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民间故事卷:动植物故事

民间故事卷:动植物故事

时间:2023-08-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还是人最聪明彝族动物故事。因石蚌对人有功,成了保护对象。收入《禄劝民间故事》,32开,2页,1 100字,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文化局民间文学集成办公室1991年编。收入《禄丰县民间故事普查资料汇编》,16开,3页,1 300字,禄丰县委宣传部、文化局、民委1988年编印。流传于云南省昭通市彝族地区。小姑子回家把这件事告诉了哥哥。(吴平)老虎不容猫长大彝族动物故事。

民间故事卷:动植物故事

还是人最聪明 彝族动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某些彝族地区。故事梗概:从前,人们耕地是用狗拉犁,耕地时要准备许多饭团扔到狗的前面,狗吃了才肯拉犁。一天,这情景被一群洗澡的野牛看见了,它们相互议论起来说:“都说人聪明,整天只会哄着狗犁巴掌大一块地,就不会想着用绳子穿着我们的鼻子拉去犁地。”这话让在石缝里睡觉的石蚌听见了,便把这秘密告诉了人。人们按照这办法去做,果然使牛服服帖帖地为人犁地了。一天,牛犁了一大块地,一只老虎看见了,为牛被小小的人牵着犁地打抱不平。牛叹了口气说:“人很聪明,我不得不服!”老虎不信,便对牛的主人说:“听说人聪明,办法多!你有什么本事拿来看看?”人告诉老虎本事在家里,得回家去拿。人还说不相信老虎会等着看本事,老虎便让人用绳子把自己捆起来等人拿本事来看,结果老虎被人捆起来打得满身鞭痕,牛在一旁笑掉了上牙,笑哑了脖子。因石蚌对人有功,成了保护对象。张世权讲述,张瑛搜集。收入《禄劝民间故事》,32开,2页,1 100字,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文化民间文学集成办公室1991年编。 (梁红)

聪明的人 彝族动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彝族地区。故事梗概:人和老虎相约去偷猪,猪到手后要抬到河边清洗,人便砍根刺木来做抬杠,人把自己要抬的这头的刺全削了,而老虎抬的那头的刺则保留着。老虎抬起抬杠,刺便刺进了它的肉皮里,一路上疼得怪叫。人对老虎说:“不要叫,你乱叫,等会儿猪肉煮出来会苦的。”到了河边,人让老虎去找火,自己则把猪肉藏好,准备了一锅苦地黄(一种很苦的植物)和找火回来的老虎一起煮了吃。老虎问人:“肉怎么是苦的?”人说:“刚才不是跟你说,抬肉的时候不能叫,叫了肉就会苦!”老虎走后,人便背着猪肉回家了。杨志诚讲述,黄德富记录。收入《云南民间文学集成·金平故事卷》,32开,2页,600字,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文联1988年编印。 (梁红)

人和蛇的故事 彝族动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永胜县某些彝族地区。故事梗概:古时候人和蛇和谐相处,感情融洽。有一次,蛇看见有个人穷困潦倒,到处漂泊,就决心帮助他。蛇让这个人割自己的肝做成药粉给附近村里得瘟疫的人吃。村民们吃了那个穷人给他们的药后,治好了病,纷纷拿钱感谢他,并让他在村里安家。从此,那个穷人有了田地和妻儿,并富了起来。但他过于贪心,又装扮成穷人骗蛇要肝。好心的蛇答应了他。人钻进蛇腹后,割走了全部蛇肝。蛇没有肝就死了。从那以后,蛇和人不再友好,蛇也没有了肝,只有胆了。佚名讲述,简开良搜集、整理。收入《神秘的他留人》,32开,2页,650字,云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梁红)

人的本事最大 彝族动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禄丰县彝族民间。讲述的是:在大森林里生活着许多大型猛兽,它们都以为自己的本领最大,谁也不服谁。最终,还是善良的大象四方游说,让大家约定一个日子,请猎人来做裁判,一同比个高低。到了约定的时间,野兽们都来到了约定的地点开始比试。首先是狮子与老虎比摔跤,狮子、老虎各有所长,比赛进行得非常激烈,最后形成了僵局,猎人一箭射去,将两兽分开,比赛成了平局。接着豹子摔翻了猎狗;野猪咬断了碗口粗的松树;野牛顶翻了磨盘大的石头;狗熊眨眼工夫爬上了树梢;大象用鼻子一卷,把一棵一抱粗的松树抛出了几丈远……比试完了,众兽请猎人评判。猎人说:“你们都有本事,但你们都有短处,还是人最有本事,最有力量,看我的。”说完,他拿出火镰一打就烧着了松毛,一阵风吹来,火焰熊熊燃烧,霎时形成了燎原之势,烧红了半边天,野兽们一个个被吓得趴在地上求饶。张绍林讲述,杨汉生记录。收入《禄丰县民间故事普查资料汇编》,16开,3页,1 300字,禄丰县委宣传部、文化局、民委1988年编印。 (钱丽云 朱琚元)

老虎为什么很少 彝族动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昭通市彝族地区。叙述的是:一户人家用轿子去接新媳妇,路上抬轿人放下轿子找地方烧粑粑吃,一只老虎跑来把轿子中的新媳妇吃了,自己变成新媳妇的样子嫁进了这户人家。一天,老虎媳妇和小姑子上山割草,小姑子看见一头小牛在老牛跟前撒欢,就对嫂嫂称赞小牛跑得快。老虎媳妇不服气,就地一滚变成老虎,奔跑起来给小姑子看。小姑子回家把这件事告诉了哥哥。一次,哥哥要出门九天,怕妹妹被害,就编了九层篱笆把妹妹围在里面。哥哥一走,老虎媳妇几下把篱笆扯开,吃了妹妹。第九天哥哥回来,母鸡和狗把妹妹被吃的事情悄悄告诉了他。哥哥约了几个人,剥了核桃树皮熬水,然后杀羊,并让老虎媳妇请家人来吃饭。老虎全来了,它们吃了羊肉,喝了核桃树皮熬的水,倒地睡了。趁此机会,人们用铁钉把老虎的尾巴钉在地上,用火烧老虎。老虎全被烧死,只有一只秃尾巴的逃脱了。从此老虎就很少了。佚名讲述,陇稼宽搜集、整理。收入《昭通地区民族民间资料选编》第二集,32开,2页,1 700字,昭通地区文化局、民委1985年编印。 (吴平

老虎不容猫长大 彝族动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峨山彝族自治县某些地区。讲述的是:玉皇大帝观音下凡创世时,造了一只大老虎后又造了一只小老虎。小老虎怕大老虎把它吃掉,便央求观音教它爬树和上屋顶的本领。观音回到天上后,大老虎果真追杀小老虎,小老虎爬上树等观音来调解。观音规定大老虎住山林,小老虎和人住在一起并帮人捉耗子,让人来保护它。但小老虎怕喊它的名字时会把大老虎也喊来,就求观音给它重新取一个名字,观音就给它取名为猫。小老虎怕人们忘记叫它的新名字,便总是“喵喵”地叫着,时时提醒人们叫它猫。黄刘氏讲述,胡岩搜集。收入《峨山民间文学集成》,32开,3页,900字,云南民族出版社1989年版。 (聂鲁)

老虎和石鹅 彝族动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楚雄市彝族地区。讲述的是:一天,有一只老虎在河边麻地里薅麻,河边石头底下的石鹅发出“咕”的叫声,老虎被吓得接连好多次把麻也拔了起来,它气冲冲地跑过去搬开石头一看,是一只石鹅。老虎说:“你怪声怪气地来吓我,我要把你吃了。”石鹅无论如何辩解,老虎都非吃不可。最后石鹅提出比赛爬山,规定先到山顶的,就吃掉后面上来的。老虎抬脚就往山上跑去,石鹅慢慢地爬,一路还找些白果子和黑果子吃,肚子吃得鼓鼓的。老虎跑到山头,左等右等不见石鹅来,就顺着来路返回,当老虎准备吃掉慢悠悠走来的石鹅时,石鹅说:“我早就把你吃了,不信你瞧瞧你的脑花和眼睛。”说完就把肚子里的白果子和黑果子吐了出来,老虎害怕得吼叫一声就逃跑了。李春兴讲述,潘广发记录、整理。收入《楚雄市民族民间文学集》,16开,2页,720字,楚雄市文化馆1983年编印。 (李福云 朱琚元)

蛤蟆和老虎 彝族动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彝族地区。故事梗概:一次,有只饿虎正巧碰上一只肥硕的蛤蟆,便流着口水对蛤蟆说:“蛤蟆,我今天很饿,你就乖乖让我吃了吧!”“不!我们赛跑,若你赢了,我就心甘情愿让你吃。”蛤蟆答道。老虎心想小小一只蛤蟆,量它也跑不了多快。便说:“那我们就开始吧。”蛤蟆跳起来咬住了老虎的尾巴,到了目的地,老虎停下来往后看,却听见前面传来了蛤蟆的笑声:“老虎啊老虎,我虽然体小腿短,但我有相当大的一套本领吃掉你,若你不信,我吐出你的毛给你看看。”老虎上前一看,果真是自己的毛,老虎吓得跑进了树林。老虎回到家,对家人说:“蛤蟆的本领真是大,我今天差点被它吃了,以后你们要小心。”从此,老虎虽然是动物之王,却不敢轻易对小小的蛤蟆下手。黄永和讲述,黄永旺记录。收入《云南民间文学集成·金平故事卷》,32开,1页,700字,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文联1988年8月编印。 (梁红)

虎怕“漏”的传说 彝族动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永平县彝族地区。故事梗概:有一天,两兄弟去砍柴,在破庙里躲雨。弟弟说:“这里常有老虎来,我怕。”哥哥说:“老虎怕什么,就怕漏。”这话被来这里躲雨的一只老虎听见了,把房头漏水的“漏”,当成是比自己还厉害的动物,就赶忙往回跑。路上先后遇着獐子、马鹿,老虎就说“漏”来了,它俩就跟着跑。跑着跑着,马鹿提议看看究竟“漏”是什么样子,它们回来看见房头上有两个身上长着长毛的怪物,以为就是“漏”,掉头又跑。其实,那是两兄弟披着蓑衣在补房子。此后人们相传,进山穿蓑衣,野兽就害怕。佚名讲述,孙绍云搜集、整理。收入《云南民族民间文学集成·永平县卷》,32开,2页,700字,云南民族出版社1989年版。 (张秀娟)

惹簸骑虎 彝族动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元阳县彝族地区。讲述的是:从前,果沙森林里住着夫妇俩,靠丈夫赶马驮柴卖度日。一天晚上,两人闲聊,互相问起“最怕什么?”丈夫说:“怕老虎!”妻子说:“老虎有什么可怕的,我最怕无米!”他们的对话,正好被想偷马吃的老虎听到。老虎心想:“无米”一定是很厉害的动物。这时,村里好逸恶劳的惹簸也趁夜来偷马。他摸到毛光水滑的老虎,以为是马,便用套绳套住老虎的嘴,纵身上“马”扬鞭而去。老虎突然被套住,以为是“无米”,害怕极了,便狂奔起来。随着天空渐亮,惹簸低头发现自己骑在老虎背上,吓得汗毛倒立。这时,恰见前方有棵大树,便抱住树干翻身上树。老虎发觉“无米”放开自己上了树,又惊又喜。一只狐狸看见老虎,问其缘故,老虎告知其经过。狐狸一看老虎身上的绳子,知道是人所为,便要老虎带它去看“无米”。老虎不肯,狐狸说:“你要是害怕,就用绳子拴住我的手,到了那里,若‘无米’比我们厉害,我就眨眼睛,你就快跑!”老虎驮着狐狸来到那树下,狐狸见树上的惹簸,便对老虎说:“那不是‘无米’,是人,我拖下来给你吃。”说着便爬上了树。惹簸见狐狸来抓自己,吓得尿往下滴,正好滴进了狐狸的眼里,结果狐狸眨起眼来。老虎见状,掉头就跑。越过无数山头后,老虎回头一看,见绳子一头只拴着狐狸的一只手,不禁伸舌道:“天哪,‘无米’把狐狸吃得只剩一只手了!”佚名讲述,马理文搜集、整理。收入《绮丽的山花》,32开,4页,2 350字,元阳县民族事务委员会1984年编印。 (梁红)

老虎学技 彝族动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石屏县部分彝族地区。讲述的是:古时候,老虎是个五大三粗的笨家伙,常常被其他动物欺负,是狐狸让它拜猫为师,老虎才学会了扑食、剥皮的技巧。一天,猫教虎爬树,教累了就睡在树枝上打盹。虎以为只要吃掉猫,它将是独一无二的强者,就摸去抓猫。猫惊醒后顺树干溜下地,怒骂道:“忘恩负义的东西!要知道我只教会你上树,还没教会你下树呢。”所以,直到如今,老虎都不敢上树,因为它不会下树。佚名讲述,李朝旺搜集、整理。收入《彝族民间故事选》,32开,2页,650字,中国文联出版社2003年版。 (李朝旺)

老虎和石蛙 彝族动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祥云县某些彝族村寨。故事梗概:一次,瘌痢山的老虎逞狂,要与石蛙比赛跳河。石蛙悄悄地咬着老虎的尾巴,老虎一跳就把石蛙甩到前面。老虎不知其中原因,以为自己没有石蛙跳得远,只得认输。从此,老虎不敢在瘌痢山显威风了。奎应全讲述,奎汝义搜集、整理。收入《云南省民间文学集成·祥云民间故事卷》,32开,3页,1 400字,云南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巴子)

老虎和牯牛 彝族动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姚安县某些地区。讲述的是:某地山上,住着一只凶恶的母老虎,自称兽中之王,谁也惹不起它。一天,一头身体肥大、角很锋利的牯牛站在路中间,挡住了母老虎的去路。母老虎认为牯牛胆大包天,便约定三天后比试各自的本领。牯牛一边走一边想怎样对付老虎。路上遇到了一群小蜜蜂,牯牛把三天后要和老虎比试的事告诉了蜜蜂,蜜蜂答应到时帮助它。牯牛走了几步又遇到了刺猬,刺猬也说到时来帮助它。牯牛回到家里磨了三天角,又到泥塘里打了三天的滚,滚一次让太阳晒干一次,三天后身上的泥糊了几寸厚。老虎回到家里,也磨了三天的牙齿。三天过去了,牯牛和老虎都来到约定的地点比试。除了豺、狼、豹子被老虎派去把守路口,防止牯牛战败逃跑外,其他的飞禽走兽都来观战。老虎的绝招是一扑、二掀、三扫尾。牯牛由于有蜜蜂、刺猬等的帮助,老虎三计不成,威风大减。牯牛避过老虎的攻击,用尽全部力气,一角把老虎的肚子刺穿了,不一会儿老虎就一命呜呼了。老虎的三员大将豺、狼、豹子也悄悄地逃命去了。杨家才讲述,罗桂森记录。收入《楚雄民族民间文学资料》第二辑,32开,3页,1 508字,楚雄彝族自治州民委、文化局1979年编印。 (李惠兰 朱琚元)

老虎的故事 彝族动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峨山彝族自治县民间。故事梗概:古时候,有个彝族妇女赶集回家,在路上看见一只老虎躺在树下,气喘吁吁的。老虎只是看着她,没有要吃人的意思。彝妇诚惶诚恐地绕过大树往家跑,回头一看,只见那只老虎有一条腿着,用三只脚一颠一跛地跟在后面,人停虎停,人走虎走。她仔细一看,虎脚掌上戳进了一棵很大的刺。妇人明白了老虎的意思,大着胆子慢慢过去,帮老虎把脚上的刺拔掉了。之后,老虎还是跟着她,一直跟到家门口才回转。第二天,妇人家大门口摆着一只血淋淋的大鹇鸡,那是老虎对她的酬谢。从此,那一带的老虎不再吃彝族人。佚名讲述,李绍林搜集、整理。收入《嶍峨风情》,32开,2页,1 050字,峨山彝族自治县民委1985年编印。 (普开福)

老虎与马鹿 彝族动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景东彝族自治县某些地区。故事梗概:一天,一只老虎饿了很多天,就向土主老爷要吃的。土主老爷叫它去吃马鹿。老虎到山里的草地上等马鹿,想着可以饱吃一顿。一只马鹿来到老虎面前,问老虎在干什么。老虎说自己在等马鹿,但不认识谁是马鹿。马鹿问老虎等马鹿干什么。老虎就说土主老爷让它吃马鹿的肉。马鹿说自己叫马五,是马鹿的哥哥。老虎问马鹿头上的角是干什么用的,马鹿说一只角用来穿老虎干巴,另一只角用来穿豹子干巴。马鹿一边说,一边吓得发抖。老虎问马鹿为什么发抖,马鹿说:“我身子一抖,就要动口。”老虎飞快地逃跑了。鲁承忠讲述,董仕贵、陶明贵记录。收入《景东县民间文学集成》,32开,2页,700字,景东彝族自治县民委、文化局、文化馆1989年编印。 (谢国先)

老虎、狐狸和火星星 彝族动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昭通市彝族地区。叙述的是:小老虎接替了父亲的王位,狐狸对它说:“大王,你的头比月亮大。”小老虎不信,狐狸就带它到水塘边看。水塘边的火灰里有一颗火星星跳出来要跟小老虎比武。小老虎看不起火星星,想把它吹开,谁知越吹越大,火星星变成两个火球。小老虎去踩,火球更多,还烧到了小老虎头上。狐狸趁机让小老虎看倒影,在火球的映衬下,小老虎看到自己的头果真比月亮大,就信了狐狸的话。狐狸又叫小老虎发令,让山中禽兽都来比武,不来的吃掉。火星星向小老虎不断进攻,狐狸趁机逃跑了。小老虎支撑不住,只好向火星星求饶。火星星教训小老虎说:“狐狸是利用你年幼无知的弱点。若你把山上的禽兽咬死了,谁让你当王?”小老虎如梦初醒,后悔上了狐狸的当。曾亮华讲述,谢中顺搜集、整理。收入《昭通民族民间文学资料选编》第一集,32开,3页,1 600字,昭通县民委、文化局1983年编印。 (吴平)

蛤蟆与老虎 彝族动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武定县某些地区。讲述的是:从前,在一座山上住着一只老虎、一只豺狗,老虎和豺狗常常结伙下山伤害人畜。有一天,老虎下山来到河滩旁,小动物们一见老虎都逃走了。老虎决定在河滩上种麻,心想麻秆长高以后,既可遮阴,又可藏身。老虎用爪子开了地,撒上麻种,没过多久,嫩绿的麻长出来了。这一天,老虎正为麻薅草,忽然听见“呱”地响了一声,老虎吃了一惊,一连几声“呱呱呱”,吓得它转身就跑。跑了好一阵,不见动静,老虎定下心来,心想:“我乃兽中之王,有谁敢伤害我?”就折回去看那“呱呱”怪叫的是什么东西。它在河滩上仔细找,翻一块石头时,用力过猛,栽倒在水塘里。水塘边一只蛤蟆发出一串哈哈哈的笑声。老虎要试试蛤蟆的本领。蛤蟆吐出一堆白沫子说那是老虎祖宗三十年前的脑浆,吐完后又说饿极了要吃老虎的脑浆,吓得老虎转身就逃。老虎失魂落魄地跑呀跑,碰见了豺狗。豺狗和老虎将尾巴结在一起去看蛤蟆。未等走近,蛤蟆大笑说福气好,一个不够吃,又添一个。老虎闻声转身又跑,结果把豺狗给拖死了,它自己也活活累死了。张世武讲述,陈超廷、朱有凯记录。收入《楚雄民族民间文学资料》第三辑,32开,3页,1 690字,云南省社科院楚雄文化研究室1982年编印。 (李惠兰 朱琚元)

老虎为什么恨猫 彝族动物故事。流传于云南富宁县彝族地区。叙述的是:老虎和猫原是两兄弟,它俩一起住在山上。下大雪的时候,猫弟弟到农家去借火,见到人的家里很温暖,就要求留下。人问猫会帮人做什么,猫说会逮老鼠和守护粮食。晚上,猫抓了十几只老鼠给人看,人就留下了它。猫不再回山,把老虎哥哥也忘记了。老虎非常生气,所以一直到现在,老虎抓到猫不咬也不吃,而是将猫垫在屁股下活活坐死解恨。苏玉凡讲述,农廷相、熊光辉搜集,农廷相整理。收入《云南民间文学集成·富宁县卷本》第一卷,16开,2页,1 800字,富宁县民委、文化广播电视局1988年编印。 (吴平)

老虎为何十二年生一二个 彝族动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彝族地区。故事梗概:从前,有一条牛在山坡上为人耕地,过路的老虎看见问道:“你这么大的个子,还被人使唤?”牛告诉它,人很厉害。老虎不信,说:“若人拿犁来给我驾,看他能不能使我犁地!”农夫对老虎说:“你要替牛犁地可不要后悔!”“决不后悔!”老虎答道。农夫解下了牛身上的犁具套在老虎身上,然后一手扶犁,一手用鞭子狠抽老虎,老虎被打得遍体鳞伤,连连告饶,老牛见状笑掉了上牙。老虎逃进森林,气愤地把“老子要一年生十二个,把人全部吃光”念成了:“老子要十二年生一二个……”从此,老虎身上留下了鞭痕,并且十二年才生一二个虎崽。杨思银讲述,杨思杰、钱春林搜集、整理。收入《禄劝民间故事》,32开,2页,800字,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文化局民间文学集成办公室1991年编印。 (梁红)

猫的来历 彝族动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峨山彝族自治县民间。故事梗概:猫原来是太阳神的武士,那时地球上有五只鼠称霸,残害庄稼、人畜,太阳神特派猫下来征伐,并叮嘱猫在没有消灭五鼠前不能张口。猫飞身下地,迅速用爪抓住四只鼠,又用口咬住一只。它想到主子就要大大奖赏它,得意得张口笑起来,不料口中的老鼠跑掉了。它气急了,用力踩死四只鼠,又奋力去追那一只,可是怎么也追不到了。太阳神非常愤怒,但念猫平时有功,就免其一死,把它降到地上,要求它消灭老鼠后再回天上。可是老鼠发展得很快,猫无论怎样奋战也捉不完老鼠。从此,猫就永远留在了人间。矣开伍讲述,黄立光搜集、整理。收入《嶍峨风情》,32开,2页,950字,峨山彝族自治县民委1985年编印。 (普开福)

猫为什么会吃耗子 彝族动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峨山彝族自治县、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石屏县一带。讲述的是:从前,猫和耗子是好朋友。有一次,它俩偷到一罐油,商量留着这罐油过冬,便把它藏在寺庙的供桌下。有一次猫去做满月客,路过寺庙很想吃那罐油,便将封皮撕去嗅了一阵解馋,回来告诉耗子说:“今天我给满月的孩子取名为去掉皮。”过几日,猫又嘴馋想吃那罐油,又借故去做满月客,把那罐油吃了一半,回来告诉耗子说:“今天我给满月的孩子取名为去一半。”又过几日,猫用同样的方法把那罐油吃完了,回来告诉耗子说:“今天我给满月的孩子取名为全完蛋。”冬天快完了,耗子约猫去吃那罐油,猫从地上去,耗子从洞里走去。耗子走的是直路,先来到油罐前,只见油罐空空的,油被吃光了。耗子问后到的猫这是怎么回事,猫反咬耗子先到把油吃光了,还要撕咬耗子。耗子见猫真要吃它,便钻洞跑了,从此猫和鼠成了仇家。普加文讲述,普加英搜集。收入《峨山民间文学集成》,32开,3页,1 400字,云南民族出版社1989年版。 (聂鲁)

豹子和猫 彝族动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红河县彝族地区。故事梗概:豹子经常进村叼走人和牲畜。一天,弱小的猫看见豹子来打马的主意,便警告豹子,它若敢碰马就饶不了它。豹子见个子矮小的猫敢威胁自己,便决定与猫比赛上树和下树的本领,结果豹子败给了猫。从此,豹子逮到猫后,便要用屁股压死它,以出心中的怒气。佚名讲述,白瑞义搜集、整理。收入《红河县民族民间故事》,32开,1页,600字,云南民族出版社1990年版。 (梁红)

猫、狗和啄鹤莫鸟 彝族动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红河县彝族地区。故事梗概:很久以前,猫、狗、啄鹤莫鸟(彝语音译,一种用嘴接水喝的鸟)都是大口地用嘴喝水,它们很懒惰,所有动物挖沟引水时,它们不愿参加这项公益活动,并傲慢地说:“我们不喝沟里淌来的水。”当水引来后,猫、狗和啄鹤莫鸟不好意思去喝水,只有天天跑到深山去喝泉水。不久,猫和狗不愿再跑了,只有等着渴死,幸得天神从中协调,动物们才答应它们用舌头舔水喝。啄鹤莫鸟则信守诺言,或喝山泉水,或下雨时接树叶上的雨水解渴。佚名讲述,白瑞义搜集、整理。收入《红河县民族民间故事》,32开,2页,1 000字,云南民族出版社1990年版。 (梁红)

借猫 彝族动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武定县某些地区。故事梗概:古时候,云南没有猫这种动物,老鼠成群结队地危害庄稼,损坏用具,人们无法对付,就派了两个人到湖南借猫。两人在湖南借到了四只猫,并答应湖南人一捉完老鼠就还猫。借猫人用口袋背着猫回家乡,走到一座大山上,想看看猫长得什么样,刚打开袋子就跑了一只猫,逃到深山老林,变成了今天的虎。两人接着往前走,来到一个深箐里,心想两边都是山崖,猫即便跑出来,也逃不了,便又打开袋子,刚一打开,又一只猫逃进了深箐里,后来它成了今天的豹子。两人又继续赶路,过一条大河,来到河心时,他们以为在河中猫逃不了,可一打开袋子,又有一只猫跳出来钻进水里去了,后来它变成了水獭。最后只剩一只猫了,两人再也不敢打开袋子,一直把它带到家里。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老鼠捉完了,本来该把猫送还湖南了,可云南人今天推明天,明天推后天,一直没送去。所以,现在的猫在火塘边睡觉时,边打呼噜边哼:“今天送我去,不去;明天送我去,不去。”杨绍明讲述,杨自德、杨春林翻译,杨成记录。收入《武定县民族民间文学集成》油印本,16开,1页,700字,武定县文化局、民委、民间文学集成小组1988年编印。 (钱丽云 朱琚元)

猫盖屎的由来 彝族动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建水县彝族地区。故事梗概:很早以前,猫就是动物王国里的攀爬能手。那时候,豹子登门向猫学习攀爬技巧,豹子很快学会了爬树,可下树还没学会,就从树上摔了下来,生性贪婪、残暴的豹子翻了脸,说:“我抓到你,要用屁股把你坐死。”猫笑着说:“看你的笨样怎抓得着我,你连我的屎都见不着!”从此,猫屙屎后都会扒灰盖屎,为的就是让豹子看不到。佚名讲述,李春光搜集,张绍碧整理。收入《云南民间文学集成·建水故事卷》,32开,2页,500字,建水县文化馆、民委1989年编印。 (梁红)

野猫和豹子 彝族动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峨山彝族自治县民间。故事梗概:相传以前,野猫和豹子是一对亲密朋友,野猫会上树,豹子捕食能力强。一天,野猫要豹子教它捕食,它教豹子上树。豹子高兴地答应了,并把扑、抓、掀等本领都教给了野猫。野猫过了好长时间后才懒洋洋地教豹子上树,可是当豹子爬到树上,野猫就跑掉了,豹子还没学过下树,只好待在树上,饿了就乱叫。豹子的叫声被村子里的狗听见了,全村的狗“汪汪”地叫个不停,豹子以为猎人来了,就一头栽了下来,摔断了肋骨。打那以后猫与豹就成了冤家。佚名讲述,矣家福搜集、整理。收入《嶍峨风情》,32开,2页,625字,峨山彝族自治县民委1985年编印。 (普开福)

猫和狗 彝族动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禄丰县彝族民间。讲述的是:很久以前,猫和狗是一对好朋友,一起生活在一个农民家里。有一年,农民在地里种下了大麦和小麦,那一年风调雨顺,收成很好,农民担心小偷和老鼠来偷粮食,就让猫和狗共同守护粮仓。一连几天都平安无事,猫就建议轮流值班,并商定由狗先休息。狗刚去休息,一群小偷就来了,偷走了许多麦子。这一切猫都看见了,但它觉得驱赶小偷不是它分内事就继续睡觉。狗来接班时,猫什么也没说。猫刚离开,一只大老鼠带着许多小老鼠来了,它们贪心地偷吃了许多麦子,狗看见了,觉得捉老鼠是猫的事,翻个身又接着睡觉。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去了。有一天,农民来看粮仓,才发现麻袋都被咬破了,麦子撒得遍地都是。农民大怒,责骂猫与狗。猫和狗为了推卸责任,互相指责。农民更怒,干脆把猫与狗一齐赶出了家门。从此,猫与狗便成了冤家对头,一直到现在也是这样。徐永甲讲述,徐震来记录。收入《禄丰县民间故事普查资料汇编》,16开,2页,700字,禄丰县委宣传部、文化局、民委1988年编印。 (钱丽云 朱琚元)

猫狗之仇 彝族动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彝族地区。故事梗概:从前,有个叫老三的青年,大哥和二哥分给他二两银子后就叫他外出流浪。他在流浪生涯中,用一两银子救了一只快被人宰杀的狗,又用一两银子救了一只被人痛打的猫。从此,狗和猫经常跟老三上山打猎,它们之间非常友好。后来,老三得到了一个要什么就会有什么的金葫芦,不巧被人偷了。狗和猫想尽办法为主人找到了金葫芦,但在过河时,狗为了答猫的问话,让含在口里的金葫芦掉进河里去了。猫请水獭猫到河里找回了金葫芦,但在主人面前却告了狗的状。主人信以为真,从此厚待猫,亏待狗。狗和猫从此结了冤仇,狗一见猫就咬,借此来发泄心里的怨气。佚名讲述,许斌强记录、整理。收入《云南民族民间文学资料》第四辑,32开,4页,1 900字,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文化馆1984年编印。 (宋自华)

狗为何来到人间 彝族动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峨山彝族自治县某些地区。讲述的是:从前,狗和狼是同胞兄弟,但这两兄弟一大一小,母亲偏爱大的,给它吃鲜肉,小的则只能吃骨头,每到这时小的便淌着口水“句句”地叫,母亲就在它的叫声“句”旁加个“犭”便叫它狗,把大的在“犭”旁加个“良”叫狼。母亲去世后兄弟俩感情很好,但狗一听见动静总爱叫,狼怕引来豹子劝狗不要声张,但狗改不了,为此兄弟俩只好分开各奔前程。狗学得一套摇尾讨好和拍马屁的本领,它找到了豹子,并用这套本领取得了豹子的信任,和它生活在一起。可狗仍改不了夜里爱吠叫的毛病,豹子劝它不要声张,以免引来百兽之王老虎,可它仍不听,相互争执一番后又只得分开了。狗又用拍马屁的手段讨好了老虎,得到它的信任并和它住在一起,可夜里听到动静时还是要吠叫,老虎劝它不要声张以免引来猎人,可狗不听,老虎怒气冲冲把它撵开了。既然老虎怕人,狗就去找人,人收留了它,狗也帮人们撵猎物。可它遇上狼、豹子和老虎时,总是夹着尾巴来到人跟前,这是因为它们以前有过一段交往的缘故。邱礼德讲述,申林帮搜集。收入《峨山民间文学集成》,32开,3页,1 700字。云南民族出版社1989年版。 (聂鲁)

狗和人密切的传说 彝族动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某些彝族地区。讲述的是:古时候,狗四处寻找有胆量的伙伴,它首先找猫做朋友,猫答应了它,但交代狗不准狂吠,否则会惹来老虎。狗又找老虎交友,老虎也应承了它,但也招呼狗不准乱叫,否则会引来猎人。狗便跑去找人做伙伴,人收留了它。半夜雷声隆隆响,狗狂吠起来,人对狗说:“叫什么?不过是打雷嘛!”。狗找到了胆大的人,从此,狗就与人亲密地生活在一起。牛德明讲述,黄德富记录。收入《云南民间文学集成·金平故事卷》,32开,1页,500字,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文联1988年8月编印。 (梁红)

猎狗的传说 彝族动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峨山彝族自治县、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石屏县一带。讲述的是:从前,狗、麂子和兔子偷来羊肉,凑齐薄荷、芫荽、葱、辣子等作料在树林里打野餐。麂子和兔子给狗打招呼不能出声,狗承诺不叫,谁知树林里吹来一阵风,狗又禁不住“汪汪”叫起来。麂子和兔子以为是人们提棍子追来,就吓跑了,并把作料碗踢翻在地。狗大声喊叫着:“等等我。”并闻着作料的气味继续追去。从此人们就知道狗善于辨认各种气味,便把它训练成了猎狗。佚名讲述,普飞搜集。收入《哀牢山彝族神话传说》,32开,1页,500字,云南民族出版社1990年版。 (聂鲁)

狗的角哪里去了 彝族动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武定县某些地区。故事梗概:古时候,狗的头上长着一对短而犀利的角,麂子看到这对漂亮的角十分羡慕,日思夜想,千方百计想弄到这对角。一天,麂子遇见了狗,便十分恭敬地对狗说:“狗大哥,你头上这对角实在漂亮,就凭它可以当头人了。我想请你把你的角借我戴两天,进山去给我的同伴们见识见识,宣扬宣扬你狗大哥的威风,等你当了头人或土司时,大家都来当你的佃户娃子。”狗听了很高兴,便把角借给麂子三天。三天过去了,麂子没来还角,三十天过去了,麂子也不来还,狗才知道上当了。从此,狗失去了角,一遇见麂子就拼命地追;麂子见了狗,不敢会面,只是拼命逃跑。刘正讲述,李学能记译。收入《武定县民族民间文学集成》油印本,16开,2页,1 050字,武定县文化局、民委、民间文学集成小组1988年编印。 (钱丽云 朱琚元)

狗、猫、老鼠 彝族动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石屏县某些彝族地区。讲述的是:过去,狗、猫、老鼠生活在一起,相处很和睦。他们的主人有一块祖传宝贝——铜钱,只要用左手轻拍三下,要啥有啥。一天,一个陌生人来主人家寄宿,把宝贝偷走了。狗、猫、老鼠协同找到了偷宝贼的家,并把宝贝悄悄取回。回家的路上,先由猫叼宝贝,但猫到小河边捉鱼时,宝贝滚入小河里,鼠、狗摸了半天才摸到。后来由老鼠叼宝贝,老鼠到大河边吃辣椒,宝贝再次滚入大河,猫、狗摸到天黑才摸到。回到家后,主人知道宝贝最后是由猫和狗拿到的。就说他只养得起猫和狗,叫鼠自谋生路。从此,狗、猫、鼠互相埋怨,狗要咬猫、猫要食鼠。佚名讲述,李朝旺搜集、整理。收入《彝族民间故事选》,32开,3页,1 600字,中国文联出版社2003年版。 (李朝旺)

狗为什么吃粮猪为什么吃糠 彝族动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鹤庆县某些彝族村寨。故事梗概:主人叫狗和猪开荒,狗偷懒,猪老实干活。猪拱完地后见狗还在睡觉,就独自回去了。狗醒来见地已经开好,就在地上跑了几圈才回去。主人见狗喘着气回来得晚,以为狗老实开荒。猪不服气,主人就到地里看,见到处都是狗的脚印,认定狗有功,就给它吃粮,给猪吃糠。罗其群讲述,罗四保、王四代搜集、整理。收入《鹤庆民间故事集成》,32开,2页,870字,云南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张秀娟)

狗和青蛙 彝族动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彝族地区。讲述的是:有一天,青蛙和狗相遇,青蛙向狗夸口道:“告诉你,世上每天生多少人,要吃多少饭,天上哪天打雷、下雨,地上哪天发生地震,天文地理我无所不知。”说罢,跳进了井里。狗有意想试一下青蛙有多大本领,便向青蛙住的三尺井里放了几个大屁。青蛙从井里跳出来,对狗说:“刚才天上打雷,很快就要下大雨了,你快回去吧!”狗望着青蛙笑了起来,青蛙问狗笑什么,狗嘲讽道:“你连狗屁都不懂,还大吹大擂懂什么天文地理。不懂就不要装懂,虚心向别人学习吧!”狗说完就回去了。青蛙抬头看看天上的烈日,羞愧地低下了头。佚名讲述,杨正祥记录、整理。收入《元江民族民间文学资料》第六辑,32开,2页,700字,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文化馆1986年编印。 (宋自华)

狗、猫、羊为什么合不来 彝族动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峨山彝族自治县民间。故事梗概:很久以前,狗、猫是一对亲密兄弟,狗有两只角,晚上睡觉要脱下角。山羊无角,很想要狗角,因而唆使猫去偷。猫为了钱就趁狗大哥睡着时将狗角偷了出来卖给了羊。狗醒来后发现角不见了,追查到是猫所为,而猫把卖角的钱都花光了,无法再把角换回来,狗就永远失去了角。从此猫、狗、羊相互结仇合不来,猫、羊很怕狗,一见狗就跑;狗一见猫、羊就咬。佚名讲述,龙家义搜集。收入《嶍峨风情》续集,32开,2页,1 460字,峨山彝族自治县民委1986年编印。 (普开福)

狗为什么恨猫 彝族动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禄丰县彝族民间。讲述的是:从前,一个富人家有一颗宝石被贼偷走了,主人就派猫和狗去把宝石找回来。猫和狗走到半路,一条河挡住了去路,狗会游泳,猫不会,狗就驮着猫过了河来到小偷家,狗守在外面,让猫进去找宝石。猫进入小偷家后到处找,发现宝石藏在箱子里拿不出来,就捉了几只老鼠,叫它们将箱子咬开。拿到宝石后,猫和狗往回走,到了河边,狗又将猫驮过了河,狗太累了,想休息一下,让猫等它一下再走。结果狗睡着了,猫独自把宝石拿回家。主人问它狗在哪里。猫回答说狗到半路就没去了。主人听了后用热油煎蛋、炒饭给猫吃,狗回来则只给了它一勺米汤,狗很生气。从此以后,狗一见猫就要撵。张兰英讲述,李光云记录。收入《禄丰县民间故事普查资料汇编》,16开,1页,600字,禄丰县委宣传部、文化局、民委1988年编印。 (钱丽云 朱琚元)

狗与人 彝族动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禄丰县彝族民间。讲述的是:从前,有个乞丐以讨饭度日。有一天,这个乞丐到太阳偏西时也没要到一口饭,只好回到自己栖身的洞穴里。他又困又饿,倒在洞穴的草窝里刚想睡,觉得身下压着一团毛乎乎的东西。他点起火一看是一只受伤的花狗,已经奄奄一息了,脖子和腿部都受了重伤。他找来了止血消炎的草药给狗包扎伤口,又把前几天讨来的包谷面调成面糊喂狗。经过他的抢救,狗捡回了一条命。从那以后,狗就和人交上朋友,对主人很忠诚,不管主人打它还是骂它,它都照样忠实地为主人看守家园。李应章讲述,赵有洪记录。收入《禄丰县民间故事普查资料汇编》,16开,1页,600字,禄丰县委宣传部、文化局、民委1988年编印。 (钱丽云 朱琚元)

小蟋蟀与大黄狗赛跑(一) 彝族动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弥勒、泸西等县彝族地区。主要内容是:大黄狗蛮横不讲理,仗势欺弱。有一天,它向小蟋蟀夸下海口,要求与之赛跑。小蟋蟀用智谋,跳到黄狗身上,让其带着跑,最后斗败了大黄狗。佚名讲述,杨学诗记译。收入《弥勒民族民间故事选》,32开,2页,1 000字,弥勒县民委、文化馆1986年编印。 (张辉)

狗找同伴 彝族动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姚安县某些地区。讲述的是:古时候,狗是由称为小土狗的一种昆虫演变而来的。狗长大后没有朋友,于是它找小白兔做了朋友。到了夜间,狗听到风声就乱叫起来,胆小的小白兔让它不要乱叫,否则狼听见了会来吃它俩的。狗认为小白兔的胆子太小了,于是去找狼做朋友。到了夜里,狗听见风声又乱叫起来,狼让它不要乱叫,以免熊听见了来吃它俩。狗认为狼的胆子小,于是去找熊做朋友。到了半夜,听见声响的狗又乱叫起来,熊叫它别吵了,以免人听见了来打死它俩。于是狗跑出森林来和人做朋友。后来,人们按毛色给狗分工:黄狗撵山,黑狗守庵,花狗守家。魁文秀讲述,张绍文记录。收入《云南省民间文学集成·姚安县综合卷》,32开,2页,900字,姚安县文化局、文联1989年编印。 (施选朱琚元)

狗找朋友 彝族动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武定县一带。讲述的是:从前,狗住在树林里,它很爱交朋友,但它崇拜艺高胆大的朋友,讨厌胆小如鼠的伙伴。有一次,狗到山上访友,与狼做朋友,后来知道狼怕熊,又去找熊做朋友。一次,狗和熊去猎食,碰到老虎,熊转身逃走了。狗以为老虎的胆子和本领大,就与老虎交朋友。狗每次和老虎一起出去猎食,满山的野兽看见老虎,都吓得四散奔逃。老虎正在得意之时,却落入了猎人的陷阱。狗认为猎人的胆量和本领大,要人收留它,猎人答应了。以后,猎人教会狗看门、放牧,还带着它上山打猎,狗就再也不离开猎人了。张世武讲述,陈超廷、朱有凯记录。收入《楚雄民族民间文学资料》第三辑,32开,1页,676字,云南省社会科学院楚雄文化研究室1982年编印。 (李惠兰 朱琚元)

从天上下来的牛 彝族动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石林彝族自治县。故事梗概:传说黄牛是天上的一个传令官,那时,天神怕地上的人日子好过了,不服管制,就把人间的种子都收到天宫,并派黄牛到人间监督人类,每天报告靠打猎、采野果充饥的人之行为。为不让黄牛告黑状,人们把好吃好喝好用的东西都送给它,黄牛很感动,觉得人很善良,不应如此对待,便从天宫偷了一袋粮种带给人间。天神知道黄牛偷了粮种后,把它罚下人间。善良的黄牛为能让天下人都种上粮食,不再受天神控制,就辛勤地帮助人们拉犁耕种。李宝兴、杨学诗搜集、整理。收入《昆明民间故事》第一辑,32开,2页,1 000字。昆明市民间文学集成办公室1987年编印。 (梁红)

天上下来的牛 彝族动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弥勒县。讲述的是:天神使者黄牛与世间人们相处时发现世人的善良与其生活的艰辛,便从天宫偷来了谷种让人们栽种。天神发现后,罚黄牛到人间收回种子。黄牛为了使人们摆脱天神的使唤,没有再回天宫,而是帮人们拉犁种地。李宝兴讲述,杨学诗记译。收入《弥勒民族民间故事选》,32开,2页,1 000字,弥勒县民委、文化馆1986年编印。(张辉)

牛替换羊犁地的故事 彝族动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武定县某些地区。讲述的是:古时候,人用羊来犁地,每天只能犁一小块,种出的粮食也很少。羊犁的地旁有个水塘,塘里有几只蛤蟆,经常有几条水牛到塘里打滚,搅得蛤蟆无法安身。有一天,牛听见羊犁地时挣得咩咩直叫,公牛就对母牛说:“羊多可怜,人也憨得很,如果我们来犁,一天可以犁一大片,种出的庄稼也吃不完。”母牛说:“人的力气没有我们大,怎么敢来拉我们去犁地。”公牛说:“他们找不着窍门,如果把我们的鼻子通了穿起来,那我们只有乖乖被拉去犁地了。”塘里的蛤蟆听见后,把这话悄悄告诉了人。人们按照蛤蟆听到的办法驯服了牛,用牛代替羊来犁地,粮食的收成就比过去好多了。牛呢,恨透了蛤蟆,所以过水时,一定要在水中屙屎撒尿,想把蛤蟆呛死。钱澎泽讲述,杨世成记译。收入《武定县民族民间文学集成》油印本,16开,2页,1 100字,武定县文化局、民委、民间文学集成小组1988年编印。 (钱丽云 朱琚元)

牛是怎样被人用来犁地的 彝族动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富宁县。讲述的是:牛与人交朋友,一起种庄稼。人对牛很好,除了给牛吃好、睡好外,每年除夕之夜还要将煮熟的粽子先给牛尝一截。后来牛受了老虎的挑拨,跟人讲价还价,不干活还要吃好的。结果人在牛喝水的时候以蚂蟥钻进牛鼻子的话骗牛,用一条青藤穿住了牛鼻子,牛只好认错跟人去犁地。牛很后悔听了老虎的话,直到今天还把老虎当仇敌,老虎见了牛也赶快逃跑。黄有福讲述,王名良整理。收入《云南民间文学集成·富宁县卷本》第一卷,16开,2页,1 500字,富宁县民委、文化广播电视局1988年编印。(吴平)

豹子为什么不敢吃水牛 彝族动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彝族地区。故事梗概:从前,豹子和水牛经常生活在一起,是很要好的朋友,但豹子性凶,水牛对它有所警惕。有一次,豹子饿了,它看着又肥又壮的水牛直流口水。水牛看出了它的心思,就提出同它比赛看谁拉的屎能堵住小溪,如果水牛输了就让豹子吃,否则要认水牛为舅舅。结果豹子输了。又比试力气,豹子又被水牛用角挑出一丈多远。豹子只好认水牛作舅舅,再也不敢有吃水牛的念头了。佚名讲述,黄文宝、李和三记录、整理。收入《元江民族民间文学资料》第五辑,32开,1页,500字,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文化馆1985年编印。 (宋自华)

牛和虎 彝族动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禄丰县彝族民间。讲述的是:在很早以前的一天,老水牛在山上吃草,一只饿虎想要吃掉它,就和它说山上的动物都被吃光了,它已经没有东西可充饥。老水牛答应老虎可以吃它,但有个条件:三天后到这里来,老虎先咬水牛三口,如没有把水牛咬死,水牛就挑老虎一角。老虎同意了。回家后,老虎磨了三天三夜的牙,老水牛在泥塘里滚了一层泥后,又在大松树上揩了一层松香油,就这样一层稀泥,一层松油糊了足有三寸厚。三天后,牛和虎都按时来到约定地点,老虎冲上去连咬了水牛三口,每次都只咬下来一些松香和泥巴。老虎咬了三口没能把水牛咬死,只好让水牛挑它一角。水牛对准老虎肚子猛挑了一角,就把老虎的肠子挑了出来。水牛胜了,为了显示自己的胜利,把老虎的肠子套在脖子上。从那以后,每条水牛的脖子上都有白生生的一圈毛,那是老虎的肠子变成的。李应章讲述,赵有洪记录。收入《禄丰县民间故事普查资料汇编》,16开,1页,650字,禄丰县委宣传部、文化局、民委1988年编印。 (钱丽云 朱琚元)

水牛的故事 彝族动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的彝族地区。讲述的是:古时候,地上只长树不长草和粮食,人们靠野果充饥常常发生饥荒。玉皇大帝便派水牛把粮食种子撒向人间,可水牛不小心把粮食和草种混杂了。玉帝生气地对水牛说:“你传我的旨意,说粮食遍地长,野草要人栽”。可水牛踩着云端撒种时又错传为:“野草遍地长,粮食要人栽。”玉帝大怒,便罚水牛下到人间帮人栽粮食,而且只准吃草,永远不得回天界。就这样,水牛就帮人栽种粮食到现在。佚名讲述,石原搜集。收入《乡泉集》第二集,32开,1页,700字,云南民族出版社1985年版。(聂鲁)

牛无上牙传说五则 彝族动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景东彝族自治县一带。故事梗概:关于牛为什么没有上牙的说法有五种:一、老牛和穿山甲赛跑,老牛跑到悬崖边先停住,后来与穿山甲同时赶到终点,未分输赢。穿山甲滚下悬崖,老牛不服输,也跳下去,却把上牙砸掉了。二、老虎嘲笑牛不该替人耕地,牛说人很有办法,老虎不信。人提出先把老虎绑在树上,回家拿办法来给老虎看,老虎同意了。人拿来木棒打老虎。老牛在旁边大笑,不小心跌倒,砸掉了上牙。三、牛魔王变成一座庙,要害唐僧师徒。庙门就是牛魔王的嘴巴。唐僧等人进庙后,孙悟空赶紧用金箍棒撑住庙门。第二天离开时,孙悟空取下金箍棒,随手就打掉了牛魔王的上牙。牛是牛魔王的后代,所以没有上牙。四、天神派牛到人间传话,叫人三天吃一顿饭。牛记错了,说是一天吃三顿饭。天神罚牛下凡给人耕地,并把牛从天上推下来,牛砸到芭蕉树上,掉了上牙。牛恨芭蕉树,常用角去挑它。五、豹子不理解牛为什么要替人耕田,牛说人的本事大。豹子不服气,要与人比赛。人把火枪递给豹子,说先吃烟,后比赛。豹子把枪口含在嘴里,请人帮它点火。人点火后豹子被打翻在地,牛笑掉了上牙。佚名讲述,前四则陶明贵记录,第五则周德翰记录。收入《景东县民间文学集成》,32开,4页,1 900字,景东彝族自治县民委、文化局、文化馆1988年编印。 (谢国先)

水牛为什么没有上牙 彝族动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彝族地区。讲述的是:狼见水牛被一个叫李智的农夫架着犁地,大为不平,问水牛:“你那么大的身子和力气,怎么被一个人使得团团转?”水牛说:“我空有大力气,斗不过人芝麻大的主意。”狼不信,要跟李智较量。李智问狼能否从一个吊着的藤圈里钻过去。狼想:比这小的山洞我都钻过,何况偌大个藤圈,便二话不说钻了过去,却被活扣勒住脖子吊在树上,气息奄奄地向水牛求援。水牛看着狼哈哈大笑,就把上门牙笑掉了。佚名讲述,普能搜集。收入《乡泉集》第一集,32开,2页,800字,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民委、文化馆1983年编印。(聂鲁)

牛为何给人耕地与狗为何吃屎 彝族动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景东彝族自治县一带。讲述的是:牛和狗原来是天上的神仙,玉帝派它们到人间传话,叫人每隔三天吃一顿饭,但牛和狗记性不好,把话传错了,说成是一天吃三顿饭。玉帝知道后很生气,说由于牛的错误,人间会有饥荒,因此,罚牛到人间给人耕地;玉帝说狗也传错了话,既然人间一天吃三顿饭,屙的屎一定很多,没有放处,狗就必须把人的屎吃掉。牛和狗于是来到人间生活。佚名讲述,周德翰记录。收入《景东县民间文学集成》,32开,1页,约300字,景东彝族自治县委、文化局、文化馆1988年编印。(谢国先)

老水牛撒尿的传说 彝族动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禄丰县彝族民间。讲述的是:老水牛和黄鳝打亲家,黄鳝请老水牛到家里做客,并热情招待了老水牛。一天,老水牛也邀请黄鳝到家里做客,黄鳝跟老水牛一起走出了水面就不能再走了,老水牛想了个办法,自己在前面边走边撒尿,黄鳝在后面顺着老水牛的尿走。所以,现在老水牛仍有边走边撒尿的习惯,那是为了开路给它的亲家黄鳝到家做客。魏福贵讲述,欧阳映森记录。收入《禄丰县民间故事普查资料汇编》,16开,1页,220字,禄丰县委宣传部、文化局、民委1988年编印。 (钱丽云 朱琚元)

水牛过河为什么要拉屎 彝族动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姚安县某些地区。讲述的是:很久以前,有位老人捉了一对青蛙拿到田里去拉犁耕田,不管青蛙使多大力气,还是拉不动又重又大的犁,急得两只青蛙四处张望,希望得到大动物的帮助。这时,两只青蛙同时看见一条在山坡上吃草的水牛,于是就求老人高抬贵手,把它们放了,让身强体壮的水牛来犁田。老人觉得青蛙说得有理,就把水牛拉来犁田耙地。果然水牛力气很大,转眼耕完了很多田地。可老水牛一肚子不高兴,恨不得把所有的青蛙都踩死在田里。但青蛙灵巧,蹦来跳去,老水牛始终没有办法踩着,只好在过河时拉屎在河里,想把青蛙的眼睛弄瞎后一脚踩死。李学英讲述,周家平记录。收入《云南省民间文学集成·姚安县综合卷》,32开,1页,480字,姚安县文化局、文联1989年编印。 (施选朱琚元)

老牛找龙 彝族动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楚雄市某些地区。讲述的是:牛和狗住在山里,有一年大旱,树枯死了,龙潭、河坝也干了,耗子、蚂蚁都在里面做起了窝。牛和狗渴得到处找水,来到干龙潭里刨起土来。耗子和蚂蚁看它们顶着烈日刨得那么起劲,就议论说:“两个憨包,没听说龙还能刨得出来。”接着又是阴阳怪气地嘲笑起来。狗受不了啦,瞧瞧火一样的太阳,望望大汗淋淋的牛,狗就歇凉去了。牛气得呼呼喘气,还是不停地刨。当蚂蚁和耗子躲回洞里时,一股龙泉水冲出来,很快便淌满了龙潭,牛高兴地请其他动物来喝水。狗觉得亏心,只敢用舌头舔点水,牛喝着自己挖出来的水觉得特别甜,一口气就喝了半桶。佚名讲述,唐楚臣搜集、整理。收入《楚雄市民间文学集成资料》,32开,2页,1 070字,楚雄市民委、文化局1988年编印。 (李福云 朱琚元)

牛、山羊、绵羊、鸡和狗的故事 彝族动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石林彝族自治县部分彝族地区。讲述的是:古时候有一年,天下干旱,人畜无水喝,牛、山羊、绵羊、鸡、狗五兄弟决定去山上寻找水源。它们四处找,到处挖,几天过去,还是没有找到水。山羊、绵羊、鸡和狗全泄了气,只有牛埋头挖呀挖。四个懒汉开始嘲笑牛,狗说:“如果憨牛能挖出水,我只用舌头舔,若大口喝就让老天惩罚。”鸡和山羊、绵羊听了也纷纷赌咒发誓,若牛挖出水来,它们将要如何如何做。牛听了一点也不泄气。后来牛终于挖出了泉水。牛看到水被自己挖出来了,高兴得哈哈大笑,就笑掉了上牙。从此,鸡每次喝水都要仰望天空,怕雷神劈它;狗只敢用舌头舔水喝;山羊死后不瞑目,绵羊挨杀也不敢叫出声来。毕凤林讲述,许华、宁艳波采录。收入《路南民间故事》,32开,2页,1 200字,云南民族出版社1996年版。 (梁红)

穿山甲为什么没有牙齿 彝族动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峨山彝族自治县、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石屏县一带。讲述的是:从前,一只穿山甲和一条大黑蛇来到一个大山包上,看见山包下有一群人在开垦山地,于是它们打赌看看谁有本事顺利通过人群。穿山甲便缩做一个硬团往下滚,大黑蛇在山上大喊大叫说要让大石头滚下来了,开垦山地的人们急忙避开。结果穿山甲顺利通过了人群。穿山甲又绕回山包看大黑蛇怎样通过人群,只见大黑蛇大摇大摆地叫喊着:“大黑蛇来了!”就向人群蹿去,可人们不但没有闪开,反而举锄把它敲死了。穿山甲见此景,大笑起来,把牙齿全笑掉了,至今也没有长出来。李开增讲述,李学祯搜集。收入《峨山民间文学集成》,32开,1页,350字,云南民族出版社1989年版。 (聂鲁)

穿山甲和麂子 彝族动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禄丰县彝族民间。讲述的是:很久以前,穿山甲和麂子是一对好朋友,常在一起玩耍。有一日,麂子与穿山甲打赌:请朋友在它俩居住的山上放一把野火,看野火会把谁烧死。约定之后,四面山上的动物都放起了野火,麂子看见火烧过来了,几大步跳离火苗,然后回过头想看看穿山甲被烧死了没有,却发现穿山甲不见了。麂子在野火里东躲西藏,四只脚都被火烧得伤痕累累,脸也被抹成了大花脸。穿山甲呢,早在火烧到之前就很快地打了个洞钻了进去,火烧不到它。从此以后,麂子的后代几乎都留着被野火烧过的印迹,四脚是灰黑色的。穿山甲的后代则怕见阳光,因为当年那场大火灼伤了穿山甲的眼睛,它只敢在夜里出来活动和觅食。李绍洲讲述,山鸿才记录。收入《禄丰县民间故事普查资料汇编》,16开,1页,520字,禄丰县委宣传部、文化局、民委1988年编印。 (钱丽云 朱琚元)

穿山甲没有牙齿的故事 彝族动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南涧彝族自治县某些地区。讲述的是:老虎和穿山甲比赛在山崖上滚,由穿山甲先滚,结果它像一块石头滚下来一样,下面挖地的人们一见便闪开了,因而它没有事。到老虎滚时,挖地的人们看见是凶狠的老虎滚下来,大家便拿起锄头来打。穿山甲在一旁看着好笑,等老虎被打死时,穿山甲的牙齿也笑掉了。从此,穿山甲就没有牙齿。瞿增才讲述,邓承礼搜集、整理。收入《南涧民间文学选》第一集,32开,1页,700字,南涧彝族自治县民间文学集成办公室1985年编印。(段葵)

穿山甲、杜鹃、背背笼和铁翎甲 彝族动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楚雄市彝族地区。讲述的是:很久以前,铜穿山甲、铁穿山甲、杜鹃、背背笼和铁翎甲是兄弟,它们住在岩洞里,全靠帮工度日。有一年雨季,岩洞倒塌压死了大哥铜穿山甲,压伤了二哥铁穿山甲。大哥死后变成青松,让兄弟们住松林、吃松果;二哥受伤后胆子变小了,一听到响声就钻进土洞里;老三杜鹃,年年都按时飞回松林里呼唤着死去的大哥;老四背背笼跟在三哥杜鹃后面乱叫;老五铁翎甲“吱喳吱喳”地给四个哥哥站岗放哨,报时打更。普加元讲述,潘广发记录。收入《楚雄市民间文学集成资料》,32开,2页,710字,楚雄市民委、文化局1988年编印。 (李福云 朱琚元)

螃蟹和驮骡 彝族动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某些地区。故事梗概:一天螃蟹和蚯蚓两个好朋友在路边玩耍、交谈,傲慢的驮骡跑来站在它们中间说:“你俩怎么敢在路中间说话,不要命了!”螃蟹答道:“驮骡姐,你真不讲理,路那么宽,你不会从一旁走吗?”驮骡恼羞成怒,尾巴一甩,把蚯蚓甩出老远,又一脚把螃蟹的方形背踩成了驮骡的蹄形。螃蟹和驮骡打起了官司,皇帝派人来调查,认定是驮骡的错。判驮骡交五百元给朝廷,另交五百元给螃蟹做医药费,并令其五天内交清。可五天过去了,驮骡仍未交款。朝廷便判驮骡永远不能生育。从此,驮骡再也没有生育过,而螃蟹的驮骡蹄形伤疤也没有再复原。佚名讲述,黄永旺搜集。收入《云南民间文学集成·金平故事卷》,32开,1页,750字,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文联1988年8月编印。 (梁红)

聪明的小白兔 彝族动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宁蒗彝族自治县。讲述的是:从前,有只老虎领着老熊、猴、小白兔三个伙伴玩。有一天,老虎想吃掉这三个伙伴,就先问老熊说自己的嘴巴是否臭,老熊如实回答说:“臭。”老虎就以自己这几天没有吃肉,所以嘴就臭为由把老熊吃掉了。问猴子同样的问题时,它回答:“香。”老虎又以刚才吃了肉,嘴就香为由,也照样把猴子吃掉了。最后轮到小白兔时,聪明的小白兔就说,自己这几天生病,闻不出味道。就这样,老虎找不到借口便把小白兔放走了。阿批天哈讲述,肖国华整理。收入《小凉山民族民间文学作品选》,32开,1页,410字,宁蒗彝族自治县县庆筹备委员会1986年编印。 (沙马阿青)

十二地支为何鼠为第一 彝族动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楚雄市彝族地区。讲述的是:天神派太白神星下凡编排十二地支,动物们都来争排第一。牛给人犁田耙地,鼠咬开葫芦救过人类祖先,它俩都对人有功劳,神星就让它们进行比赛,以输赢来决定谁排第一。牛和鼠比赛过河,牛到河中心时,老鼠一跳跳到牛背上,又一跳到了河对岸;牛不服气,又比谁大,牛和鼠同时睡在大路上,过路人一见老鼠就说:“这只老鼠真大呀!”两次比赛,鼠都赢了,从此十二地支以鼠为第一。佚名讲述,者厚培搜集、整理。收入《三女找太阳——楚雄市民族民间文学集》,32开,2页,840字,云南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李福云 朱琚元)

鹿角的传说 彝族动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禄丰县彝族民间。故事梗概:很久以前,在大森林里小动物们无忧无虑地生活着。有一天,小公鸡过生日,邀请小伙伴们到它家做客。鸡妈妈将小公鸡打扮得漂漂亮亮,尤其是它头上的那对角,在晨光的照耀下光彩夺目。小动物们从远处采来了一束束鲜花编织成一个美丽的花环,由小鹿代表大家戴在了小公鸡脖子上,小伙伴们围着小公鸡又唱又跳。傍晚,小伙伴们依依不舍地向小公鸡告别。小鹿第二天要去朋友家参加宴会,临走时向小公鸡借它头上的角戴一戴,小公鸡毫不犹豫地答应了。第二天,小鹿戴着小公鸡的角去参加宴会,光彩夺目的角戴在头上,小鹿成了宴会上最英俊的小伙,小鹿便再也不想将角还给小公鸡,便躲进了大森林深处。从此,做了不光彩的事的小鹿怕见到小公鸡,再也不敢走出大森林了。罗树红讲述,韦正芬记录,李春宾整理。收入《禄丰县民间故事普查资料汇编》,16开,3页,1 600字,禄丰县委宣传部、文化局、民委1988年编印。 (钱丽云 朱琚元)

狐狸和兔子 彝族动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禄丰县彝族民间。故事梗概:很久以前,在一座大山里有一只狡猾的狐狸和一群兔子,它们虽然比邻而居,但狐狸却常常偷吃兔子,兔子们非常恨狐狸却又无法对付它。一只聪明的兔子想出了一个绝妙的让狐狸受苦的办法。一天,一只兔子来到狐狸洞前,假装觅食,狐狸蹿出来抓住了它,兔子装出一副可怜相,哀求狐狸别吃它,并说地上的肉数驴肉最好吃。狐狸一听口水都淌了,兔子教它能吃到驴肉的办法。晚上趁驴子不备的时候,狐狸用一根草绳一头拴在自己身上,一头拴住驴尾巴。天黑后,狐狸照兔子的话准备了一切,然后张开大嘴向驴子大腿咬去,驴子正在睡觉,冷不防大腿被咬,疼得起身拼命地跑。狐狸被驴子拖着跑,头也撞晕了,脚也撞破了,身上没有一处不受伤的地方。那一群兔子看见狐狸的狼狈样乐得哈哈大笑,兔子生来嘴小,一笑就把嘴也崩裂成三瓣。从此以后,驴子再也不敢卧在地上睡觉,兔子也成了三瓣嘴。山培珍讲述,山鸿才记录。收入《禄丰县民间故事普查资料汇编》,16开,2页,900字,禄丰县委宣传部、文化局、民委1988年编印。 (钱丽云 朱琚元)

小狐狸巧治马大王 彝族动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弥勒县彝族地区。讲述的是:青面獠牙的马在林中仗势欺弱,想让百兽都臣服于它。小狐狸利用马的蛮横霸气,激它向所谓的百兽王怪石冲撞,结果马上当受骗,撞掉了牙和角。施绍安讲述,杨学诗、佟金钰记录、整理。收入《弥勒民族民间故事选》,32开,3页,2 100字,弥勒县民委、文化馆1986年编。 (张辉)

金麂子和短尾巴老鼠 彝族动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武定县彝族民间。讲述的是:很早以前,短尾巴灰老鼠从江边搬来跟金麂子夫妇做邻居。金麂子夫妇和睦幸福,金麂子的媳妇美丽动人。单身汉灰老鼠醋意大发,便设计离间金麂子夫妇,金麂子的媳妇发现后大骂了灰老鼠一顿。老鼠心想,只有害死了金麂子才能把它媳妇弄到手。于是一次次花言巧语把金麂子骗到民居旁、狼窝旁、虎穴旁、熊窝边,金麂子都脱险回来了。老鼠不甘心失败,再次把金麂子骗到人们将要烧荒的生地中间,指着地中心告诉它,只要挖开那里就会有一大堆好吃的东西。麂子正使劲刨地,突然发觉四周浓烟滚滚、烈火冲天,金麂子抬头一看,原来是人们来烧地了,欲赶快逃命,但已经来不及了,最后,被烧得张着大嘴倒在一个树疙瘩上起不来了。老鼠一看,心中大喜,跑回金麂子家报丧。金麂子的媳妇听到噩耗一下就晕了,醒过来后便提着一罐稀饭去看丈夫。老鼠先跑到地里钻进金麂子嘴里躲起来。待金麂子的媳妇来到后,老鼠装成它丈夫的声音告诉它其死后让它嫁给老鼠。老鼠换好新衣准备当新郎时,金麂子的表哥梨花猫扶着金麂子回来了,大家一起来逮逃进洞里的老鼠,没逮住,让它逃了,只扯断了老鼠的一截尾巴。从此,金麂子夫妇搬进了深山老林,梨花猫就周旋在有老鼠的地方,专门吃老鼠,替老实的金麂子报仇。佚名讲述,袁佑学记译。收入《彝族民间故事》,32开,7页,4 500字,云南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钱丽云 朱琚元)

狡猾的狐狸 彝族动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禄丰县彝族民间。讲述的是:狼和狐狸结伴同行,在路上捡到了一块肉,双方心里都想独吃但谁都没有理由,于是各自在心里打起了主意。狼建议躲到山顶上去吃肉。它俩走到山顶密林里坐定后,假惺惺地互相礼让了一番,狼实在忍不住馋便建议双方比比年龄,谁年岁大就让谁吃了肉。狐狸同意了狼的建议并让狼先说它的年纪,狼说:“我来这大山上住的时候,周围那些小山头还没有长出来呢!平坦坦的一大片,看也看不到边。”狼的话刚说完,狐狸突然哭了起来,狼忙问原由,狐狸很伤心地说:“你提起那些小山头,我便想起了我的大儿子,它恰好和你同年,它刚生下来时,这些小山头还没有长出来呢!可是现在它长大了,不知到何方谋生了。”狼听了狐狸的哭诉,惭愧地对狐狸说:“是我冒昧了,您老人家的儿子和我同年,我该喊你叔叔才对!”说完把那块肉献给了狐狸。普正才讲述,成生记译。收入《彝族民间故事》,32开,2页,650字。云南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钱丽云 朱琚元)

狐狸和乌龟 彝族动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武定县彝族民间。讲述的是:一天,乌龟在沙滩上晒太阳,不知不觉睡着了。狐狸走过河边,看见乌龟就一把抓住了它。乌龟从梦中醒来,见逃跑已来不及了,连忙把头、脚、尾巴一齐缩进硬壳里去,打算看看狐狸到底把它怎么办。狐狸饿极了,便使劲一口向乌龟咬去,哪知坚硬的龟壳差点把它的牙碰掉了,痛得它直抽冷气。狐狸气得捡起一块石头就要朝乌龟壳上砸去,乌龟故作镇静,告诉狐狸自己不怕石头砸。狐狸听了又说要用火烧死乌龟。乌龟也说不怕。这时波浪朝岸边涌来,乌龟故意挪了挪身子。狐狸发现乌龟动了,以为它想跑,赶上去一脚踩住。乌龟大叫:“水涨了,快跑!”狐狸可得意了,以为找到了整治乌龟的办法,便一把提起乌龟丢进河里。乌龟从河里冒出头向着狐狸大笑,狐狸知道上了当,只好垂头丧气地走了。张秀华讲述,潘广发记译。收入《彝族民间故事》,32开,2页,1 100字,云南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钱丽云 朱琚元)

智胜老狼 彝族动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禄丰县彝族民间。讲述的是:一天,一只小山羊去海边喝水,半路上遇上了一只饿狼把它抓住了。小山羊急中生智,挣扎着对老狼说自己刚生下来,没多少肉,不如放它去多吃些草,多喝些水,等长出肉来再吃。老狼听听有道理,便放了小羊,约好自己在大柳树下等它。小山羊边走边想脱身的办法,来到芦苇丛中遇到了小兔子,便一起想了一个对付老狼的办法。两个伙伴找来一大卷苇皮让小兔夹在腋下,小兔骑在小山羊身上向老狼等候的大柳树走去。到了柳树跟前,狼还睡在那里淌口水,兔子马上举起手中的苇皮朝四周画一个圈说:“奉土王之令,备办虎皮一百张,已备齐;豹皮一百张,也已备齐;狼皮一百张,尚不足一张,前面有一只狼,快快捉住!”狼正睡得迷迷糊糊的,听说要剥它的皮,吓得跳起来拼命逃。跑了一阵,撞上狐狸,狐狸弄清原由后,知道其中有鬼,便约狼一起回去看看,弄个明白。狼被吓坏了不敢去,狐狸便用藤子将它俩的尾巴拴在一起去看。兔子老远看见狼和狐狸一起走来就高声叫了起来:“好哇!狐狸老弟,你献狼来了,狼皮正差一张哩。”狼以为上了狐狸的当,撒腿就跑,同时也把狐狸活活拖死了。普正才讲述,成生记译。收入《彝族民间故事》,32开,2页,1 100字,云南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钱丽云 朱琚元)

阿尾喜让 彝族动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南涧彝族自治县某些地区。故事梗概:阿尾喜让,意为杀猪。从前,有母子俩。快过年了,母亲说今年要过个好年,儿子说那就杀一条牛吧,便要去杀牛。牛说:“杀了我,谁给你耕地?”儿子想想也是,就去杀公鸡。公鸡说:“杀了我,天不亮谁叫你去读书?”他想也是,就去杀狗。狗说:“杀了我,贼来了谁给你看家?”他想也是,就去杀猪。猪说:“我吃了睡,睡了吃,不为你们做活,那就杀我吧。”从此,人们过年只能杀猪。张鹏讲述,常顺荣搜集、整理。收入《南涧民间文学集成》,32开,2页,700字,云南民族出版社1987年版。 (段葵)

驴子与狮子 彝族动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彝族地区。故事梗概:从前,有一头驴子和一只小狮子同住在一个岩洞中,小狮子求驴带它出去见见世面,学些本领,但驴子认为自己的本领已很了不起,所以不愿带它去。小狮子无奈,只好独自出去闯荡了。过了几年,驴子被猎人捕去当坐骑或驮柴驮物。一天,主人把驴子拉到山上,驴子看到一只雄狮,认真一看,原来是长大了的小狮子。驴子向狮子诉说了受人奴役之苦。狮子坦诚地告诉驴,它之所以能成为山中之王,是因为它苦学了多年的本领。佚名讲述,刘远书记录、整理。收入《元江民族民间文学资料》第四辑,32开,2页,700字,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文化馆1984年编印。 (宋自华)

老鼠为什么怕猫 彝族动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楚雄市、建水县等地彝族地区。故事梗概:原先,猫和老鼠是好朋友,有一年,天帝发出文告要在动物中选十二生肖。选拔那天,猫想睡觉,就和老鼠说,这次选拔很重要,走时别忘记了叫醒它。老鼠答应了。见猫睡下,老鼠心里打起了主意,这次选拔关系到今后的地位,世间那么多飞禽走兽,只选十二名,少一个竞争者,就多一份成功的可能。于是,老鼠扔下猫跑去参加选拔。到了赛场,狡猾的老鼠爬到了高大的牛的角上,不仅入选了,还使自己排在了牛的前面。当猫赶到赛场时选拔已经结束,老鼠看见猫,吓得爬到树上再也不敢和猫见面了。周成章讲述,李春光搜集,张绍碧整理。收入《云南民间文学集成·建水故事卷》,32开,2页,800字,建水县文化馆、民委1989年编印。 (梁红)

大象怕老鼠的传说 彝族动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建水县部分彝族地区。故事梗概:一天,大象在睡觉,两只老鼠在旁边玩耍,大象非常恼怒它们吵了自己的瞌睡,想踩死它们。不料两只老鼠钻进了大象的鼻子里,又抓又挠,大象被它们弄得无可奈何,只得向它们求饶。欧云辉讲述,易荣辉搜集。收入《云南民间文学集成·建水故事卷》,32开,1页,300字,建水县文化馆、民委1989年编印。(梁红)

狼背狐狸的故事 彝族动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峨山彝族自治县民间。故事梗概:相传狼和狐狸是结拜弟兄,两个都靠偷盗维持生活。一天它俩饿极了,到一农家去偷东西吃。狼说它先进去,让狐狸看门。狐狸更狡猾,它说先进去会中埋伏挨打,自己愿意先进去探视为哥效劳。狐狸进去好半天不出来,狼也把头伸进去。这时主人突然回来了,看见狼露着的半个身子,就拎起棍棒把狼打了个半死。狐狸在屋里猛吃东西,发现门外有动静,便打破酱缸裹了一身酱伪装溜跑了。狐狸在小山包上找到了受伤的狼,狐狸说自己伤的更重,被打得浑身是紫红色。狼一看就心疼了,背着根本没受伤的狐狸回家。佚名讲述,余小生搜集、整理。收入《嶍峨风情》续集,32开,2页,1 300字,峨山彝族自治县民委1986年编印。 (普开福)

杀年猪 彝族动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峨山彝族自治县民间。故事梗概:传说三千多年前,人间地少,苍天大王占有大量土地,鸡和猪是一对好朋友。一次苍天大王通知地上所有动物上天开会选举最勤劳的两名动物给大王工作。最终选出了猪为第一勤劳、鸡为第二勤劳。次日清早它俩就去地里做活,猪勤劳肯干,鸡很贪玩,它去捉蝴蝶、撵蚂蚱,玩到天黑时,活计全被猪做完。鸡害怕大王责怪,就想出高招,它先围着田走了一圈,踩上脚印,然后抢先跑去天堂报告大王,说活计都是它做的。天王去地里看,果真到处是鸡脚印,就认定功劳全是鸡的。当即宣布:今后猪只准吃糠,年底还要供人宰杀过年。佚名讲述,邱礼兴搜集、整理。收入《嶍峨风情》,32开,2页,800字。峨山彝族自治县民委1985年编印。 (普开福)

猴子与蒙脸虫的故事 彝族动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某些地区。故事梗概:从前,一个寡妇领着一个儿子和一个女儿生活,很贫苦。母亲把两个孩子带到山里,孩子在山里饿了吃野果,渴了喝山泉。晚上天气很冷,两个孩子哭了。山神爷来到孩子们面前说:在山里只有身上长毛、能在树上生活才行。两个孩子为了能在山里生存下去,不连累母亲,就变成了猴子。母亲回家后种了庄稼,收了粮食之后,做了饭团到山里找她的孩子。母亲找不到孩子,只见到两只长得像自家孩子的小猴子,可是他们不认识自己的母亲了。母亲很伤心,哭着往回走。她在田埂上用围腰布揩眼泪时,不慎掉进田里,变成了一只虫。那虫的脸上还蒙着一块围腰布,所以叫蒙脸虫。罗成秀讲述,苏贤益搜集、整理。收入《普洱民间文学集成》(二),32开,2页,1 200字,普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文化广播电视局、民委1989年编印。 (施文志)

小兔和大黑熊 彝族动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景东彝族自治县一带。故事梗概:有两口子在山上砍柴,突然跑出一只大黑熊,说要吃他们两个。女人求大黑熊不要吃他们,她回家杀肥母鸡给它吃。大黑熊抓住汉子,叫女人赶快回去杀鸡。女人到家杀鸡煮好后送上山来,路遇一只小兔要吃鸡肉,女人说那是救命的鸡肉,并把事情与小兔说了一遍。小兔说它有办法。女人只好把鸡肉给小兔吃了,然后端着鸡骨头去给大黑熊。大黑熊见了大怒。女人说鸡肉被小兔吃了。大黑熊一愣,就听对面山上小兔大声对这两口子喊:要蒙一个天鼓,已经拿得九十九张老熊皮,还差一张。问两口子身边是不是有一只老熊。老黑熊赶忙叫两口子说身边是一个树桩。小兔又要两口子用斧头砸“树桩”给它看,老黑熊叫汉子轻轻砸。过了一会儿小兔又叫汉子用斧头使劲砍“树桩”,老黑熊就被砍死了。鲁承忠讲述,陶明贵记录。收入《景东县民间文学集成》,32开,2页,1 400字,景东彝族自治县民委、文化局、文化馆1988年编印。 (谢国先)

小花兔和大灰狼 彝族动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彝族地区。故事梗概:一天,有只正在吃青草的小花兔,被一只突然蹿出的大灰狼堵住。聪明的小花兔捂着肚子急促地说:“狼大哥,我刚才只顾吃草,不小心吃进一条会让肠子一节节烂掉的‘断肠虫’,我知道你有解药,赶紧给我一付!”垂涎三尺的狼正打算吃小花兔,听它这么说,又恨又恼道:“什么?你吃进断肠虫?”小花兔故意提高声音:“哎哟,肠子疼啊!大哥呀,救我一命吧。”“呸!谁叫你瞎了眼,老子只知道杀生,什么时候知道救命!”大灰狼破口骂着转头跑了。看着大灰狼跑远后,小花兔向大灰狼叫道:“愚蠢的大灰狼,再见啦!”看见小花兔钻进茂密的草丛中,大灰狼才知道自己受了骗。查阿鲁讲述,阿南采录。收入《中国民间故事集成·云南卷》,16开,2页,1 000字,中国ISBN中心2003年版。 (梁红)

熊和兔 彝族动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鹤庆县彝族地区。故事梗概:从前,熊和兔子关系很好,谁家的活计忙不过来另一家都会帮忙。一天,熊妈妈背着吃奶的孩子去帮兔子家纺纱。到兔子家后,熊妈妈把孩子交给兔子照看,自己则上楼去纺纱。兔子在楼下做了很长时间的饭,才叫熊妈妈下来吃饭。熊妈妈从丰盛的菜肴中吃到一种味道很鲜美的肉,便对兔子说:“你做了这么多可口的菜,我得让孩子吃点。”“我刚把它喂饱,它正在睡觉,别打扰它。”兔子说。饭后,熊妈妈起身告辞,兔子把孩子给熊背上。熊妈妈一颠一颤往家走,孩子在背上发出“咯咯”的叫声,突然一只大母鸡从她背上飞走了。原来,熊宝宝被兔子杀了做成菜让熊妈妈吃了。悲愤的熊妈妈折回去找兔子报仇,可兔子早已逃得无影无踪。从此,熊和兔子结下了仇,兔子见老熊总是躲得远远的。绞秀路讲述,绞雄才采录。收入《中国民间故事集成·云南卷》,16开,2页,800字,中国ISBN中心2003年版。 (梁红)

螃蟹和乌龟 彝族动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楚雄市某些地区。讲述的是:螃蟹和乌龟原来住在荒野里。乌龟无头,生得丑陋,螃蟹的头像蛇头,嘴和眼都生在头上,生得非常好看。有一天,乌龟要去给龙王祝寿,但拜寿要磕头,它就向螃蟹借头。在乌龟的一再哀求下,螃蟹将眼睛和嘴暂时移植到身上,把头借给了乌龟。乌龟来到龙宫向龙王进行了四礼八拜,坐上了上八位。乌龟从龙宫回来就不回荒野了,也不把头还给螃蟹,它怕螃蟹把头要回去,就老把头缩在壳子里。螃蟹没有了头,不好意思见其他动物,只好躲在土洞里。鲁有发讲述,者厚培记录。收入《楚雄市民间文学集成资料》,32开,2页,700字,楚雄市民委、文化局1988年编印。 (李福云 朱琚元)

爱说假话的羊 彝族动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武定县某些地区。讲述的是:从前,有一家人,父子四个在一起过日子。一天,老头子买来了一只羊,让三个儿子一人一天地轮流放牧。老大把羊牵到水清草嫩的地方放牧。太阳偏西时,羊肚子吃得圆鼓鼓的,就把羊牵回家关好。晚上羊在厩里用角顶门,大叫肚子饿,老头很生气,责备老大没把羊喂饱。老二、老三去放牧,羊同样如此。老头就以为是他们偷懒,没好好放羊。老头亲自去放牧,结果是一样的,老头才知是羊说假话,就拿把刮刀把羊头上的毛剃光后,把羊赶了出去。羊跑到山上,以为它自由自在了,正在得意时,狼、狐狸来了,可它们被羊吓得没命地跑。大马蜂在羊的亮光头上狠狠地叮了一下,羊“咩、咩、咩”地叫,狼才意识到那是羊,便扑上前去咬断了羊的喉咙,和狐狸一起美美地吃了一顿。普光炎讲述,潘广发、李国庆、韩天云搜集。收入《楚雄民族民间文学资料》第三辑,32开,3页,1 690字,云南省社会科学院楚雄文化研究室1982年编印。 (李惠兰 朱琚元)

豹子身上糊臭味和花纹的由来 彝族动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某些地区。故事梗概:从前豹子生活在森林里,为躲避树上掉下的雀屎,就搬到草丛中。豹子怕火烧,便向癞蛤蟆请教如何在火烧时逃脱。癞蛤蟆说可以躲到草丛深处的洞穴里,但豹子没有听见洞穴二字。火烧时豹子身上着了火,痛得它到处跑。豹子见到黄牛,黄牛叫豹子在地上打滚。豹子在地上打滚后,身上的火熄灭了,但被草根上的火烫出了许多斑点,很痛。水牛叫豹子跳进池塘里泡一下,豹子跳到水塘后,身上不痛了,但身上的斑点和糊臭味永远除不掉。所以豹子恨癞蛤蟆,见了就用脚踩;也恨黄牛,见了就咬;但豹子却不恨水牛。徐文彬讲述,黄天麟搜集、整理。收入《普洱民间文学集成》(二),32开,2页,1 200字,普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文化广播电视局、民委1989年编印。 (施文志)

金麂子、短尾巴灰老鼠和梨花猫 彝族动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某些彝族地区。讲述的是:原来金麂子和短尾巴灰老鼠是邻居,金麂子老实而勤劳,与漂亮妻子恩爱和睦。那时候老鼠的尾巴是短的,它懒惰又狡猾,经常偷吃金麂子家的东西,谁也不肯嫁给它。一天黄昏,睡醒的老鼠肚子饿得咕噜叫,便往金麂子家钻,看到金麂子刚回来,它美丽的妻子亲亲热热地用舌头舔它身上的灰尘,问寒问暖;吃饭时金麂子夫妻相互劝菜,这动人的场景看得老鼠心里又酸又涩,便对金麂子美丽的妻子打起了坏主意。老鼠想用花言巧语骗取金麂子妻子的爱情,没有得逞,又三番五次地想置金麂子于死地,也失算了。老实的金麂子虽然知道老鼠在陷害自己,就是不忍心收拾它。这事让金麂子的表兄梨花猫知道了,很生气,决定吃掉这只害表弟的老鼠。一天,在老鼠故伎重演时,梨花猫跳出来逮老鼠,却只抓住了它的尾巴,老鼠急着挣脱,梨花猫紧紧抓住,老鼠尾巴越拉越长,结果老鼠还是逃走了,梨花猫气得叫道:“躲得过初一,逃不过十五!”并对金麂子夫妇说:“快搬走,不然还要吃亏!”从此,金麂子夫妇搬到大森林居住,猫见老鼠就抓,老鼠则拖着细长尾巴东躲西藏。张本翠讲述,王昌福、袁佑学搜集、整理。收入《禄劝民间故事》,32开,8页,6 960字,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文化局民间文学集成办公室1991年编印。 (梁红)

猴子的屁股为哪样是红的 彝族动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石林彝族自治县彝族撒尼人地区。故事梗概:很久以前,有个姑娘与哥嫂过着和睦安详的日子。一天夜里,姑娘被猴子掳到险峻的山洞,无法逃身。一年后,妹妹生下一只小猴子。后来,一直寻找妹妹的哥哥救回了崖洞中的妹妹,但到夜里老猴子就领着小猴,坐在姑娘家门口的石头上哭叫:“小儿的妈妈快跟我们回家!”夜夜如此。一天,村民们就把妹妹家门口的石头烧得滚烫,猴子再来坐时,就被烫掉了猴毛,烫红了屁股。佚名讲述,罗开莉采录。收入《路南民间故事》,32开,3页,1 500字,云南民族出版社1996年版。 (梁红)

鸡的传说 彝族动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昆明市彝族地区。故事梗概:传说高桥村头的竹林边有兄妹俩,他们靠哥哥阿唯编竹器卖来维持生活。娶妻生子后阿唯对妹妹的态度日渐变坏,而嫂子则对妹妹非常疼爱。一日,妹妹偷吃了阿唯买给儿子的麻花,被阿唯打得死去活来。哥哥的狠毒使妹妹失去了活的信心,妹妹就对哥哥说:“吃了你的东西,我死了变家禽还你。”便绝食而亡。妹妹死后,嫂嫂从妹妹坟上抱回一只小禽,想到妹妹是饥饿而死的,于是称小禽为饥(鸡)。至今,鸡生蛋时还会叫“哥哥——打”。李春富讲述,张文祥搜集、整理。收入《昆明民间故事》第一集,32开,2页,1 200字,昆明市民间文学集成办公室1987年编印。 (梁红)

鸡吃水时为什么要瞧瞧天 彝族动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彝族地区。讲述的是:半山坡上住着小白兔和大公鸡两家,它们必须到很远的地方挑水吃。一天,小白兔找公鸡商量挖水沟引水的事,公鸡认为挖沟要使苦力,水沟挖通了要路过自己的家门前,反正小白兔有水喝它便也可以偷偷地喝,便不去挖沟。白兔气愤地说:“如果我挖沟引水来你偷着去喝,让雷公劈死你。”白兔早出晚归一天接着一天地挖,终于把沟挖通了,把清泉引进了家。公鸡禁不住来偷水喝,恰在这时天上打个炸雷把公鸡吓瘫了。从此,公鸡喝水时总是要瞧瞧天。佚名讲述,田世学搜集。收入《乡泉集》第一集,32开,2页,700字,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民委、文化馆1983年编印。 (聂鲁)

家鸡与箐鸡 彝族动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红河县彝族地区。故事梗概:寨子里漂亮的鸡姑娘与英俊的鸭小伙,由父母包办定了亲。可鸭小伙偏偏喜欢箐鸡姑娘,任鸭子夫妇打骂压制,都没能动摇鸭儿子的爱情。鸭子夫妇没办法只得默认它们成亲。家鸡知道后,召集家族成员到箐鸡家声讨:“咯呆,还我女婿来。”从此,家鸡和箐鸡成了仇敌,只要相遇便会拼得你死我活。佚名讲述,白瑞义搜集、整理。收入《红河县民族民间故事》,32开,1页,700字,云南民族出版社1990年版。 (梁红)

老鹰和母鸡 彝族动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彝族地区。故事梗概:传说母鸡和公鹰原本是一对恩爱夫妇,生活在雪花飘扬的北方。冬天,公鹰决定到温暖的南方觅食。临别前,公鹰把自己最珍贵的夜明珠交给爱妻母鸡保管。不久,母鸡生了一窝蛋,它把蛋当做夜明珠一样守护,当一只只雏鸡钻出蛋壳围着它叫妈妈时,母鸡高兴极了。母鸡整天忙着看护孩子,而忘记了守护夜明珠。夏天,公鹰带着食物回到母鸡身边,向母鸡寻要夜明珠。这下母鸡急了,它慌忙领着小鸡到处扒土寻找夜明珠。公鹰见找不到自己的宝贝,气得直哆嗦,把所有怨恨撒在小鸡身上,便扑食小鸡,喝干它们的血,吃尽它们的肉。就这样,公鹰见到小鸡,便会想起夜明珠,就非把它们吃掉不可。从此,老鹰和鸡成了冤家。高美芬讲述,徐阳、乡溪记录。收入《云南民间文学集成·金平故事卷》,32开,2页,1 500字,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文联1988年8月编印。 (梁红)

孵鸭的母鸡 彝族动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红河县彝族地区。故事梗概:从前,鸡和鸭在一片四面环水的草地上生活,鸭子除可以在这片有限的草地上找食吃外,还可下水觅食。不久,草地上的食物日渐稀少,为能到河对岸广阔的丛林寻找食物,鸡请求鸭子载自己过河。鸭子答应了鸡的请求,但要求回报。母鸡只好答应从此为鸭子孵蛋。佚名讲述,白瑞义搜集、整理。收入《红河县民族民间故事》,32开,2页,1 000字,云南民族出版社1990年版。 (梁红)

骄傲的大公鸡 彝族动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武定县某些地区。讲述的是:有只大公鸡,以为自己有一顶大红冠子和漂亮的羽毛外衣,就高人一等,便目空一切,瞧不起其他动物。有一天,大公鸡到河边啄食吃时看见一只小青蛙在路边晒肚皮,便对小青蛙冷嘲热讽。小青蛙过了好半天才慢条斯理地回击大公鸡说:“外表漂亮说明不了什么,真正有本事才能让人佩服。”公鸡不服气,想找小青蛙比比高低。最后两个决定比比谁先到达河对岸。公鸡冷笑一声,拍拍翅膀,奋力向河对岸飞去,可是飞到河中间便扑通一声掉进水里去了。青蛙却不费吹灰之力,轻松自如地游到了对岸。看着公鸡在水中挣扎,拍翅大喊“救命”。小青蛙等公鸡筋疲力尽、狼狈不堪、可怜巴巴的时候才下水把它救上了岸。公鸡十分羞愧,谢了小青蛙后灰溜溜地走了。刘正清讲述,李学能记译。收入《武定县民族民间文学集成》油印本,16开,1页,22行,武定县文化局、民委、民间文学集成小组1988年编印。 (钱丽云 朱琚元)

鸡和蜈蚣 彝族动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石屏、红河等县彝族地区。故事梗概:从前,动物和人一样,会说话。蜈蚣脚多,谁也不愿跟它玩。善良的公鸡可怜蜈蚣,劝鸭子跟蜈蚣做兄弟。一天,公鸡和鸭子在晒太阳,蜈蚣来请鸭子一起去给它的祖宗拜寿,并求鸭子把长在头上金光闪闪的触角借给它戴。鸭子在蜈蚣的再三请求下,终于把头上的触角借给蜈蚣,可蜈蚣再也不想把触角还给鸭子。公鸡再三劝说,蜈蚣就是不还。公鸡非常愤怒,一见蜈蚣就啄食。佚名讲述,李朝旺搜集、整理。收入《彝族民间故事选》,32开,2页,970字,中国文联出版社2003年版。 (龙倮贵)

蜈蚣和公鸡 彝族动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楚雄市一带。讲述的是:蜈蚣和公鸡原来是一对好朋友,公鸡有一对美丽的角,蜈蚣却没有。一天,蜈蚣要去做客,向公鸡借美丽的角,想将自己打扮得漂亮一点。公鸡毫不犹豫地把角借给了蜈蚣。蜈蚣戴上美丽的公鸡角去做客,客人们都说它的角非常漂亮,个个都恭维它,蜈蚣非常骄傲。蜈蚣回来以后,不肯把角还给公鸡。公鸡很生气,追着蜈蚣要那对角。蜈蚣看见公鸡追来了,连忙往石缝里钻。石缝小,蜈蚣身子大,越钻越紧,结果把身子挤扁了。公鸡在石缝外面啄来啄去,让蜈蚣还角。直到如今,那失信的蜈蚣还是非常害怕公鸡,一见公鸡就逃跑,公鸡见到蜈蚣就要去啄它。佚名讲述,云南民族民间文学楚雄调查队搜集、整理。收入《彝族民间故事选》,32开,1页,390字,上海文艺出版社1981年版。 (李惠兰 朱琚元)

鸡和鹰 彝族动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弥渡县彝族地区。故事梗概:鸡和鹰是好朋友,一起在天上飞。一天,鸡见晒场上有谷子,便约鹰去吃。鹰吃了一点后就走了,鸡却吃得饱饱的,飞也飞不动。鹰觉得鸡太贪心,很生气,就叼小鸡以此来惩罚鸡。鸡因此很难过,每天早上拍翅膀想飞也飞不起来,嘴里喊着“我——好后悔”。雨萍讲述,邵世远搜集、整理。收入《弥渡民族民间故事传说集》第一集,32开,2页,700字,弥渡县民间文学集成办公室1986年编印。 (张秀娟)

公鸡啼鸣的由来彝族动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南涧彝族自治县彝族地区。故事梗概:古时候,公鸡长着一对漂亮的角,龙王为自己没有角发愁。一天,龙王请蜈蚣帮忙向公鸡借角,公鸡就把自己的角借给它。龙王得到角后,一头钻到海底不出来了。蜈蚣还不了公鸡的角,很害怕,就常常躲在石头下面。公鸡不见蜈蚣还角,每天天不亮就大声呼叫:“蜈蚣——还我角!”刘世芳讲述,罗成武搜集、整理。收入《南涧民间文学选》第一集,32开,1页,700字,南涧彝族自治县民间文学集成办公室1985年编印。 (段葵)

公鸡、蜈蚣和马鹿 彝族动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楚雄市彝族地区。讲述的是:很久以前,公鸡有一对三支两叉的角,蜈蚣身子是圆的,马鹿身上无斑点。有一天,马鹿想好好打扮一下去做客,就向公鸡借角。开始公鸡不肯借,马鹿就请蜈蚣来担保后借到了角,打扮得漂漂亮亮地去做客。客人们个个称赞它美丽。马鹿做完客就舍不得把角还给公鸡了,跑到树林里躲起来。蜈蚣领着公鸡在树林里找到了马鹿,马鹿不愿还角,蜈蚣咬住马鹿的身子,马鹿被疼得受不了,在地上滚了几下就溜了,身上被蜈蚣咬成斑斑点点,蜈蚣却被马鹿压扁了。因没有要回角,蜈蚣钻进土里躲起来,公鸡就一边扒土一边叫着:“还我角”。者发贤讲述,者厚培记录。收入《楚雄市民间文学集成资料》,32开,2页,1 000字。楚雄市民委、文化局1988年编印。 (李福云 朱琚元)

大公鸡为什么没有生殖器 彝族动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禄丰县彝族民间。故事梗概:相传很久以前,世界上的动物都没有生殖器,为了传宗接代,才上天去向玉皇大帝讨来的。一天,大公鸡到天上讨来了生殖器,被鸭子看见了,鸭子因为自己走得慢,不想上天去讨,就请公鸡把讨来的生殖器让给它,叫公鸡再上天去讨一个。老实的公鸡把生殖器给了鸭子,自己又去天宫找玉帝。玉帝大怒,大骂公鸡道:“放屁,已经给过你一次,不能再给了。”公鸡垂头丧气地回来找鸭子欲要回生殖器。鸭子不给。大公鸡无法,若要传宗接代,就只能用玉帝赐给它的一句话“放屁。”周兴才讲述,欧阳映森记录。收入《禄丰县民间故事普查资料汇编》,16开,1页,400字,禄丰县委宣传部、文化局、民委1988年编印。 (钱丽云 朱琚元)

背背笼 彝族动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某些地区。讲述的是:穷石村后有一道连接两山悬崖的渡槽,又通水又当桥。村民蒙大妈有个心灵手巧的姑娘白妞,跟蒙五十的独儿子蒙虎两小无猜,长大成为夫妻。刚完婚,新来的村主看见白妞,便生歹意,就以蒙虎猎到老熊不上贡为借口,把他打进监牢,蒙虎父母由此含恨而死。白妞心生一计,向村主提出若厚葬蒙虎的父母,放出蒙虎,就以身相许。村主只好放出蒙虎,但要他背走穷石村所有石头,想把他折磨致死。白妞又生一计,提着酒去见村主说:“请允许我替蒙虎背一天石头。”她想用毒酒毒死村主,让蒙虎逃走。不料,白妞刚背上石头、蒙虎刚走时,毒酒被发现,村主的人追捕蒙虎。蒙虎到渡槽上时,向白妞喊:“背背笼!背背笼!”想告诉白妞背背笼逃走,自己就跳下悬崖。白妞不逃,反而向他跑来,也跳下了悬崖。这时山箐里腾起两股雾,雾又变成两只鸟,嘴里叫着:“背背笼,背背笼”向天空飞去。村主因此也受到道士变梵僧、梵僧变道士的僧道几重惩处。蒙舍诏王得知此事后,修建寺观,昭示百姓禁捕背背笼鸟。佚名讲述,张文献搜集、整理。收入《南诏故地的传说》,32开,11页,7 000字,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民间文学集成办公室1987年编印。 (段葵)

背背笼与布谷鸟 彝族动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双柏县某些地区。讲述的是:过去,有两个同父异母的兄弟感情笃深,而狠心的后娘蓄意要将老大害死,拆散兄弟。一天,后娘把一袋炒熟的芝麻给大儿子,一袋生芝麻给自己的亲生儿子,叫兄弟俩一路点种芝麻远走他乡,并嘱咐返回时顺芝麻生长的路线才不会迷失方向。兄弟俩来到半路上歇息,弟弟觉得哥哥的芝麻很香,就提出和哥哥交换,好心的哥哥答应了弟弟的要求,结果弟弟迷失在荒郊野外,哥哥反而顺利返回家。后母见自己的阴谋没有得成,又叫大儿子背着一袋炒熟的芝麻去找弟弟。可怜的哥哥在深山老林里大声喊弟弟的名字,找了数日却不见弟弟的影子,又冷又饿就死在深山里了。后来老大变成了一只背背笼雀,老二变成了一只布谷鸟,每到清明节前后,背背笼鸟和布谷鸟一呼一应。周兴发讲述,毕开华、苏锡纬等记录。收入《双柏民间文学集成》,32开,2页,960字,云南民族出版社1992年版。 (施选朱琚元)

金雀与银雀 彝族动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红河县、元阳县彝族地区。故事梗概:传说远古时,在遥远的天地相接的南边和北边分别栖息着金雀和银雀。有年春天它们相对而飞,不期而遇,一见钟情,难舍难分,互相表达爱慕,畅谈未来。不料后来黑鸟插足,害死了金雀,抢走了银雀,并啄瞎营救金雀的采药老人的双目。后来,采药老人和银雀相遇,诉说各自的遭遇,银雀用泪水治好了采药老人的双目,并在采药老人的指点下,找到金雀,使金雀死而复生,两雀结为终身伴侣,寸步不离,自由翱翔。李正兴讲述,李荣光整理。收入《火童——巴赛民间文学集》,32开,3页,2 500余字,中国文联出版社1999年10月版。 (龙倮贵)(www.xing528.com)

懊悔雀 彝族动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禄丰县彝族地区。讲述的是:从前,有一对穷夫妻,靠打鱼为生。有一天,他们刚把打来的鱼装在鱼箩里,一只老鹰叼着一尾小红鱼飞过他们的头顶,那尾小红鱼掉了下来,正好掉在鱼箩里。夫妻俩非常高兴,就把小红鱼捉在手中玩。只听见小红鱼像人一样说话了,告诉他们自己是南天门守门的童子,因犯了天条,被贬下人间受苦。如果他们放了它,它将报答他们。夫妻俩听了小红鱼的话,就把它放在地上,小红鱼打了一个滚就变成了一个小伙子。小伙子拿着一根弯弯的高粱秆给夫妇俩,告诉他们走到一个大青石岩前边敲边说:“青石岩,快开门来,穷人要进来。”就可以过上荣华富贵的日子。夫妇俩照小伙的话去做了,果然过上了好日子。后来,夫妇俩觉得无聊了,决定重新回到人间。回来一看,才发现人间已过了三百年,他们带回来的金银珠宝也全部变成了石头。他们又回到青石岩前,可青石岩再也不开了。夫妻俩走投无路,双双碰死在大青石岩上,死后变成一对懊悔雀,天天在青石岩边“懊悔、懊悔”地叫个不停。陈国祥讲述,欧阳映森记录。收入《禄丰县民间故事普查资料汇编》,16开,2页,500字,禄丰县委宣传部、文化局、民委1988年编印。 (钱丽云 朱琚元)

星花雀 彝族动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某些地区。讲述的是:从前,有一对相濡以沫的兄弟俩福生和二宝。自哥哥福生娶了媳妇后,弟弟二宝的不幸也开始了。心肠狠毒的嫂嫂总是虐待二宝,二宝起早贪黑干活还吃不饱,可哥哥护着妻子不为弟弟说半句话。一天,哥嫂出门,留二宝在家领娃娃、做家务。到晚上,娃娃大哭不止。哥嫂回来后,娃娃仍哭闹不歇。嫂子认为二宝偷吃了娃娃的饭才使娃娃如此哭闹,便劈头盖脸打二宝。二宝边哭边争辩:“我没有偷吃,不信你们剖开我的肚子瞧。”这对丧尽天良的夫妇果然剖开二宝的肚子,一看除了几颗囫囵包谷外,什么也没有。从此山上多了一种满身星花的雀,总是站在寨外大青树上鸣叫:“毒心哥哥,狠心嫂嫂”。据说它就是二宝变的,那身上的星花是嫂嫂打他时留下的痕迹。佚名讲述,杨玉珍搜集。收入《新平县民间故事集成》,32开,2页,1 400字,云南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聂鲁)

永远不栽秧鸟 彝族动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峨山彝族自治县一带彝族地区。讲述的是:从前,有一户有哥嫂和妹子的人家,嫂子虽长得眉清目秀,可是个懒女,还时常虐待勤快的妹子,让妹子没日没夜地干活。这年栽秧季节,狠心的嫂子要妹子每天栽完五分田的秧才能回家里吃饭,妹子披星戴月累上几天便累死在田里了。以后妹子的魂变成了一只不起眼的小鸟,每到栽插时节便悲戚地叫着,乡亲们把它叫做永远不栽秧鸟,只要一听到它的叫声,就知道栽插时节到了。张凤华等讲述,李学祯搜集。收入《峨山民间文学集成》,32开,2页,800字,云南民族出版社1989年版。 (聂鲁)

苦果鸟 彝族动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楚雄市某些地区。故事梗概:很早以前,有姐妹二人,爹妈早逝,家里吃的穿的都由姐姐掌管,妹妹缺衣少食。长大后,姐姐嫁给了蔡少爷作夫人,妹妹嫁给了清贫的盐商阿牛哥。阿牛在一次外出卖盐途中遇害,妹妹艰难地抚养着两个未成年的孩子。有一年,家乡遭水灾,连山毛野菜和草根树皮都全部吃光了。妹妹跑到县城跟姐姐借粮食,未借到,妹妹只好含着辛酸的眼泪回家。路上,一条斑色蟒蛇拦住了妹妹的去路,她把蛇带回家里放入锅中,加水烧。第二天一早,揭开锅盖一看,蟒蛇竟成了一锅银子。后来妹妹的大儿子考中进士,做了官,他刚正廉洁,日子也很清贫。在他妈妈五十岁生日这天,他买了一条绸带交给妈妈,妈妈认出这是三十年前阿牛哥送给自己的订婚绸带,一打听才知道卖绸带的人是自己的姐姐。原来蔡少爷经常赌博,输光了家产,姐姐出主意抢一个商人来做垫本,意想不到的是,竟然成了出谋杀害妹夫的元凶。姐姐无脸活在世间,上吊自杀了,变成了偷吃苦梨、自食苦果的苦果鸟。鲁发智讲述,张正学、王运高记录。收入《楚雄市民间文学集成资料》,32开,4页,2 260字,楚雄市民委、文化局1988年编印。 (李福云 朱琚元)

狗哇鸟的传说 彝族动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楚雄市某些地区。讲述的是:有一年,一对青年男女在跳舞、唱“阿苏找”中相识后,相亲相爱,结成了夫妻。时过不久,温顺的媳妇时常受到恶婆婆的无端刁难和责骂,丈夫出门时婆婆只给她吃剩菜剩饭。有一天,婆媳两个去薅秧,带去的晌午饭被狗吃掉了,婆婆诬陷说是媳妇偷吃了,就把媳妇一顿毒打。委屈的媳妇活活气死在田头。死后她变作一只小鸟,凄惨地叫道:“狗哇!狗哇!”那意思是说,偷吃晌午的是狗哇!佚名讲述,李万才搜集、整理。收入《楚雄市民族民间文学集》,16开,1页,540字,楚雄市文化馆1991年编印。 (李福云 朱琚元)

绿斑鸠 彝族动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楚雄市彝族民间。讲述的是:过去有一户人家,只有婆媳二人过日子。婆婆生性心狠手辣,时刻想方设法虐待媳妇;媳妇贤惠善良,勤劳能干,孝顺婆婆,却总得不到婆婆的欢心。一年七月,山上种的一大片荞子熟了,婆婆为了省工,叫媳妇一人将荞子全部收回。媳妇来到地里,起早摸黑,一个人割啊割,转眼半月过去了,山坡上的荞子还没收掉一半。眼看荞子要烂在地里了,她又急又气,想偷偷以五升荞子作为工钱请工帮忙。她来村里请工,乡邻们都怕惹事,她从村头说到村尾,可谁也不敢帮她的忙。她只好独自一人回到山上继续割荞子。太阳落山了,林中的雀鸟都飞回巢去,只有苦命的媳妇还在忙碌劳累,她越想越气,最后气死在地头,变成一只绿斑鸠飞走了。因为她死时头裹红包头,身穿绿衣裳,所以后来绿斑鸠全身翠绿,脑门上还长着一团金红色的羽毛。杞应章讲述,祁树森记译。收入《彝族民间故事》,32开,3页,1 800字,云南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钱丽云 朱琚元)

猫头鹰的来历 彝族动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永仁县某些地区。讲述的是:很久以前,有兄妹俩,父母早亡,相依为命,以砍柴为生。一天,兄妹俩一同上山砍柴,妹妹砍好柴后,就喊哥哥一起回家,可是,从山前喊到山后,始终听不到哥哥的回音。妹妹着急了,满山遍野到处找哥哥,所有的树缝找遍了,只找到一把斧子。妹妹哭成了个泪人,气死在山上,变成了一只猫头鹰。每当夜深人静时,她就喊着:“找哥哥,找哥哥”地飞遍高山密林找哥哥。听见猫头鹰的叫声,人们寄予无限同情。所以直到现在,彝家寨子不准任何人伤害它。尹国朱、尹凤真讲述,殷钟、李承顺记录。收入《楚雄民族民间文学资料》第二辑,32开,1页,416字,楚雄彝族自治州民委、文化局1979年编印。 (施选朱琚元)

猫头鹰 彝族动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昆明市撒梅人地区。故事梗概:传说比塔和阿菜是一对相互关爱而又勤劳的兄妹,哥哥比塔能耕田种地,又能狩猎采果;妹妹阿菜会种麻,还会纺线织麻布缝衣服。他们的日子在辛勤劳作中日渐富足。不久,耗子精变成美女嫁给比塔,从此比塔变得好吃懒做,没了良心,时常打骂妹妹,逼着吃不饱的阿菜干所有的活计。野牛非常同情阿菜,驮着她逃跑了。比塔用箭射穿了牛鼻子,阿菜从野牛背上滑跌下狮子岩,比塔就用藤条套住牛鼻子让它代替妹妹干活。阿菜变成了猫头鹰,把耗子精追得现出了原形。比塔看到这一切,悔恨不已。从此,人们学会用牛来犁地,并有了猫头鹰帮助捉拿耗子,看护庄稼。飞崇义讲述,灌玉搜集、整理。收入《昆明民间故事》第一辑,32开,2页,1 400字,昆明市民间文学集成办公室1987年编印。 (梁红)

恨虎 彝族动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姚安县某些地区。讲述的是:很久以前,姚安大黑山上住着一对彝家姐妹,她俩常年早出晚归,在大黑山上种荞子、山地麦子为生。一天清早,姐姐到山中砍柴,妹妹在家中煮饭,到了中午也不见姐姐回来,妹妹十分焦急,便进入深山老林去找,可喊破了嗓子,踏遍了整个山林,都没有姐姐的踪影。最后才在一棵马缨花树下发现了姐姐的砍刀和绳子,旁边还有一摊殷红的血。妹妹断定姐姐是被老虎吃掉了,她伤心地在林中走来走去,不断大声呼唤姐姐。经过了七天七夜后,妹妹也活活哭死在山中,变成了一只猫头鹰。每到夜里,猫头鹰就发出“我恨虎”的悲鸣声,所以人们又把猫头鹰称作恨虎。董菊英讲述,黄人昌、董家成记录。收入《云南省民间文学集成·姚安县综合卷》,32开,1页,400字,姚安县文化局、文联1989年编印。 (施选朱琚元)

山公鸡 彝族动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大姚县某些地区。讲述的是:从前,在大山脚下有一家人,爹妈早已去世,留下兄弟二人相依为命。一天,哥哥在山上开地,看见一个大土洞,便捡起一块石头扔了进去,只听一声惊叫,一股阴气把哥哥推倒在地。弟弟正挑着饭食走来,看见哥哥倒下,急忙放下食担向哥哥跑去。原来洞里住着一个狠毒的独角魔王,它常常坑害附近的农民,刚才哥哥扔的石头激怒了它,是它吹出的毒气把哥哥给毒死了。这时它仍怒气未消,看见弟弟向这边跑来,冷冷一笑,把手一甩,一条大河从天而降将弟弟拦住了。弟弟没法渡河,见哥哥倒在对面地上再没起来,就整天整夜地在河边一边哭一边大声喊哥哥。弟弟哭干了眼泪,变成了一只美丽的山公鸡,到处寻找哥哥。现在,我们还常听到他“哥哥、哥哥”的叫声。佚名讲述,周山红记录、整理。收入《大姚县民族民间文学集成》,32开,1页,390字,云南民族出版社1991年版。 (施选朱琚元)

赶马雀 彝族动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玉溪市彝族地区。故事梗概:传说有一户人家,父母早亡,只有憨厚老实的哥哥、弟弟和嫂嫂三人靠打鱼为生。好吃懒做的嫂嫂内心里爱慕小叔弟,常来勾引,弟弟坚决反对。嫂嫂便想出更坏的主意来挑拨兄弟俩的关系,她先联合丈夫对弟弟进行刁难辱骂,将他赶进猪圈里住;后来她又安排三人划船捕鱼,故意使两个男人打起来,有意保护弟弟而淹死了哥哥。弟弟知道了嫂嫂的全部阴谋后,跑出家门到河边找哥哥,自己也跳下了河。过了一阵,水中飞出一只小鸟,凄惨地叫着:“哥,哥,哥哥呀!”边喊边飞向了高空。此后在玉溪山上经常能听到这种鸟的叫声,人们称它为赶马雀。张薛氏讲述,张士禄、陈丽芬记录、整理。收入《玉溪市民间文学集成》,32开,3页,2 100字。玉溪市文化局、民委、文联、群艺馆1989年编印。 (普开福)

鸡不在 彝族动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江川县彝族民间。故事梗概:从前,有一个小女孩受晚娘的折磨,喂猪、扫地、背娃娃样样苦活都要做。一天,晚娘去上街,家里的鸡被隔壁的王婆偷了一只,晚娘回来后就大发威风打骂姑娘,并让她找回鸡来。姑娘到处找鸡也找不到,晚娘用棍子接二连三地打她。晚娘问:

“鸡在?”姑娘回答:“鸡不在。”问一声,打一棒,挨一棒,退一步,姑娘最后退到箐边没站稳,摔死了。后来从摔死姑娘的箐里飞出了一只鸟,晚娘到哪里,就追到哪里,并凄惨地不停叫喊:“鸡不在!鸡不在!”安朝义讲述,杨忠友、李志忠、戴琼凤搜集,杨忠友记录。收入《江川县民间文学集成》,32开,2页,1 230字,云南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普开福)

布谷鸟 彝族动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通海县彝族地区。故事梗概:从前,通海秀山之麓有一个打荞村,住着能干的种田人卜古,他以热情、好客、慷慨而出名。杞麓湖畔黄家嘴有个打鱼人叫占云,他有“雁过拔毛”的坏名声。一天,他遇见卜古后主动要与之结拜兄弟。卜古只好勉强同意并先请他到家做客,以杀鸡、烹鱼,酒肉款待。风和日丽的一天,卜古带着儿子回访占云,却遭冷遇,吃的只是稀饭和三条小猫鱼。甲子年大旱,山地颗粒无收,而占云栽的海田却丰产。卜古就到占云家借食物,占云装穷叫苦,只借给卜古半小捆海菜花,气得卜古扔了海菜花就走。丙寅年大水淹没海田,山地丰收,占云去卜古家借粮,卜古无偿地给了他两驮米,占云不但不感恩反而眼红生了坏心,诬告陷害卜古。三天后卜古被抓到县衙门,罪名是卜古家里人来人往意在聚众谋反。卜古被关押十年后才放出来,此时已是妻离子散,才五十多岁卜古便死了,其精灵化作了布谷鸟。春雷夏令,人们总能听到“布谷、布谷”的叫声,它在告诉人们,勤劳耕作,好心做人。佚名讲述,周水晶搜集。收入《通海县民间文学集成》,32开,4页,3 100字,通海县文化局、文化馆1999年编印。 (普开福)

罗搬金 彝族动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石屏县彝族地区。故事梗概:罗搬金出生在彝寨一户穷人家,由于贫穷,父母把十来岁的他送到财主家当帮工。在一个暴雨之夜,财主逼着年幼的罗搬金三番五次到山上寻找丢失的羊,饥寒交迫的罗搬金支持不住倒在了树下,变成了一只鸟,并不停地叫:“夺夺威,威威峨,哈车阿阿拉!”(彝语:伙伴们,喂!见我的羊了吗),人们称这种鸟为罗搬金,也有人称绿斑鸠。佚名讲述,张士林搜集、整理。收入《云南民间文学集成·石屏故事卷》,32开,4页,2 000字,石屏县文联1996年编印。 (梁红)

梨花雀 彝族动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哀牢山一带彝族地区。讲述的是:有一对叫黄珠和黑珠的孤苦伶仃的姐妹俩,相濡以沫过日子。她们养了一只羽毛洁白的雀,雀一鸣叫,黄珠就到各村寨报信雀叫了,种庄稼的季节到了。大家便按黄珠姑娘的口信下种,年年丰收,人们很是感激她俩。但懒人尼豪对黄珠怀恨在心,一天,他挑拨黑珠说:“你们姐妹生活过得苦就坏在那只白羽雀上,它一叫你姐就要到各村寨报信,等人家栽种完了,你家才开始种,收成就不好。”经不住调唆的黑珠把白羽雀打死了。当时黄珠正在崖头上采野菜,她只感到眼前一黑便栽下崖头摔死了。死后黄珠变成了一只羽毛洁白的雀,每到栽种季节就“背背箩、背背箩”地叫,提醒人们应下种栽种了,人们就把它叫做梨花雀。熊国周讲述,冯德胜、白永先搜集。收入《乡泉集》第二集,32开,2页,1 100字。云南民族出版社1985年版。 (聂鲁)

丁丁雀与鹞鹰 彝族动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江川县彝族民间。故事梗概:从前,住在悬崖上的鹞鹰下蛋孵不出雏,就去找丁丁雀帮忙。双方商定丁丁雀的幼鸟由鹞鹰带回去帮助看养,鹞鹰的蛋交由丁丁雀孵育。鹞鹰把蛋留下,就带上一窝健壮的小丁丁雀回去了。隔了一段时间,鹞鹰来到丁丁雀家,见到自己的小宝宝个个毛光水滑,万分感谢后带着自己的小宝宝回去了,并答应马上送回那窝健壮的小丁丁雀。可是,过了几天小丁丁雀还未送回来,丁丁雀夫妇急了,就去找鹞鹰,并大喊:“还我儿来,还我儿来!”鹞鹰躲在石崖洞中不出来,并说:“你们的儿女掉下悬崖粉身碎骨了。”其实小丁丁雀被鹞鹰吃了。老丁丁雀无奈只好哭丧着脸回家去。从此,只要发现鹞鹰,丁丁雀们就群起而追逐围攻,并不停地喊:“还我儿来,还我儿来!”普鸿高讲述,蒋文森、李志中搜集、整理。收入《江川县民间文学集成》,32开,2页,1 230字,云南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普开福)

炸鸬的传说 彝族动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景东彝族自治县一带。故事梗概:很古的时候,有一个男人讨了两个老婆,两个老婆各生得一个姑娘,大老婆的姑娘是姐姐,小老婆的姑娘是妹妹。没过几年,大老婆死了,小老婆狠心地虐待大老婆留下的姑娘。小老婆在深山里开了一片地,叫姐妹两人去各种一块麻子,种不出来就不准回家。小老婆给姐妹两人种子,姐姐得到的是炒熟的种子。姐妹两人带着小黑狗进山,妹妹撒种三天后就发芽了,姐姐撒种后一直不发芽。姐姐叫妹妹先回家,妹妹把小黑狗留给姐姐。姐姐在山里饿死后变成一只绿鸟,小黑狗饿死后变成一只黑鸟跟在绿鸟后边。人们把这两只鸟叫做炸鸬。罗宗旺讲述,陶明贵记录。收入《景东县民间文学集成》,32开,2页,1 000字,景东彝族自治县民委、文化局、文化馆1988年编印。(谢国先)

雨水雀 彝族动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景东彝族自治县一带。故事梗概:从前,有家人讨得个媳妇,名叫丁桂林,她很能干,但婆婆总是折磨她。媳妇受不了,便逃进无量山。小姑到山里去找嫂嫂,不停地叫着嫂嫂的名字“丁桂林,丁桂林”。后来,小姑死在山上,化成一只小鸟,还在呼喊嫂嫂。因为小鸟叫后不久,雨水就会下来了,所以人们把小姑死后变成的小鸟叫雨水雀。直到现在,人们一听到“丁桂林,丁桂林”的叫声,就会说:“雨水雀叫了,雨水快来啦。”罗宗良讲述,陶明贵记录。收入《景东县民间文学集成》,32开,1页,450字,景东彝族自治县民委、文化局、文化馆1988年编印。 (谢国先)

老憨斑 彝族动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景东彝族自治县一带。故事梗概:老憨斑是一种像鸽子一样的鸟。以前,老憨斑的羽毛很漂亮,尾巴很长。另一种叫做竟叉叉的鸟总是跟在老憨斑旁边,奉承它,讨好它。老憨斑就把竟叉叉当兄弟。一天,竟叉叉说想借老憨斑的衣裳穿穿。老憨斑就借给它了。竟叉叉穿上了老憨斑的衣裳飞走了,边飞还边得意地叫道:“细细长长,好好看看。”老憨斑知道上当了,只好把竟叉叉脱下的衣裳穿起,结果是又丑又短。老憨斑气愤不过,就到处咒骂竟叉叉:“割你的肉煮,割你的肉煮。”佚名讲述,陶明贵记录。收入《景东县民间文学集成》,32开,2页,500字,景东彝族自治县民委、文化局、文化馆1988年编印。 (谢国先)

雇姑的来历 彝族动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景东彝族自治县一带。故事梗概:从前,有个老妈妈领着一儿一女,儿子长大了,妈妈给儿子讨了个媳妇,但婆媳之间合不来,婆婆经常打骂媳妇,姑嫂相处却很好。春天家里养蚕,老妈妈叫媳妇和女儿上山采桑叶,桑叶采光了,媳妇和女儿都不敢回家。女儿怕嫂嫂回家挨母亲打骂,就求山神让山上长出桑叶,宁愿自己嫁给他。果然山上的树都变成了长满桑叶的桑树。第二天,姑嫂再上山时,风把小姑卷走了。嫂嫂在山里呼唤小姑,力尽而亡。嫂嫂的灵魂变成小鸟,每到春天就在山上呼唤:“找姑找姑”,所以人们又把这种鸟叫找姑鸟,也叫雇姑。罗京良讲述,陶明贵记录。收入《景东县民间文学集成》,32开,2页,1 000字,景东彝族自治县民委、文化局、文化馆1988年编印。 (谢国先)

云雀 彝族动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昆明市彝族撒梅人地区。故事梗概:古时候,撒梅人居住在昆明坝子里,因兵乱和洪灾,英雄阿朵带着大伙向山上迁移。而山里的粮食被天公收上天庭让耕娘仙子耕耘。耕娘仙子非常同情人类,爱慕英雄阿朵,便悄悄把粮食带到人间。人们有了粮种,却没有水栽种粮食,耕娘仙子和阿朵便请求老爷岭上的白龙公主开山放水,白龙公主却要阿朵与之成亲为代价,耕娘仙子只得牺牲爱情。不久,天公得知耕娘仙子带粮食到人间的事后,就恼怒地把她变成了小鸟。从此,每到开春人们便会看到有只鸟鸣叫着直冲云霄,它就是不屈的云雀。飞崇义讲述,灌玉搜集、整理。收入《昆明民间故事》第一辑,32开,2页,1 190字,昆明市民间文学集成办公室1987年编印。 (梁红)

天鹅 彝族动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昆明市彝族撒梅人地区。故事梗概:相传撒梅寨里有个人见人夸的美丽姑娘丝撒洛,她与青年猎人阿朵成亲后过着美满而甜蜜的日子。赞美的话听多了她便想用白云纺线,彩霞裁衣,到天上与白云比美,为此她整日愁眉不展。深爱丝撒洛的阿朵为使妻子高兴,便登上高山去摘白云,却从高空坠入了滇池,再也没回来。失去了幸福的丝撒洛整日望着滇池呼喊:“阿朵,阿朵”,伤心绝望的她化成了白天鹅飞上高空,落到湖边草地,到处寻找阿朵。飞崇义讲述,灌玉搜集、整理。收入《昆明民间故事》第一集,32开,2页,1 150字。昆明市民间文学集成办公室1987年编印。 (梁红)

“等等哥哥”鸟 彝族动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昆明市彝族撒梅人地区。故事梗概:从前,阿拉村有个农民为出生不久就失去母亲的儿子找了个后妈。不久,后妈也生了儿子。两个儿子逐渐长大,后妈便盘算起让亲生儿子独占家产的事。一日,她把两袋准备好的松子拿给两个儿子,要他们分别到两座山上栽树,树木成活才可以回家。半路上弟弟发现哥哥的松子很香,便换了哥哥的松子。一日又一日,哥哥的松子发芽长成了小树,可弟弟的一点动静也没有。哥哥要回家了,弟弟急得叫:“等等哥哥!”后来,弟弟变成一只小鸟,在阿拉、板桥一带常叫。毕桂兰讲述,田志宏搜集、整理。收入《昆明民间故事》第一集,32开,3页,1 450字。昆明市民间文学集成办公室1987年编印。 (梁红)

“叫工”鸟 彝族动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昆明市彝族撒梅人地区。故事梗概:从前,有一新媳妇,勤快直爽,就是贪吃。栽秧时节,公公买了肉,想叫工来帮忙,新媳妇却劝公公省下工钱,把肉给自己吃,由她一人来包揽活计。公公怕她贪吃误工,将肉分成了数包,吩咐她栽完一块田,吃一包肉。开始她还能按公公的吩咐做,后来忍不住贪吃起来,不知不觉太阳落下了山,望着一大块没栽完的秧田,新媳妇感到无脸对公婆,便寻了短见。新媳妇死后变成一只鸟,每逢栽秧时节,都会在秧田边飞来飞去,嘴里喊着:“叫工”,提醒人们赶快栽秧。毕贵兰讲述,周俊禄搜集、整理。收入《昆明民间故事》第一集,32开,1页,700字,昆明市民间文学集成办公室1987年编印。 (梁红)

找哥鸟 彝族动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宣威市彝族地区。故事梗概:在宣威的山林里有一种鸟,人们叫它找哥鸟。相传拖克坝子一个山村里有个叫拉玛落基的小伙子,从金钱豹口中救出了姑娘阿茨,两人郎才女貌,一见钟情。可阿茨妈贪图钱财,答应了土司的求婚。阿茨坚决不从,与拉玛落基草草结婚,乡亲们赶来贺喜,一心要拆散有情人的土司也来了。贺完喜,土司马上派拉玛落基送信到遥远的部落,不得耽误片刻。阿茨和拉玛落基生死离别,拉玛落基临走留下话,三年之内若不能回转,阿妹就不要再等阿哥。阿茨每天到村头眺望,苦苦等候。五年了,拉玛落基仍无消息,阿茨不顾劝阻,出门寻找心上人。五年后,忽然飞来一只小鸟,逢人就问:“你望见我哥哥?”这鸟就是阿茨变的,人们称它为找哥鸟。安本春讲述,张庆荣搜集、整理。收入《蓝靛花》,32开,6页,3 380字。贵州民族出版社1992年版。 (谭玉婷)

栽秧雀的由来 彝族动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哀牢山一带。讲述的是:一个像大黑蜂一样毒、像蚂蚁放屁一样小气的婆婆,时常虐待勤劳的儿媳妇。栽种时节舍不得喊工,硬逼媳妇一个人栽,活活地把媳妇累死在田里。后来媳妇就变成了栽秧雀,每到栽秧季节,它就绕着寨子不停地叫唤:“我想喊两个工栽秧,婆婆不让我喊”,人们就把这种鸟叫做栽秧雀。佚名讲述,陈顺搜集。收入《乡泉集》第二集,32开,1页,700字,云南民族出版社1985年版。 (聂鲁)

咕呱 彝族动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哀牢山彝族地区。讲述的是:一个侎俚寨子里有兄弟俩,哥哥疼爱弟弟,每次到水边拿鱼回来后,哥哥总是把鱼头搛进自己碗里,把鱼身搛给弟弟。弟弟却认为哥哥把最好吃的鱼头独占自己吃了。有一天,哥哥在水边拿得很多鱼,弟弟即起了歹心,把哥哥推入水中,独自回家煮鱼头吃。煮熟后一吃,才知鱼头是鱼身上最难吃的,他顿悟哥哥的一片好心,便顺河箐到处喊叫:“咕呱、咕呱(哥哥)。”从此,这个地方的水边就出现了一种鸟叫咕呱雀。王瑞芬讲述,何永祥、楚学搜集。收入《乡泉集》第一集,32开,2页,1 000字,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民委、文化馆1983年编印。 (聂鲁)

敲绑雀与赶马哥 彝族动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通海县彝族地区。故事梗概:从前,一个山寨的财主陈万福心狠手毒被称为陈万毒。他死后其憨笨的儿子陈贵靠管家张宏出主意掌管家财,人们称陈贵为臭猪头。孤儿冬生为抵旧债来陈家当长工,勤劳耐苦,每天天不亮就起来赶马去山上放,太阳落山才回来,半夜才睡觉。陈万福的女儿珠莲则是一个心灵手巧的美人,她对冬生爱在心上,疼在心里,常把好吃的东西留给他。一天,他俩夜里在柳荫下相会时被管家张宏看见后就报告了财主陈贵。张、陈二人商量后,把冬生打死在马厩里,珠莲也悲愤地跳水自尽。寨里的人同情他们,将他们合葬在茶花开得最红的高山上。过了不久,陈贵和黑心管家张宏在月光下又看见一对很像冬生和珠莲的情人,吓得掉进水里淹死了。从此以后在月明的夜晚,人们经常能听到:“冬生哥哥!冬生哥哥!”和“窝!窝!”的雀叫声,人们都说这两只雀是珠莲和冬生变的,就叫敲绑雀和赶马哥。佚名讲述,魏祖铨搜集。收入《通海县民间文学集成》,32开,3页,2 490字,通海县文化局、文化馆1999年编印。 (普开福)

金哥鸟 彝族动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彝族地区。讲述的是:金哥是个英勇无畏、乐于助人的英俊小伙子。为了除蛟,龙王的公主借给他一把宝剑,并嘱咐他:“太阳落山前要把宝剑送回,不然,你也会被剑斩死。”金哥见洪水滔滔,田野、庄稼全被淹没在洪水中。他急得怒吼,让蛟出来同他决斗。两条蛟腾起向他喷出血舌,金哥挥舞利剑,将二蛟斩死。为庆祝金哥除蛟胜利,人们一直欢庆到太阳落下山去。金哥突然发现太阳已落山,便惊叫起来,随着他的叫声,剑飞人亡。人们悲痛恸哭,哭声传到河边,龙王的公主赶到金哥身旁,扑在尸体上哭诉满腹痛苦和悲伤。忽然,一团白云从人们跟前飘过,金哥和公主都不见了,只见一只红雀和绿雀相依在一起啼叫,绿雀凄声叫着“金哥哥”,红雀叫着:“乡亲,筑堤”!乡亲们听了,沿河筑起了堤坝。彝家人把红雀叫做金哥哥,把绿雀称作公主鸟,它们双双同飞,相依同歇。白新发讲述,宋自华记录、整理。收入《哀牢山彝族神话传说》,32开,2页,1 000字,云南民族出版社1990年版。 (宋自华)

老鸹为什么叫剐 彝族动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峨山彝族自治县、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石屏县一带。讲述的是:百鸟们要去给王母拜寿,都想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的,便到森林中捡羽毛。凤凰个头大,但它捡的羽毛都是黑色的,大家在打扮自己的同时都捐献一根羽毛去打扮它,把它打扮得五光十色。去拜寿的时辰要到了,可乌鸦还没有打扮,它请凤凰为自己打扮,但这时彩色羽毛都用光了,凤凰就用剩下的黑羽毛打扮乌鸦。拜寿时,王母见凤凰五光十色就封它为百鸟之王,看到乌鸦一身黑,就封它为报丧鸟,并把它赶出瑶池。乌鸦恨凤凰把自己打扮得那样难看,骂凤凰应该千刀万剐,从此便总发出“剐、剐、剐”的叫声。姜再元讲述,郭本有、吴德珍搜集。收入《哀牢山彝族神话传说》,32开,2页,900字,云南民族出版社1990年版。 (聂鲁)

黑老鸹和花箐鸡 彝族动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禄丰县彝族地区。故事梗概:从前,黑老鸹(乌鸦)和花箐鸡都是白色的,他们相处很好,还结成了亲家。有一天,两人商量找些颜色来互相打扮一下。它们一同找来了花花绿绿的颜色,老鸹认真诚实地先给箐鸡画,画了七天七夜,把箐鸡画得十分美丽。轮到箐鸡给老鸹画了,箐鸡想独自一人美丽,便趁老鸹不注意,拿起黑颜色泼在老鸹身上,使老鸹变得十分难看。从此,白老鸹变成了黑老鸹,白箐鸡变成了美丽的花箐鸡,它们由亲家变成了冤家,再也不来往了。普尚能讲述,欧阳映森记录。收入《禄丰县民间故事普查资料汇编》,16开,1页,350字,禄丰县委宣传部、文化局、民委1988年编印。 (钱丽云 朱琚元)

黑乌鸦和花乌鸦 彝族动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禄丰县彝族民间。故事梗概:从前,在鸟类中有一对乌鸦,彼此相处得很好,常常结伴同行,在山林中愉快地生活。有一天,两只乌鸦看见森林里的伙伴们穿着五颜六色的花衣裳漂亮极了,只有它们俩一身白十分难看,便决定找来颜色互相打扮。找来颜色后,好心的白乌鸦先给另一只白乌鸦打扮,不一会儿就画成了一只漂亮的花乌鸦。轮到花乌鸦替白乌鸦打扮了,花乌鸦刚拿起笔画了几笔,心里便不想再画了,觉得将它画得跟自己一样,自己就不漂亮了,于是花乌鸦干脆端起墨碗向白乌鸦身上泼去,然后转身就跑。白乌鸦一看自己变成了黑乌鸦,后悔不已。所以,直到今天,黑乌鸦一见到花乌鸦总要追上去打架。张熙洲讲述,欧阳映森记录。收入《禄丰县民间故事普查资料汇编》,16开,1页,500字,禄丰县委宣传部、文化局、民委1988年编印。 (钱丽云 朱琚元)

锦鸡和乌鸦 彝族动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牟定县某些地区。讲述的是:锦鸡穿得漂漂亮亮,十分逗人喜爱。乌鸦望望锦鸡,又看看自己,感到自己满身又脏又黑,不免暗自伤心流泪。一天,乌鸦上门恳求锦鸡:“姐姐啊,你这一身漂亮的衣服,令人羡慕死了。你看我穿的是一身漆黑,人人恨我,请姐姐帮帮小妹的忙吧!”锦鸡看到乌鸦说的恳切,便使出全部本领,用各种颜色画乌鸦的羽毛,把它打扮得比自己更漂亮。乌鸦乐不可支,自以为比锦鸡美丽多了,便不再理锦鸡,独自飞到一棵枯树上,张开大嘴“美呀!美呀!”地夸自己。黑正富讲述,王玉寿搜集。收入《云南省民间文学集成·牟定县综合卷》,32开,2页,350字,牟定县民间文学办公室1989年编印。 (施选朱琚元)

乌鸦和喜鹊 彝族动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永平县彝族地区。故事梗概:乌鸦和喜鹊是好朋友,它们相约互相把羽毛画得好看一些。乌鸦舍不得用墨,只给喜鹊画了几笔,从此,喜鹊的羽毛只有几片黑的。喜鹊给乌鸦画时,乌鸦生怕画不好,就不断唠叨:“好好画。”喜鹊听烦了,就把墨全都倒在乌鸦身上。从此,乌鸦一身黑。佚名讲述,田家荣搜集、整理。收入《中国民族民间文学集成·永平县卷》,32开,1页,500字,云南民族出版社1989年版。 (张秀莲)

箐鸡和老鸹 彝族动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景东彝族自治县一带。故事梗概:老鸹和箐鸡很早以前曾经是朋友。那时它们的毛色不是现在这个样子。一天,它们遇到孔雀,见孔雀的羽毛很美丽。它们想把自己打扮得跟孔雀一样美。它们便找来画笔和墨汁,老鸹先给箐鸡画,老鸹画得很认真,箐鸡被打扮得很漂亮。轮到箐鸡给老鸹画时,箐鸡只画了几笔,就不耐烦了。它想如果把老鸹也画得很美,就显不出自己的美丽来了。于是箐鸡把剩下的墨汁全部泼到老鸹身上,把老鸹的羽毛染黑了。箐鸡干了对不起老鸹的事,怕老鸹报复,就跑到山箐里生活去了。老鸹一身黑漆漆的,在山梁上呼喊:“黑啊啦,黑啊啦。”杨平讲述,陶明贵记录。收入《景东县民间文学集成》,32开,2页,700字,景东彝族自治县民委、文化局、文化馆1989年编印。 (谢国先)

箐鸡、野鸡、屎咕咕和乌鸦 彝族动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楚雄市彝族地区。讲述的是:很久以前,世上所有鸟儿的羽毛都是白色的,只是样子和大小不同而已。一天,箐鸡、野鸡、屎咕咕和乌鸦在一起玩,乌鸦提议找点颜色来把各自的衣服都画一下。大家一听都很高兴地赞成了,便分头找来了各种颜色开始打扮。先是野鸡给箐鸡画了一身五彩服装,接着箐鸡给屎咕咕画了一套彩衣,这时轮到给乌鸦画彩衣了,野鸡拿笔的手一抖,碰倒了墨盘,墨全泼到乌鸦身上。从此乌鸦看见自己墨黑墨黑的身色,就“哇!哇”叫个不停,野鸡一听很过意不去,就一头钻进草垛里躲了起来了。普光彩讲述,潘广发搜集、整理。收入《楚雄市民族民间文学集》,32开,2页,690字,楚雄市文化馆1983年编印。 (李福云 朱琚元)

老鸹、斑鸠和野鸡 彝族动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楚雄市彝族地区。讲述的是:从前,老鸹、斑鸠和野鸡是好朋友。有一天,它们要去做客,准备打扮一下。老鸹要斑鸠给它打扮,可斑鸠说野鸡妹妹小,先给它打扮,就用笔给野鸡画冠、画眉、画衣服,打扮得五彩缤纷,漂亮极了,老鸹看着又嫉妒又难过。轮到给老鸹打扮时,老鸹很不高兴,打掉了斑鸠手中的墨笔,又将洗笔的水泼向斑鸠,因用力过猛,打翻了斑鸠手中的墨葫芦,墨汁劈头盖脸地泼到老鸹身上。客没做成,三个朋友却闹翻了。从此,它们各唱各的调,不再互相往来。佚名讲述,唐楚臣、刘纯龙、齐国然搜集、记录。收入《楚雄市民间文学集成资料》,32开,1页,520字,楚雄市民委、文化局1988年编印。 (李福云 朱琚元)

乌鸦与青蛙 彝族动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某些彝族地区。讲述的是:从前,乌鸦的嘴又尖又硬,很爱吃青蛙。有一次,一只青蛙被乌鸦抓住了,在危急时刻它计上心来,便对乌鸦说:“请把我放在石头上,然后你高高抬起头,猛往下啄,我就可以没有痛苦地死去了!”乌鸦答应了它的请求。在乌鸦抬起头分神的片刻,青蛙跳进了水里,乌鸦的嘴重重地啄在石头上变成了秃嘴。从此,乌鸦再也无法欺负弱小的青蛙了。杨思银讲述,杨思杰、钱春林搜集、整理。收入《禄劝民间故事》,32开,1页,520字,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文化局民间文学集成办公室1991年编印。 (梁红)

乌鸦为什么又黑又哑 彝族动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峨山彝族自治县、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石屏县一带。讲述的是:从前,乌鸦穿的是花衣裳,还长着孔雀一样的长尾巴,长得很漂亮,歌唱得也很好听。它恃才自傲,小燕子们约它去捉虫子,它不去;啄木鸟约它去给生病的松树爷爷医病,它不去;森林里失火,百鸟们都忙着去救火,它怕弄脏自己的花衣裳,也不去,却躲进一个树洞里睡大觉。火随着山风烧到了大树洞口,把它美丽的花衣裳和长尾巴烧掉了,浓烟熏进洞里把它越熏越黑。它大喊救命,浓烟像卡住脖子的小米辣一样使它干咳不止,声音也变哑了。佚名讲述,陈振中搜集。收入《哀牢山彝族神话传说》,32开,2页,1 000字,云南民族出版社1990年版。 (聂鲁)

白头翁的来历 彝族动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峨山彝族自治县、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石屏县一带。讲述的是:白头翁以前有一头黑亮的头发,而且聪颖好学,什么都想学。它向燕子学习跳舞,燕子准备把全部优美的舞蹈动作传授给它,可学到一半时,白头翁听到寒号鸟动听地唱着得过且过的歌,就放下舞蹈去和寒号鸟学唱得过且过的歌去了。不久它又听见啄木鸟像敲击寺庙的木鱼一样给大树当医生,便又放下唱歌跟啄木鸟学当医生了……到头来,白头翁学一样忘一样,跳舞、唱歌、行医什么也没学会,它一急就把头发急白了。姜再元讲述,郭本有、吴德珍搜集。收入《哀牢山彝族神话传说》,32开,2页,1 100字,云南民族出版社1990年版。 (聂鲁)

布谷鸟借衣 彝族动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陆良县彝族地区。故事梗概:传说有一次,布谷鸟穿着美丽的衣裳与百鸟相聚,羡慕的箐鸡打起了坏主意,以做客为由向布谷鸟借衣裳,好心肠的布谷鸟把衣裳借给了它。衣裳一上身,箐鸡就美得不行,把衣裳占为己有,并钻进箐沟躲起来了。布谷鸟就在树林里、田埂上追着箐鸡讨要衣裳,而箐鸡就是躲着不出来。到了六月,伤心的布谷鸟得飞越九十九座山、九十九条河回家。布谷鸟去求喜鹊、鹌鹑送自己回家乡,但它们都拒绝了它。无奈布谷鸟只好去找老鸹,嘴臭心软的老鸹答应了它。老鸹把树枝搭在自己的翅膀上,让布谷鸟蹲在上面,布谷鸟害怕掉下去,就用嘴咬着老鸹头顶上的羽毛。所以,每年的六月间,当老鸹千辛万苦把布谷鸟送回家后返回来的时候,头上的毛总是掉得精光。其他鸟说它憨,它却回答:“若大家有事都不帮忙,这个世道就不成样子了。”张存秀讲述,杨辅采录。收入《云南民间文学集成·陆良县卷》,32开,3页,1 800字,云南民族出版社1993年版。 (梁红)

圈圈鸟 彝族动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峨山彝族自治县、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石屏县一带。讲述的是:田里的稻禾吐穗时,麻雀向画眉借了一袋谷子,说到谷子成熟时赔还。谷子上场了麻雀还不赔还,画眉到麻雀家讨还,两只鸟便追打起来。画眉追打麻雀,斑鸠打抱不平来追打画眉;斑鸠追打画眉,乌鸦打抱不平又来追打斑鸠。一个追打一个,在田野上空转成一圈又一圈。一对燕尾雀看见大鸟乌鸦欺负小鸟,便来追打乌鸦。从此,燕尾雀只要见到乌鸦,总是要追打一番。普学义讲述,普飞搜集。收入《哀牢山彝族神话传说》,32开,2页,700字,云南民族出版社1990年版。 (聂鲁)

谷子雀的胃在脖子上的传说 彝族动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彝族地区。故事梗概:小谷雀身体不好,大谷雀便在路上搭桥找人打亲家,结果长脚蟥成了谷雀的亲家。有一年,谷雀杀年猪,请长脚蟥做客,当夜,长脚蟥留宿谷雀家与谷雀同床共眠,半夜天空响起雷声,受惊吓的长脚蟥一脚踢向谷雀的胃部,谷雀的胃立刻被踢到脖子上,从此,谷雀的胃长到了脖子上。牛德明讲述,黄德富记录。收入《云南民间文学集成·金平故事卷》,32开,1页,350字,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文联1988年8月编印。(梁红)

画眉鸟 彝族动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建水县彝族地区。故事梗概:从前,有个姑娘未出嫁肚子就大了起来,嫂嫂就在哥哥跟前挑拨,说妹妹丢人现眼坏了名声。哥哥听了一怒之下便杀了妹妹。划开妹妹的肚子才发现里面全是蚂蟥,是妹妹栽秧时蚂蟥钻进了肚里,后悔的哥哥又杀了妻子。两人死后变成了画眉鸟,嫂嫂做贼心虚,她变的画眉总在说:“咪有说(没有说)!”小姑变的画眉则驳斥它“说罗(说了)!”杨秀英讲述,李春光搜集,绍碧、广田整理。收入《云南民间文学集成·建水故事卷》,32开,2页,500字,建水县文化馆、民委1989年编印。 (梁红)

燕子为什么在人家里 彝族动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建水县某些彝族地区。故事梗概:阎王召集众生灵在地府开会,讨论“天下谁最坏最恶”这个问题。会上,黄鳝抢着说:“人是天下最恶最凶的,只要捉到我们就把我们打死,子孙都快被灭绝了,不惩治他们不行了!”耗子、山麻雀马上附和大骂人类。阎王听了觉得有理,决定把人推出来问斩。这时,燕子站出来说:“黄鳝、耗子、山麻雀才是天下最坏的。黄鳝打通田埂,使秧苗枯死;耗子偷吃庄稼,使人颗粒无收;山麻雀专吃人收获的果实,让人挨饿,人能不恨它们吗?”阎王听了,判黄鳝永远呆在烂泥里,把耗子打入地牢,把山麻雀打断腿。所以山麻雀至今只能跳着走路。燕子帮助了人,所以,人们把它请到家里居住。卢长源讲述,杨洪云搜集,李广田整理。收入《云南民间文学集成·建水故事卷》,32开,2页,800字,建水县文化馆、民委1989年编印。 (梁红)

公锦鸡借衣裳 彝族动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峨山彝族自治县、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石屏县一带。讲述的是:从前,公锦鸡的全身灰白,不是一只漂亮的鸡,而鸽子则羽毛红艳艳,翅膀金灿灿,长尾巴五彩缤纷。一天,公锦鸡出来喝水,看到鸽子的漂亮衣裳,羡慕不已,便和鸽子拜弟兄。有一天,公锦鸡要做客,便向鸽子借衣裳穿,并承诺借用一下即还。心地善良的鸽子禁不住纠缠把漂亮的衣裳借给了公锦鸡,它自己则拿公锦鸡脱下的灰白衣裳暂作遮拦。可不守信誉的公锦鸡穿上鸽子的漂亮衣裳就不归还了,还穿着它到处炫耀。至今,公锦鸡总是到处叫唤着:“趁趁(漂亮吗?)”炫耀。鸽子也到处鸣不平:“白白波罗别(白换了)!”张凤华讲述,李学祯搜集。收入《峨山民间文学集成》,32开,2页,1 000字,云南民族出版社1989年版。 (聂鲁)

水点点请客 彝族动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峨山彝族自治县、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石屏县一带。讲述的是:水点点鸟办喜事请客,上请到天鹅,下请到穿山甲,唯独没有请獾猪。獾猪气急败坏地在树上跺脚,蹬下了个松球打在马鹿身上,马鹿受惊吓奔跑又踩着蛇尾巴,蛇逃跑钻洞又惊跑老鼠,老鼠顺瓜藤往上爬,弄断瓜藤,大瓜掉下来敲着老熊。老熊逐个找老鼠、蛇、马鹿、獾猪、水点点鸟一问到底。水点点鸟说獾猪好吃懒做,不请就不请。至今,水点点鸟仍然要开口叫“不请,就不请”。普顺发讲述,顺才搜集。收入《峨山民间文学集成》,32开,2页,600字,云南民族出版社1989年版。 (聂鲁)

螃蟹斗天鹅 彝族动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峨山彝族自治县、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石屏县一带。讲述的是:林中有一个水草丰美、鱼虾成群的池塘。可有一年天公不降雨,池塘要干了,鱼虾们万般焦急。这时一只从远方飞来的天鹅想把鱼虾吃完,又怕鱼虾们躲到水底吃不着,便骗鱼虾们说它可以帮助它们逃离这里,到更大的塘子里享清福。鱼虾们信以为真,万般感激天鹅大姐。从此,天鹅一天两次把鱼衔走,飞到半路就把它们吃了,吐出的骨头挂在一棵棠梨树上。一只路过的野鸭把这一切告诉了池塘里的鱼虾们。螃蟹决心为大家报仇。一天,天鹅来衔鱼时,螃蟹说昨晚刮了一阵邪风大家都生病了,它要求天鹅带它离开这个地方。腹中空空的天鹅衔着螃蟹离开了池塘,来到棠梨树,螃蟹看到挂满枝头的鱼骨,怒气冲天地用大夹子紧紧夹住天鹅的脖子令它飞回池塘。天鹅飞回池塘喘不过气来一头栽进池塘里,鱼虾们拥上来把天鹅撕吃了。没过几天下起了雨,池塘又满了,鱼虾们又过上了往常一样的生活。李延安讲述,李长明搜集。32开,3页,1250字。收入《峨山民间文学集成》,云南民族出版社1989年版。 (聂鲁)

斑鸠告状 彝族动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禄丰县彝族地区。故事梗概:从前,斑鸠什么活也不想做,专门靠偷吃彝族农夫种出来的豌豆、麦子等粮食过日子。农夫发现了,首先警告它不要再偷了,否则将用火枪打死它。斑鸠不管,照样来偷,农夫就真的开枪打死了几只斑鸠。剩下的斑鸠便到官府去告状,官老爷骂了斑鸠一顿后将它们赶了出来。斑鸠状告不通,只好垂头丧气地回来了,嘴里还叫着“告不通,告不通”。但它们恶习不改,每当地里的庄稼一成熟,它们仍来偷吃。彝族人一见斑鸠来了就用火枪打。普尚能讲述,欧阳映森记录。收入《禄丰县民间故事普查资料汇编》,16开,1页,400字,禄丰县委宣传部、文化局、民委1988年编印。 (钱丽云 朱琚元)

绿鹦哥报恩 彝族动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红河县彝族地区。故事梗概:一天,母鹦哥生了重病,非常想吃荔枝。小鹦哥为母亲去摘荔枝时,被人下笼子扣住拿到集市卖。县太爷看到能歌善舞,又会讲话的漂亮小鹦哥便重金买下。鹦哥请求县太爷放它回家照看生病的母亲,可狠心的县太爷为升官发财,把小鹦哥进贡给了皇帝。鹦哥到了宫里一言不发,皇帝大怒,斩了县太爷。这时,鹦哥开口唱起了歌,听得皇帝、后妃如痴如醉。鹦哥把自己的遭遇告诉了皇帝,皇帝放了它。可鹦哥口衔荔枝到家时,母亲已死。它哭着为母亲准备送葬,请黑头鸪办丧事。黑头鸪派啄木鸟准备棺材,乌鸦负责通知客人,盘山雀负责乐器、舞蹈,红头鸪负责烧火做饭,并请来了鸟皇帝猫头鹰,鸟官老鹰及众鸟,却漏请了鹌鹑和鹧鸪。鹌鹑就“唔、唔”地哭,鹧鸪至今都在说“磨逗斗(彝语,只剩我一个)。”葬礼结束后,小鹦哥回到皇帝身边,从此,鹦哥就住在宫里。佚名讲述,白瑞义搜集、整理。收入《红河县民族民间故事》,32开,3页,1 500字,云南民族出版社1990年版。 (梁红)

告状 彝族动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武定县彝族地区。讲述的是:从前,箐鸡欠了布谷鸟七斗七升的账,拖着不还,布谷鸟就跟箐鸡吵了起来。布谷鸟说:“西的,西的(彝语意为七斗、七升)。”箐鸡说:“圈刀,圈刀(意为记得,记得)。”它们吵个不停的时候,鹧鸪就说:“呸!尼达达(意为不值得,不值得)。”老斑鸠听见又说:“叽低,古里麻,叽低,古里麻(意为去昆明嘛)。”松鼠听见了又叫“几额,几额(意为数钱)”,意思是说打官司要数钱的。可箐鸡和布谷鸟都没钱,只好就此罢休。杨文芳讲述,杨自德记译。收入《武定县民族民间文学集成》油印本,16开,1页,450字,武定县文化局、民委、民间文学集成小组1988年编印。(钱丽云 朱琚元)

蝙蝠见不得太阳 彝族动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武定县彝族地区。故事梗概:天神为建造天宫,需要很多的钱,便把所需的钱分摊给凡间各种动物承担,限期征集上交,否则就收起太阳,让地上没有阳光而万物无法生存。动物们为了生存,只好遵照天神命令。首先是兽王狮子到兽群中摊派征收,收到最后,只剩蝙蝠了,狮王向它收钱时,它扇扇翅膀说自己非兽类,是有翅膀的鸟类,狮子只好走了。鸟中之王凤凰来收钱,蝙蝠又说自己有四只脚,不是鸟类是兽类。这样,谁也没有收到蝙蝠的钱。兽王狮子和鸟王凤凰把收到的钱上缴天神时,都说唯有蝙蝠没交钱。天神大怒,从此便让各种动物都享受到阳光的温暖,唯独不让蝙蝠见太阳,并将墨涂在蝙蝠身上,把它全身涂黑,只要它一见着太阳,全身像被火烧一样疼痛。因此,蝙蝠白天就不敢出来见阳光,躲在黑暗潮湿的洞里挨饿受罪,只能晚上出来觅食。张仁安讲述,毛正荣记译。收入《武定县民族民间文学集成》油印本,16开,1页,570字。武定县文化局、民委、民间文学集成小组1988年编印。 (钱丽云 朱琚元)

蝙蝠为什么白天不出窝 彝族动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建水县彝族地区。故事梗概:一次,圆毛动物与扁毛动物比赛,比飞时扁毛动物获胜,赛跑时圆毛动物赢了。因此,各胜负一次。可蝙蝠比飞时站在扁毛动物一边,赛跑时又让站在圆毛动物那边,所以它两次都赢,动物们非常讨厌它,商量着要围攻它。蝙蝠听到这个消息后吓得躲进山洞。从此,蝙蝠晚上才敢出来活动。欧云辉讲述,易荣辉搜集。收入《云南民间文学集成·建水故事卷》,32开,1页,300字,建水县文化馆、民委1989年编印。 (梁红)

青蛙的嘴角为什么是黄的 彝族动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牟定县某些地区。故事梗概:从前,有一农夫很穷,年近三十还没有讨媳妇。自从一个白胡子老人给他介绍了一个良心好,可有只眼睛看不见的媳妇后,他便成了远近闻名的大富人。后来,农夫听信别人的挑拨,要休掉媳妇另娶,媳妇伤心极了,便跳进一个水塘里。农夫走村串寨说媳妇,最后变为走村串寨讨饭吃的乞丐。农夫尝到了讨饭的苦头,想起了那被逼跳塘的媳妇,便到媳妇跳水的池塘边哭。哭到第四十九天,有只青蛙浮出水面,告诉农夫他媳妇没有死,住在一座四合大院里。青蛙说它可以把水吸干,让农夫看一眼他的媳妇,但有一个条件,他不能笑。青蛙张开大口吸起水来,不一会儿就吸干了水,塘底露出了一座四合院。农夫看见自己的媳妇正在院子里梳头,便忘记了青蛙的话,高兴得笑出声来。这一笑不要紧,整塘的水又从青蛙的嘴里喷了出来,农夫再也看不见媳妇了,青蛙的嘴也被胀开了,还流着血。农夫忽然想起身上还装着一块荞粑粑,就把荞粑粑放在嘴里咬碎糊在青蛙的嘴角上,才止住了血。从那以后青蛙的嘴角就成了黄色的。佚名讲述,普增旗搜集。收入《云南省民间文学集成·牟定县综合卷》,32开,4页,2 028字,牟定县民间文学办公室1989年编印。 (施选朱琚元)

冤枉的画眉彝族动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禄丰县彝族民间。讲述的是:很久以前,杜鹃和画眉是一对好朋友,它们同在一棵大树上,春天筑巢,夏天养儿育女,一起出去觅食。待小杜鹃与小画眉出世时,两个母亲又一起教孩子鸣叫和飞翔,它们和睦相处了一年又一年。有一天,杜鹃回到巢时,发现巢中快要孵出的蛋掉到了地上,全都砸破了,未出壳的小杜鹃血淋淋地躺在地上。母杜鹃哭得死去活来,怀疑这件事是画眉干的,于是到鸟王凤凰那儿告状并说了自己的怀疑。凤凰看见杜鹃的嘴都哭出了血,非常同情它,就令黑鹰将画眉捉来百般拷问。画眉有口难辩,自己什么也没干过,明明是杜鹃筑巢不牢被风吹掉了蛋,自己却冤冤枉枉地被拷打。从此以后,每到夏季,杜鹃凄凄凉凉地叫着,人们都说是杜鹃在啼血。而画眉呢,总是“冤枉!冤枉!”地叫个不停。李绍洲讲述,山鸿才记录。收入《禄丰县民间故事普查资料汇编》,16开,1页,430字,禄丰县委宣传部、文化局、民委1988年编印。 (钱丽云 朱琚元)

白鹦鹉行孝 彝族动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永仁县彝族民间。讲述的是:古时候,在一座森林茂密的大山里,长着一棵巨大的戈祖树,树上住着白鹦鹉一家。小白鹦鹉活泼可爱,一家人和和美美。小白鹦鹉长大后的一天,父亲飞出去找食物不知碰上了什么灾难,再也没回来。母亲一气之下得了重病,卧床不起。小白鹦鹉耗尽家产,请了东南西北四方的巫师来给母亲治病也没能将母亲的病治好。小白鹦鹉只好去为母亲寻找草药。它历经千辛万苦找来了东南西三个方向山上的药给母亲服下,母亲的病好了一大半,当它九死一生取回北山上恶人偷来种在院心里派重兵把守的长生不老药时,母亲早就死掉了,白花花的骨头散了一地。小白鹦鹉号啕大哭,在羽毛堆里找到了妈妈的心。它把妈妈的心埋在山上,把长生不老药种在坟上。不久,树上结出一个奇怪的果子,慢慢地变成了妈妈的心,红彤彤的,滴着血。它吞下妈妈的心,飞到山里谋生,不久,找到了一个称心的丈夫,后来儿孙满堂,活了七八百年。从此,古人留给后人一句话:“父母活着的时候,儿女要有孝心;父母死了以后,儿女不必多挂心。”佚名讲述,基默热阔记译。收入《彝族民间故事》,32开,5页,2 900字,云南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钱丽云 朱琚元)

喜鹊告状 彝族动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永仁县彝族地区。讲述的是:喜鹊一家六口居住在一条奔腾咆哮的河边的大树上。有一天傍晚,一只过路的蝗虫飞落在喜鹊窝边,打算在那里过夜。喜鹊夫妇担心蝗虫给小喜鹊带来危害,要求它飞去别处栖息。蝗虫已经累得一步也挪不动了,恳求喜鹊让它在窝边过一夜,喜鹊夫妇见它态度诚恳就答应了,但嘱咐它晚上不许吵闹。谁知到了半夜,一只在树边吃草的麂子突然大叫一声,吓着了蝗虫,蝗虫双脚不由得一蹬,蹬翻了喜鹊窝,四只小喜鹊不幸掉进了大河里,最后被冲到一个安全的平地上保住了性命。第二天,喜鹊夫妇抓着蝗虫到天神面前告状。天神听了喜鹊告状的理由,判蝗虫斩首。蝗虫大叫冤枉,认为是麂子的错。天神听了之后觉得有理,又判麂子斩首。麂子也大呼冤枉,因为那晚它大叫的原因是身旁的一棵大树倒下砸断了它的一只角,责任全在大树,天神又判树神斩首。树神申诉大树倒下是因为黄蚂蚁吃空了树心,责任在黄蚂蚁。天神又下令斩黄蚂蚁。黄蚂蚁责问天神制造它时为何要让它以吃树度日,天神也觉得在理,改判重打黄蚂蚁一百大棍。天兵捆住黄蚂蚁把它扔进山沟里,黄蚂蚁虽没死,但腰却被勒细了。陆洪英讲述,罗有芬记译,罗有能整理。收入《彝族民间故事》,32开,3页,2 100字,云南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钱丽云 朱琚元)

聪明的竹鸡 彝族动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武定县、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彝族地区。讲述的是:一天,一只狐狸饿极了,到处找东西吃,转到林子里,看见一只美丽的竹鸡在唱歌。狐狸装出一副十分和善的样子对竹鸡说:“竹鸡大姐,三天不见,你可越活越年轻啦。”接着又说道:“竹鸡大姐,告诉你一个好消息,今天早上我去见狮子大王,狮子大王叫我来告诉大家到它那里去商量一件事,就是从今以后,凡是林子里的动物,无论是飞禽还是走兽,都要相亲相爱,不许互相残杀。你快下来一起走吧。”竹鸡知道狐狸又在使坏,并不相信它的话。此时,一只猎狗朝这边走来,竹鸡便说:“狐狸大哥,前边来了一只猎狗,你还是先去请它吧。”狐狸听说猎狗来了,顾不得饥饿,慌忙溜走了。张式武讲述,陈超廷、朱有凯记译。收入《彝族民间故事》,32开,1页,350字,云南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钱丽云 朱琚元)

鸟叫声的由来 彝族动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禄丰县彝族民间。讲述的是:远古时候,所有的飞禽走兽都生活在一起,总是围在密林里的火堆边用铁锅煮饭吃。有一天煮晚饭时,小兔子围着火堆给大伙跳舞,不小心把一锅快煮熟的饭撞翻了,锅也砸烂了。野鸡见状急得失声大叫:“闯祸!闯祸!”猴子、狐狸以及许多会飞的鸟都害怕承担责任就纷纷逃离了。鸭子来迟了一步,见饭倒锅破,气得大骂:“杀!杀!杀!”大鹅随后到来,见状也很伤心,但还是劝鸭子:“杀不得,还是见官!见官!”小斑鸠在外捡豆粒吃饱了肚子,回来后幸灾乐祸地说:“咪舒舒!咪舒舒!”接着小秧雀回来,因为还饿着肚子,便悲哀地说:“锅烂了!锅烂了!”大斑鸠安慰它说:“高高低低补起!高高低低补起!”大家眼看无法挽救,只得各自走散了。自此以后,野兽和飞鸟便分开居住。但许多鸟一直忘不了锅烂饭撒的事,至今,野鸡还在“闯祸!闯祸!”地叫,鸭子永远喊着:“杀!杀!杀!”大鹅总喊:“见官!见官!”小斑鸠不停的取笑:“咪舒舒!咪舒舒!”小秧雀还在伤心地喊:“锅烂了!锅烂了!”忠厚老实的大斑鸠则一直到处游说:“高高低低补起!高高低低补起!”普正才讲述,成生记译。收入《彝族民间故事》,32开,1页,550字,云南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钱丽云 朱琚元)

瓦雀和燕子 彝族动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南涧彝族自治县某些地区。讲述的是:过去瓦雀和燕子都在人的房子里做窝,后来人们见雀就打,见雀窝就毁。瓦雀很伤心,就去问燕子,到底为什么人们对它们的态度不一样。燕子说:“我吃害虫,对人有好处;你吃人种的粮食,害人。”瓦雀听了,很惭愧,就不再在人的房子里做窝,一见人就飞走。李凤泰讲述,李强、李浩基搜集、整理。收入《南涧民间文学集成》,32开,1页,300字,云南民族出版社1987年版。 (段葵)

当归鸟 彝族动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鹤庆县彝族地区。讲述的是:从前,有个花姑娘,她嫌母亲将她许配给的放羊人没本事,心想嫁给一条自由自在的鱼才好呢。就去问鱼,鱼说它的本事不如太阳;它又去问太阳,太阳说它的本事不如云。她如此追问下去,云说它不如风,风说它不如树,树说它不如草,草说它不如放羊人。最后她只好嫁给放羊人。夫妻俩百岁后变成鸟,母的叫声为“莫学我”,公的叫声为“归来”。每当这种鸟一叫,人们就开始种当归,所以又叫它当归鸟。卢七斤讲述,章虹宇搜集、整理。收入《鹤庆民间故事集成》,32开,3页,1 120字,云南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张秀娟)

斑鸠和喜鹊 彝族动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彝族地区。讲述的是:从前,斑鸠穿的是漂亮的花衣裳,而喜鹊穿的是粗麻布衣,但斑鸠不嫌喜鹊丑,经常和它在一起,两个成了好朋友。有一天,八哥请喜鹊去做客,喜鹊向斑鸠借了那身漂亮的衣服穿着去。喜鹊穿上漂亮的花衣裳很漂亮,树林里的鸟都夸赞它,喜鹊十分高兴,就再也不还斑鸠的花衣裳了。斑鸠只好穿粗麻布衣生活在树林、草丛中。后来,喜鹊知道自己做了亏心事,便决心痛改前非,为人们做点好事。因此,凡有喜事的人家,它都要提前去报喜。佚名讲述,曾春记录、整理。收入《元江民族民间文学资料》第五辑,32开,3页,1 100字,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文化馆1985年编印。 (宋自华)

芝麻官与白金老鸹 彝族动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建水县某些彝族地区。故事梗概:有对夫妇生得个黑如火炭的儿子,夫妇俩嫌他丑陋,便弃之深山,被一对穷夫妇抱去抚养。小孩长到五岁时,他们送他去读书,这聪明的孩子小学读完就向皇帝要官,皇帝看他小不点就要官,便倒了三斗芝麻在地上,说若他能一粒不漏地拾起,就封他做官。他请来白金老鸹帮忙,又怕老鸹偷吃,就打道铁圈套在老鸹的脖子上。结果芝麻全部被拾起来,皇帝便封他做芝麻官。从此老鸹的脖子上多了道白印。欧云辉讲述,易荣辉搜集。收入《云南民间文学集成·建水故事卷》,32开,1页,600字,建水县文化馆、民委1989年编印。 (梁红)

借角 彝族动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石屏县彝族地区。故事梗概:从前,马鹿头上没有角。一天,马鹿要去做客,便去找漂亮的公鸡借角用,公鸡爽快地借给了它。做客后,马鹿决定不再还公鸡角。从此,公鸡每天都要高声叫:“还还我!还还我!”母鸡帮腔道:“告它!告它!告告告告它!”马鹿只好逃到深山老林里躲起来。佚名讲述,普丽芬搜集、整理。收入《云南民间文学集成·石屏故事卷》,32开,1页,500字,石屏县文联1996年编印。 (梁红)

鸭子和大鹅为什么乱叫 彝族动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景东彝族自治县一带。故事梗概:远古时,地上的水塘都是鸭子和大鹅的。后来,人多起来,就到水塘栽席草。一天早上,鸭子和大鹅下塘游玩,因为水里栽了席草,所以它们游不动。母鹅叫:“拔拔拔!”要把席草全拔掉;公鹅叫:“告告告!”要向天控告,要人类赔还水塘;母鸭说:“夹夹夹!”要把席草夹掉;公鸭看到瞎乱叫没有用,就劝公鹅:“算啦算啦,舅舅,算啦算啦,舅舅。”传说公鹅是公鸭的舅舅。但母鹅、公鹅、母鸭一直不服气,一直在叫;公鸭也一直在劝公鹅,直到今天。杨品讲述,陶明贵记录。收入《景东县民间文学集成》,32开,1页,450字,景东彝族自治县民委、文化局、文化馆1988年编印。 (谢国先)

老鹰为什么会叼小鸡 彝族动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禄丰县彝族民间。讲述的是:古时候,有兄弟俩,弟弟聪明能干,许多姑娘喜欢他,他在哥哥之前娶了媳妇。哥哥心肠歹毒,没有姑娘喜欢他。看见弟弟小两口相亲相爱,哥哥心生歹念,设计把弟弟骗去悬崖上赶蚂蚱,并让弟弟跌进了洞里。哥哥回来后掉着眼泪把噩耗告诉了弟媳,并告诉弟媳他将代弟弟好好照顾她。三天后,弟媳嫁给了哥哥。弟弟跌进洞里后,一直往下坠,最后到了矮人国。他跌落下来的洞口在高高的天上,他没有翅膀回不了家,只好在矮人国居住下来。他每天把猎到的食物抛给空中的飞鸟吃,希望它们能带他回家。飞鸟都不敢自不量力地答应他。最后飞来了一只老鹰,老鹰决定驮弟弟离开小人国。小人国离洞口太远了,老鹰飞到半空便筋疲力尽了,弟弟只好将小腿上、腋窝里的肉一次次割给老鹰吃,老鹰才将弟弟带到了村口。弟弟在村口遇到了一位乡亲,知道媳妇已经嫁给了哥哥,好心的弟弟决定不去打扰他们,自己到别处生活。不久后,他又娶了一个贤惠的妻子,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弟弟为了答谢老鹰的相救之恩,答应老鹰找不到东西吃时可以来叼自己的小鸡吃。从此,老鹰常叼小鸡吃。张绍林讲述,杨汉生记录。收入《禄丰县民间故事普查资料汇编》,16开,3页,1 900字,禄丰县委宣传部、文化局、民委1988年编印。 (钱丽云 朱琚元)

鸽子、母鸡和箐鸡 彝族动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彝族地区。故事梗概:传说原先母鸡脖子上挂着一串美丽的珠宝项链,鸽子穿一身五颜六色的华丽服装,而箐鸡只有一件灰暗的衣服。它们一同住在乌蒙山上。鸽子在一棵大树上筑了个讲究的巢,母鸡在树根上造了个温暖的窝,懒惰的箐鸡整日东游西荡。一个寒冷的早晨,箐鸡敲开了鸽子和母鸡的门,哭丧着脸要求寄宿。好心的鸽子和母鸡把它让进了家门,并找来食物给它吃。不想,箐鸡看到鸽子的衣服和母鸡的项链便打起了歪主意,花言巧语地骗鸽子把衣服换给它穿,并伸手抢母鸡的项链。结果项链被挣断,珠子落到了石缝里。鸽子发现受骗了,要箐鸡还衣服。箐鸡拍着翅膀飞走了。鸽子气得整日“咕得咕底(彝语:到昆明告状去)”地叫,母鸡则不停的念叨“哦哈!宝宝宝(彝语:可惜呀!可惜)!”人们知道鸽子和母鸡受了委屈便把它们领到家里养着,只要看到箐鸡就用马尾扣下,回来剥下它的衣服为鸽子和母鸡报仇。张本翠讲述,王昌福搜集、整理。收入《禄劝民间故事》,32开,3页,1 740字,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文化局民间文学集成办公室1991年编印。 (梁红)

七里蜂的来历 彝族动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哀牢山彝族地区。讲述的是:从前,山寨里有哥哥、妹妹和后娘一家三口人。兄妹虽勤劳和老实、善良,但总受后娘的打骂,妹妹受不了虐待,便离家出走了。她得了老仙人的怜悯和帮助,住上了崭新的大房子,穿上了漂亮的衣裳,过上了幸福的日子。有一年,遭灾的哥哥来找妹妹,兄妹相逢,又惊又喜。哥哥在妹妹那里住些日子要走了,妹妹用篾饭盒包了一盒晌午饭给哥哥。哥哥要吃晌午饭打开篾饭盒时,里面竟是一些五光十色的宝石。爱财如命的后娘知道此事后,缝了一只大口袋来找女儿,跟她要了许多财宝,还嫌不够,又要了一盒晌午饭。她耐着性子来到半路打开饭盒,饭盒里的饭变成一窝蜂向她袭来,她掉头跑了七里,蜂也追了七里,把她叮得皮泡眼肿后死了。后来,人们就把这种蜂叫七里蜂。佚名讲述,方维、李志刚搜集。收入《乡泉集》第二集,32开,2页,1 400字,云南民族出版社1985年版。(聂鲁)

苍蝇、蚊子的由来 彝族动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建水县彝族地区。故事梗概:阿奴父母亡故后,只好到大爹家生活。大妈对阿奴很不好。彝家有清明节杀生祭祖坟的习俗,有一年的清明,黑良心的大妈准备杀阿奴祭祖,于是她把阿奴锁在屋里,自己上山揪松毛准备垫祭牲。大妈的女儿阿姝乘机放走了阿奴,大妈回来后暴打了阿姝一顿,只好买猪来祭祖。阿奴逃出后嫁到了富人家,过上了幸福生活,就捎信给阿姝,叫阿姝带着父亲去阿奴在的地方生活。大妈也跟着阿姝父女找到了阿奴家。阿奴让她吃饱喝足后就给她一匹马骑着上路。途中她的上身卡在树杈里,腿则捆在马背上,被撕成了两段死了。她的两条腿后来分别变成了苍蝇和蚊子。白李英讲述,李忠发搜集,易荣辉整理。收入《云南民间文学集成·建水故事卷》,32开,3页,1 700字,建水县文化馆、民委1989年编印。 (梁红)

牛身上的苍蝇 彝族动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双柏县某些地区。讲述的是:古时候,有一户七口人的贫苦家庭,为了减轻负担,老两口决定把最小的女儿抛弃。一天,两口子带着小女孩到深山里砍柴,用一个通洞的葫芦叫女儿去打水,小女孩不知父母用意,无法把水送到山上。天黑了,父母早已回到家中,可怜的小女孩独自一人在山中徘徊。后来,她绝处逢生,来到了一个村庄,一家心地善良的农户收养了她。女孩长大后和养母之子成亲,过上了好日子。不久,她的亲哥哥前来探望妹妹,小女孩重礼相送。亲生父母也来探望,临别时,女儿送给父母一条耕牛。奇怪的是这条耕牛在女儿家很温顺,牵到父母家就发起狂来,活活把老两口拖死了。女儿看见跑回家的耕牛绳上带着母亲的一只手和父亲的一只脚时,含着泪说:“阿爹的脚变蚊子,阿妈的手变苍蝇。”话音刚落,脚和手分别变成蚊子和苍蝇叮住耕牛不放。从此,苍蝇和蚊子时常爬在牛身上。李秀芝讲述,毕开华、苏锡纬记录。收入《双柏民间文学集成》,32开,2页,1 050字,云南民族出版社1992年版。 (施选朱琚元)

无名小虫的传说 彝族动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景东彝族自治县一带。故事梗概:古时候,有一家人很穷,爹妈商量要去逃荒,孩子多了带不走,就决定留下大的两个儿子。于是爹妈叫他两兄弟用葫芦去深箐里提水。两兄弟装满水提到半路,葫芦里就没水了。于是,又下深箐。过了很久很久,一只老鸹告诉他们葫芦底有洞,并屙屎替他们补上。两兄弟把水提回家,见房屋倒塌了,柱子生苔了,就抱着柱子哭死了。他俩死后变成小虫,哥喊一声“找爹爹”,弟应一声“找妈妈”。佚名讲述,陶明贵记录。收入《景东县民间文学集成》,32开,2页,1 000字,景东彝族自治县民委、文化局、文化馆1988年编印。 (谢国先)

蚂蚁的腰为什么是细的 彝族动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峨山彝族自治县、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石屏县一带。讲述的是:古时蚂蚁和萤火虫打弟兄,有一天它们约着去赶街,到傍晚,蚂蚁催萤火虫该回家了,可萤火虫总是说还早。它们回来时天黑了,萤火虫忽闪着夜灯朝前走了。蚂蚁则走迷了路,看见树杈上的一窝黑头翁雀,便前去求宿。黑头翁说它拖儿带女的,家窄得连个伸脚处也没有。蚂蚁说让它蜷起的起脚来歇一夜就行了,黑头翁只好让它歇了。半夜里蚂蚁把蜷起的脚一蹬,将黑头翁的儿女们蹬出了窝外。气愤的黑头翁找值夜官猫头鹰告状。猫头鹰升堂审蚂蚁,蚂蚁说睡梦里听见狐狸叫,惊得它一跳才将黑头翁大哥的儿女蹬出窝外的。猫头鹰又审狐狸为什么怪叫,扰乱夜的安谧。狐狸说昨晚借宿树桩头家,半夜里树桩头敲它一棒疼得叫出了声。猫头鹰即断案:把蚂蚁的大肚子用绳索勒起来。从此,蚂蚁就成了细腰杆。方得乐讲述,聂鲁搜集。收入《哀牢山彝族神话传说》,32开,2页,1 100字,云南民族出版社1990年版。 (聂鲁)

虾和蚯蚓 彝族动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峨山彝族自治县、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石屏县一带。讲述的是:从前虾和蚯蚓是一对好朋友,蚯蚓有一双明亮的眼睛,虾则没有,只会爬到岸上乱蹦乱跳,比手画脚。一天,虾和螃蟹姑娘要结婚,为了能看清螃蟹姑娘的身影,虾来跟蚯蚓借眼睛用一下,答应用一天即还。善良的蚯蚓禁不住把眼睛借给了虾。可虾安上一双明亮的眼睛和螃蟹姑娘成亲后,背信弃义,再也不还眼睛了。蚯蚓没了眼睛,只能老实本分地松土干活,再也不能活蹦乱跳地玩耍了。刘桂珍讲述,庄乙志搜集。收入《峨山民间文学集成》,32开,2页,1 100字,云南民族出版社1989年版。 (聂鲁)

虾巴虫的故事 彝族动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峨山彝族自治县、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石屏县一带。讲述的是:从前有个叫莫依的女人丈夫死得早,领着三个儿女日子过不下去了,只得把儿女们抛弃山野,让他们采野果充饥保住性命,欲等到谷收季节再把他们接回来。谷子上场了,她急忙煮一大锅饭,捏了三个饭团上山去叫儿女们回家。可三个儿女和一群猴混在一起,她大声呼唤无人答应,也认不出谁是自己的儿女了。她把饭团拿给猴子们吃,它们你争我抢地吞咽着,可吃完又拍屁股戏弄她。她悔恨交加,双手捂着眼睛哭着回家,路上不慎掉进水塘淹死了。她死后变成了一只虾巴虫,至今虾巴虫总是用前爪蒙着眼睛,每年六七月蜕化一次,据说这是纪念莫依的寿诞。龙四芳讲述,李学祯搜集。收入《峨山民间文学集成》,32开,2页,540字,云南民族出版社1989年版。 (聂鲁)

蜣螂与蜘蛛 彝族动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红河县彝族地区。讲述的是:有了人类,畜牧也兴旺起来。人畜的粪便污染了空气,龙潭,清泉也变得浑浊。为使天空晴朗,龙潭泉水清澈,天神派蜣螂负责每天埋掉人类的粪便,蜘蛛负责用丝网住龙潭、水井、沟泉。刚开始蜣螂和蜘蛛还能尽心尽职清理粪便,维护水源,不久,它们便厌倦起这份既脏又累的活计来了,就停下了工作。当天神督查过问时,它们撒谎说地上的人、畜全死光了,结果蜣螂被天神用火钳夹扁了头;蜘蛛被天神撬开嘴往肚里灌水,所以肚子变得又大又圆。佚名讲述,白瑞义搜集、整理。收入《红河县民族民间故事》,32开,2页,1 000字,云南民族出版社1990年版。(梁红)

蚱蜢和猴子 彝族动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红河县彝族地区。故事梗概:一天,水獭强拉好友猴子去水里捉鱼吃,猴子不幸溺水死亡。惊慌的水獭把猴子的尸体背到蚱蜢的村里后就逃走了。蚱蜢们正打算分猴子肉吃时却被寻找而来的猴子伙伴看见,于是,蚱蜢和猴子发生了战争。弱小的蚱蜢被打得无处藏身,在答应今后将作为鹌鹑的贡品之后,才在鹌鹑的翅膀下得以逃生。被猴子逮到的唯一的一只蚱蜢则睿智地战胜了猴子。佚名讲述,白瑞义搜集、整理。收入《红河县民族民间故事》,32开,3页,1 700字,云南民族出版社1990年版。 (梁红)

拱屎虫和 拃布虫彝族动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武定县某些地区。讲述的是;有一个拱屎虫,看见拃布虫没脚,走起路来只能一拱一拱向前移动,可笑极了,便想寻个机会和它比赛行走,显示显示自己的本事。一天,拱屎虫约拃布虫比赛逛一趟“机丁谷(昆明)”,看谁先到,拃布虫答应了。它俩约好第二天出发。第二天一早,拃布虫爬上了去“机丁谷”路边的一棵树,等待过路马帮的到来。不一会儿,果然等来了一队驮盐巴的马帮,它乘马从树下经过时,跳下来落在马驮子上,就这样“骑马”到了“机丁谷”。拱屎虫呢,以为自己有坚硬的脚和翅膀,能走会飞,肯定是要赢的,并料定拃布虫十天半月也走不到“机丁谷”。于是一路上见屎就拱,结果等拃布虫游遍了整个“机丁谷”城,拱屎虫才到达“机丁谷”。输给了拃布虫,拱屎虫感到害羞,无脸见人。从此,拱屎虫整天钻在阴暗处,天黑后才出来活动。佚名讲述,付朝文记译。收入《武定县民族民间文学集成》油印本,16开,1页,540字,武定县文化局、民委、民间文学集成小组1988年编印。 (钱丽云 朱琚元)

蝗虫与猴子的一场交战 彝族动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彝族地区。讲述的是:从前,在龙马山上住着一只大蝗虫,山脚下住着一群猴子,猴子想去山上称霸王,便提出要和蝗虫交战,谁败谁离开这座山。交战前,猴王叫小猴们每个都准备一根木棍去打蝗虫。猴群在猴王的带领下浩浩荡荡地上山了,蝗虫不慌不忙地站在猴群面前。猴王宣布开战后,蝗虫就飞到了猴王鼻子上。为了打死蝗虫,小猴们狠命往猴王鼻子上打,转眼间,猴王被打死了。蝗虫又飞到其他猴子的鼻子上,照样被乱棍打死了。蝗虫不停地在猴群中飞来飞去,猴群不停地互相乱打,死的死,伤的伤。从此,猴群就再也不敢到龙马山上称霸了。从那以后,龙马山就没有猴子了。佚名讲述,方成华记录、整理。收入《元江民族民间文学资料》第六辑,32开,2页,1 000字,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文化馆1986年编印。 (宋自华)

蚂蚱斗猴子 彝族动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双柏县某些地区。讲述的是:古时候,猴子自认为本领很大,根本不把小小的蚂蚱放在眼里,而蚂蚱则以为自己有翅膀能飞也不甘示弱。庄稼成熟了,猴子和蚂蚱协议通过比武来决定谁独占大片的粮食。一早,猴子队伍手持石块木棒浩浩荡荡来到比赛场。可是蚂蚱因一夜的寒冷冻得翅膀又软又僵,难以起飞,料想此战必败。于是蚂蚱首领要猴王请太阳来作证,猴王同意了。太阳刚出山,猴王叫吼着开战,蚂蚱王以太阳离战场太远难以看清胜败为由拒绝开战。两个时辰后,蚂蚱的翅膀晒硬了,于是同意开战。只见所有蚂蚱向猴子的眼睛和其他致命部位撞去,猴子睁不开眼睛,分不清敌我,就自相残杀,结果猴子招架不住,抱头逃往深山里。从此蚂蚱在庄稼地里飞来飞去,再也不怕猴子了。者学贵讲述,苏锡纬等记录。收入《双柏民间文学集成》,32开,2页,700字,云南民族出版社1992年版。 (施选朱琚元)

蛐蟮身上十八道印的由来 彝族动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建水县某些彝族地区。故事梗概:一天,萤火虫约张姑哩虫晚上到河里捉鱼。它们刚下河天就下起了大雨,萤火虫自己打着灯飞走了,张姑哩虫只好到打屁股雀家借宿。夜里,张姑哩虫被麂子的叫声吓得掉进打屁股雀的窝里,踩死了打屁股雀的儿子。打屁股雀便到皇帝那里告状。皇帝追查责任,得知是蛐蟮咬断了树根,树倒下砸到麂子的头,才惊吓到张姑哩虫的。皇帝叫大臣把蛐蟮捆了十八道,关了十八年。所以,蛐蟮身上有十八道印。欧云辉讲述,易荣辉搜集。收入《云南民间文学集成·建水故事卷》,32开,2页,850字,建水县文化馆、民委1989年编印。(梁红)

骄傲的徒弟 彝族动物故事。流传于云南景东彝族自治县一带。故事梗概:从前,岩蜂不会采花、酿蜜、做蜂巢,它成天好吃懒做,东游西逛。蜜蜂曾经劝它好好安一个家,省得过冬辛苦,但岩蜂不听。到了冬天,岩蜂冻得受不了,就去找蜜蜂,要求在蜜蜂家过冬,并要向蜜蜂学手艺。蜜蜂让岩蜂住下,还教它采花、酿蜜、做蜂巢。蜜蜂教会岩蜂做第一个蜂巢,正准备教它怎么做第二个时,岩蜂不耐烦,说它已经会了。岩蜂回到岩洞里,只会做第一个蜂巢,不会做第二个,就只好在第一个上面加做,所以岩蜂做成的蜂巢又扁又长。如果猎人割烂岩蜂的蜂巢,岩蜂就只好搬家。佚名讲述,李寿昌记录。收入《景东县民间文学集成》,32开,2页,1 000字,景东彝族自治县民委、文化局、文化馆1988年编印。 (谢国先)

苍蝇的福禄 彝族动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景东彝族自治县彝族地区。故事梗概:远古时,一只老鹰跟天一样大。它在天上晒太阳,一晒就是好几年,大地被它遮得没有一丝阳光。苍蝇为了让大地得到太阳光,就飞到老鹰翅膀上下了很多蛋。这些蛋变成蛆蛀断了老鹰的翅膀。老鹰掉到地上,人间才有了阳光。苍蝇到天上向玉皇大帝请功。玉皇大帝说,你的福禄在人间,人们摆出饭菜,你就可以先吃。所以现在苍蝇总是先享受摆出来的饭菜。佚名讲述,张俊、陶明贵记录。收入《景东县民间文学集成》,32开,1页,350字,景东彝族自治县民委、文化局、文化馆1988年编印。 (谢国先)

小蟋蟀与大黄狗赛跑(一) 彝族动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弥勒县某些彝族地区。故事梗概:一天大黄狗奉主人之令到城里买东西。半路上,它无故想踩死觅食的蟋蟀,蟋蟀大声地谴责它欺小凌弱,它强词夺理地说蟋蟀挡了它的去路,并说仅凭自己能一天内往返府城的本事,就有资格欺负蟋蟀。蟋蟀决定压压大黄狗的嚣张气焰,提出要和它比赛谁先到城门口。黄狗不屑地对天地发誓,若小小的蟋蟀先到城门口,自己就吊死在树上让蟋蟀一点点吃掉。结果当大黄狗气喘吁吁地到达城门时,城墙上传来蟋蟀的声音,黄狗吓得瘫坐在地上。占了上风的蟋蟀要兑现诺言,威风的大黄狗只得跪下来求饶。原来,小蟋蟀在黄狗起跑时,跳到了它背上,快到城门时,蟋蟀抢先跳到了城墙上,从而制服了大黄狗。佚名讲述,杨学诗、时间搜集、整理。收入《弥勒民族民间故事》,32开,2页,1 300字,民族出版社2003年版。 (梁红)

蛐蛐和猴子 彝族动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某些彝族地区。故事梗概:古时候,蛐蛐和猴子都生活在森林里,它们经常为争夺地盘发生冲突。蛐蛐虽然小,但常使大个子的猴子吃亏。一天,蛐蛐王带着兵将向猴子王国挑战,猴子拿着棍棒应战,蛐蛐赤手空拳往猴子脸上跳,猴子举棒打蛐蛐,反而打伤了自己的伙伴。看到这情形,猴子王急忙召集大家商讨对策。有只猴子出主意,蛐蛐往身上跳时就用手抓了吃掉。结果猴子大获全胜,把蛐蛐追得无路可逃,见土就钻。从此蛐蛐就生活在土里,猴子则快乐地生活在大森林里。张有明讲述,张有洪、钱春林搜集、整理。收入《禄劝民间故事》,32开,2页,870字,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文化局民间文学集成办公室1991年编印。 (梁红)

树木的传说 彝族植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鹤庆县某些彝族村寨。故事梗概:大黑山的山神有松树、杉树、竹子等十个儿子和杨梅、山牡丹、红果等十个姑娘。有一年蛟龙造反,毁坏村庄,兄弟姐妹都去为百姓救灾。它们抓住蛟龙后叫棕树看守,兄弟们自解肢体做人们盖房的材料和用具,杨梅、红果用汗水给人们解渴,山牡丹、山花红却只顾打扮,不肯做活,后来人们说它们中看不中用。棕树得到蛟龙贿赂的花伞后把蛟龙放走,人们不饶它,就年年剥它的皮。罗七斤讲述,章天柱搜集、整理。收入《鹤庆民间故事集成》,32开,3页,1 260字,云南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张秀莲)

松烂根棕剥皮 彝族植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南涧彝族自治县某些地方。讲述的是:从前,有个不孝的儿子,对母亲不是骂就是打。这天他在山上犁田,看见一窝小雀找食喂老雀,看到此情景,他后悔自己对母亲不孝。中午母亲去送饭,感到自己送迟了,担心又挨打。当儿子老远看见母亲来送饭时,连赶牛棍也忘了放下,就赶忙迎上去,但母亲以为是儿子要来打她了,转身就跑,一头撞在树桩上死了。儿子很痛心,就连同树桩和母亲的尸体一起挑回去。路上松树挡路,他就骂:“我叫你砍头烂根。”又有棕树挡路,他就骂:“我要每年剥你几层皮。”从此,松根不发芽,棕树要剥皮。李凤泰讲述,李强、王浩基搜集、整理。收入《南涧民间文学集成》,32开,2页,700字,云南民族出版社1987年版。 (段葵)

棕树被剥皮 彝族植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建水县某些彝族地区。故事梗概:相传,棕树和万年青树原本是两兄弟,父母去世后哥哥万年青含辛茹苦把弟弟棕树拉扯大,日子过得很清苦。一天,弟弟对哥哥说它要去找个好地方,等找到后再接哥哥离开这穷窝;若自己不回来,就让天千刀万剐。棕树找到土地肥沃,山清水秀的地方,怕哥哥分家就再也没回去。天神知道后,就按天规惩罚它——剥皮。佚名讲述,白琼仙搜集,张绍碧整理。收入《云南民间文学集成·建水故事卷》,32开,2页,300字,建水县文化馆、民委1989年编印。(梁红)

兄妹花 彝族植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彝族地区。讲述的是:古时候,哀牢山下住着一户人家,父母去世后,留下了七个儿子和一个女儿。有一天,大哥和二哥上山打猎,在回来的路上碰见一条大蛇,他俩被大蛇吞进肚里。后来,五个弟弟去找两个哥哥,也被大蛇吞进了肚里。八妹在家里哭哑了嗓子,哭干了眼泪。她痛苦的哭声感动了路过家门的神仙,神仙送她一根拄棍,叫她在大蛇张口时,将拄棍刺进它的嘴里。八妹照着做了,结果自己和拄棍都被大蛇吞进了肚里。一时间,大蛇疼痛得乱翻乱滚,最后化为一摊血水死去。后来就从蛇死处长出一棵花树,七片叶子托着一朵花。人们说那七片叶子是七个哥哥,那朵花是小八妹。人们便称这种花树为兄妹花。杨菊琴讲述,宋自华记录、整理。收入《哀牢山彝族神话传说》,32开,2页,1 000字,云南民族出版社1990年版。 (宋自华)

稗子和秧的故事 彝族植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峨山彝族自治县。故事梗概:相传从前人们不会种庄稼,全靠打猎和采野果为生。一天,几个猎人上山采果时,听见有黑、黄两棵野草在争吵:“你说你漂亮,我说我秋收可为人类作贡献。”一天,猎人们又做了个梦,一位白胡子老头对他们说:“一棵秧苗八月之后可收千粒谷子,这样下去,人们不愁吃。”说着用手中的拐棍朝一个低洼的山沟一指,层层梯田出现了。紧接着田中长出了肥壮的秧苗,秧苗又结出了金灿灿的谷子。猎人们醒来后认为梦中的谷子肯定是昨天见到的那棵黄草,他们就拿回来种在田里,结果年年丰收。黑草一看农民不要它,很难过,但它悄悄跟来了,并躲在稻棵里生长不敢露面,那棵黑草就是稗子。佚名讲述,张树英搜集、整理。收入《嶍峨风情》,32开,2页,840字,峨山彝族自治县民委1985年编印。 (普开福)

马缨花的传说 彝族植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大姚县某些地区。讲述的是:古时候,马缨花和所有名花一起生长在皇帝的百花园里,各有各的美,难分高下。一年,无知而高傲的皇帝举行赛花会,他偏爱牡丹,把它评为花王。马缨花不服气,认为它比牡丹花美丽,而且不畏严寒,腊月就开放。一气之下,马缨花便悄悄地逃出百花园,千里迢迢跑到昙华山,以彝族人民为知音,永远和彝族人民在一起。不想,这事给皇帝知道了,忙派人马来找,最后把昙华山包围了,要把马缨花逮捕回去禁闭在百花园里。马缨花死也不愿意回去,彝族人民也舍不得它离开,便用泥巴糊在它的树干上,将它藏起来。皇帝的兵马搜查不到马缨花,只好失望而归。从此,马缨花便落户在彝山,因为它的身上糊过泥巴,至今它的树干上还有泥巴的痕迹呢。杨森讲述,李乔记录。收入《大姚县民族民间文学集成》,32开,1页,312字,云南民族出版社1991年版。(李惠兰 朱琚元)

鸭趾草的来历 彝族植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彝族地区。讲述的是:有一家人讨了个儿媳妇,儿媳妇虽勤快,可婆婆总是怕她偷懒,就吩咐媳妇每天干活后要找一背箩猪食回来。一天,媳妇未吃饱饭就挎着背箩来到田边,但田里到处是绿茵茵、水汪汪的秧苗,无猪食可找,她坐在田埂上哭了。这时,一个白胡子老人路过问明原由,便顺手从田边的柳树上扯下一把叶子,撒进秧田里说:“小媳妇你莫哭,这边拔起那边出。”随即老人不见了。他虽解了小媳妇的急,但田里从此就长满了鸭趾草,可害苦了千千万万的妇女。佚名讲述,彭安民搜集。收入《乡泉集》第二集,32开,1页,500字,云南民族出版社1985年版。 (聂鲁)

爱之树 彝族植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峨山彝族自治县某些地区。讲述的是:石榴花和石榴果原先是白色的,因为一部爱情悲剧,才变成红色,石榴树也因此叫爱之树。在一个小山村里,猎神伙子和叶方姑娘,常在开白花的石榴树下约会,倾诉衷肠。这天猎神伙子来到石榴树下约会时,发觉叶方姑娘被山里的猛虎叼去了。猎神伙子找到叶方姑娘的尸体抬回来葬于石榴树下,然后上山猎杀猛虎为叶方姑娘报了仇,接着便在石榴树下殉情。从此,石榴树的花和果都变成了红色,人们吃石榴时,味道也变酸了,传说那是因为里面渗透着爱情之血。佚名讲述,孙道品搜集。收入《峨山民间文学集成》,32开,4页,2 000字,云南民族出版社1989年版。 (聂鲁)

白鹤香 彝族植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峨山彝族自治县彝族地区。讲述的是:从前,山寨里疾病流行,缺医少药的人们家破人亡。有一个叫白鹤的小姑娘和爷爷相依为命,可在这场瘟疫中爷爷死去了。白鹤为了拯救在瘟疫中挣扎的乡亲们,千辛万苦寻药,历尽磨难,在蓬莲峰药仙老人和他的金麂童子帮助下,寻得一粒解救药丸,这粒药丸放在手中取之不尽,白鹤用药医好了乡亲们。但她有灵丹妙药的事也在山里传开来,无恶不作的沙麻山官的独儿子生重病,便将白鹤抓来。爪牙们从白鹤手中抢药给山官儿子吃,有的还偷偷地自己也吃下些药,可他们吃了药后个个变僵硬了。沙麻山官吩咐爪牙们把白鹤烧死。熊熊烈火烧过后,在烧死白鹤的地上长出了一棵散发浓郁香味的大树,乡亲们把它取名为白鹤香,并用它的枝叶入药治病。沙麻山官对白鹤香恨之入骨,纠集爪牙要砍死白鹤香树,砍了九九八十一天,终于把大树砍倒了。只见从树根冒出一缕青烟,变成一只白鹤飞去。白鹤在天空抖抖翅膀,落下许多羽毛,羽毛落地变成了白鹤香树,无处不长,沙麻山官想砍也砍不完。佚名讲述,福泉搜集。收入《峨山民间文学集成》,32开,6页,3 500字,云南民族出版社1989年版。 (聂鲁)

铜草花 彝族植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大姚县昙华山一带。故事梗概:传说很久以前,铜王有个儿子叫王子铜,与银王的公主银相爱。一年春天,王子铜骑着一头高大的铜牛去银王国娶美丽的公主银回宫。当他们来到昙华山时,山上的孔雀纷纷飞来,为美丽的公主翩翩起舞。他们被这种美景所吸引。正当王子铜劝说公主银起程时,忽然狂风大作,乌云翻滚,从天空中飞下两条一红一白的巨龙,向铜牛扑去。眼看铜牛就要被二龙抢去,他俩奋不顾身,英勇搏击,在孔雀们的助战下,两条恶龙被打死了。但当他们准备上路回宫时,发现铜牛已经失踪。王子铜拉着公主银跑遍了九岭十八坡,找呀找,竟不知铜牛的去向。两人分头去寻找,结果两人也失踪了。最后,人们在东偏南的山巅上找到了王子铜,在西北方的山岭上找到了公主银。他们因为太累而睡着了。王子铜身上的汗水变成了一道道壮观的瀑布,公主银的泪水形成了涓涓溪流。从此,山上长出一种奇异的花,花朵像滴滴鲜血,比马缨花还要红艳。细看生长花树的地上,斑斑血迹,彝民们认为这血就是王子铜和公主银找铜牛时留下的,就叫它铜草花。毕继有讲述,张仲勤记录。收入《大姚县民族民间文学集成》,32开,3页,1 794字。云南民族出版社1991年版。 (李惠兰 朱琚元)

六谷米的来历 彝族植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故事梗概:很久以前,景谷益香地区流行怪病,女人不能生育,男人无力劳动。一天,官员出门搜刮财物,一孤寡老人害怕自己的小白兔被杀掉,就带它躲到江边。一只白狗被追赶,跑到老人面前,求老人救它。老人放出白兔,藏起白狗。追兵随白兔而去。白狗欲报答老人,老人希望它能找到治怪病的药。三天后,白狗衔着仙米草到老人家里。老人遵嘱种下,秋收后将草籽脱壳熬汤给病人喝,怪病被治好了,仙米草被广泛种植,人们给它取名为白香米。白香米也叫六谷米,即药用的薏苡仁。罗基默讲述,黄东尔记录,徐昱整理。收入《景谷民间故事》(一),32开,3页,1 500字,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民间文学集成领导小组编辑室1989年编印。 (施文志)

黄豆的来历 彝族植物故事。流传于云南省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彝族地区。故事梗概:传说彝族山寨有个小伙子,为财主家放了十多年的牛,仍一无所有。一天,一位好心的老大爷送给他三颗要什么就能变什么的宝石。小伙子用一颗宝石变成了一把锋利的砍刀,又用第二颗宝石变成了一幢漂亮的大房子。从此,他每天靠砍柴度日,不再为财主家放牛了。财主听到消息,跑来一看,那房子果真是世上的工匠们盖不了的好房子。为了抢夺房子,财主说这是小伙子偷了他的钱盖的房子。小伙子为说清问题,便把得到宝石的事告诉了财主,并掏出最后的一颗宝石让他看。财主抢夺这颗宝石回到家里,叫宝石变一院子的金子,一转眼,金子像雨点一样落下来,堆成了一座金山,财主被压在金山下,并慢慢地陷进土里,财主就这样被埋到很深的地下。后来,那院子里长出一棵豆树,豆子是黄色的,人们说那是金子变的,豆粒上有个小黑点,那是财主的黑心。杨菊琴讲述,宋自华记录、整理。收入《哀牢山彝族神话传说》,32开,3页,1 300字,云南民族出版社1990年版。 (宋自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