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货币供给的内外生性演变——《金融学理论与实训》

货币供给的内外生性演变——《金融学理论与实训》

时间:2023-08-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正因为如此,货币供给理论的研究必须同时关注货币供给的内生性和外生性,既强调中央银行对货币供给的控制与调节作用,又重视政府、企业、个人等不同经济主体的经济行为对货币供给的决定性影响,只有这样才能正确描述货币供给的决定机理,为货币供给实践奠定理论基础。

货币供给的内外生性演变——《金融学理论与实训》

货币供给理论是分析货币供给量的大小及决定因素的理论,相对于货币需求理论,货币供给理论的产生和形成要晚得多。这是因为在相当长的时间里,绝大多数经济学家都把货币供给当作中央银行能够完全控制的一个变量,因此很少有人研究货币供给的决定过程,而是只研究当中央银行改变货币供给量时经济如何变化。后来人们才逐步认识到,中央银行并不具有绝对控制货币供给的能力,货币供给量还要受商业银行和公众行为的影响,因此,货币供给理论可以分为外生性货币供给理论和内生性货币供给理论。

所谓外生变量,又叫政策性变量,是指在经济机制中易受外部因素影响,由非经济因素所决定的变量,它是能够由政策决策人控制,并用于实现其政策目标的变量。而内生变量,又叫非政策性变量,是指在经济机制内部由纯粹的经济因素所决定的变量,不为政策所左右。

货币供给具有外生属性,这是因为货币供给量主要是由经济体系以外的货币当局即中央银行决定的,中央银行可以通过发行货币、规定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等方式来控制货币供给量。因此,中央银行只要确定了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合理的货币需求量,然后再由中央银行供给适量货币,货币供需就能实现均衡。如果货币需求量是合理的,当货币失衡时,完全可以由中央银行通过政策手段改变货币供给量加以矫正。强调货币供给的外生性并不否认经济系统中实际经济活动对货币供给量的影响,只是认为实际经济活动对货币供给量的作用远不如中央银行对货币供给量的作用那么强。

货币供给的内生性分析认为,中央银行不能完全直接控制货币供给量,货币供给的变动主要是由经济体系中各经济主体的行为所决定的,因此,货币供给量是内生变量,中央银行对货币供给的控制只是相对的。从金融领域来看,一方面,商业银行的存款和资产规模要受到储户偏好和银行贷款投资机会的影响;另一方面,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存款创造能力也会随着其贷款融资活动的增加而提高,社会公众的资产偏好所影响的资产结构又会随着现实经济的运行经常调整变化,这就使货币供给具有内生性。主张货币供给的内生性并不是否认中央银行对货币供给量的控制能力,只是认为货币资产与其他金融资产之间、商业银行的货币创造能力与非银行金融机构的货币创造能力之间的替代性会大大降低中央银行对货币供给量的有效控制。(www.xing528.com)

综上分析可知,货币供给量是一个融外生性和内生性于一体的复合变量。货币供给量首先是一个外生变量,因为货币供给形成的源头——基础货币——是由中央银行直接控制的,中央银行能够按照自身的意图运用政策工具对货币供给量进行扩张和收缩,货币供给量的大小在很大程度上为政策所左右;另一方面,货币供给量并不完全是纯粹的外生变量,在现代二阶银行体制和部分准备金制度下,决定货币供给量的因素,不仅包括货币当局的政策变量,还包括一系列经济因素(例如商业银行、社会公众的偏好和资产选择等),尤其是后面我们要学到的货币乘数,更是一个由多重经济主体操作、受多重因素影响的复杂变量,这表明货币供给还带有内生变量性质。正因为如此,货币供给理论的研究必须同时关注货币供给的内生性和外生性,既强调中央银行对货币供给的控制与调节作用,又重视政府、企业、个人等不同经济主体的经济行为对货币供给的决定性影响,只有这样才能正确描述货币供给的决定机理,为货币供给实践奠定理论基础。

货币供给的内生性和外生性可以用图8-1来描述:如图(a)所示,货币供给曲线M是一条平行于利率轴并等于某一常数M0的直线,M是外生变量。在图(b)中,货币供给曲线M是利率i的函数,M与利率i具有正相关关系,M是内生变量,由于货币供给的这种内生性质,中央银行对货币供给量的控制与调节变得十分困难。

图8-1 货币供给曲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