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凯恩斯理论出现之前流行的利率决定理论称为古典学派的利率理论。其主要倡导者有庞巴维克、马歇尔和费雪。
19世纪80年代以前,西方古典经济学家对利率的决定问题进行了大量研究,其中利率由资本供求关系决定的思想已广为接受。但资本的供给和需求到底是由哪些因素决定的,还未取得较为一致的意见。19世纪八九十年代,奥地利经济学家庞巴维克、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瑞典经济学家威克塞尔和美国经济学家费雪等人对决定资本供给、需求的因素进行了研究,认为资本供给来源于储蓄,资本的需求来源于投资,从而建立了利率由储蓄、投资共同决定的理论。因为该理论严格秉承古典学派重视实物因素的传统,从而称为“古典利率理论”。
古典学派利率决定问题上的储蓄投资理论,也称为“真实的利率理论”(Real Interest Rate Theory),其特点是从储蓄和投资等实物因素来讨论利率的决定,认为通过利率的变动,能够使储蓄和投资自动达到一致,从而使经济始终维持在充分就业水平。这种理论认为,社会存在一个单一的利率水平使经济体系处于就业的均衡状态,这种单一利率不受任何货币数量变动的影响。在充分就业的状态下,储蓄和投资的真实数量都为利率的函数,利率决定于储蓄和投资的交互作用。这种理论认为,能够用于贷放的资金来源于储蓄,而储蓄则意味着人们要牺牲现有的消费,来换取未来的消费。但是由于人性本身的原因(如“人性不耐”),因而人们往往更注重现在的消费,在用未来的消费和现在的消费进行交换时,必须打一定的折扣,即必须给“等待”或者“延期消费”的行为进行补偿,而利息便是这种补偿。这种补偿越大,意味着利率越高,人们也就越愿意延迟消费,即增加储蓄。
古典利率理论认为,利率取决于边际储蓄曲线与边际投资曲线的均衡点。储蓄流量随利率的提高而增加,即利率越高,储蓄额越大;利率越低,储蓄额越少。储蓄额与利率成正相关关系,是利率的递增函数,用公式表示为
S=S(r)
式中S代表意愿的储蓄,r代表利率。
对于贷款的需求主要来自投资,而投资量的大小则取决于投资预期报酬率和利率的比较,只有预期报酬率大于利率的投资才是有利可图的。当利率降低时,预期报酬率大于利率的机会将增多,从而投资需求将增大,所以投资是利率的减函数,投资流量随利率的提高而减少。即利率提高,投资额下降;利率降低,投资额上升,用公式表示为
I=I(r)
式中I代表意愿的投资,r代表利率。
古典经济学家认为,储蓄代表资本的供给,投资代表对资本的需求,利率则是资本的使用价格。正如商品的供求决定均衡价格一样,资本的供求决定了均衡利率。当S=I时,储蓄者所愿意提供的资金与投资者所愿意借入的资金相等,利率便达到均衡水平,此时的利率为均衡利率;当S>I 时,利率下降;反之,当S<I 时,利率上升。这种理论的核心是储蓄=投资,即S(r)=I(r)。古典利率理论可以用图2-2来表示。
图2-2中,I曲线是投资曲线,I曲线向下倾斜,表示投资与利率负相关。S曲线是储蓄曲线,S曲线向上倾斜,表示储蓄与利率正相关。I曲线与S曲线的相交点A点对应的利率r0表示均衡利率。若边际投资倾向不变,边际储蓄倾向提高,则S曲线向右平移,与I曲线形成新的均衡利率r1,r1<r0,说明在投资不变的前提下,储蓄提高导致利率下降。若边际储蓄倾向不变,边际投资倾向提高,I曲线向右平移,与S曲线形成新的均衡利率r2,r2>r0,说明在储蓄不变的前提下,投资增加导致利率上升。
图2-2 古典利率理论
按照这一理论,只要利率是灵活变动的,它就和商品的价格一样,具有自动调节功能,使储蓄和投资趋于一致。因为当投资大于储蓄时,利率就会上升,从而使储蓄增加,投资下降,两者最终趋于一致;反之亦然。
(二)流动性偏好利率理论
所谓流动性偏好利率理论是通过货币市场的流动性分析来得出均衡利率的理论,最早提出该理论的是凯恩斯。
凯恩斯认为,利率取决于货币的供求状况,而货币的供给量取决于货币当局;货币的需求量主要取决于人们对现金的流动性偏好。凯恩斯假定人们可储藏财富的资产主要有货币和债券两种。人们可以用其收入购买债券,从而获得利息;人们也可以持有货币,从而满足其交易的需求、谨慎的需求和投机的需求。凯恩斯认为,流动性偏好即手持现金量,是利率的递减函数,而利率则是放弃流动性偏好的报酬。
1.利率决定理论
凯恩斯的利率决定理论十分重视货币需求,即流动性偏好。在凯恩斯的流动性偏好理论中,利率决定于两个因素: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凯恩斯认为,均衡利率决定于货币需求供应的交互作用,如果人们对流动性的偏好强,愿意持有的货币数量就增加,货币需求量大于货币供给量,利率上升;反之,人们对流动性偏好转弱时,便对货币的需求下降,货币需求量小于货币供给量,利率下降。当人们的流动性偏好所决定的货币需求量等于货币当局所决定的货币供给量时,利率水平便达到均衡利率。因此,利率由流动性偏好曲线与货币供给曲线共同决定(见图2-3)。
图2-3 流动偏好利率理论
货币供给曲线M是由货币当局决定的,货币需求曲线L=L1+L2。L1表示交易和谨慎货币需求,L2表示投机货币需求,L表示货币总需求。它是一条由上到下、由左到右的曲线,越向右越与横轴平行。当L和M相交时,确定了均衡利率水平r0。
2.均衡利率的变动
在流动性偏好利率理论的分析框架中,均衡利率的变动源自货币需求曲线的移动和货币供给曲线的移动。在供给曲线不变的条件下,货币需求曲线向右移动,均衡利率将上升,货币需求曲线向左移动,均衡利率将下降;在需求曲线不变的条件下,货币供给曲线向右移动,均衡利率将下降,货币供给曲线向左移动,均衡利率将上升。
(1)货币需求曲线的移动
流动性偏好利率理论认为,导致货币需求曲线发生移动的因素有两个,即收入和价格水平。
凯恩斯认为,收入水平提高,货币需求量增加,原因有两个:第一,储藏动机,即收入增加,财富增加,人们希望持有更多的货币作为价值储藏;第二,交易动机,即收入增加,人们希望使用货币完成更多的交易,结果人们也希望持有更多的货币。货币需求增加,需求曲线右移。
凯恩斯认为,人们最关心的是实际货币数量而不是名义货币数量,因为实际货币数量能够真实反映所购买的商品和劳务的数量。而实际货币数量等于名义货币数量除以价格水平,因此,要保持实际货币数量不变,即保持商品和劳务的购买数量不变,则需要高的物价水平对应于多的名义货币量。故价格水平上升,导致货币需求增加,需求曲线右移。
(2)货币供给曲线的移动
我们假定货币供给完全受中央银行的控制(实际上,货币供给的决定过程十分复杂,涉及银行、存款人和银行的借款人)。中央银行实施扩张性货币政策将导致货币供给增加,货币供给曲线向右移动,均衡利率下降。值得指出的是,这一结论是在假设货币需求曲线不变的情况下得出的。事实上,从长期来看,这一假设并不成立。
由于货币供给增加对经济产生扩张性影响,提高了国民收入和财富,导致货币需求曲线右移,利率上升。因此,货币供给增加的收入效应是利率上升。
再来看价格水平效应。货币供给增加也能导致整体物价水平的上升。流动性偏好利率理论认为,这将导致利率上升。因此,货币供给增加的价格水平效应是利率上升。
3.流动性陷阱
凯恩斯在指出货币的投机需求是利率的递减函数的情况下,进一步说明利率下降到一定程度时,货币的投机需求将趋于无穷大。因为此时的债券价格几乎达到了最高点,只要利率小有回升,债券价格就会下跌,债券购买就会有亏损的极大风险。于是,不管中央银行的货币供给有多大,人们都将持有货币,而不买进债券,债券价格不会上升,利率也不会下降。这就是凯恩斯的“流动性陷阱”。在这种情况下,扩张性货币政策对投资、就业和产出都没有影响
在图2-3中,当货币供给曲线与货币需求曲线的平行部分相交时,利率将不再变动,货币供给增加将导致储蓄的增加,它不会对利率变动产生影响。
凯恩斯学派的利率决定理论纠正了古典学派忽视货币因素的偏颇,然而它又走上了另一个极端,将储蓄与投资等实际因素完全不予以考虑,这显然也是不合适的。
(三)可贷资金理论
新古典利率理论也称为可贷资金理论,是对古典利率理论的补充,也是为了批判凯恩斯流动性偏好利率理论而提出的。其首倡者是剑桥学派的罗伯森(D.H.Robertson)。
可贷资金理论认为在利率决定问题上,肯定储蓄和投资的交互作用是对的,但完全忽视货币因素是不当的,尤其在目前金融资产量相当庞大的今天;凯恩斯指出了货币因素对利率决定的影响是可取的,但完全否定实际因素是错误的。可贷资金理论试图在古典利率理论的框架内,将货币供求变动等货币因素考虑进去,在利率决定问题上同时考虑货币因素和实际因素,以完善利率决定理论。利率是借贷资金的价格,借贷资金的价格取决于金融市场上的资金供求关系。假定考察的是一个封闭经济体,并且在这个封闭经济体中不存在政府。在这样假定下,可借贷资金的供给包括:(1)家庭、企业的实际储蓄,它随利率的上升而上升;(2)实际货币供给量的增加量。
可借贷资金的需求包括:(1)购买实物资产的投资者的实际资金需求,它随着利率的上升而下降;(2)家庭和企业对货币需求量的增加,即为了增加其实际货币持有量而借款或少存款。需要注意的是,可贷资金理论中的可贷资金的供给和可贷资金的需求均是流量概念,而不是存量概念。这里所谓家庭、企业的实际储蓄类似于古典学派储蓄投资理论中的储蓄的含义,指的是他们手中计划不用于消费部分的货币量,即计划储蓄。实际货币供给量的增加额类似于凯恩斯利率决定理论中的货币供给量的含义,指的是银行体系决定的通过信用创造的当期新增的货币供给量,这是一个外生变量。
可贷资金理论所谓同时考虑实质因素和货币因素的思想充分体现在其将整个社会的可借贷资金的供给划分为两个部分,即家庭、企业当期愿意储蓄的部分(实际部分)和银行体系决定的当期实际货币供给量的增加部分(货币因素)。因此,可贷资金理论比较完整地描述了社会经济中可借贷资金的来源。购买实物资产的投资者的实际资金需求类似于储蓄投资理论中的投资,指的是实际的计划投资(实际因素);家庭和企业对货币需求量的增加类似于凯恩斯利率决定理论中的货币需求(货币因素)。同样,这种划分也体现出可贷资金理论力图把古典学派利率决定理论和凯恩斯流动性偏好利率理论相统一的思想。
该理论认为,市场利率不是由投资与储蓄决定的,而是由可贷资金的供给和需求来决定的。可贷资金的需求包括投资需求和货币储藏的需求。这里的货币储藏需求不是货币储藏的总额,而是当年货币储藏的增加额(见图2-4),用公式表示为
图2-4 可贷资金理论
DL=I+ΔH
式中,DL表示可贷资金的需求量,I表示投资,ΔH表示货币储藏的增加额。
可贷资金的供给也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储蓄,二是货币当局新增发的货币数量。用公式表示为
SL=S+ΔM
式中,SL表示可贷资金的供给,S表示储蓄,ΔM表示货币当局的货币增发额。
可贷资金学说认为,ΔH和I是利率的递减函数;而ΔM是货币当局调节货币流通的工具,是关于利率的外生变量。储蓄与投资决定自然利率r,即当I=s时的利率;而市场利率r1则由可贷资金的供求关系来决定,即r1取决于DL=SL,即
I+ΔH=S+ΔM
可以看出,如果投资与储蓄这一对实际因素的力量对比不发生变化,按照该理论,货币供需力量对比的变化足以改变利率。因此,利率在一定程度上是货币现象。
可贷资金理论与古典利率理论的区别为:可贷资金总量受到中央银行控制,因此政府的货币政策成为利率的决定因素之一。(ΔM包括了新发行的基础货币和新的货币创造,而这些都是政府可以控制的。)
(四)IS-LM模型
古典利率理论和凯恩斯流动性偏好利率理论分别从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均衡来说明利率的决定,可贷资金理论则试图把两者结合起来。但是,英国著名经济学家希克斯(R.Hicks)等人则认为以上这三种利率理论都没有考虑收入因素,因而无法确定利率水平,不能明确得出利率究竟是多少的结论。
按照希克斯的说法,古典利率理论并不能确定利率究竟是多少,因为储蓄是取决于收入的。因此,不知道收入,也就无法知道储蓄,从而利率也无法确定。利率不确定,投资也无法得知,结果收入也不能确定。凯恩斯的流动性偏好利率理论也不能说明利率到底是多少,因为按照流动性偏好利率理论,利率取决于货币需求与货币供应的均衡点,但货币需求是取决于收入的,因此,要知道货币需求,也必须知道收入,否则,就不能确定利率。可贷资金理论撇开了收入也同样不能够确定利率,因为可贷资金供应中的储蓄和可贷资金需求中的窖藏都与收入有关,并不仅仅是利率的函数。因此,希克斯认为,若不将收入考虑进去,任何理论都不能确定利率是多少。
为弥补以上三种利率理论的缺陷,希克斯于1937年发表了一篇著名的论文《凯恩斯与古典学派》,首次提出著名的IS—LM模型,后经美国经济学家汉森加以说明和解释,从而建立了一种使利率与收入在储蓄和投资、货币供应和货币需求这四个因素的相互作用之下同时决定的利率理论,这就是IS—LM模型所表述的利率理论。
希克斯认为,在现实社会中,收入水平和利率水平必然是同时决定的,这就意味着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必须同时达到均衡。
1.信用的本质是以偿还和付息为条件的价值单方面的运动,是价值运动的一种特殊形式。信用的本质就是债权债务关系的统一。
2.信用的形式是信用关系和信用活动表现出来的具体形式,包括商业信用、银行信用、国家信用和消费信用。
3.信用工具也叫金融工具,是以书面形式发行和流通、借以保证债权人或投资人权利的凭证。
4.利息是指在借贷活动中,债务人支付给债权人的超过借贷本金的那部分货币资金。利息的本质取决于利息的来源,而利息的来源是由信用关系的性质决定的。利息来源于利润,是剩余价值的一部分,反映一定的社会阶级关系。(www.xing528.com)
5.利率又叫“利息率”,是衡量利息高低的指标,是一定时期内利息额同本金的比率。
6.影响利率的因素包括社会平均利润水平、借贷资金的供求关系、物价变动的幅度、国际利率水平、政策性因素、借贷资金的风险、借贷的期限长短等。
7.利率决定理论包括马克思的利率决定理论、古典利率理论、流动性偏好利率理论、可贷资金理论等。
信用 信用工具 商业信用 银行信用 国家信用 利息 利率 名义利率 基准利率 市场利率 单利 复利
1.信用的本质和特点各是什么?
2.信用对现代经济的作用有哪些?
3.信用形式主要有哪些?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4.利息的本质和来源各是什么?
5.利率体系是怎样分类的?
6.马克思的利率决定理论的内容是什么?
7.古典利率理论的内容是什么?
8.流动性偏好利率理论的内容是什么?
9.影响利率的因素有哪些?
实训案例一:信用危机
信用危机(credit crisis)是指信用过度扩张,引发通货膨胀和经济动荡,进而影响信用体系的信誉,导致其各环节发生崩溃的现象。它既有因银行自身过度增加信用和信用管理不善,个别银行发生支付困难而导致整个金融体系发生危机的情况,也有因经济危机而导致信用危机的情况。当经济危机发生时,大量商品积压,大批企业因资金周转不灵难以偿还债务,导致信用崩溃。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信用危机一般是伴随周期性生产过剩危机产生的。由于工业繁荣时期商品价格上涨和利润优厚,大量信贷被投机者用来从事投机活动,信用膨胀大大超过生产的增长。而当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爆发时,大量商品滞销,商品价格急剧下降,生产停滞,市场萎缩,信用就会急剧收缩。在这种情况下,债权债务的连锁关系发生中断,整个信用关系就会遭到破坏,从而出现信用危机。不仅周期性的生产过剩危机引起了周期性的信用危机,而且信用危机也加深了生产过剩危机。商业信用的停顿使过剩商品的销售更加困难,银行信用的混乱更加加重了过剩商品的销售困难,从而使生产过剩危机趋于尖锐化。除了由资本主义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引起的周期性信用危机之外,还有一种主要是由战争、政变、灾荒等原因引起的特殊类型的信用危机。例如,1839年英国出现的信用危机就是由农业歉收引起的。特殊类型的信用危机一般不具有周期性,只表现在金融市场的个别环节上,如交易所、利息率和货币流通方面。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政府加强对经济生活的干预,推行赤字财政和信用膨胀政策,使货币信用危机在内容和形式上都表现出新的特点。以往在周期性货币信用危机爆发时,由于生产过剩,大批商品滞销和信用关系破坏,人们普遍追求现金,从而使货币短缺,物价下跌。战后货币信用危机则是由于资产阶级政府推行扩张性财政和货币政策,增发纸币,使货币供应量大大超过流通中的实际需要,从而表现为经常性的通货膨胀和物价上涨,并使货币信用危机趋于复杂化。20世纪80年代初,西方世界爆发了新的经济危机,通货膨胀和物价上涨更加严重。美国1975年的消费物价上涨率为9.1%,而1980年为13.5%,法国、意大利等国的消费物价上涨率也都超过1975年的水平。在这种情况下,迫使资产阶级政府实行紧缩政策,用减少货币供应量、提高利息率的方法来压缩货币量和银行信贷。这种反常的做法成为这次危机的一个显著特点。例如,美国商业银行的优惠利率曾先后4次超过20%,1980年年底高达21.5%的创纪录水平。
资料来源:百度百科
实训项目:信用危机对社会和经济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实训案例二:我国的利率市场化进程
利率市场化是指金融机构在货币市场经营融资的利率水平由市场供求来决定。它包括利率决定、利率传导、利率结构和利率管理的市场化。实际上,它就是将利率的决策权交给金融机构,由金融机构自己根据资金状况和对金融市场动向的判断来自主调节利率水平,最终形成以中央银行基准利率为基础,以货币市场利率为中介,由市场供求决定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的市场利率体系和利率形成机制。
利率市场化是中国金融改革的重要内容。中国早期的改革侧重于理顺商品价格。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开始强调生产要素价格的合理化与市场化。资金是重要的生产要素,利率是资金的价格,利率市场化是生产要素价格市场化的重要方面。中国的利率市场化是在借鉴世界各国经验的基础上,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稳步推进的。总体思路是先货币市场和债券市场利率市场化,后存贷款利率市场化。
一、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
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利率是整个金融市场利率的基础,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以同业拆借利率为突破口。
(1)放开银行间拆借利率的尝试。1990年3月出台了《同业拆借管理试行办法》,首次系统地制订了同业拆借市场运行规则,并确定了拆借利率实行上限管理的原则,对规范同业拆借市场发展、防范风险起到了积极作用。
(2)银行间拆借利率正式放开。从1996年1月1日起,所有同业拆借业务均通过全国统一的同业拆借市场网络办理,生成了中国银行间拆借市场利率(CHIBOR)。至此,银行间拆借利率放开的制度、技术条件基本具备。
二、债券市场利率
债券市场是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放开债券市场利率是推进利率市场化的重要步骤。
(1)国债发行的市场化尝试。1991年,国债发行开始采用承购包销这种具有市场因素的发行方式。1996年,财政部通过证券交易所市场平台实现了国债的市场化发行,既提高了国债发行效率,又降低了国债发行成本,全年共市场化发行国债1952 亿元。
(2)放开银行间债券回购和现券交易利率。1997年6月5日,中国人民银行下发了《关于银行间债券回购业务有关问题的通知》,决定利用全国统一的同业拆借市场开办银行间债券回购业务。借鉴拆借利率市场化的经验,银行间债券回购利率和现券交易价格同步放开,由交易双方协商确定。
(3)放开银行间市场政策性金融债券和国债发行利率。1998年,鉴于银行间拆借、债券回购利率和现券交易利率已实现市场化,政策性银行金融债券市场化发行的条件已经成熟。同年9月,国家开发银行首次通过中国人民银行债券发行系统以公开招标方式发行了金融债券,随后中国进出口银行也以市场化方式发行了金融债券。1999年,财政部首次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实现以利率招标的方式发行国债。
三、境内外币利率
2000年9月21日,经国务院批准,中国人民银行组织实施了境内外币利率管理体制改革:一是放开外币贷款利率,各项外币贷款利率及计结息方式由金融机构根据国际市场的利率变动情况以及资金成本、风险差异等因素自行确定;二是放开大额外币存款利率,300 万(含300 万)以上美元或等额其他外币的大额外币存款利率由金融机构与客户协商确定。
2002年3月,中国人民银行将境内外资金融机构对境内中国居民的小额外币存款,统一纳入境内小额外币存款利率管理范围。
2003年7月,境内英镑、瑞士法郎、加拿大元的小额存款利率放开,由各商业银行自行确定并公布。小额外币存款利率由原来国家制定并公布的7 种减少到境内美元、欧元、港币和日元4 种。
2003年11月,小额外币存款利率下限放开。商业银行可根据国际金融市场利率变化,在不超过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利率上限的前提下,自主确定小额外币存款利率。赋予商业银行小额外币存款利率的下浮权,是推进存款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有益探索。
2004年11月,中国人民银行在调整境内小额外币存款利率的同时,决定放开1年期以上小额外币存款利率,商业银行拥有了更大的外币利率决定权。
四、稳步推进人民币贷款利率市场化
(1)人民币贷款利率市场化的初步推进。1987年1月,中国人民银行首次进行了贷款利率市场化的尝试。在《关于下放贷款利率浮动权的通知》中规定,商业银行可根据国家的经济政策,以国家规定的流动资金贷款利率为基准上浮贷款利率,浮动幅度最高不超过20%。
1996年5月,为减轻企业的利息支出负担,贷款利率的上浮幅度由20%缩小为10%,下浮10%不变,浮动范围仅限于流动资金贷款。经国务院批准,中国人民银行自1998年10月31日起将金融机构(不含农村信用社)对小企业的贷款利率最高上浮幅度由10%扩大到20%;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最高上浮幅度由40%扩大到50%。为调动商业银行发放贷款和改善金融服务的积极性,从1999年4月1日起,贷款利率浮动幅度再次扩大,县以下金融机构发放贷款的利率最高可上浮30%。9月1日起,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利率最高上浮幅度扩大为30%,对大型企业的贷款利率最高上浮幅度仍为10%,贷款利率下浮幅度为10%。农村信用社浮动利率政策保持不变。
(2)人民币贷款利率市场化迈出重要步伐。
2003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在推进贷款利率市场化方面迈出了重要的三步。
第一步是2003年8月,中国人民银行在推进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时,允许试点地区农村信用社的贷款利率上浮不超过贷款基准利率的2 倍。
第二步是2004年1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将商业银行、城市信用社的贷款利率浮动区间上限扩大到贷款基准利率的1.7倍,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的浮动区间上限扩大到贷款基准利率的2 倍,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的浮动区间下限保持为贷款基准利率的0.9 倍不变。同时明确了贷款利率浮动区间不再根据企业所有制性质、规模大小分别制定。
第三步是2004年10月29日,中国人民银行报经国务院批准,决定不再设定金融机构(不含城乡信用社)人民币贷款利率上限。
至此,中国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利率已经基本过渡到上限放开、下限管理的阶段。
五、存款利率市场化取得重要进展
为探索存款利率市场化途径,兼顾金融机构资产负债管理的需要,1999年10月,中国人民银行批准中资商业银行法人对中资保险公司法人试办五年期以上(不含五年期)、3000万元以上的长期大额协议存款业务,利率水平由双方协商确定。这是存款利率市场化的有益尝试。
2002年2月和12月,协议存款试点的存款人范围扩大到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和已完成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基金改革试点的省级社会保险经办机构。2003年11月,国家邮政局邮政储汇局获准与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开办邮政储蓄协议存款。2004年10月29日,中国人民银行报经国务院批准,决定允许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利率下浮。至此,人民币存款利率实行下浮制度,实现了“放开下限,管住上限”的既定目标。
2013年7月20日起,中国人民银行决定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自2015年5月11日起,中国人民银行决定金融机构存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上限由存款基准利率的1.3倍调整为1.5倍。自2015年8月26日起,中国人民银行决定放开一年期以上(不含一年期)定期存款的利率浮动上限,这标志着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又向前迈出了重要一步。自2015年10月24日起,中国人民银行决定对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等不再设置存款利率浮动上限。放开贷款利率下限,标志着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迈出了关键的一步,利率市场化进程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资料来源:百度百科
实训项目:利率市场化全面推行之后,对借贷资本的价格会产生什么影响?对货币供求关系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