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饮食文化:酒礼、酒令和酒道,增添无限乐趣!

中国饮食文化:酒礼、酒令和酒道,增添无限乐趣!

时间:2023-08-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主客围桌而坐,相互之间同时敬酒,各人饮其身边亲友杯中之酒,称为“转转酒”。彝族古老习俗中,酒是人们表示礼节、遵守信义、联络感情不可缺少的饮料。作为中华民族独特文化现象的酒礼和酒令,无疑给酒增添了无限乐趣。

中国饮食文化:酒礼、酒令和酒道,增添无限乐趣!

(一)酒礼

酒礼是饮酒的礼仪、礼节,我国自古有“酒以成礼”之说。先秦时代,酒产量较少,酿酒主要是用于祭祀,表示下民对上天的感激与崇敬。若违背了这一宗旨,下民自行饮用起来,即成莫大罪过。一般人平时不得饮酒,只有在祭祀等重大观庆典礼时,才可依一定规矩分饮,成为“礼”的演示的重要程序,以及“礼”的一部分。而后,由于政治的分散,权利的下移,经济文化的发展变化,关于酒的观念和风气也发生很大改变,酒的约束和恐惧逐渐松弛淡化,饮酒虽然保留在礼拜鬼神的祭奠中,但非祭祀的饮酒却大量存在。饮酒逐渐演变成象征性的仪式。后世的酒礼多偏重于宴会规矩,如发柬、恭迎、让座、斟酒、敬酒、祝酒、致谢、道别等,将礼仪规范融注在觥筹交错之中,使宴会既欢娱又节制,既洒脱又文雅,不失秩序,不失分寸。

知识拓展

我国各少数民族酒礼仪

一、蒙古族

蒙古族逢年过节必不可少的一种礼仪叫敬“德吉”。“德吉”汉语译为“酒的第一盅”。当客人入座后,主人捧着有酥油的银碗和酒壶从长者或贵宾开始敬“德吉”。接受敬意的人,双手接过银碗,用右手无名指轻轻蘸一下酥油,向天弹去,重复三次。其余客人依次轮流做过一种礼节后,主人便斟酒敬客人,接受敬酒的每一客人,酒必须喝干,以示对主人的尊敬。蒙古族同胞很好客,喜欢给客人敬酒,一般一次敬三杯,客人至少要喝两杯,客人若不喝,主人便对其唱敬酒歌:“金杯里美酒芳香流溢,献给远方来的客人……”唱到客人将酒喝下为止。

二、藏族

藏族同胞的盛大节日是藏历年,新年来临,每家都要酿造青稞酒,酒度不高。藏族人民好客,敬酒一敬三杯,前两杯客人根据自己的酒量可以喝完,也可剩一些,不能一点不喝,而第三杯,则要一饮而尽以表示对主人的尊重。西藏人民除年节饮酒相庆外,还过望果节。这是古老的预祝农业丰收的传统节日。这一天,家家户户开怀畅饮,骑马、射箭、唱戏、歌舞。藏族同胞喝酒劝酒时都要唱歌,比如祝酒歌:“闪亮的酒杯高举起……但愿朋友身体健康,祝愿朋友吉祥如意!”酒酣兴浓时还会跳起舞来。

三、壮族

壮族人好酒,席间敬酒方式有“半杯(交杯)”、“交臂”和“转转酒”。主客双方相互敬酒,客人饮主杯中的酒,主人饮自己所执酒杯中的酒,称为“交臂酒”。主客围桌而坐,相互之间同时敬酒,各人饮其身边亲友杯中之酒,称为“转转酒”。民间饮酒一般用大碗盛酒,主客用调羹舀酒对敬(用“串杯”方式或“交臂”方式),也有将鸡鸭胆汁、猪牛胆汁溶于酒中饮用,以清火明目。

四、彝族

彝族同胞极喜饮酒,彝族有一谚语:“汉人贵茶,彝人贵酒。”《南通志》《邱北县志》等汉文方志亦有“嗜酒酣斗”“族类相聚,浮白大块,虽醉死而无悔也”的记载。逢年过节,亲朋好友相聚或是宴请,酒是必不可少的,“无酒不成宴,有酒便是一宴。”故有“饮酒不用菜”的习惯。彝族古老习俗中,酒是人们表示礼节、遵守信义、联络感情不可缺少的饮料。待客,以酒为上品。彝族走亲串友,赶集路遇,无论街边路旁,将查尔瓦一垫,或坐或蹲,围成圆圈,便饮起酒来。首饮者,将瓶盖启开,对着瓶口,仰天咕嘟大饮一口,把酒瓶放在胸前,用手背揩干嘴角,然后将酒瓶传到旁边的酒友,依次传下去,转来转去,不知转多少圈,直到饮酒者一醉方休。饮酒时边饮边讲自己开心的事,无菜佐酒,这就叫饮“寡酒”或“转转酒”。最能体现彝族豪放的民族风格的是喝碗碗酒,吃坨坨肉。彝族人多数居住在高寒山区,不仅酒量大而且喜欢度数高的烈性酒。无论逢年过节、红白喜事,多数饮者相聚,便用大土碗盛酒。下酒菜是拳头大的坨坨肉,喝到尽兴时,一口一碗;吃到尽兴时,大嚼大咽,此乃坨坨肉、碗碗酒。

五、羌族

羌族男女老幼都喜欢饮咂酒,咂酒是用青稞、小麦煮熟后,拌以酒曲放入坛内,以草覆盖,久储而成。羌族人饮咂酒很讲究。先要举行仪式致开坛词,仪式必须在神台下或火塘的上方举行,主持人必须是巫师或长者。致词时,主持人一边将竹管插入坛内,一边蘸三滴酒向天空,向天地神灵致敬,然后按身份每人用竹管吸一口咂酒,此所谓吃“排子酒”。排子酒吃毕,就开始轮流敬酒。饮咂酒时,酒坛打开,注入开水,再插上几根长竹管,大家轮流咂吸。边饮边添开水,直至味淡而止。最后连坛中的酒渣也全部吃掉,这就叫“连渣带水,一醉二饱”。饮咂酒时,还要伴以歌舞。祝酒歌为:“清凉的咂酒也,依呀勒嗦勒,咿呀咿呀勒嗦勒,请坐请坐请呀坐也,喝不完再也喝不完的咂酒也……”如今还依然盛行,并受到很多游客的喜欢。

六、苗族(www.xing528.com)

苗族的酒礼酒俗更是丰富多彩,如“拦路酒”,凡遇客人进寨村民便在门前大路上开始设置拦路酒,道数多少不等,少则三五道,多至12道,最后一道设在寨门口,对客人唱拦路歌,让客人喝拦路酒,喝完才能进入寨门。除了“拦路酒”,还有“进门酒”“交杯酒”“双杯酒”等,体现了苗族人民丰富多彩的酒文化

(二)酒令

酒的魅力,其实并不完全在酒本身,还在于酒文化的丰富内涵和附加的娱乐功能。作为中华民族独特文化现象的酒礼和酒令,无疑给酒增添了无限乐趣。

酒令是中国独有的游戏。它的出现与周代酒礼的产生有关。“酒食者所以合欢”,酒令是一种互动的游戏,给喝酒创造了一种合欢的气氛。这是其一。其二,行酒令不但调动了喝酒的气氛,还调节了每个人喝酒的量,体现了参与者喝酒机会均等。酒令在春秋战国的时候就已经有了。当时有几种不同的酒令。一种是投壶,就是搁一个壶在那儿,然后把箭投进去,输者喝酒。还有一种是射覆,拿一个盆之类的器具,上面盖着让大家猜里面的东西。

南北朝时,酒令很快发展成为一种让很多人终日留恋的群体游戏。在魏晋南北朝的时候人们喝酒有几个特点:第一,特别好聚饮,酒桌上做诗就是从那时开始的;第二,对联、连语、格律这些文字游戏,也是在酒桌上形成的。如王羲之他们当时就是用“曲水流觞”的方法来联诗,王羲之当场写出了著名的《兰亭集序》。这种比赛形式,也促进了诗的发展和完善,也是后来唐诗大繁盛的成因之一。

当时还有一种酒令,是采用“竹制筹令”。把竹签当筹,签上面写有酒令的要求,比如做诗、做对,抽到的人要按照签上的要求去做。白居易的“花时同醉破春愁,醉折花枝当酒筹”,说的就是这种酒令。到宋代的时候,酒筹变成了纸,当时叫“叶子”,纸上面画有故事,并写清楚要罚几杯。再发展到后来,就有了“叶子戏”,可以说“叶子戏”就是纸牌的起源了。而筹码后来就变成了骨牌,这种骨牌在清末的时候逐渐发展成了麻将,成了另外一种游戏。

后来酒令的发展可谓五花八门。谜语,最初也是在酒桌上出现的,包括灯谜、字谜,还有就是“说大话”。历史上曾有记载,汉武帝的时候,有一次比谁最能说大话,谁就不喝酒。第一个说大话的是丞相公孙弘,他说我只要一喊所有人就都能听见,所以别人叫我“天下嗷丈夫”。接着东方朔说,我生下来只能坐着,因为我一站起来天就会被顶破。最后汉武帝判定,“天下嗷丈夫”输,因为你只会大声喊,罚喝酒。

既然酒令是一种游戏、一种竞赛,那就有一个公平性的问题,所以行酒令的时候是有裁判的,这个裁判就叫酒监。酒令的“令”字,就有强制的意思,约束的意思,要保证大家都按照这个秩序来实行。一般做法是:酒席上推一人为令官,余者听令,按一定的规则或猜拳,或猜枚,或巧编文句,或进行其他的游艺活动,负者、违令者、不能完成者,都要被罚饮酒。如果遇到同喜可庆的事项时,则共同庆贺之,称为“劝饮”,有奖勉之意。相对而言,酒令是一种公平的劝酒手段。在酒令活动中,人们凭的是智慧和运气,并按一定的规矩行事,因此酒令也是酒礼的表现形式之一。

(三)酒道

酒道即喝酒的精神,中国古代酒道的根本要求就是“中和”二字,贯穿“礼”的精神。它提倡饮酒要以不影响身心、不影响正常生活和思维规范、不产生任何不良后果为度。对酒道的理解,不仅是着眼于饮前、饮后的效果,而且贯穿于酒事的自始至终,认为饮酒“庶民以为欢,君子以为礼”,合乎“礼”就是酒道的基本原则。随着历史的发展,时代的变迁,礼的规范也在不断变化中,酒道也更趋实际和科学化。由传统“饮惟祀”,即对天地鬼神的崇拜,转化为对尊者、长者、宾客之敬。以美酒表达悦敬的心理,在饮酒中不过量,适可而止,体现传统的“中和”精神。“敬”“欢”“宜”这三个字可概括为中国的酒道精神。

酒道是中国酒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酒文化最直观、最生动的表现,可分为北派粗犷豪爽型和南派优雅细腻型,可分为官场型和江湖型,可分为礼仪型和居家型,也可按上面提到的地域文化分类。例如,婚丧嫁娶之酒属于礼仪型,结拜金兰、发誓立咒属于江湖型,“敬酒”“罚酒”属于官场型。而“划拳”则更复杂,它既可分南北,也可按地域文化划分,甚至可分为传统型和现代型。它是中国“酒道”最丰富、最具活力的“主流力量”。“二红喜呀!三结义呀……”这既是北派风格又属传统型。而四川一带流行的“三国拳”则属于地域型或传统型,它的产生源自于蜀汉政权的统治影响。如今流行的“棒棒拳”“警察与小偷”“美女与色狼拳”等自然是典型的现代“酒道”。这也说明中国的“酒道”在不断发展,以至国际影视巨星成龙特意在好莱坞大片《龙旋风》中插入“划拳”一节来向世界观众展示中国酒文化。

还有一种叫“咂酒”,意为用舌头品尝酒的意思,是一种注重细腻品位的饮酒之道,它属于南派风格,而如今却在逐渐消失,在川北少数民族聚居区仍留有影响,甚至当地推出了以“咂酒”命名的瓶装酒。

我们到全国各地走一走,看一看,可以发现更多的“酒道”,它们不一定都具有文化开发价值,但可以肯定的是,在文化市场日益细分的今天,它能为我们提供更多有益的借鉴。在被遗忘、被忽略的情况下,中国酒道顽强的生存和发展也证明了其自身的重要价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