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游詩的傳抄、刊刻與流傳,直接影響後人的詮釋和接受,而這一詮釋和接受的過程,同時也是陸詩逐漸經典化的過程。根據上面的論述,可以有以下結論:
第一,宋元時期是陸游詩經典化的重要階段,其閑適與忠憤二分的基本思路是由澗谷、須溪、方回選本確立。明代李、潘、曹陸詩選本全面取資劉景寅合輯本,由於取材範圍少,選詩不離閑適類别。《臨安春雨初霽》已見諸宋元當代選本,《示兒》則首見於須溪本。
第二,陸游“不費力、敷腴”特點在宋元時是從詩意深刻一點上立論,後來學陸詩者反被流連光景之詞蒙蔽,惹來傷於淺的批評。隨著明代模擬風氣愈演愈烈,王世貞及公安派重新肯定陸游詩之“真”,重新發掘其閑適類作品書寫生活經驗的藝術價值,這是陸詩詩藝被肯定的重要階段。
第三,《示兒》在坊間的流行不待選本,宋元詩評家是通過《示兒》與《南園記》的並列爲陸游翻案,推許其高尚品格,《示兒》代表終身不變的愛國情懷,並與《晨起》(“齒豁不可補”)手卷成爲陸游晚年詩歌代表,二詩體現陸游忠憤類作品兩種表現方式(激昂與超然),除反映陸游風格多元外,也表現了宋元明評論家同樣關注陸詩的思想價值與藝術價值。
總之,元初至明末各種陸游詩選的出現乃是其詩經典化的過程。因爲《劍南詩稿》不易獲得,坊選唯有跟隨文人選的審美眼光,反而强調了陸游詩閑適一面;而在宋元易代之際、明代後期各種詩學主張之下,陸游詩是以其真摯性行、宦游生活的反思、一生忠義來吸引無數讀者。古人在陸游詩集難覓的情况下,對其人其詩的接受皆有著深刻的體認角度,值得重視。
附記:本文初稿曾於“宋代文學國際學術研討會”(杭州,2015)上宣讀,承蒙南京大學卞東波教授惠賜寶貴意見,謹此申謝。
(作者單位:香港浸會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
【注释】
[1]錢鍾書《宋詩選注》(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58[1989,2000]),頁170。
[2]祝尚書《宋人别集叙録》下册(北京:北京中華書局,1999),頁967。
[3]毛晉《劍南詩稿跋》,“國立中央圖書館”編《“國立中央圖書館”善本序跋集録》集部一·别集類(臺北:“中央圖書館”,1994),頁534—535。
[4]高津孝《陸游評價的系譜——愛國詩人與國家主義》(《政大中文學報》第四期2005,頁59—78。)探討梁啓超國家主義與陸游評價的關係;張毅《陸游詩傳播、閲讀專題研究》(復旦大學中文系2008年博士論文)集中在選本、清代楹聯、民國書報出版、梁啓超、錢鍾書的陸游研究;蘇穎添《南北與分合——陸游、元好問與宋、金詩歌史論述》(香港中文大學中文系2012年博士論文)以陸、元在後世詩評中的分合爲視點,考察南宋、金源詩歌在宋至清的地位升降與詩學風潮的關係,其中第三章《偏離盛唐——宋、金詩在明代的評價問題》具參考價值,指出明人學陸詩七律格法(對偶巧切、善於寫景),而忽略陸詩的社會内容,引來後人“格調卑弱”的批評(頁90—101)。
[5]内山精也《南宋中期自撰詩集的生前刊行——唐宋詩人與自撰詩集(Ⅱ)——》,中國宋代文學學會第九届年會暨宋代文學國際學術研討會會議論文集(詩學卷),2015年9月杭州,頁258、271。據鞏本棟研究,宋人對文集的編纂認真,考慮到作品流傳後世,故反覆斟酌精選,參《論宋人别集的編纂、刊刻與流傳》,載氏著《宋集傳播考論》(北京:中華書局,2009),頁5—9。
[6]《與陸務觀書》、《文忠集》卷一八七,《四庫全書》第1149册(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1),頁95。除特别注明外,本文所引《四庫》本均據臺灣商務印書館。
[7]國家圖書館藏淳熙十四年嚴州郡齋刻本,存十卷,影印收入《中華再造善本》(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3)。村上哲見《陸游“剣南詩稿”の構成とその成立過程》及《ふたたび陸游“剣南詩稿”について—附“謂南文集”雜記》梳理嚴州二十卷本、子虡編續稿四十卷、子遹編續稿四十八卷、子虡編《劍南詩稿》八十五卷的過程,載氏著《中国文人論》(東京:汲古書院,1994),頁208—227、228—256。參錢仲聯《劍南詩稿校注》前言(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頁7—9;祝尚書《宋人别集叙録》,頁960—971。
[8]陸子遹《渭南文集跋》,《“國立中央圖書館”善本序跋集録》集部一·别集類,頁533—534。
[9]祝尚書《試論宋人文集的編刻》,氏著《宋代文學探討集》(鄭州:大象出版社,2007),頁222。陸子虡《劍南詩稿跋》,《“國立中央圖書館”善本序跋集録》集部一·别集類,頁534。《直齋書録解題》,卷20《四庫全書》第674册,頁880。
[10]陳仁子《牧萊脞語》,《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第20册(臺灣:莊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7),頁577。
[11]辛更儒箋校《楊萬里集箋校》卷二十(北京:中華書局,2007),頁1021。《頤庵居士集》,《叢書集成初編》本《乾道集》(及其他三種),(北京:中華書局,1985),頁2。
[12]《南湖集》卷四,《四庫全書》第1164册,頁566。
[13]蔣寅《陸游詩歌在明末清初的流行》,《中國韻文學刊》20.1(2006),頁15。
[14]此點由鞏本棟指出,參《宋詩傳播考論》,頁55、69;《關於<宋詩鈔>編纂的兩個問題》,《西南大學學報》41.1(2015),頁130—137。
[15]參考汪大章序《渭南文集》五十二卷《“國立中央圖書館”善本序跋集録》集部一·别集類,頁531;《家藏集》卷二十三《四庫全書》,第1255册,頁172。
[16]據申屠清松研究,明人宋詩選本約14家,《歷代宋詩選本論略》,《江漢大學學報》2010第1期,頁73—76。謝海林認爲明代宋詩選本達39種,參《明代宋詩選本補録》,《中國詩學》第十四輯,2009。這些選本惜大半已佚,本文選取與陸游有關的其中七種爲考察重點。
[17]詹杭倫《方回著述考》,《成都大學學報》(1986/1),頁59—60。
[18]孔凡禮、齊治平編《陸游資料彙編》(北京:中華書局,1962),頁127—128。
[19]丁丙有藏澗谷、須溪精選合集,該書乃明初刊本,原由李伯雨藏,謂“兩集所選無一首複見,當爲元時書坊併刻時所芟,而追題其目”。《善本書室藏書志》,卷30《四部叢刊》,頁603—604。通行的《四部叢刊》劉景寅《放翁詩選》本,乃上海商務印書館縮印烏程劉氏藏明弘治本。祝尚書稱:“《兩《精選》有弘治十年劉景寅、嘉靖十三年黄漳翻刻本,《四部叢刊初編》嘗據弘治本影印(《别集》一卷,乃弘治翻刻時劉景寅從《瀛奎律髓》中鈔出附後)。”《宋人别集叙録》,頁967。
[20]見張宏生所考《江湖詩派研究》(北京:中華書局,1995),頁305。
[21]《“國立中央圖書館”善本序跋集録》集部一·别集類,頁536—537。本文所引澗谷、須溪詩選,據長澤規矩也《和刻本漢詩集成》(古典研究會出版,東京:汲古書院,1976)第十六輯收録《(名公妙選)陸放翁詩集》,乃日本承應二年(1653)京都田中庄兵衛印本,長澤解題謂該書底本據元大德刊本覆刻。蒙南京大學卞東波教授提示寶貴意見,謹致謝忱。甲斐雄一有論該書元刊本及明人改動情况,見《“名公妙選陸放翁詩集”について》,《中国文学論集》第四十三号(九州大學中國文學會),2014年,頁155—164。
[22]《(名公妙選)陸放翁詩集》,頁22、29、37—38。
[23]《(名公妙選)陸放翁詩集》,頁45、52、55、61、69、49、62、67。
[24]《放翁詩選前集十卷後集八卷附别集一卷》,《四庫全書總目》卷一百六十,頁27a—28b。
[25]卞東波《南宋詩選與宋代詩學考論》(北京:中華書局,2009),頁180—181。
[26]方回選、紀曉嵐批點《瀛奎律髓刊誤》(臺北:佩文書社,1960),頁1236。
[27]《桐江詩集序》,《剡源戴先生文集》,《四部叢刊》初編集部(上海商務印書館,1967),頁76。
[28]《讀放翁詩作》,《桐江續集》卷九,《四庫全書珍本初集》集部别集類(上海:商務印書館,1934),頁11b—12b。
[29]三野豐浩指出這種傾向來自陸詩閑適作品比悲憤激昂多,方回選詩自然以前者爲重;其次是因爲方回對宋元易代的透徹認識。《略論<瀛奎律髓>所收録的陸游作品》,《宋代文化研究》第十六輯(四川:四川大學出版社),2009,頁490—522。
[30]楊循吉《放翁詩集序》,《陸游資料彙編》,頁122。楊氏《松籌堂集》(《四庫全書存目叢書》本)和《長松籌堂遺集》(《明人文集叢刊》本)皆不載此序,出處待考。
[31]《别集》僅見於《四部叢刊》影印弘治本,《(名公妙選)陸放翁詩集》不載。以上引例見《别集》,頁61,62,64,73。
[32]李蓘自序及《書後》,見《“國立中央圖書館”善本序跋集録》集部六·總集類,頁483—484。
[33]李致洙《陸游詩研究》(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1),頁10—12。
[34]《宋藝圃集》,《四庫全書》第1382册,頁909—911。
[35]《“國立中央圖書館”善本序跋集録》集部六·總集類,頁177。
[36]《宋元詩集·放翁詩集》,京都大學藏萬曆四十三年本,卷六,頁21a,卷八,頁5a,卷五,頁25a,卷六,頁9b。
[37]許建崑《曹學佺<石倉十二代詩選>再探》,氏著《曹學佺與晚明文學史》(臺北:萬卷樓,2014),頁137—256。蒙東海大學許建崑教授惠賜資料,謹此致謝。
[38]《石倉十二代詩選》“宋詩五十二”選陸游詩,《四庫全書》第1389册,頁482—483,485。
[39]此點首先由張毅指出。澗谷須溪選、李曹選本並非其討論核心,故他没有詳論選本之關係。《陸游詩傳播、閲讀專題研究》,頁32。
[40]王友勝引四庫館臣“隨手雜抄”點出《宋藝圃集》編輯潦草殊甚之弊,參《論<宋藝圃聚>的文獻價值與文獻闕失》,《中國韻文學刊》25.1(2011),頁9—13。
[41]鞏本棟《關於<宋詩鈔>編纂的兩個問題》,頁133。張波《國家圖書館藏明刊本<宋元詩>初探》《文獻》雙月刊,2013年第1期,頁23—33。
[42]楊鐮《元詩文獻研究》,《文學遺産》2002年第1期,頁40—50。
[43]張毅《陸游詩傳播、閲讀專題研究》,頁28。
[44]梁章鉅《退庵隨筆》,郭紹虞編選、富壽蓀點校《清詩話續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1999]),頁1979。
[45]《朱子語類》卷一百四,朱傑人、嚴佐之、劉永翔主編《朱子全書》第18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10),頁4326。
[46]《答徐載叔》,《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五十六,《朱子全書》第23册,頁2649。(www.xing528.com)
[47]莫礪鋒《朱熹文學研究》(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0),頁169,177。
[48]王士禛《池北偶談》(北京:中華書局,1982[2006]),頁338。
[49]《跋陸務觀詩》,《晦庵先生朱文公續集》卷八,《朱子全書》第25册,頁4795。
[50]鞏本棟指出朱熹論陸游“詩人風致”之評,甚至影響了韓國詩學的發展,朝鮮正祖便編有《杜陸千選》。參《論域外所存的宋代文學史料》,《宋詩傳播考論》,頁89。
[51]辛更儒箋校《楊萬里集箋校》(北京:中華書局,2007),頁3279—3281。
[52]《練伯上詩序》,《王忠文公集》卷二,《叢書集成初編》第2422册(北京:中華書局,1985),頁51。
[53]程碧英《<朱子語類>詞彙研究》(成都:巴蜀書社,2011),頁126—127。
[54]《陸游詩研究》,頁332。
[55]此點爲齊治平指出,《陸游傳論》,頁82—83。
[56]學界對此所論甚詳,參閲錢鍾書《談藝録》補訂本(北京:中華書局,1984[1986]),頁115—116、125—127;莫礪峰《唐宋詩歌論集》(南京:鳳凰出版社,2007),頁438—440。
[57]《懷麓堂詩話》,丁福保輯《歷代詩話續編》下(北京:中華書局,1983[2001]),頁1386。
[58]《南宋詩人論》(臺灣:學生書局,1990),頁116—117。
[59]蘇穎添《南北與分合——陸游、元好問與宋、金詩歌史論述》,頁86—101。
[60]《藝苑卮言》,《歷代詩話續編》中,頁1020。
[61]廖可斌《明代文學復古運動研究》(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頁297—304。
[62]《鄒黄州鷦鷯集序》,《弇州山人續稿》卷五十一,沈雲龍選輯《明人文集叢刊》(臺北:文海出版社,1963),頁2619。
[63]孟祥榮箋校《袁宗道集箋校》(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2003),頁83。
[64]袁宏道《叙小修詩》,錢伯城箋校《袁宏道集箋校》(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頁188。
[65]沈啓旡《近代散文鈔》(香港:天虹出版社,1957),頁48—51。
[66]周質平《公安派的文學批評及其發展——兼論袁宏道的生平及其風格》(臺灣: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頁23。
[67]賀裳《載酒園詩話》,《清詩話續編》,頁453。
[68]參周必大《資政殿大學士贈銀青光禄大夫范公神道碑》,《文忠集》卷六十一,《四庫全書》第1147册,頁642—651。
[69]劉塤《陸放翁諸作》,《隱居通議》卷二十一,《四庫全書》第866册,頁178。
[70]《剡源文集》卷十八,《四庫全書》第1194册,頁228—229。
[71]葉紹翁《四朝聞見録》卷二乙集《陸放翁》條(臺北:廣文書局,1981),頁22b。
[72]《陸游資料彙編》,頁133。
[73]田汝成《西湖游覽志餘》卷十(上海:中華書局,1958),頁182—183。
[74]張高評《南宋使金詩與邊塞詩之轉折》,《宋代文學研究叢刊》第八期(2002),頁157。
[75]查《劍南詩稿校注》,以《晨起》爲題的有三十首,以《晨起……》爲題有十八首,大部分都是在嘉泰四年(1204)以後在山陰所作。考劉景寅本録《晨起》系列其中三首,分别見於澗谷選卷七(“城遠不聞長短更”)、須溪選卷八(“小雨濕清曉”)、别集(“晨起梳頭懶”),李、曹本不載,潘是仁本卷四(“小雨濕清曉”)、卷四(“晨起梳頭懶”)、卷五(“城遠不聞長短更”),各選本所載的《晨起》詩皆屬閑適類。《晨起》(“齒豁不可補”)不見於宋元明陸詩選本。
[76]《江湖小集》卷四十一,《四庫全書》第1357册,頁333。
[77]蘇穎添謂《示兒》流傳可能有限,惜未有申述。《南北與分合——陸游、元好問與宋、金詩歌史論述》,頁26。
[78]《劍南詩稿校注》,頁4543—4544。“曾子易簀”之典,見陳澔注《禮記》卷二《檀弓》,(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頁30—31。劉詩見《後村先生大全集》卷十一,《四部叢刊初編》集部(上海:商務印書館,19—?),頁102。
[79]林景熙《霽山集》卷三(上海:中華書局,1960),頁100—101。
[80]《詩藪》雜編卷五,《和刻本漢籍隨筆集》第19集(東京:汲古書院,1972),頁174。
[81]陸時化《吴越所見書畫録》卷一,《續修四庫全書》第1608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頁42。
[82]《吴越所見書畫録》卷1,頁42。
[83]劉克莊《仲弟詩》,《後村先生大全集》卷九十九,頁861。
[84]《吴越所見書畫録》卷一,頁42。
[85]邵寶《容春堂集》續集卷九,《四庫全書》第1258册,頁533。
[86]《陸務觀作春愁曲悲甚作詩反之》,《范石湖集》卷十七(上海:中華書局,1962),頁246。
[87]吕肖奂《陸游雙面形象及其詩文形態觀念之複雜性——陸游入蜀詩與<入蜀記>對比解讀》,《紹興文理學院學報》31.1(2011),頁13,17。
[88]胡傳志《天放奇葩角兩雄——陸游與元好問詩歌比較論》,《北京大學學報》(47.4(2010),頁67—73。傅璇琮、孔凡禮《陸游南鄭從軍詩失傳探秘——兼論南宋抗金大將王炎的悲劇命運》,《文學遺産》(2001/4),頁76—82。
[89]胡傳志《天放奇葩角兩雄——陸游與元好問詩歌比較論》,頁68—70。
[90]周輝撰,劉永翔校注《清波雜志校注》卷十《烽火》條,(北京:中華書局,1994),頁459—460。
[91]《劍南詩稿校注》,頁627。
[92]胡傳志論陸游詩中“北方”有著歷史與藝術真實的分别。《陸游詩歌與失真的北方》,氏著《宋金文學的交融與演進》(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3),頁142—159。
[93]吕肖奂《陸游雙面形象及其詩文形態觀念之複雜性——陸游入蜀詩與<入蜀記>對比解讀》,頁12—13、17。
[94]蔣寅《陸游詩歌在明末清初的流行》,頁15—17。
[95]賀裳《載酒園詩話》,頁453。
[96]沈德潛《説詩晬語》(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79[1998]),頁234。
[97]錢泰吉《跋劍南詩集》,《甘泉鄉人稿》卷六,《續修四庫全書》第1519册,頁299。
[98]郝潤華《市河寬齋及其<陸詩意注>》,《文獻》季刊,2003年第4期,頁170—177。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