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具体、有趣的中心话题
谈话活动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组织的一种教育活动。共有的话题限定了幼儿交流的范围,主导了幼儿谈话的方向,使幼儿交谈带有一定的讨论性质,促进幼儿的谈话向纵深发展。以谈话活动“我喜欢的图画书”为例,如果教师将幼儿的谈话范围限定在每个人喜欢的书方面,幼儿的交流便随着教师的指导,围绕着“我喜欢的图画书”层层深入,不会使话题游离于“我喜欢的图画书”话题之外。
在幼儿园的谈话活动中,成功的中心话题,往往必须具备三个特征。
1.幼儿对中心话题具有一定的经验基础
“生活是语言的源泉”。幼儿的生活经验越多,谈话的素材积累得越多,谈话的内容便越丰富,谈得就越生动、形象。幼儿生活中某些大家共同经历的事,或是电视台新近放映的一部动画片等,能够使幼儿产生交流和分享的愿望,就可成为有趣的中心话题。
2.幼儿对中心话题要有一定的兴趣
幼儿更多地关注他们感兴趣的事物。若是强迫他们说不感兴趣的事物,不但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有时甚至会适得其反。因此,谈话活动的内容首先应该是幼儿感兴趣的,能够像磁铁一样紧紧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让她们想说、愿说、敢说、能说。若谈话主题是幼儿所不熟悉的,比如:“糖果原料加工”,幼儿便无法就这一话题进行饶有兴趣的谈话。
3.中心话题应是幼儿共同的关心点
谈话活动是一个双向或多向的活动,仅有个别幼儿的关注和喜爱还不够,必须是大家共同关心的话题。调动大多数幼儿参与到活动中来,谈话的目标才能实现。
例如,幼儿喜爱的话题有:
我和我周围的人(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老师及同伴等);(www.xing528.com)
我参加的一些活动(春游、参观、访问、旅游、探亲访友等);
周围环境的变化(花草树木、建筑物、道路、居住环境等)。
(二)宽松自由的语言环境
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环境包括物质和心理两方面。教师可以利用墙饰、活动角布置、座位的安排等,为谈话活动创设一个物质上丰富新奇的交谈氛围;在谈话活动中,教师可引导幼儿:围绕自己感兴趣的中心话题,自由地表达个人见解,为幼儿谈话创设一个心理上宽松自由的交谈氛围。无论原有经验如何,无论幼儿用什么样的表达方式,都可以让他们把自己想说的话说出来。例如在“我喜爱的糖果”谈话活动中,幼儿根据自己的经验、感受,谈论自己带来的糖果、自己最喜爱的糖果、自己认为最有趣的糖果。有的幼儿认为巧克力是最好吃的糖果,并说出一定的理由;有的幼儿则喜欢音乐糖,因为一吃会发出好听的音乐声;还有的幼儿对一种特殊的糖果——魔怪糖感兴趣,他们喜欢吃了这种糖果后使舌头变色的感觉,等等。
谈话活动宽松自由的气氛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不要求幼儿统一认识,允许幼儿根据个人感受发表见解,针对谈论主题说自己想说的话,说自己的独特经验。第二,不特别强调规范化语言。谈话活动鼓励幼儿愿意交谈,积极说话,善于表达个人想法,但不一定要求他们使用准确无误的句式,完整连贯的语段。实际上,谈话活动重在给幼儿提供说的机会,让幼儿在用语言交流的过程中操练自己的语言,并产生相互影响,发展自己的语言。
(三)注重幼儿语言的多向交流
谈话活动注重与儿童之间的交往语言或对白语言,侧重于师生间、同伴间的信息交流与补充。从语言信息量来看,当儿童围绕中心话题进行交谈时,他们的思路是发散的,而不同个体间的经验也多种多样,因此在谈话中,每个幼儿获取的信息量都比较大。从交往的对象来看,幼儿有时在全班面前谈论个人见解,有时在小组里与几个幼儿交谈,也有时与邻座幼儿或教师进行个别交谈。
(四)谈话活动中教师起间接引导作用
教师是学前儿童谈话活动的设计组织者,但是在谈话活动中,教师的指导作用,以间接引导的方式出现,他们往往以参与者的身份参加谈话,给幼儿以平等的感觉,这也是创造谈话活动宽松气氛的一个重要构成因素。
教师在谈话活动中以参与者的角色身份出现,并不表明这场谈话成为任意的、无计划的交谈。教师在设计组织谈话时,仍然需要按照预定的目标内容,紧扣谈话的中心话题,有效地影响谈话活动的进程。谈话活动中,教师的间接引导,往往通过两种主要方式得以体现。第一,用提问的方式引出话题或转换话题,引导幼儿谈话的思路,把握谈话活动的方式。第二,教师用平行谈话的方式,对幼儿做隐形示范。教师通过谈论自己的经验,比如自己喜欢的糖及喜欢的原因等等,向幼儿暗示谈话时组织交流内容的方法。应当说,教师在谈话活动中的指导方法,不同于其他语言教育活动,因而也成为这一类活动的独特之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