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是有益论,主要盛行于20世纪60年代凯恩斯主义流行时,在一些发展中国家也很有市场,认为通货膨胀对经济增长具有积极的影响作用。原因是:第一,资本主义经济长期处于有效需求不足、实际经济增长率低于潜在经济增长率的状态。因此,政府可通过实施通货膨胀政策,增加赤字预算,扩大投资支出来刺激有效需求,推动经济增长。第二,通货膨胀有利于社会收入再分配向富裕阶层倾斜,而富裕阶层的边际储蓄倾向比较高,因此会提高储蓄率从而促进经济增长。第三,通货膨胀出现后,公众预期的调整有一个时滞过程。在此期间,物价水平上涨而名义工资未发生变化,企业的利润率会相应提高,从而刺激私人投资的积极性,使总供给增加,从而推动经济增长。
一种是有害论,主要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凯恩斯主义货币政策在西方国家的破产,人们普遍认识到通货膨胀对经济的危害。虽然通货膨胀初始阶段对经济具有一定的刺激作用,但长期的通货膨胀会对经济带来严重的消极影响,降低经济体系的运行效率,阻碍经济的正常发展。原因是:第一,纸币贬值妨碍货币职能的正常发挥。第二,降低借款成本诱发过度的资金需求。第三,企业的生产成本上升,预期利润率降低,不利于调动生产者和投资者的积极性。第四,企业先期积累的各种折旧准备金和公积金贬值,从而使企业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能力下降,影响生产发展。第五,破坏正常的信用关系,增加生产性投资风险和经营成本,从而缩减银行信贷业务,使流向生产性部门的资金比重下降,流向非生产性部门的资金比重增加,导致产业结构和资源配置不合理,国民经济畸形发展。第六,阻碍本国商品的出口,导致国民收入减少。同时还会鼓励外国商品进口,加剧国内市场竞争压力,影响国内进口替代品生产企业的发展,并导致贸易收支逆差。第七,打乱正常的商品流通渠道,加深供求矛盾,助长投机活动,引起资本大量外流和国际收支的恶化。(www.xing528.com)
少数经济学家采取通货膨胀中性论的观点,认为通货膨胀对实际产出和经济增长既无正效应又无负效应。其理由是,公众会根据对通货膨胀发展的预期,按照物价上涨水平做出合理的行为调整,因此,通货膨胀的各种影响作用会相互抵消。但是,这种观点难以自圆其说。
目前大多数经济学家的观点是有害论,即认为通货膨胀是阻碍经济增长的原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