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幼儿语音发展特点
语言的交际功能可以借助语音才能实现,幼儿期是掌握语音的关键时期,同时也是幼儿语音可塑性最大的时期。因此,在该阶段成人要根据其语音发展特点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教育。幼儿语音发展的特点主要表现如下:
3~4岁幼儿的发音中,相比较而言,韵母发音的正确率较高,声母的发音正确率则稍低。该时期,幼儿言语器官尚未得到充分发展,他们还不能协调地使用发音器官,即不会运用发音器官的某些部位,或者不能掌握某些发音方法,以致发音不清楚、不准确。在发某些声母时,幼儿常常把握不好,并出现相互替换的情况。如“n”和“l”不分,会把“奶奶”说成“来来”;翘舌音“zh”“ch”“sh”常被替换成舌尖前音“z”“c”“s”或舌面音“j”“q”“x”,如“汽车”说成“汽切”,“这个”说成“介个”,“老师”说成“老西”等。4岁以后,儿童发音的正确率有明显提高。
4~5岁幼儿的发音器官已发育完善,能正确发大多数的音。如果能够坚持练习并进行反复的语言实践,基本能够掌握全部的语音了,只是对某些相似的音,发音仍有困难,需要反复练习加以区分。
5~6岁幼儿发音已基本没有什么问题。在成人的正确教育下,能做到发音正确、咬字清楚,并能区分四声音调。一般来讲,6岁左右的幼儿经过训练都能做到口齿清楚、正确发音,如果某些幼儿仍然存在发音不清的状况,应引起成人的注意。
另外,6岁左右的幼儿对语音的意识开始形成了。他们开始能自觉辨别发音是否正确,自觉模仿正确的发音,纠正错误的发音。有些儿童能够评价别人发音的特点,指出或纠正别人的发音错误,或者故意模仿别人的错误发音,有些孩子则能够意识并自觉调节自己的发音。例如,一些儿童不愿在别人面前发自己发不准的音;有的声称自己不会发某个音,希望别人教他等。语音意识的形成使幼儿学习语言变得自觉主动,对于幼儿语言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幼儿语音教育的内容和建议
针对3~6岁幼儿语音学习的特点,该时期幼儿语音教育的内容和教学建议如下。
1.培养幼儿听音辨音能力
在幼儿语言发展的早期,常常是模仿别人说话时的语调,而对语句的每一个音则不能分别感知。不少幼儿不能精确分辨近似音,发音时常有相互代替的情况出现,是由于幼儿听力水平较低所造成的。要使幼儿发音正确,必须注意培养幼儿的听音能力,为其准确感知语音打好基础。因此成人应该通过不断示范讲解、开展游戏等形式培养幼儿的听音能力。
一是示范讲解。正确的示范是教幼儿掌握语音的基本途径。通过示范不仅要求幼儿能正确地感知语音的微小差别,而且还应让他们掌握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由于发音的部位不同,发音的难易程度也不同。采用示范讲解,使幼儿掌握其发音要领。如“n”和“l”的发音,教师可用示范的方式把发音原理具体化,并形象地进行讲解。如发“n”时,舌尖翘起抵住上牙床,同时舌尖要向两旁展开,用力把气流堵住,使气流从鼻孔出来。发“l”时,舌尖只抵住上牙床的中间部分,舌头不向旁边舒展,在两旁留出空隙,堵住鼻腔通道,使气流从舌的两边出来。示范、讲解后,应教幼儿反复练习、体验。如发现幼儿发音不正确应及时纠正,不要重复错误发音,以免引起错误模仿。
二是练习听音游戏。良好的听觉是清晰发音的前提。通过这类游戏可以培养幼儿分辨各种大小、强弱等不同性质的声音,发展幼儿听觉的灵敏性,提高他们的辨音能力。例如,游戏“我会听”:教师带领幼儿模拟参观动物园。可先播放猫、鸭、狗、老虎等动物的叫声,让幼儿听声音来猜一猜,动物园里有什么动物;然后再展示动物园中的动物玩具。以此训练幼儿分辨各种动物声音的能力。(www.xing528.com)
2.使幼儿在练习中学会正确发音
清楚正确地发音是运用口语进行交际的必要条件。教师应以普通话语音为标准,教会幼儿正确发音。幼儿发音不准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生理原因,二是受方言的影响。在生理原因方面,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反复练习,幼儿发音能力会得到显著提高。
方言地区普通话教学的难点在于同普通话相比较,方言在语音上与之相差甚远。方言区的人学普通话时,其发音中声调不准也占了很大比例,因此在对幼儿进行语音教育的过程中,要求教师熟练掌握本地区方言中哪些音或声调与普通话不同,并结合幼儿自身发音特点,找出普遍难发或较易发错的音,多加练习强化,也可开展专门的发音教学游戏。如游戏“逛超市”,将活动室布置成小超市,放置有扇子、尺子、梳子、勺子、刷子、柿子、栗子等实物,还有玩具狮子、猴子、车等。由幼儿轮流做收银员和顾客,顾客需要把物品名称发音正确和说清楚用途后,才能把物品拿走。通过此游戏练习舌尖前音、舌尖后音的正确发音。
运用一些教学形式进行语音练习是必要的,但大量的练习还需要在日常生活中自然地进行。日常生活中的练习,适于随机地个别进行,教师应根据本地区和本班幼儿的语音情况,确定练习的重点音和重点人。如有的幼儿湿(shī)和吃(chī)说不清,教师就可利用有利时机帮助其发音,问:“你把毛巾放在水里就怎么样了?”早晨来园时问:“今天早晨吃的是什么?”创设机会引导练习发“湿”和“吃”的音,对幼儿进行有目的的发音练习,也可以要求家长配合。
3.培养幼儿的言语表情
在口语中,为了准确且富有表现力地表达思想,就需要声音的性质有所变化。教师在训练幼儿正确发音的同时,也要训练他们能根据要表达内容的需要,来控制和调节自己声音的大小与速度,构成不同的言语表情。
在平时讲话时,主要是培养幼儿的自然表情,做到声音性质与其所要表达的内容相一致。因此,在朗读或表演文学作品时,要求其能在理解作品内容的基础上,有发自内心的感情,而不应是刻板、机械的声调。在进行文学作品的教育中,还应训练幼儿掌握一些简单的艺术发声方法。
4.培养幼儿语言交往的修养
语言交往的修养,是针对讲话态度方面所提出的要求。从幼儿掌握口语开始,就应要求他们在语言交往中,做到讲话态度自然,声调友好、有礼貌,不允许撒娇或粗暴地讲话等。
让幼儿从事发音练习应该是在自然的状态下开展的,所采取的方式一定要符合内容要求,且具有趣味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