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陸游詩選——《宋藝圃集》、《宋元詩集》、《石倉十二代詩選》

陸游詩選——《宋藝圃集》、《宋元詩集》、《石倉十二代詩選》

时间:2023-08-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天啓四年毛晉本《劍南詩稿》付梓前後,詩壇忽尚宋詩,當時有三部重要的陸游詩選出現,即李蓘《宋藝圃集》和曹學佺《石倉十二代詩選》,皆選陸詩百首左右,而潘是仁《宋元詩集》有《放翁詩集》八卷,收詩482首。李蓘《宋藝圃集》自序謂元明宗唐而摒棄宋詩,未見一代文獻,甚爲可惜,故有選宋詩之意圖;不過,他是以唐詩觀點選宋詩[32],未能彰顯宋詩特點。

陸游詩選——《宋藝圃集》、《宋元詩集》、《石倉十二代詩選》

天啓四年(1624)毛晉本《劍南詩稿》付梓前後,詩壇忽尚宋詩,當時有三部重要的陸游詩選出現,即李蓘《宋藝圃集》(隆慶丁卯1567)和曹學佺《石倉十二代詩選》(又名《石倉歷代詩選》,有崇禎四年原刊本[1631]),皆選陸詩百首左右,而潘是仁《宋元詩集》(萬曆四十三年[1615])有《放翁詩集》八卷,收詩482首。

李蓘(1553年進士)《宋藝圃集》自序謂元明宗唐而摒棄宋詩,未見一代文獻,甚爲可惜,故有選宋詩之意圖;不過,他是以唐詩觀點選宋詩[32],未能彰顯宋詩特點。該書陸游部分多取描寫客路、孤獨、窮途、衰老、薄宦等作品,如《初春雜興》“客愁慵遠眺,不是怯風沙”,重點在閑適中見飄泊。編者非常注意取材繁富、意象密集之作,如《上虞逆旅見舊題歲月感懷》接連用“孤店”、“鶯亂啼”、“千里夢”、“壞牆”叙客路所見衰敗之景,意象密集,讓人感到陸游愁滿天地。詩集選録多首陸游在蜀作品,如《蜀苑賞梅》“……跌宕放翁新醉墨,凄凉廢苑舊歌臺。盛衰自古無窮事,莫向空明嘆劫灰”。只要結合陸游乾道六年入夔州後生活的失意,政治上無可作爲,與范成大收復中原的立場不一致等背景,便可知該詩抒發的感慨。[33]詩選不見激昂忠憤,呈現的是沉潛、雅淡、老境和無奈。[34]

晚明潘是仁《宋元詩集》有《放翁詩集》八卷,是集罕見,國家圖書館藏萬曆四十三(1615)及明天啓二年(1622)刊本,臺灣“國家圖書館”和京都大學文學研究科圖書館皆藏萬曆四十三年刊本,筆者寓目的爲京大藏本。潘是仁選陸詩似乎有特定去取,其《放翁詩集》小引謂陸詩諸體具備,“真中興之翹楚”,並謂陸身處逆境而没有磨滅志氣,反將此志投入詩文創作。[35]考該集選忠憤類作品不多,只收入《書憤》(“白髮蕭蕭卧澤中”及“鏡裏流年兩鬢殘”)和《示兒》,重點取陸游歌咏山水景物、閑適生活作品,如《春行》(九日春陰一日晴),而嘆老嗟悲之作也不乏,如《新年書感》末聯“新年冷落如常日,白髮蕭蕭悶自梳”。[36]

曹學佺《石倉十二代詩選》由“存詩、存人”角度編次,許建崑指出曹氏深知“代與體之變”,主張宋詩“自成一家,上足以黼黻皇獻,而下足以陶寫情性”,不過還是從唐詩觀點來認取宋詩價值。[37]筆者認爲該書偏重陸詩宦游、功業未竟、倦客、閑適内容,聚焦其飄泊生活,如《醉中登避俗臺》“老來世事渾成懶,一棹幽尋未擬回”。陸游喜從繁富意象的安排裏反襯枯淡老境,這類作品在選集中也多見,如《感秋》末二聯云“華堂蟋蟀悲清夜,金井梧桐戀故枝。一枕凄凉眠不得,呼燈起作感秋詩”[38]

上述三部明代陸游詩選去取頗爲類近,似乎反映了一定的傾向。筆者仔細核對三部選本,發現李、潘、曹選詩全部從劉景寅本取資。[39]李、潘、曹只是把劉景寅本(澗谷、須溪、别集)的編次重新排列,而取資劉景寅本的情况如下:

重複選入三本的陸游詩有以下部分(詩體排列按《宋藝圃集》):

古詩:《明河篇》、《吴娘曲》、《東吴女兒曲》、《芳草曲》、《夏白紵(其一)》、《題少陵畫像》、《滄灘》;

五言八句:《欲行雨未止》、《寄楊濟伯》、《殘臘》、《小舟過吉澤效王右丞》;(www.xing528.com)

七言八句:《登劍南西川門感懷》、《秋晚登城北門》、《席上作》、《送梅》、《病起》、《臨安春雨初霽》、《芳華樓夜飲》、《培州》;

五古:《歲暮》;

七絶:《小雨極凉舟中熟睡至夕》、《讀書》、《叙州》(李本選其一其二,潘本録三首,曹本選其二);

就陸詩傳播而言,選本建構了陸詩經典化的過程以及坊間認識陸游的特定面向,李、潘、曹選本在劉景寅本的基礎上,主要呈現陸游薄宦客路、書寫老境的一個側面。李、潘、曹抄撮前人選本帶來不少缺憾,如《宋藝圃集》有編次混亂(先列古體、次爲律詩、再次古體)、漏抄原詩句子等問題[40];或如潘是仁的陸游詩選,第四卷“五言律詩”首33首與《澗谷精選》卷十選詩的編次全同,次18首與《須溪精選》卷八選詩編次全同,再次39首與劉景寅本别集選詩編次相同,潘是仁“選”詩只是僅據前代詩選匯輯而成。不過,就明代七子模擬盛唐風氣的背景看來,潘氏選本是有確立宋詩價值的貢獻,而且在明代宋元詩流傳較少的情况下,潘氏刻本在校勘層面有很大的作用。[41]此外,楊鐮研究曹學佺《石倉十二代詩選》元詩五十卷的結論可資參考,他認爲該部分“是缺乏文獻積累而抄撮選本成書”,曹氏選元詩,除别集外,主要利用潘是仁《宋元詩集》元詩部分、《元詩體要》、《元音》。[42]據上文分析,曹氏陸游詩選取資劉景寅本的情况與其編元詩五十卷的操作大體相同,皆據前人詩選匯輯。這些問題恰好反過來説明了在文獻缺乏的情况下,明人處理陸游詩集的方式較爲粗疏。

就上述幾部選本的去取看來,有一個頗爲重要的現象,即張毅提出的文人選與坊選的比對。羅椅、劉辰翁、方回、劉景寅、李蓘、曹學佺選本都屬文人選,潘是仁本屬於坊選。[43]羅、劉、方選本開啓陸游詩經典化過程,其審美趣味(閑適、忠憤二分等)延續至明代流行的劉景寅本和李、曹二選。不過,李、曹選陸游部分是抄撮而成,因此,李、曹選同樣具有書商爲射利的坊選特徵,即張毅所説的追隨前人眼光、論詩主張不明兩點,潘是仁本也屬於此範疇。可以説,李、潘、曹的陸游詩選未能具現論詩觀點,這緣於陸游文獻在元明兩代非常缺乏,時人惟有追隨宋元選本的論詩眼光,但李、潘、曹各本的價值不應因其“抄撮”性質而被貶低,三本流行於明代中晚期,起碼説明宋元文人選持續影響著一般讀者對陸游詩的體認角度。

總的來説,宋元陸游選本“去取皆頗不苟”[44],閑適與忠憤代表當時對陸游接受最突出的一面。劉景寅在方回具强烈個人傾向的詩選上再選,充其量只是再次肯定陸游律詩的閑適特點(由此見出恬淡、嘆老嗟悲等等)。明代李、潘、曹陸游選本,皆取資劉景寅本,主要體現恬淡、老境、意象繁富、内容深刻之作。閑適詩以《臨安春雨初霽》最受選家注視,忠憤名篇《示兒》在選本層面則流傳不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