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太史公自序:中国品格-高二课程简述

太史公自序:中国品格-高二课程简述

时间:2023-08-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七年而(太史公)遭李陵之祸,幽于缧绁。这一年,天子开始举行汉朝的封禅典礼,太史公被留在周南,不能参与其事,因此心中愤懑,得病将要死去。根据《汉仪注》的解释:“太史公,武帝置,位在丞相上。天下计书先上太史公,副上丞相。序事如古《春秋》。(司马)迁死后,宣帝以其官为令,行太史公文书而已。”汉宣帝时期把太史公降为太史令,太史令的职权也大大削弱。《太史公自序》是司马迁创作的一篇文章,编为《史记》末卷。

太史公自序:中国品格-高二课程简述

西汉司马迁史记

文本诵读

迁生龙门,耕牧河山之阳。年十岁则诵古文。二十而南游江、淮,上会稽,探禹穴,窥九疑,浮于沅、湘;北涉汶、泗,讲业齐、鲁之都,观孔子之遗风,乡射邹峄,厄困鄱、薛、彭城;过梁、楚以归。于是迁仕为郎中,奉使西征巴、蜀以南,南略邛、莋、昆明。还报命。

是岁,天子始建汉家之封,而太史公留滞周南,不得与从事,故发愤且卒,而子迁适使反;见父于河、洛之间。太史公执迁手而泣曰:“余先,周室之太史也,自上世尝显功名,于虞、夏典天官事;后世中衰,绝于予乎!汝复为太史,则续吾祖矣。今天子接千岁之统,封泰山,而余不得从行,是命也夫!命也夫!余死,汝必为太史,为太史,毋忘吾所欲论著矣!且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此孝之大者。夫天下称诵周公,言其能论歌文、武之德,宣周、召之风,达太王、王季之思虑,爰及公刘,以尊后稷也。幽、厉之后,王道缺,礼乐衰,孔子修旧起废,论诗、书,作春秋,则学者至今则之。自获麟以来,四百有余岁,而诸侯相兼,史记放绝。今汉兴,海内一统,明主、贤君、忠臣、死义之士,余为太史,而弗论载,废天下之文,予甚惧焉,汝其念哉!”迁俯首流涕曰:“小子不敏,请悉论先人所次旧闻,弗敢阙。”

卒三岁而迁为太史令,史记石室、金匮之书。

……

于是论次其文。七年而(太史公)遭李陵之祸,幽于缧绁。乃喟然而叹曰:“是余之罪也夫!是余之罪也夫!身毁不用矣。”退而深惟曰:“夫诗书隐约者,欲遂其志之思也……”于是卒述陶唐以来,至于麟止,自黄帝始。

【注释】 ①龙门:山名,在今陕西韩城。 ②河山之阳:龙门山南麓河曲。 ③禹穴:在今浙江绍兴会稽山。相传禹曾会诸侯于此。 ④窥九疑:考察九疑山。九疑:山名,今湖南永州宁远境内九嶷山。⑤封:封禅大典。 ⑥周南:周成王时,周公、召公分陕(指峡㟲,在今河南三门峡市陕州境内)而治,陕以东称周南。这里实际指洛阳。⑦接千岁之统:据《封禅书》载周成王曾登封泰山,距武帝时近千年。⑧公刘:姬姓,名刘,“公”为尊称,他是古代周部落的杰出首领。⑨获麟:指春秋鲁哀公十四年猎获麒麟的事。相传孔子作《春秋》至此而辍笔。 ⑩惟:思考,思量。

◎译文

司马迁生在龙门,在龙门山南麓过着农耕放牧的生活。十岁时,已经能识读古文著作。二十岁南游江淮地区,登上会稽山,探访禹穴,游览九嶷山,泛舟沅水、湘水(在今湖南境内)间。北渡汶水、泗水,在齐、鲁(在今山东境内)的都城讲学,观察孔子教化的遗风,还在邹县、峄山(在今山东境内)学习乡射礼节;在游历鄱、薛、彭城(在今山东境内)等地的时候,曾遭受危困,经过梁、楚(在今河南、湖南、湖北等地)之地后回到长安。于是司马迁做了郎中,奉朝廷之命出使西征巴蜀以南的地区,向南经略邛、笮、昆明(在今四川境内)。回长安后向朝廷复命。

这一年,天子开始举行汉朝的封禅典礼,太史公被留在周南,不能参与其事,因此心中愤懑,得病将要死去。他的儿子司马迁恰巧在这时出使返回,在洛阳见到了父亲。太史公握着司马迁的手流着泪说:“我们的祖先,是周朝的太史。远在上古虞舜夏禹时就取得过显赫的功名,主管天文工作。后来衰落了,难道要断送在我这里吗?你继为太史,就可以接续我们祖先的事业了。如今天子继承汉朝千年一统的大业,到泰山封禅,而我不得随行,这都是命啊!都是命啊!我死以后,你一定要做太史;做了太史,你千万不要忘记我想要编写的著述啊。况且孝道是从侍奉双亲开始的,进而侍奉君主,最终能够在社会上立足,扬名于后世,光耀父母,这是最大的孝道。天下称颂周公,是说他能够歌颂周文王、周武王的功德,宣扬周、召的遗风,使人懂得周太王、王季的思想以及公刘的功业,使始祖后稷受到尊崇。周幽王周厉王以后,王道衰落,礼乐损坏,孔子研究、整理旧有的文献典籍,振兴被废弃了的王道和礼乐,整理《诗》《书》,写作《春秋》,学者们至今仍以此为法则。从鲁哀公捕获麒麟到现在四百多年了,其间由于诸侯兼并混战,史书丢失、记载中断。如今汉朝兴起,海内统一,贤明的君主,忠义臣子的事迹,我作为太史而不能评论记载,中断了国家的历史文献,对此我感到惶恐不安,你可要记在心里啊!”司马迁低下头流着泪说:“儿子虽然愚笨,但我会详细编纂先人所整理的史实故事,不敢有丝毫的缺漏。”

太史公(司马谈)死后三年,司马迁做了太史令,他阅读、摘抄并整理了历史书籍和国家收藏的图书档案

……

于是按次序论述和编写其书。写作的第七年,受李陵之案的牵连,被关进了监狱。在狱中长叹道:“这是我的罪过啊!这是我的罪过啊!身体残废没有用了。”事后仔细思量道:“《诗》《书》的文义之所以含蓄隐约,是作者借以更好地表现自己的深沉思想……”他终于着手记述从黄帝开始,直到汉武帝打猎捕获白麟为止的历史。(www.xing528.com)

文化记忆

太史公是汉代的官职名称,这一官职的地位非常尊贵,甚至在丞相之上。根据《汉仪注》的解释:“太史公,武帝置,位在丞相上。天下计书先上太史公,副上丞相。序事如古《春秋》。(司马)迁死后,宣帝以其官为令,行太史公文书而已。”根据钱大昕《廿二史考异》中的说法,太史公在丞相之上,说的乃是“殿中班位在丞相之右”,但并不像丞相那样,具有外朝百僚之首的职权。

汉宣帝时期把太史公降为太史令,太史令的职权也大大削弱。最著名的太史公是《史记》的作者司马迁。

《太史公自序》是司马迁创作的一篇文章,编为《史记》末卷。文章概述了作者的家族世系、家学渊源、著书经过及旨趣等,融作者的遭遇和志向于一体,不仅是《史记》的总括,也是司马迁一生的概述。全文可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叙述了作者的生平、家世和写作《史记》的时代条件、个人动机,以及受刑后忍辱著书的经历;第二部分是《史记》一百三十篇的各篇小序。文章规模宏大、气势浩瀚,是研究司马迁及其创作的重要资料。

品格传承

如果没有司马谈的坚持,就不会有司马迁的接力。如果没有司马迁的接力,中国文化就会缺少一部“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史记》的诞生,经过了两代人的坚持。恒,在两代人身上,除了赓续之外,更演绎成了一种责任和信念的传递。中国文化绵延几千年不绝,正是因为有这样一种代代相传的对于知识、信念、责任的坚定选择。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份丰沛的生命激情,才有了中国文化的辉煌。

立牛铜葫芦笙·战国时期(藏于云南省博物馆

笙是中国古代乐器之一。上图所示的立牛铜葫芦笙上部为曲管,曲管上开小孔,并于顶部焊接一头小牛形象,显得恬静而可爱。葫芦笙顶部的小牛好像是从器底一直攀爬上来,至顶部时由于重力的作用而使得器管自然弯曲。其造型之奇特,构思之精妙,令人拍案叫绝。

知行园地

人生是一场长跑

1.陆游是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以4~5人为一个小组,做一个陆游的人生简谱,并找到他各个时期的代表作,分析他始终如一的爱国情怀。

2.请同学们说说,你们在生活中做过半途而废的事有哪些。分析原因,思考自己以后应该怎么做到持之以恒。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