,500字,知识产权出版社2005年版。 (段伶)

敲锣打鼓偷财主 白族机智人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云龙县白族村寨。故事梗概:一次,财主和六八打赌,若六八能敲锣打鼓偷走财主家的羊子,财主就认输。六八敲锣打鼓闹了几天,财主家监守羊子的人们熬了几夜,始终没有发现六八来偷羊子。一天夜里,他们实在熬不住就睡着了。就在这时,六八一棒打死了看家狗,把羊子杀掉,布置好作弄人的场子后,就敲打起锣鼓。财主赶忙起来穿鞋,鞋里却有羊肠子;财主老婆赶忙吹火要点灯,却吹着箫管。如此一乱再乱,最终没有抓到偷羊的六八,财主又赌输了一次。佚名讲述,杨松泉搜集。收入《中国民间故事全书·云南云龙卷》,32开,3页,1 500字,知识产权出版社2005年版。 (段伶)

水牛进堂屋 白族机智人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云龙县石门白族村寨。故事梗概:一天,财主怕六八犁田偷懒,时不时地在远处偷看。六八把这一切都看在眼里。晚上,六八把涂得脏兮兮的牛牵到财主家的堂屋里,牛甩头甩尾,牛屎、泥巴甩得到处都是。财主大骂六八无理取闹,六八却很认真地说:“今天我发现有个贼一天在偷看你的牛,我担心牛晚上被偷走,只得把它牵到堂屋里来了。”财主心里明白六八说的是自己,只能无言以对。佚名讲述,杨松泉搜集。收入《中国民间故事全书·云南云龙卷》,32开,1页,500字,知识产权出版社2005年版。 (段伶)

好酒 白族机智人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云龙县石门白族村寨。故事梗概:一天,一贯吝啬的财主为了让长工们为自己多干活,早饭时抬出一坛掺了许多水的酒,表示自己大方慷慨。大家明白了财主的用意。到地头后,六八招呼大家不要做活,只管睡觉。财主看到此情景,很生气,便破口大骂。长工们个个都睡眼蒙眬,六八却说:“老爷的酒好,酒性大,把大家都醉倒了。”财主自知理亏,转身而去。佚名讲述,杨松泉搜集。收入《中国民间故事全书·云南云龙卷》,32开,2页,500字,知识产权出版社2005年版。 (段伶)

治土官 白族机智人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洱源县白族村寨。故事梗概:土官不服气常受六八的哄骗,有一天,他作了充分的准备后跟六八说:“看你今天能不能再哄着我一回?”六八说:“哪有什么时间哄你,现在人家在平水塘捞鱼,我还要赶着去捞呢。”贪财的土官一听见有鱼,就急忙骑马赶到平水塘,却没有看到一个人。回来后他质问六八。六八说:“是你叫我哄你的!”土官这才明白又上当了。陈七寿、陈根发讲述,木土等记录。收入《中国民间故事全书·云南洱源卷》,32开,2页,600字,知识产权出版社2005年版。 (段伶)

不重!不重! 白族机智人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洱源县一带白族村寨。故事梗概:土官识得几个字,要下山考功名,叫六八背东西随从。六八知道他中不了,就专找沟边小道走。土官也一路担心考不中,左思又想,就问六八说:“你说中不中?”六八知道土官想图个口福,故意说“不重!不重!”土官听成“不中”,气得身子一歪掉进水沟里,只得折转回家。陈七寿讲述,王丽珠、李灿南记录。收入《中国民间故事全书·云南洱源卷》,32开,1页,400字,知识产权出版社2005年版。 (段伶)

热热闹闹葬六八冷冷清清埋土官 白族机智人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洱源县某些地区。故事梗概:被六八嘲弄的土官想,如果我在世时不除掉六八,以后家产也会被他算计走的。于是就借六八生病,给他熬了一锅鸡汤,里面放了草乌,还假惺惺地说给六八补补身子。六八推辞不过就喝了两碗,毒性发作后,知道中了土官的毒计,赶忙跟家人交代后事。土官一夜没有睡,一早就来看六八的死相。可是六八没有死,而且靠着床头,嘴里的笛子有呜呜声,脚上的鞋子一动一动的。心想,草乌可能煮透了,没有毒性,反而补了他的身子。我何不也补一补,便转身回去吃剩下的鸡汤。谁想一咕噜下肚,中毒而死。原来六八临死时,叫家人在笛子里放了一只蜂子,鞋里放了一只青蛙。还安排长工趁大院里人乱之际,调换棺材。结果,将六八装进土官的棺材里,热热闹闹地得以厚葬;而土官装进六八的棺材里,只得到冷冷清清的掩埋。字八清讲述,李缵绪、杨明高记译、整理。收入《洱源西山白族文化》,32开,3页,2 000字,洱源县委宣传部、文体局2000年编印。 (张秀娟)

对半分 白族机智人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云龙县某些白族村寨。故事梗概:财主租田给阿龙,说好庄稼对半分抵租金,财主要庄稼的上半节。阿龙觉得财主太狠心了,难道把谷穗收了归财主,而自己吃谷根?好在财主没有说种什么,于是阿龙在地里种了洋芋。到收获季节,财主来地里一看,只得叫人割了洋芋杆,把下面的洋芋留给阿龙。佚名讲述,张绍兴搜集。收入《中国民间故事全书·云南云龙卷》,32开,2页,1 000字,知识产权出版社2005年版。 (段伶)

三份分 白族机智人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云龙县白族村寨。故事梗概:阿龙又来租财主的田,财主说:“去年你吃洋芋我吃草,今年收成的庄稼可要三份分,庄稼的两头归我,中间一节归你。”阿龙答应了,财主暗自高兴。秋收时财主来了,见田里的包谷长得很好,又见阿龙用煮好的一大锅青包谷招待大家,很心疼,就说:“你怎么用我的东西做人情?”阿龙说:“这包谷是长在中间的,你要的上节和下节还在地里呢。”财主一气就说:“这田明年不租给你了。”佚名讲述,张绍兴搜集。收入《中国民间故事全书·云南云龙卷》,32开,2页,1 000字,知识产权出版社2005年版。 (段伶)

考女婿 白族机智人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云龙县某些白族村寨。故事梗概:财主张榜要给女儿找一个能识香火堂上字的女婿,请来老秀才监考。可几天考下来,没有人能读那几个字。流浪了几年的阿龙去看新鲜,见香火堂布置得很好看,就认真地看起来。老秀才见阿龙眉清目秀,像个读书人,就问能不能读出香火堂上的字。阿龙说:“可惜我就是一个字认不得。”老秀才不知道白族人说这句话的意思,以为只不识一字不要紧,就大叫:“考上了!”财主听见后出来一看是阿龙,觉得他出门几年了应该有所造就,就招他为女婿。佚名讲述,张绍兴搜集。收入《中国民间故事全书·云南云龙卷》,32开,2页,1 000字,知识产权出版社2005年版。 (段伶)

打赌 白族机智人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大理市白族地区。讲述的是:小雪过后,农活少了,黄丈三到甸东村的财主李铁算家翻犁冬水田。年饭是财主送来的一小碗老仓米稀饭和又辣又咸的一小碗面酱。黄丈三把面酱倒入草堆。不久,财主想赖工钱便与黄丈三打赌,赌吃草丛中的狗屎。黄丈三拿起草丛里的假狗屎(面酱),几口便吃掉了。财主见后,欲吃又怕,不吃又怕输,最后还是硬着头皮拿起真狗屎,可刚一放入口中,“哇”的一声,翻肠倒肚地吐了出来。这样财主不仅吃了狗屎,还得赔给黄丈三两个月的工钱。佚名讲述,刘全搜集、整理。收入《白族民间故事》,32开,2页,756字,云南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罗振纲)

讨吉利 白族机智人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大理市白族地区。讲述的是:中村富户申九满脑子想发财,对百姓十分吝啬,对官府、寺庙僧人却很大方。有一年,年三十封门过节,他吩咐佣人黄丈三搬到门外住一宿,次日早早叫门“进财”以图吉利。天寒地冻,黄丈三刚熬到公鸡叫,便去叩门,申九赶忙去开门,但被黄丈三的几句不吉利的话气得赶紧关门。又有一次,申九要去赶考,他备足了金银,以便送礼,并且想让黄丈三多背东西,讨个吉利话“重(中)了”。但黄丈三看穿了财主的心思,虽然行李很重,却说:“不重(中)。”气得申九只有拿下行李,减轻重量。佚名讲述,刘全搜集、整理。收入《白族民间故事》,32开,2页,891字,云南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罗振纲)

屙金子的马 白族机智人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大理市白族地区。讲述的是:一天,黄丈三事先把金子和银子放到马的屁股里,让邻家的财主看到马屙金子。财主便用五十两银子、五颗金豆子要买黄丈三的宝马。黄丈三故意为难,最后还是同意了。财主一家求财心切,便把马牵到粮仓去让它吃个够,还准备了红布袋装金银。可是老马吃了一夜豆子后。被撑死了。佚名讲述,杜乙简搜集、整理。收入《白族民间故事》,32开,2页,650字,云南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罗振纲)

骑瓮赶羊 白族机智人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大理市白族地区。讲述的是:财主上了黄丈三的当后,就把黄丈三装进麻袋丢在海边曝晒,准备午后再毒打一顿之后抛到海中喂鱼。刚好财主的亲家路过海边,听袋中人说在袋中捂一会儿,可以医好烂眼窝,便用羊换出黄丈三,将自己装入袋中。午后,财主一家出来对着麻袋一阵毒打后,把麻袋投入了海中。佚名讲述,杜乙简搜集、整理。收入《白族民间故事》,32开,2页,783字,云南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施新宇)

聪明的阿黑 白族机智人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大理市白族地区。故事梗概:财主张榜招工,答应三年期满给十八两黄金。有个小伙子应招,三年后要工钱时,财主刁难他做三件事:把小花园搬到打谷场晒晒,把大瓶装进小瓶里,还要说出财主的头有几斤。小伙子很着急,但哥哥说这三件事不难做。弟弟照哥哥说的去挖围墙,财主急了,赶忙上前制止。弟弟说:“不是要搬花园么?不挖开围墙怎么搬出去?”这事只得通过。弟弟又要打破大瓶子,财主又来制止,弟弟说:“不打破大瓶子,怎么装进小瓶子?”财主也只得通过。最后弟弟为头的斤数与财主争执不下,就拿斧头要砍财主的头来称。财主无奈,只得认输,付工钱。杨阿莲讲述,杨美清、李荣记录。收入《中国民间故事全书·大理卷》,32开,3页,2 000字,知识产权出版社2005年版。 (杨珊珊)

有天没日 白族机智人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洱源县某些白族村寨。故事梗概:陈思泰是清朝时的凤羽人,有学问,智谋多,常为民打抱不平。当时凤羽劣绅与衙门勾结,欺压百姓。有一天,他背着一袋谷子,到二十多里外的县衙门口晒。县官得知此事,问他何故。他说:“我们凤羽有天没日,有日无光,不得不这样。”县官听他话里有话,赶忙下去惩处劣绅。罗五代讲述,李佩玖记录。收入《中国民间故事全书·云南洱源卷》,32开,2页,800字,知识产权出版社2005年版。 (段伶)

有钱活无钱死 白族机智人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洱源县某些白族村寨。故事梗概:乡里的团总仗着他府官父亲的权势,为所欲为,村民苦不堪言。陈思泰便发动村民,凡是路边有叶的树都贴上金银纸,枯树则不贴。一天,县官来视察,问大家为何这样做,陈思泰上前诉苦说:“村民的生活就像这些树,有钱的活,无钱的死。”县官恍然大悟,拍手叫绝,不久就撤职查办团总。罗五代讲述,李佩玖记录。收入《中国民间故事全书·云南洱源卷》,32开,2页,800字,知识产权出版社2005年版。 (段伶)

当堂对质 白族机智人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洱源县某些白族村寨。故事梗概:新来的县官得知陈思泰很厉害,便想收拾收拾他,就诬陷他逼供村民,传令捉拿他。陈思泰临行时,叫妻子把他装进大口袋,外面缝好。衙差觉得这也好,能防止他跑掉。于是就把陈思泰押到公堂。不等县官开口,陈思泰就在口袋里问被他“逼供”的盗贼:“你们的窝家陈思泰有多大年纪?”答道:“他有四十多岁。”又问他穿什么衣服,个子多高,什么长相,盗贼都一一回答了。最后陈思泰恳求打开口袋,他从袋子里钻出来,大家一看,堂堂的陈思泰并不是盗贼所说年纪、长相的人。县官的阴谋败露了,只得以给盗贼罪加一等收场。罗五代讲述,李佩玖记录。收入《中国民间故事全书·云南洱源卷》,32开,3页,1 600字,知识产权出版社2005年版。 (段伶)

斗角呆与色毫 白族机智人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某些地区。故事梗概:黄柏村有个叫色毫的人,会鸟语,本事过人。有一次主子斗角呆去应考,被“世间什么最大、什么最甜、什么最长、什么最肥”四道题难倒时,经随从色毫点拨,答得正合考官之意,中了举。封官时,桌子上摆着四顶官帽,叫斗角呆挑选。此时随从不在身边,他认为羊毛毡帽厚实,便挑了毡帽,皇上只好授予他山官小职。和正福讲述,施中林采录。收入《兰坪民间故事集成》,32开,2页,1 400字,云南民族出版社1994年版。 (杨福寿)

三女婿 白族机智人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大理某些白族地区。故事梗概:从前,有个势利老爷,给大姑娘和二姑娘招了女婿之后,想给三姑娘招个更厉害的女婿。一个青年想捉弄老爷,将箭插进乌鸦的嘴,丢进老爷家的院子里。老爷以为乌鸦是青年射下的,认为他有将帅之才,便招他为三女婿。大的两个女婿不服,约三女婿打猎。起先一见到猎物,便叫三女婿打,三女婿巧言推辞。到傍晚三女婿躲避到一边想办法,恰巧一只老虎向他扑来,他一闪身,老虎撞到树桩上死了。三女婿扛着老虎回来,得到老爷的夸奖。杨兴讲述,赵玉丰记录。收入《中国民间故事全书·大理卷》送审本,32开,3页,1 500字,知识产权出版社2005年版。 (杨珊珊)

羊皮褂 白族机智人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某些地区。讲述的是:一年冬天,财主要做六十大寿。他嫁给大户人家的大姑娘和二姑娘双双穿着绫罗绸缎、骑马乘轿前来祝寿,嫁给穷人的三姑娘和女婿穿着破衣而来。财主怕有失体面,就把三姑娘叫到楼上,就把三女婿关进羊圈里。女婿为了取暖,只好耍弄大石头。等宾客走后,财主来看女婿,只见他浑身冒汗,以为他的那件脱了毛的羊皮褂是件宝衣,就拿给他新衣,叫他把羊皮褂留下。后来财主穿着它在大雪天去催租,指望宝衣显灵,却等来了冷得落马的下场。何佑东讲述,和桂金采录。收入《兰坪民间故事集成》,32开,3页,1 500字,云南民族出版社1984年版。 (杨福寿)

地答子的传说 白族机智人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祥云县白族地区。讲述的是:祥云禾甸有个机智勇敢的人,名叫地答子,意为“炒豆虫”。海西庄有个姓杨的大土司,想霸占上棚村的山来建坟场。地答子联合乡亲们,趁风雨交加、电闪雷鸣的夜晚装作土地公公显灵,抬走了杨土司的全部木石料,挫败了杨土司的阴谋。杨土司在抓地答子时,地答子又巧妙地以王举人顶替,结果以杨土司被县官打得皮开肉绽而告终。王士义讲述,康田记录、翻译。收入《祥云民间文学选》第一集,32开,4页,2 496字,祥云县民间文学集成办公室1986年编印。 (施珍华)

巧斗“吃面狼” 白族机智人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大理市白族地区。讲述的是:过去,有个磨坊主,不仅高价收取百姓磨面费,还在磨坊里设计了一个贪占百姓面粉的机关。百姓对他恨之入骨,背后叫他“吃面狼”,并决心整治他一下。一天,有小两口来磨面,不久,夫妇俩你一言我一语大吵起来,还动手打架。磨坊主正得意,脸上红一块紫一块的小媳妇冲过来质问他为何见死不救,磨坊主吓得往外跑。晚上回磨坊一看,磨坊像洗过一样,什么也没有了,气得他半天缓不过来。佚名讲述,杨登农搜集、整理。收入《白族民间故事》,32开,1页,486字,云南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罗振纲)

李宗纸衣换新衣 白族机智人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白族地区。讲述的是:李宗才学很好,但家里很穷。有一回,李宗要到富人李维奇家做客,为没有新衣裳穿而发愁。左思右想,便用新纸做成衣裳,跑到李维奇家。夜里,李宗偷偷烧了纸衣。次日清早,他对丫环说自己的新衣裳不见了。丫头四处寻找不到,便告诉主人,主人只得拿新衣裳给李宗,还说了很多道歉的话。胥行斋讲述,白玉龙、傅光宇记录、整理。收入《白族民间故事》,32开,1页,324字,云南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罗振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