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秦汉到唐宋时期,在经济飞速发展、筵宴之风日益盛行等因素的影响下,中国筵宴在许多方面发生了新的变化,有了蓬勃发展。
秦朝时间虽不长,筵宴也有发展,特别是咸阳和巴蜀,饮食市场繁荣,民间的婚寿喜庆酒宴都操办得较为隆重。
汉初,宴饮较为简单,后来国力殷实,宴乐又蓬勃兴起,并且注重规范。此时习惯在高堂上铺设帷帐,酒筵摆在锦幕之中。从出土的文物可看到,餐饮器物由厚重趋向轻薄,多以漆器为主。那时仍是两三人席坐对饮,有侍者斟酒布菜,有乐伎表演歌舞。至于民间,礼乐宴请之风也很盛行。
魏晋时代,以晋武帝为首的西晋士族集团生活奢华,甚至有“食必尽四方珍美,一日之供,以钱二万”的人。此时“文酒之风”勃兴,曹操筑铜雀台,曹丕筑建章台和凌云台,曹植宴定乐观,张华搞园林会,虽都出自以文会友、网罗人才的目的,但这些文会的雅境、雅情、雅菜、雅趣,对中国筵宴的健康发展有着积极、深远的影响。
到了南北朝,筵宴的演变出现三大特点。第一,有了类似矮桌的条案,改善了就餐环境与卫生条件;同时朱墨相间的漆器餐具大放光彩,这不仅控制了菜品的分量,而且也为摆台技艺的发展提供了条件,使筵宴逐步趋向于小巧雅丽。第二,筵宴的名目增多,像帝王登基宴、封赏功臣宴、省亲敬祖宴、游猎登高宴、汤饼宴、团年宴等,都呈现出各自的特色,这对中国筵宴种类的多样化是一个促进。第三,随着佛教的流行,信徒茹斋成风。在此基础上,京畿地区和江南孕育出早期的素宴,充实了中国筵宴的内容,使得中国宴饮习俗日益在丰富多彩。
隋朝仅有两代,酒筵承上启下,只留下“云中宴”“湖上宴”“龙舟宴”等少数席单,反映出隋炀帝骄奢淫逸的生活,在筵宴史上是一个过渡阶段。
唐及五代,由于封建经济飞速发展,科学文化相当发达,对外交往频繁,国力空前强盛,筵宴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期,主要表现为:
第一,出现高足桌和靠背椅,铺桌帷,垫椅单,开始使用细瓷餐具,从《韩熙载夜宴图》中看到,贵族聚饮仍是1~3人一席,有丝竹佐饮,肴馔整齐,器皿济楚,陈设雅丽,礼食的情韵较浓厚。(www.xing528.com)
第二,讲究借景为用,妙趣天成。像唐玄宗在长春殿举行的“临光宴”、扬州官府举行的“争春宴”、白居易在水上举行的“游篓宴”,以及“樱桃宴”“红云宴”“避暑宴”等,或观灯,或赏花,或泛舟,或玩月,注重情感愉悦和心理调适,追求一种高雅的格调。
第三,唐中宗时出现大臣拜官后向皇帝进献“烧尾宴”的惯例,这种贡宴菜品多达五六十道,为宋、清两代超级大宴的调排奠定了基础。
第四,筵宴用料已从山珍扩大到海味,由畜禽拓展到异物,菜肴花式推陈出新,烹调工艺品日益精细。
第五,乡土风味筵宴层出不穷。孟浩然描写的“襄阳村宴”,李白写的“安陆乡宴”,杜甫写的“长安家宴”,后蜀主孟昶之妃花蕊夫人写的“成都船宴”,都是以特异的才情和浓郁的乡味取胜。
第六,孕育在春秋、演化在汉魏的酒令,在此时发展很快。士、农、工、商无不都以这种佐饮助兴的词令相游戏为乐,使得筵宴的气氛更为欢悦。
两宋时期,名筵更多,举其要者,便有宋仁宗大享明堂礼、宋太宗玉津园盛宴等。此类大席,很重铺排,像集英殿举行的宋皇寿筵,仅摆设就有仰尘、激壁、单帏、搭席、帘幕、屏风、绣额、书画等10余种,以饮9杯寿酒为序,上20多道菜点,演出10多种大型文艺节目,动用了数千人张罗。这时在饮食市场上,出现了专管民间吉庆宴会的“四司六局”,其分工合作,任凭呼唤,把备宴的一切事务都承揽下来,有利于筵宴的标准化、商品化。此外,由饤、饾演变而来的“看盘”,也出现在市场酒筵上,为席面生色不少,并且汴京、临安的正店大都使用清一色的银器或细瓷餐具,这种气派更是前所未有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