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几千年形成的传统饮食审美,有自己独特的审美原则。总结起来,这个原则可用祥、和、乐、敬四字概括,即吉祥、和谐、欢乐、敬诚。
(一)吉祥
吉祥既是一种愿望、结果,也是一种美。平安顺利是吉祥的最低标准。所以在饮食审美中,无处不渗透着这一观念,而且在这一观念驱动下又以具体形式处处明确显示出来。最直观莫过于一些直接造型和命名的食品了,如“一帆风顺”(瓜雕为船形,中置各色水果)、“四喜丸子”(四枚丸子)等,直接点明祝福的内容。
(二)和谐
和谐之美是中国古代哲学中的一个命题,也是人们追求美的最高境界和最高原则。“合”是不同因素的混合、结合、相合,是条件、方法、手段。“和”是通过“合”来达到的目的,即和谐、和睦、和畅、和平。单独一种原料、调料不能制成美味,要靠不同原料、调料按一定比例、时间,在一定火力下相互混合、融合,才能制作出佳肴美食。所以在饮食中古人特别强调“和”。如周代人强调一年四季之中什么时候吃什么、配什么油脂、配什么调料,就是“和”的具体体现。在饮食活动中,审美的最高原则也是“和”。这里指主宾之间人际关系的和谐。人与人不和,再美的食物也食之无味。在古代饮食审美中,最高境界是达到物我两忘、天人相通的“和”。这种和谐只有在精通“合和”的哲理,并通过饮食的实践之后才能达到。说起来有点玄乎,但古人就是通过它享受饮食的极致之美的。(www.xing528.com)
(三)欢乐
欢乐是精神的愉悦,既是一种审美感受和体验,又是人们在审美中要求遵循的原则。在饮食审美中,没有愉悦之情的进食不但不会让人体会到美食之美,从而得到初级的口腹享受,反而可能使人因此而生病厌食。中国古代人懂得,在进食时一定要创造一个令人身心愉悦的环境气氛,不但是食物令人观其色、嗅其气、视其形、尝其味、听其名、看其器感到高兴,而且还要选择优美的环境,挑选良好的时机,邀请志趣相投的宾客,安排富有情致的活动,让人时时处处感到心情舒畅、兴趣盎然。这正是饮食审美中要求遵循的欢乐愉悦原则。
(四)敬诚
敬诚在饮食活动中的体现是多方面的。如语言中的“请”,敬酒时的起立,饮酒中的先干为敬,敬茶中的“三道茶”,等等。“让”也是敬的另一种表现,让食、布菜也是敬。和西餐分食制不同,中国宴会中居于首席的人必须先动每一道菜,然后其他人才能动,对其敬的程度显得更高。即使在家庭日常生活中,也提倡吃饭时长者为先——总之,中国饮食活动中的敬具有中国的民族特色,在饮食活动中是体现行为美、语言美的重要内容,也是指导饮食审美的重要原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