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课程实施吸取中外教育优势,针对中国学生和国际学生的学习特点,重视教学创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各个方面潜能,旨在让学生做好充分的准备,让他们在进入国外大学后获得成功,而远不止仅在考试中表现出色。国际课程实施注重将中外教育理念和先进的教育方式有机结合起来,以“使每一位学生都能最大限度的实现自身潜能及价值”为教育追求,强调促进学生各种素养的培养及和谐发展。
1.学科教学内容整合
从中外课程相似性以及学生学习量、合作项目基本要求的角度,在国际课程实施中,中外课程内容的整合是必然的,特别是英语、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当前国际课程实施中学科教学内容的整合主要有:
(1)增加型整合 利用政策空间,结合学生、师资实际,在必修的国际课程基础上,融合中外课程优势开设国际课程的拓展课程作为选修课程模块,如有学校为了让学生在学术、语言、文化等方面与西方大学的入学要求对接,补充开发外方相应课程之间的“数学语言”“科学语言”课程,以及“生涯规划与学习策略”“XX国研究”等文化类课程。
(2)合并型整合 如英语、数学、社会实践、信息技术等课程,中外方的课程纲要一致性较强,可合并处理以英语作为教学语言开设课程。
(3)融合型整合 知识内容关联度高的课程如数学和理化生学科等,可以学科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念与原理的学习为主要内容,对有关知识内容进行“调”“删”“加”“并”“渗”,形成针对性的教学知识体系。
(4)互补型整合 对语言能力关联度高的课程如中文和英语学科之间进行整合,共同致力于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中文和英语学科的教师在语言学习习惯的养成方面,在阅读技巧训练、文章框架和写作思路训练方面,在西方文学作品欣赏方面,给学生以相互融会贯通的训练,使得中文和英文的学习因为互补而更加有效。
(5)提升型整合 在涉及学生的一般性能力方面,外方一般有学习策略、生涯规划、问题解决等课程,我国高中阶段主要靠班会等各种分散性的教育来进行。可有针对性地开设专题课程、特色课程,如《生涯规划》《百年留学》、《留学选择》等课程,提升学生的自我规划、自我选择、自我负责的意识和能力。国际课程实施中的教材选择,中方课程按我国高中课程实验教材选用办法执行,外方课程教材一般是引进原版教材,同时参考国内高中通用教材编写讲义或辅导材料等。
〔案例3〕
美国SCS学校荣誉课程
荣誉课程是美国高中学校在基础课程之上设置的拓展课程,主要由学校各系部教师根据学校的教育价值追求和学生特点、课程之间的相互衔接而开设的。其重要特点是拓展性、校本性,关键是在内容和形式上体现了具有学校特点的内容选择、编排和整合,对我国实施高中国际课程和大学预科、大学先修课程具有重要启示。美国SCS学校建于1978年,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市,是一所拥有优质教育资源的独立学校,该校获有美国西部院校联盟(WASC)和国家独立学校联盟(NAIS)的认证,并通过美国国税局和加利福尼亚州州务卿审核并认证为非营利性的公益组织。其高中课程经过美国加州大学(University of California,UC)系统批准,其荣誉课程具有较高水准,对我国高中课程内容整合、特色课程和大学先修课程建设具有借鉴意义。
以下为该校相关学科部分预修课程和荣誉课程。
(一)英语学科
1.英语2级(English Ⅱ)和荣誉课程英语2级(Honors English Ⅱ)
(1)课程性质
——必修课程;
——2学期的英语课程(3学分/120课时);
——修习英语三级前的必修课程。
(2)课程目标
——专注于个人和社会之间关系的文学作品探索;
——培养探究精神;
——练习批判性思维能力;
——在初中英语基础上加深对文学作品的理解;
——有能力清晰和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文字;
——通过一个共同的主题或图像来学习综合比较文学作品;
——建立修订技能和扩大词汇量。
(3)课程内容
——不同类型、文化和时间段的有意义的文学作品;
——广泛的课堂写作;
——在限定的时间内建立强有力的观点;
——文本细读;
——独立文学分析;
——议论文写作。
(4)课程评价 成绩评估包括:写作、文本细读的考试、焦点问题、团队合作、段落分析、引文识别和词汇测验。
2.荣誉课程英语3级(Honors English Ⅲ)
(1)课程性质
——必修课;
——1学期的英语课程(1.5学分/60课时);
——修习英语4级前的先决条件。
(2)课程目标 学生应该了解美国人如何从多元的传统文化中发展和构成了现今不同的传统,随着时间逝去,传统是如何发展和突变的,以及美国文学是如何更广泛地适应于美国不同地域文化。
(3)课程内容
——通过基础文本的探索去反思和界定美国文化;
——从多个文学运动和时间周期分析文学的叙事形态;
——从多个文学运动和时间周期分析诗歌的叙事形态;
——美国文学大师作品的讨论。
(4)课程评价
成绩评估包括:写作、文本细读的考试、焦点问题、团队合作、段落分析、引文识别和词汇测验。
3.荣誉英语4(Honors English Ⅳ)与世界文学鉴赏(World Literature)
(1)课程性质
——必修课;
——2学期的英语课程(4学分/180课时)。
(2)课程目标 专注于在大学入学前的关键时刻,高年级学生通过这门荣誉课程的学习,了解从哥特式到现代主义多个时期的文学作品,探寻“Who’sthere?”的问题。通过阅读一系列不同文化和不同时期,以及不同流派和风格的作品,学生会抓住种族、性别、价值观、阶级和经济的主题,通过文学作品来反映出个人的生活经历,无论诗歌或散文,从而培养出有自己独特的写作语态和风格。
(3)课程内容 通过回忆录、自传、议论文、记叙文、文学分析、历史研究、书信写作、日记、刊物和博客的阅读和写作,学生将掌握全面的阅读和写作能力,从而为他们在大学适应不同的情况下的阅读与写作做好准备。学生会经常在课堂上写作,学习不同的修辞方式,如比较、因果关系、定义过程和分类。重点将放在修订过程,如精确和清晰的措辞和语法的培养。
(4)课程评价 成绩评估包括:写作、文本细读的考试、焦点问题、团队合作、段落分析、引文识别和词汇测验。
(二)数学学科
1.代数2(Algebra Ⅱ)
(1)课程性质
——必修课;
——2学期的数学课程(2学分/90小时);
——初级微积分的预修课。
(2)课程目标 这门课程是代数1学习深度和广度的扩展。问题求解和数学建模系统地应用在整个过程中。本课程将广泛地使用到TI-83或TI-84计算器作为求解和作图工具。熟记基础专业词汇。
(3)课程内容 主要包括:实数;运算顺序;不等式;间隔符号;绝对值;线性函数及其曲线方程;通过替换和添加/去除,解线性方程组;多项式因式分解;指数定律;通过因式分解、平方和二次公式解二次方程式;复数;简化有理表达式和繁分数;根基;虚数和复数;多项式的长除法和综合除法;圆锥曲线和图表;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
(4)课程评价 每一章学习的过程都有至少一个小测验,每章的最后有一次考试。在学期期末有综合考试。作业值20%,平时测验和考试值60%。期末考试占最终成绩的15%~20%。
2.荣誉代数2级(Honors Algebra Ⅱ)
(1)课程性质
——必修课;
——1学期的数学课程(20学分/90课时);
——初级微积分的预修课。
(2)课程目标 这门课程是专为即将学习高等数学的学生准备的课程。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展现他们对数学的天赋和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能力:分享彼此间数学教育的认知,同时展现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课程要求学生配备TI-83或TI-84系列图形计算器。计算器要有节制地使用,但在特定的情况下会起到更有效的作用。
(3)课程内容 主题涵盖广泛,包括:解应用题、线性方程组、函数、抛物线、圆、根基、复数、指数、对数、三角函数和有理数。重点放在数学概念的逻辑培养和基于基本图形变换函数的图形。向学生讲解高等数学的特性,并培养绘图能力。
(4)课程评价 每一章的学习过程中都至少有一个小测验,每章结束的时候会有一个考试。学期末的时候还会有一个综合考试。
3.初级微积分(Pre-Calculus)
(1)课程性质
——选修课;
——1学期的数学课程(2学分/90课时);
——基础微积分的先修课。
(2)课程目标 微积分继续其函数的正式研究。在这门课中,学生学习到用函数作图、分析和模拟问题。在这门课上帮助学生准备好进入微积分的入门学习。熟记专业词汇。
(3)课程内容 这门课的学习包括一次和二次函数、多项式、平方根和立方根、绝对值、有理数、指数、对数和三角函数。理解、发现、绘制和使用反函数是本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单位圆的开发、使用和理解,使三角函数和恒等式被广泛地应用。测量弧度角的学习是必备高等数学课的内容。此外,课程要求学生配备TI-83或TI-84系列计算器,作为解决问题和制图的工具。正确使用计算器是本课程的一部分。
(4)课程评价 每一章的学习过程中都至少有一个小测验,每章结束的时候会有一个考试。学期末的时候还会有一个综合考试。
4.荣誉初级微积分(Honors Pre-Calculus)
(1)课程性质
——选修课;
——1学期或1年的数学课程(2学分/90课时);
——修习微积分前的必修课。
(2)课程目标 本课程为学生们做好学习AP课程微积分的准备。这是一个拓展和提升课程,专门提供给对数学有浓厚兴趣的学生,以便他们更好地提升学习技能,并愿意对进一步深入的专业研究投入大量的精力。
(3)课程内容 主题包括:代数和解析几何的回顾和扩展。学生还将探索极坐标、复数、二维和三维的向量。课程包括所有微积分课题的介绍。对多个代表性的问题进行探讨:数值、图形和符号。图形计算器和计算机图形技术是课程学习的一部分。
(4)课程评价 每一章的学习过程中都至少有一个小测验,每章结束的时候会有一个考试。学期末的时候还会有一个综合考试。
5.基础微积分(Fundamental of Calculus)
(1)课程性质
——选修课;
——2学期或1年的数学课程(3学分/120小时);
——学习AP微积分的先决条件。
(2)课程目标 本课程旨在为学生学习大学相关课程做好准备,着眼于微分学的基本逻辑和方法论的概念性理解。
(3)课程内容 在第一学期对图的性质进行了研究,包括渐近线和孔、跳跃、角和尖点,有理和分段函数的合成。通过图表和无限序列以及代数的学习了解极限。第一学期的重点在于导数的极限定义与瞬时变化率概念的联系;第二学期的教学继续延展,包括:导数概念,高阶导数,幂法则的使用、乘积、系数和链式法则,图的性质及相关导数之间的联系,如凹面、转折点和拐点。概率论也将涉及。
(4)课程评价 每一章的学习过程中都至少有一个小测验,每章结束的时候会有一个考试。学期末的时候还会有一个综合考试。学年末的考试将包含两个学期的所有内容。
(三)生物学科
1.生物(Biology)
(1)课程性质
——选修课;
——1学期的课程(2学分/90课时);
——荣誉生物课程的预修课程。
(2)课程目标 学生需理解科学是人类努力与社会的成果。学生通过学习分子、细胞和有机体层次去了解生物的结构和功能。熟练掌握基础专业词汇。
(3)课程内容 学生首先学习生物化学、能量和细胞。他们研究大分子,细胞结构和功能,光合作用,细胞呼吸,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遗传学和蛋白质的合成。一旦具备这些基础,学生将探索进化,动植物的生理、生态。实验操作是课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4)课程评价 本课程的评分是基于四个组成部分:家庭作业、实验室、定期测验和期末考试。
2.荣誉生物(Honors Biology)
(1)课程性质
——选修课;
——2学期的课程(3学分/120小时)。
(2)课程目标 要以更严谨的态度,加快步伐、更深入地研究生物课程的课题。学生必须有良好的学习能力和数学能力。此外,这门课预期荣誉级别的学生成为独立的学习者,将他们学业的成功视为己任。
(3)课程内容 学生将通过各种方式,如阅读、独立的研究、实验室工作、调查和建模活动更深入地学习这门课程的理念。提高整合数据的能力,利用批判性思维去分析,追寻自己对事物的好奇心,这些是一个学生在这门课程中成功的重要指标。
(4)课程评价 本课程的评分是基于四个组成部分:家庭作业、实验室、定期测试和期末考试。
(四)化学学科
1.化学(Chemistry)
(1)课程性质
——选修课;(www.xing528.com)
——2学期课程(2学分/90小时);
——荣誉化学课程的先修课。
(2)课程目标 这门课程主要介绍学生的基本化学原理。学生学习必要的技能,了解和讨论化学作用和反应过程影响的问题。并且掌握专业词汇。
(3)课程内容 实验室工作是课程的一个组成部分。学生学习相应技能去准确记录和掌握操作规则。该课程包括原子和分子结构,化学键,化学热力学,化学计量,气体,酸,碱和化学反应的类型。
(4)课程评价 本课程的评分是基于四个组成部分:家庭作业、实验室、定期考试和期末考试。
2.荣誉化学(Honors Chemistry)
(1)课程性质
——选修课;
——2学期的课程(3学分/120小时)。
(2)课程目标 本身是一个提升课程,向学生介绍化学的基本原则,同时提供了先进的研究化学和高层次科学研究的概念和必要的技能。课程要求学生具备比化学课更强的数学基础。这门课程强调了理解物质和能量行为的理论和分析方法。学生将基于实验数据和观察结果理解化学原理和理论。
(3)课程内容 该课程包括许多演示和实验,化学定量方面的内容也将覆盖。该课程包括化学热力学、化学计量、气体、酸和碱、原子和分子结构和核反应过程。建议学生参加这门课程的学习,特别建议有计划地学习AP化学和AP生物的学生先学习这门课。
(4)课程评价 本课程的评分是基于四个组成部分:家庭作业、实验室、定期考试和期末考试。
(五)物理学科
1.物理(Physics)
(1)课程性质
——选修课;
——教师专门开发;
——1学期的课程(2学分/90小时);
——学习AP物理前的必修课。
(2)课程目标 在这门课上,学生们对能量、物质、运动和力的基本原理以及对自然界的应用进行理解和鉴别,在有了一个强大的概念基础上,学生们有能力理解和应用物理方程和公式去解决物理问题,以及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出现的问题。课程的目标是促进学生对物理规律的深刻理解,以及它们如何将我们与我们生活的世界联系起来。
(3)课程内容 包括牛顿力学、能量、液体、波、声音和电磁。实验室的工作和示范将强化在课堂和阅读中学习到的概念。
(4)课程评价 本课程的评分是基于四个组成部分:家庭作业、实验室、定期考试和期末考试。
2.荣誉物理(Honors Physics)
(1)课程性质
——选修课;
——2学期的课程(3学分/120小时)。
(2)课程目标 荣誉物理为学生深入地介绍传统和现代物理学。以问题解决为重点,培养学生的能力,运用物理原理概念的例子和数学关系去分析自然现象。本课程强调通过示范和实验室实验去理解和应用。
(3)课程内容 强调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通过数学概念得出正确的结论。实验室工作是课程的一个组成部分。该课程包括牛顿力学(包括旋转动力学和角动量)、功、能量、动力、机械波和声音。电路也将介绍。第一学期结束后并有老师的建议,学生可以开始学习AP物理,并在五月份参加AP考试。这一项选择将需要学生自愿在周末强化该课程的学习以备考试。
(4)课程评价 本课程的评分是基于四个组成部分:家庭作业、实验室、定期考试和期末考试。
(六)艺术类课程
1.视觉艺术和设计基础(Foundations of Visual Art and Design)
(1)课程性质
——选修课;
——2学期的艺术课程(2学分/90课时);
——建筑课程的先修课。
(2)课程目标 本课程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探索不同的视觉艺术技术的机会,作为一个更高层次艺术课程的基础。本课程鼓励学生发展艺术和其他学科之间有意义的联系,并在探索材料和过程的同时,培养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课程内容 本课程使学生们接触到了许多艺术制作技术以及丰富的艺术史。学生会尝试各种媒介,包括绘图、绘画、拼贴、版画、建筑结构和一些数字艺术。个人对技术和概念技能的指导,将培养学生对个人表达能力的信心。
(4)课程评价 这门课程的成绩是利用知识和能力来执行所教的技术和方法。学生需要在每一个阶段提交一份作品,这将是对技术能力的评价。
2.音乐理论(Music theory)
(1)课程性质
——选修课;
——2个学期或1年的表演艺术课程(3学分/120小时)。
(2)课程目标 本课程旨在向学生介绍音乐理论的基本原理。学生学习音乐的基本词汇,重点放在音乐符号和音乐阅读,特别是应用到键盘。
(3)课程内容 涵盖的主题包括大调和小调、调号、音程、节奏和韵律、三和弦以及简单的音乐分析和基本和弦组合介绍。如果时间允许,学生将学习到耳听训练和视唱。它有助于学生在唱歌或演奏乐器时至少有一定的专业基础。
(4)课程评价 一年中的周期性测验。学生需要阅读和理解书面音乐。他们抄录音乐到书面的能力也将被评分。
3.戏剧1-戏剧入门研究(Theatre I-Introductory Studies in Theatre)
(1)课程性质
——选修课;
——2个学期或1年的表演艺术课程(3学分/120课时);
——高阶戏剧课的先修课。
(2)课程目标 本课程提供了戏剧、表演和舞台艺术概论。从古希腊开始,学生们了解戏剧的历史和广度。
(3)课程内容 通过即兴表演、表演练习、角色学习和排戏,学生们学习和磨炼自己的演技。这门课程特别注重当代现实主义的表演风格。学生评论彼此的作品,参与晚会的排演和完成一个设计作品。
(4)课程评价 学生将被要求参加一个或多个学生作品。成绩将根据特定的个人作品和集体作品的参与度决定。
(资料来源:根据美国SCS学校网站材料整理。)
2.教与学的方式
在教学方式上,国际课程以学生为本,主要结合案例学习、项目研究、跨学科教学、辩论、口头演示等,实现师生互动教学;通过学生积极参与分组讨论,进行案例分析,完成专业课题等,着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与人协作的能力等基本技能。小组讨论、信息分析、方案设计、实验操作、社会实践,有利于提前适应大学学习,以更好地为适应国外高中和大学的教学方式奠定基础。如有老师采用国外流行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完全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经济学实践性作业,让孩子把经济学原理跟现实生活紧密结合;课后组织学习兴趣小组,发挥学生在各领域的特长与优势。北京王府学校近年来着力推行移动教学,通过移动终端设备的合理利用,把国外的精英课程带进学校,把课上的精彩内容带到课下,把精英老师带到“身边”,全力为学生创造国际化的学习环境。
IB课程中知识论(TOK)课程学习最能代表国际课程的教与学方式。如学生围绕“善良和邪恶”主题进行自主探究、思考和观点表述,表达方式各异,通过自制PPT、视频短片等形式,引用美国移民、美国内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及马丁·路德·金、林肯等历史人物等作为论据,有的同学用倒置的地图、颠倒的照片、黑白太极图像等形式,阐述了“善良和邪恶”中的相互依存关系,还有的学生创造了个人对建模(model)一词新的理解,即得出相关的结论(making out idea seem relatable)。经过讨论和分析,大部分同学得出这样的结论:善良与邪恶没有绝对的定义,需要从不同人群、不同立场角度进行分析。虽然每个人的思维和表达方式不同,但他们学会了独立地、多角度地思考问题,培养了批判性思维能力和探究意识。这正是IB课程中知识论课程的教学目标和评价内容所在。
国际课程学习还强调课堂教学与校内外生活的打通,而非单一的学科教学,部分国际课程是多主题的综合课程,学校开设种类众多并不断丰富的选修课程,鼓励学生参与课后的各种社团活动、周末活动、户外野营探险项目、音乐课程和演出、校内和校际的体育比赛,以及暑期针对小学、初中学生的英文服务夏令营,让学生实践平时在课堂所学到的能力,学会处理人际关系和提高自我心理调节能力等。更需要参加各项以培养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为主的拓展型、研究型课程及各种课外活动,以此来激发和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学生可以利用多种学习资源,包括文字教学资源(国内外权威教科书、课外阅读材料、参考书等)、多媒体教学资源(音像资料、电影、电视、投影图片、挂图、计算机多媒体课件、教学软件、网上的教学信息和资料等)。
〔案例4〕
圆桌上的课堂
——美国高中学校哈克尼斯(Harkness)教学法
课堂教学改革是全世界学校都在努力探索的领域。在美国高中课堂上,随处可见学生坐在一张圆桌旁边讨论,这是他们上数学课、历史课、生物课的常态。这种教学方式即哈克尼斯式教学法(圆桌教学法),它是区别于传统教学法的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同时也是一种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的理念。哈克尼斯教学法主要以学生为中心,以讨论为基础,由学生自己来发现问题的答案,得出自己的结论。
哈克尼斯教学法在20世纪30年代诞生于美国著名的菲利普斯埃克赛特学院。哈克尼斯教学法的得名,源于1930年美国石油大亨、慈善家爱德华·哈克尼斯(Edward Harkness)表示愿意给当时遭受火灾并欠债累累的埃克塞特学院捐款,但条件是学院必须采用他所信奉的教学方式。哈克尼斯认为,理想的课堂应该是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其中,学生们可以围坐在一张桌子前,与其他同学或老师展开交流。通过一种类似开会讨论的方式进行教学。当时的校长刘易斯·佩里(Lewis Perry)与理事会共同探讨之后,在借鉴了苏格拉底教学法(Socratic Pedagogy)的基础上,通过实践创造了一种激发学生自由思考和辩论的课堂,这种教学方式被命名为“哈克尼斯式教学法”,也成了现今埃克塞特学院的最大特色。经过了80多年的发展,“圆桌”遍及了美国80多所学校。其中包括一些最好的民办学校,甚至一些公办学校也在不断跟进。英国的惠灵顿中学(Wellington School)也成为最早引进圆桌教学的学校。近几年,我国许多学校也在研究并尝试实施哈克尼斯式教学法。
哈克尼斯圆桌虽是教室里用于教学的一张桌子,是一个非常具体的物体,但实际代表的不仅仅是教室里的圆桌,而是一种学习与教学的方法(见图4-1)。其理念是师长及学生有备而来,相互讨论、分享和探讨相关课堂内容。学生和老师每个人都可以注视着彼此,使得没有学生会被冷落或遗忘,所有学生可以参与其中,以真正落实“以生为本”。教师充分运用自己“引导者”的身份,通过指导、会议、讨论等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去。教师不仅要提供信息、进行分析且做出指导,还要学习如何培养和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对待学术研究的责任感,增强学生处理问题的自信心。并希望借此向学生们传达一个理念:在这里,每个人都是一个领导者,需要去引导其他人思考和探讨课堂的问题。
图4-1 传统教学法和哈克尼斯教学法的信息传播效果对比图
该教学法的实施通常是老师在课前布置5~8个问题让学生思考,上课时学生会在黑板上写出各自对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案,然后与同学展开讨论,还可能进行实验或者观察,比较结果、提出问题,然后回到圆桌继续讨论。学生也会与老师进行实质性的讨论。圆桌教学中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而是成为学习过程的参与者,在努力地和学生一起对同一个问题寻找答案。开展圆桌教学的老师必须掌握很多的材料,但课堂上学生提出的问题往往超出他们准备的范围,这正是圆桌教学最大的难点所在。因此,选择合适的老师,并能给学生布置合适的作业,是非常重要的。另一方面,在讨论中老师要特别注意节奏的把握。老师听学生的讨论,要决定:是现在介入还是等学生讨论一下再介入?何时终止学生的讨论?还要不要让他们继续讨论?这些问题直接关系着课堂教学的效果,也是对教师智慧和经验的考验。
课堂讨论的成功与否在于学生而不完全是老师。因此必须对学生圆桌讨论的结果进行评估。总体来说,讨论中老师给学生更多的反馈,讨论的效果会更好。圆桌教学法的实施,需要对教学和学生有足够的培训。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和主持人,需要注重学生分析和批判性思维的发展,鼓励学生间、师生间的讨论合作,要求学生从大量信息中做出明确的决定。同时还要引导学生,避免使讨论演变成恶意竞争,跟随教学的深入提供一些专业的解释和指导,从而使学生对教学内容有更深一步的理解和掌握,以顺利达到教育目标。同时也要对学生进行培训,以让他们承担起讨论的责任。特别是对不会主动向老师提问或者质疑的学生,老师们要给他们更多的鼓励和培训,鼓励他们形成一种对资源的精确性和可靠性的质疑,同时还要教学生如何进行讨论、如何支持观点等。
(资料来源:根据北京市教委与美国教育代表团关于中外合作办学交流会上美方代表的介绍整理,2015年1月。)
〔案例5〕
如何在课程中融入批判性思维?
——来自于Yuna Lee老师的教学实践
国际课程实施强调学生批判性思维发展,什么是批判性思维、为什么要强调批判性思维、如何把批判性思维融合课程、如何让老师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YunaLee老师的教学实践对国际课程的实施给我们很多启示。
1.什么是批判性思维?
“Are you a critical thinker?”Lee老师一开始就提出这个问题。什么是批判性思维呢?批判性思维有什么重要意义?批判性思维是依靠证据进行客观评价和深入分析从而形成一个判断,以开放的思想指导决策。没有批判性思维将无法做出明智的选择;将缺乏创新的想法,也将无法采取主动;做一个追随者,而不是领导者。Lee老师列举了很多生活中的实例证明没有批判性思维的能力,一个人将无法做出明智的选择。因为有时候你看到的是假象,按照推论可能是正确的,而事实上却不是。如果有批判性思维的话,我们会对这些结论找出证据进行客观的分析,最后做出判断。没有批判性思维的人,往往不善于找出证据和条件,不对影响因素进行全面、仔细的分析,而从现象进行推论。
2.为什么要把批判性思维融入课程?
希望课程中学生有更多的创新,教学生思考,而不是听老师的、生搬硬套的、只会考试,因为这些只会产生追随者,不是领导者,不是主动学习,也不是创新。让学生记忆一个问题的解决方式只能解决一个问题,但如果他们掌握批判性思维,则能帮助他们解决更多不熟悉的问题。批判性思维可以帮助学生思考和评估信息,提高他们拒绝虚假信息的能力;有助于提高他们的能力,检查假设和偏见背后的原因;帮助学生接受他们的无知,增加他们的好奇心和渴望,扩大他们的视野。这取决于我们想让学生往哪个方向发展,如果我们想让孩子们有更多的主动权,应让有他们更多的批判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相反的是非此即彼思维(黑白思维),具有这样思维的人往往只看到了两个选项,不知道什么是真实的,容易接受虚假的结论。具有批判思维的人可以接受自己的无知,并选择找到有效证据为基础的答案。黑白思维的思考者往往不愿意接受自己的无知,而愿意接纳相反的结论;批判性思维愿意接纳自己的无知,会有更多的分析和寻找证据。如果我们鼓励批判性思维,我们将赋予个人生命和投资于我们共同的未来。
3.如何在课程中融入批判性思维?
在自己的英语教学中Lee老师的做法是:一是每天5分钟的日常活动,课前在黑板上写上主题让学生讨论;或者在考试前也可以,或作为单独的主题融入阅读教学中。老师问学生时间和事件的问题,不是简单的再现,而需要老师问学生原因和如何做的问题。这样做教学中可能多花时间,但会让学生思考。如每天等待学生到达的时间,或者在完成作业时分配时间,做一些专门的训练。二是把批判性思维作为单独的课程来学习。引导学生质疑已发表的事实,学生不应该相信他们听到的每件事;学生应该学会质疑偏见、错误的假设。如可以让学生找发表的内容作为批判性思考的内容:研究该结论背后真实的动机,让学生来展现这些结果,让学生寻找资源向所有人解释、展示一些常见的结论是如何误导别人的,提出问题、让人质疑,并解释其背后的动机是什么?老师可以有规范的程序让学生来操作。三是阅读课程中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整合。如通过推理来教授批判性思维,推理不是直接得出结论,而是使用事实、观察等得出结论。可以在阅读中通过例子来提问,也可以通过照片等让学生学会推断。
4.如何培训老师来提问学生?
教学中批判性思维的培养不是完全改造课程,而是培训老师,让老师来掌握提问的方式。老师不是简单地询问事实和细节,要问一些可以推理的问题,帮助学生思考和分析。通过分析、提问、推理、综合、比较等方法进行批判性思维技能的传授。如根据图片问:你为什么认为某某发生了?提供理由;比较和对比两个主要的特点,从分析的角度看情况;受影响的是谁?如何实现的等。对年龄小的学生可能更适合用照片来推理,学生自己来预测和想象也是很好的。Lee老师以前所在学校批判性思维没有作为专门的课程来教授,只是每天2次五分钟的活动,或推荐一些相关的书籍,星期五的时候学生来做这样的问题,慢慢地学生参与进来并学会如何提问。通过分析、提问、推演、想象等方式让学生分析原因和多种可能性的想象。如学生学习一年后对学校的课程安排不满意,就鼓励学生把正确的事情说出来,组织学生演讲,形成自己的目标,进行汇报的研究。中美学生都有自己的理由,都有优缺点,甚至让学校行政给自己放松自由的时间,找出研究来证明休息好后能更加有效的学习。被要求不允许做的事情后,要询问不能做的原因是什么等。
(资料来源:根据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赴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培训中YunaLee老师的交流整理。)
3.教学组织形式
国际课程实施一般采用小班教学,班额多在20~30人左右,条件较好的国际学校为10~20人/班,公办学校国际班以20~30人/班居多,侧重语言培训的民办学校有30人以上的班额。学生的班级一般有固定行政班和自主选修班两种形式,前者是学生从入学开始专门组建的国际课程班,是相对独立的行政班,班级学生相对稳定,学生来源可能因地因校不同;后者主要是学生选课而形成的教学班。
如上海中学国际部从一开始就以小班教学为特色,每个行政班控制在25人左右,教学班大约为10~20人。实行小班化教学主要有三个优势:一是教学形式更加自由。小班化教学形式多样,或讲授,或小组学习,或走出教室在草坪上、图书馆、街道、博物馆等处进行现场教学,形式自由随意,但“形散而神不散”,开放多样的组织形式更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习积极性。二是教学效率得到提高。大班教学中学生活动、讨论的时间不到1/3。但在小班教学中,教师最多讲授1/2的时间,这样学生自学活动、操作表现的机会明显增多,学习空间得到扩展,与外界社会接触的机会增多,促进理论联系实际。三是教学针对性明显加大。小班化教学并没有减少教师的工作量,但相对减轻了教师的管理压力,方便教师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和需要,调整教学方法和进度,进行针对性的一对一的教育,及时纠正学生学习中的问题,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
学生较多的国际学校或合作项目还采取分层走班的方式。如北京王府学校共开设21门AP课程,从高一年级就实行“分层教学、走班上课”,整个年级根据学生的学科基础状况分为12个班,6个老师同时授课,在保证教材和师资配置相同的情况下,为配合不同班级学生成绩基础的具体情况,老师的授课方式和教学进度会“因班而异”,同时班级分层也具有灵活性,年级组会根据学生学习的具体状况调整学生所应在的班级,让教学能够配合每个学生不同时期的学习状态。
4.教学语言
国际课程教学语言以英语为主,部分学校由外教担任国际课程教学并同时配备中方辅导教师,中方辅导教师协助外教教学,从而满足了学生不同层次的需要。同时,国际课程的教材一般采用英文原版,配合外教教学全面打造全英文学习环境,帮助学生从听、说、读、写各方面迅速提高英语学习和使用能力,更好地进行英文学习的思维转换,为学好其他专业课奠定扎实基础。
5.授课教师
中方课程一般由合作学校优质教师授课,外方课程由外籍教师承担,外籍教师主要来自课程提供学校或所在国家,具有正式教师资格证书,并有丰富的教学经验,秉承西方教学理念,注重学生能力培养。教学组织与教学管理主要由中方学校负责,学校一般配置优秀管理团队和优秀教师团队,担任项目的管理工作及教学班的班主任以及课程辅导工作。此外,国际课程实施还重视与学生的交流与沟通,为每位学生配备专门的辅导老师,对学生进行一对一的课业学习、课题研究、学习方法等方面的指导。
〔案例6〕
北京市BSEF中学国际课程实施的基本做法
BSEF中学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学生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中华民族文化底蕴,具有多元国际视野,为未来成为跨文化国际人才打下坚实基础的优秀高中毕业生。”为达到这一目标,该学校初步构建了国际化课程体系,发挥中外课程优势,满足学生的个性需求。课程体系由国家必修课程、国际课程及丰富多彩的校本课程组成。
一、课程建设遵循的基本原则
(1)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的原则 考虑教师资源情况,结合学生实际,尽可能多开设一些选修课程模块,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要。从学生申请国外大学的需要出发,开设托福基础课程,ACT、SAT、AP备考课程,“英语国家社会与文化入门”等课程,使学生在学术、语言、文化三方面得到提高,对接西方大学的入学要求。
(2)提升学生能力的原则 加强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学习策略指导、生涯规划指导、问题解决等课程实施的力度,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3)调整合并的原则 对知识内容关联度高的课程,如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信息等学科,遵循调整合并的原则。以学科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念与原理的学习为主要内容,对有关知识内容进行“调”“删”“加”“并”“渗”,从国际课程、中国课程双轨制逐步走向单轨制。
(4)对于英语学科,遵循优势互补原则 中方教师与外方教师共同致力于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在语言学习习惯的养成方面,在阅读技巧训练、文章框架和写作思路训练方面,在西方文学作品欣赏方面,给学生以相互融会贯通的训练,使得中教外教作用互补、更加有效。
二、课程实施的具体做法
1.落实国家必修课程,夯实学生知识基础,打好民族文化底蕴
(1)开齐开足国家必修课程,保证学生全面发展 在全面落实国家必修课程的过程中,坚持开齐开足国家必修课程,保证学生全面发展。高一阶段安排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政治、信息技术、体育,高二阶段安排语文、数学、外语、历史、地理、生物、体育。这种安排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所学科目过多的现象,减轻了学生的负担。各学科保证或超过了课程纲要的课时要求,学生完成全部必修内容,参加会考,取得高中毕业资格,为全面发展打下共同基础。
(2)加强和拓展人文学科的教学,打好民族文化底蕴 跨文化的国际人才要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这些素质和能力的培养,都要以本民族文化的自信为基础。学校要求所有学科的教学都要关注人文精神渗透,强调民族文化底蕴培养。依托语文、历史、政治、音乐、美术等人文学科的教学,让学生系统习得民族文化知识,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增加语文学科课时,研修中国传统文化,掌握民族文化的精髓并增加人文社会实践。
(3)比较中外课程的优势,整合教学内容 学校成立课程整合研究小组,比较国际标准化考试、国际课程与国家必修课程的联系,找出国家课程精髓,确立整合依据,明确拓展方向和内容。学校在保证必修课时的基础上整合教学内容,结合课程特点、学生特点及未来发展的需要,合理安排教学计划;部分学科打破模块界限,将不同模块中紧密关联的内容集中在一起教学,提高教学效率。比如增加语法教学课时,注重学生的词汇积累以弥补国际课程在这两方面的不足,数学、科学学科打通与国际课程的联系,将重复的或密切相关的内容统一部署,扫清学生学习国际课程的知识障碍。
2.引入国际课程,提升学生能力,拓展国际视野
(1)实施模块教学,增加学生选择余地 学校国际课程共计41个模块,包括听说读写、数学、科学、商务、信息技术、英语国家社会与文化等,其中商务课程的引入弥补了中国国家课程在类别上的不足。国际课程分四级实施,预备级包括英语能力强化;一级课程包括听力和表达,阅读和写作,学习技能,数学基本原理,学术学习中的计算机知识简介,交流技巧;二级课程包括听说技能,阅读和写作,概率,统计和金融数学,数据处理,商务入门,科学基础;三级课程包括听说技能,阅读和写作技巧,微积分和高等应用数学,数字通信,国际商务,科学。四个级别的教学内容由浅入深,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不同级别、不同难度的课程模块,满足了学生的需求。
(2)注重能力培养,衔接国际高等教育 通过国际课程的系统学习,锻炼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和翻译能力,英语口头和书面沟通能力,提高了使用计算机软件程序处理文件和报告的能力,使用数学方法和技能作运算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基本掌握运用管理原则和国际商务知识来分析案例的能力,调查和报告科学事实的能力,运用技术收集和展示信息的能力,能独立学习,具有批判性思维,具备直接入读国外大学的资格及学术能力。
(3)坚持小班授课,分层教学,个性指导 国际课程采用小班化授课模式,每班学生人数为20~25人,并根据学生在语言基础上的差异情况,进行分层教学。课堂上,外教重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动手实践、小组合作、探究讨论等方法让学生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中来,课堂气氛活跃。课堂外,外教重视与学生的交流与沟通,就学生作业修改、课题研究、学法指导等,对学生进行了大量一对一的个性指导。
3.设置校本课程,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要
为弥补国家必修课程和国际课程的局限,扩展课程内容,学校设置了校本课程。校本课程旨在给学生发展提供更大空间,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要,促进学生学有所长。
(1)设置特需课程,满足学生出国升学需要 课程的设置既要满足育人的需要,也要满足学生的升学需求。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学生高中毕业之后,一般都要申请国际大学,为此学校设置特需课程,如托福、雅思考试辅导课程、ACT考试辅导课程、SAT2考试辅导课程等。
(2)设置学科拓展课程,满足学生大学专业发展需要 为了增加学生知识储备,增强未来大学学习竞争力,开设了物理、化学、数学专题讲座课程。为了挑战学生的学业能力,设置了AMC竞赛(美国数学竞赛)培训课程,AP数学、AP经济学、AP物理课程。为了适应美国高等教育,组织学生参加康内尔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大学的暑期课程。不同类型、不同方向和不同程度的学科拓展课程,满足了不同发展志向、不同学习基础的学生需求,促进了学生个性化的发展。
(3)设置综合实践类校本选修课程,满足学生素质发展需要 此类课程主要包括社团类、课题研究类、社会实践类、兴趣类、体育与艺术类等,每个类别开设一门或几门课程。由于课程有比较大的自由度,不再受到学科领域的局限,完全依据学生的需求和学校的资源配置条件开设,在门类、层次和内容上更加多样。通过活动中的合作交流和自主探究的体验,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资料来源:根据北京市BSEF中外合作办学材料整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