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俗流世界住。戀著妻兒及男女。(《悉曇頌·俗流悉曇章》)
任半塘校語:“‘妻兒’之‘兒’與‘男女’複,待校。”[34]
項楚校釋:“‘妻兒男女’乃唐人習語,不誤。〔〇九一五〕首有‘妻兒男女伴愁容’之語,《鷰子賦》云:‘婦兒男女,共爲歡樂。’(《變文集》二四九頁)亦不以‘兒’與‘男女’義複爲嫌。”[35]
除《悉曇頌》此句外,敦煌歌辭裏的妻兒與男女多次共現,《百歲篇·壟上苗》“妻兒男女伴愁容,冤家肯教寡情欲”[36],《十二時·日昳未》“男女妻兒皆怖畏,七魄俄成北斗雲,一身遽掩東流水”[37]。
竊謂雖然“妻兒”常指妻子兒女,但“妻兒”、“男女”共現時的“妻兒”却指妻子,王梵志詩《世間何物重》:“世間何物重,夫妻最是好。一個厥磨師,眼看絶行道。熏熏莫恨天,業是前身報。妻兒嫁與鬼,你向誰邊告?教你别取妻,不須苦煩惱。”[38]此詩講夫妻感情甜蜜,而妻子先行離世,此時不須呼天搶地,應該另行娶妻(别取妻),以免除煩惱。很明顯,“妻兒嫁與鬼”專指妻子嫁給鬼魅,而非妻子兒女的共同行爲。
“兒”可作名詞詞尾,此類用法始於六朝時期,如:
(1)縈絲飛鳳子,結縷坐花兒。(南朝梁沈約《領邊繡》)
(2)細雨魚兒出,微風燕子斜。(唐杜甫《水檻遣心》)(www.xing528.com)
唐代时,還有“丈夫兒”,如:
(3)丈夫兒出來須努力,覓取策三邊。(《浣溪沙·山頭水道》)
(4)索强欺得客,可是丈夫兒?(《王梵志詩·駡妻早是惡》)
(5)忝作丈夫兒,爭合爲天地。(《敦煌變文校注·雙恩記》)
“丈夫兒”並非男子和子女,只是專指成年男子。類似地,“妻兒”也可以單指妻子。
要之,《悉曇頌》“戀著妻兒及男女”並非“兒”與“男女”同義複見,而是妻子與男女的分稱,“兒”是詞尾,無實義。“妻兒”指妻子還見於其他詩文中。由於“妻兒”既可指妻子兒女,又可單指妻子,故要具體文句具體分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