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筆》共二十八卷,按類目依次編爲“諸經類”、“諸史類(上)”、“諸史類(中)”、“諸史類(下)”、“金石類”、“天時地志類”、“官職類(上)”、“官職類(中)”、“官職類(下)”、“科第類”、“各解類”、“典禮類(上)”、“典禮類(中)”、“典禮類(下)”、“政條類”、“稱謂類”、“辨訛類(上)”、“辨訛類(下)”、“存疑類”、“原始類”、“不可亦可類”、“應知不知類”、“不符類”、“詩文著述類(上)”、“詩文著述類(下)”、“古姓名類”、“雜記類”、“術數類”。袁枚如此編定各卷次序,只是“隨時摘録”之結果,其間“有所觀,便有所記;有所記,便有所筆”。從這個意義上來看,《隨筆》是典型的雜記體筆記,各卷之間並無内在的邏輯或規律可言。《日録抄》則不同,共分155則,不分類目,各條依照“先經後史”的順序嚴格排列。從“經注迂謬”條至“稱大人三解”皆可視爲説經,其中又以論“禮”爲重,各條内容分别取自《隨筆》的“諸經類”、“典禮類”、“稱謂類”、“各解類”、“不可亦可類”等。自“世系難考”條至“通財之難”條都可視爲論史,涉及到《隨筆》的“諸史類”、“不符類”、“雜記類”、“存疑類”、“辨訛類”、“雜記類”、“應知不知類”、“金石類”等。從整體來看,《日録抄》從《隨筆》中選取部分條目,打亂原書順序,再依照經史之順序重新編排。如此抄撮,無疑更具隱蔽性。兹舉一例,即可窺其全貌。《日録抄》第八條出自《隨筆》卷十四,第九條出自卷十一,第十條出自卷十二,全無規律可言,對《隨筆》不熟悉者極有可能被其騙過。同時,由於《日録抄》的編者有特定的編纂思路,在處理相關條目的順序時,也並没有完全與袁枚故作異同,因此在若干條目的編次上也有與原書相同之處。如自“世系難考”條至“《後漢書》誤仿《史記》”條,前後共有八條内容,完全依照《隨筆》“諸史類”中的相應次序,其中没有增删任何條目。當然,這種整體混亂下的局部整齊的編次在全書中極爲罕見。(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