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简单地说,就是社会运行和人们行事遵循的规范或准则。从本质上去说,它受特定经济基础的制约,是政治上层建筑的一部分。因此,政治上层建筑和观念上层建筑一样,受特定经济基础决定,并反作用于经济基础。正如习近平同志在《纪念马克思诞辰二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的那样,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人民的理论、实践的理论、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4]。马克思主义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核心,始终在中国意识形态领域,乃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处于指导地位。作为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同样具备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属性。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科学的制度、人民的制度、实践的制度以及不断发展的开放的制度。简言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实践中所形成的完整的科学制度体系。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决定》针对作为一个完整的科学制度体系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主要从以下13个方面去阐述其体系结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体系、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制度、统筹城乡的民生保障制度、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制度、“一国两制“制度体系、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从这一全面系统的战略部署去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涉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在这个制度体系中,起着四柱八梁作用的是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党的领导制度在其中居于统领地位。(www.xing528.com)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作为一种科学制度体系,不仅需要具有完整的制度体系,还要保持其制度体系的科学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科学性,是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作为政治上层建筑的一部分,它必须要随着经济基础的变化与发展而不断变化与发展,始终保持制度与时俱进的品质要求。因此,这就要求中国特色社会制度在保持自身体系相对完整的基础上,要不断地随实践的发展而发展。这就是说,在坚持根本制度、基本制度和重要制度的根本性质、基本原则和方向的基础上,制度本身需要通过自身的制度建设,不断完善自身的制度体系,保持制度在开放中得到长足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