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诵读
去冬韩元少②书来,言曾欲与执事荐及鄙人,已而中止;顷闻史局③中复有物色及之者。无论昏耄④之资,不能黾勉⑤从事,而执事同里人也,一生怀抱,敢不直陈之左右。
先妣未嫁过门,养姑抱嗣⑥,为吴中第一奇节,蒙朝廷旌表⑦。国亡绝粒,以女子而蹈⑧首阳之烈⑨。临终遗命,有“无仕异代”之言,载于志状。故人人可出而炎武必不可出矣。
《记》曰:将贻父母令名,必果;将贻父母羞辱,必不果。七十老翁何所求?正欠一死!若必相逼,则以身殉之矣。一死而先妣之大节愈彰于天下,使不类之子得附以成名,此亦人生难得之遭逢也。
【注释】 ①本文节选自清顾炎武《与叶讱庵书》,题目编者自拟。叶讱(rèn)庵:名方蔼,字子吉,号讱庵,与顾炎武是同乡,清朝顺治时进士,官至刑部右侍郎。 ②韩元少:名菼,字元少,长洲(今江苏省苏州市)人,官至礼部尚书。 ③史局:国家修史的专门机构。④昏耄(mào):糊涂,衰老。 ⑤黾(mǐn)勉:勤勉,努力。 ⑥养姑抱嗣:奉养婆婆,抚养后嗣。姑,媳妇对丈夫母亲的称呼。嗣,后代。⑦旌表:封建时代对忠孝节义者,用立牌坊、赐匾额的方式进行表彰。 ⑧蹈:遵循。 ⑨首阳之烈:传说商朝的伯夷、叔齐两兄弟耻为周朝之臣,在首阳山隐居,采薇而食以致饿死。
◎译文
去年冬天,韩元少写信来,说到想要和您(叶讱庵)一起推荐我做官,不久停了下来;很快又听说编撰史籍的史官注意到了我。不必说我年老糊涂的资质不能让我尽力做事,况且您是我的同乡,我一生的心意和抱负,怎敢不直接地告诉您呢?
我的先母未出嫁便来到我家,奉养婆婆,抚养后嗣,节操是吴中第一,承蒙朝廷给予表彰。前朝灭亡后,她绝食而死,以一介女子的身份而遵循伯夷、叔齐的节烈。她临终的时候留有遗命,其中有“不可在另一朝代做官”的话,这件事记载在她的墓志等上面。所以,人人都可以出来做官,而我顾炎武却不能出仕。
《礼记》里说:能留下父母美好名声的事,一定要做到;将给父母留下羞耻与侮辱的事,一定不能做。我一个七十岁的老头又有什么要追求的呢?只缺一死而已!若一定要逼迫,我就以身相殉。(如果)我的死能让先母的名节在天下更加彰显,使她的不肖之子依附她成名,这也是人生难得的际遇了。(www.xing528.com)
文化记忆
顾炎武是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与黄宗羲、王夫之并称为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顾炎武曾参加昆山的抗清义军,失败后侥幸逃脱。顾炎武一直在努力光复明朝,坚决不在清朝做官。在得知清政府想网罗他任史局官员后,立即写了这封拒仕信。信中一切托词、原因皆不涉及,唯举母亲绝食之举和临终遗言,表示要继承母志,其凛然不屈的意志跃然纸上,荡气回肠。其学以“博学于文、行己有耻”为主,合学与行、治学与经世为一。他一生著作较多,以毕生的心力写成《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另有《音学五书》《顾亭林诗文集》等。
品格传承
古人寒窗苦读,大多是为了学而优则仕,混个一官半职。如果读了许多书,却没能做官,似乎辜负了读书的岁月。
可是,并不是什么官人们都愿意做。孔子说:“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汉朝开国元勋萧何,在秦朝时做过小官,其才能在同事中出类拔萃,秦朝的一个御史听说他很有能力,想推荐他去中央做官,可是萧何坚决不干。因为他看到秦朝统治残酷,搜刮百姓,这种“无道”的官,不做也罢。
也有在太平盛世拒不出仕的,比如东汉的严光。严光是汉光武帝刘秀的同学,少年时期便大名鼎鼎。刘秀请他去朝中为官,他避之唯恐不及,隐姓埋名,躲入他乡,甚至跑去富春江垂钓。
顾炎武不仕清朝,以拒绝做官来表达抗议的情绪。这是一种文人骨子里的清高与狂傲,在不同朝代的更迭变化中,幻化为一曲慷慨悲壮的挽歌。
顾炎武说的“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经过近代维新革命家梁启超的演绎与简化,最终演变为世人皆知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其忠烈思想绵延于世,在近代中国的动荡岁月中,更是得到了传承和发扬。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